糖尿病是一種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導致血糖長期升高的慢性疾病。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等類型。長期高血糖會損害眼睛、腎臟、心臟、血管、神經(jīng)等組織器官,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所以注意日常護理,可以減輕糖尿病對身體的損害。
飲食護理
控制總熱量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和活動量計算。一般而言,主食應選擇粗糧如全麥面包、燕麥片、糙米等,它們富含膳食纖維,消化吸收相對較慢,有助于穩(wěn)定血糖。細糧應適當減少,但不是完全不吃。如一位體重60千克的輕體力勞動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熱量攝入可在1500\\~1800千卡范圍內(nèi)。
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占 50%~65% ,優(yōu)先選擇復雜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食品、糙米等;蛋白質(zhì)占 15%~20% ,優(yōu)質(zhì)蛋白來源包括瘦肉、魚類、豆類;脂肪占 20%~30% ,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人。對于患有腎臟并發(fā)癥的患者,需根據(jù)腎功能情況調(diào)整蛋白質(zhì)攝入量。脂肪的攝入要控制,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如動物油脂、油炸食品等,可適當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魚油等。
合理攝入蔬菜和水果 選擇含糖量較低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西藍花等綠葉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可大量食用;水果如蘋果、梨、柚子等在血糖控制平穩(wěn)時可適量食用,建議在兩餐之間吃,并相應減少主食量。同時,要嚴格限制高糖食物,如糖果、蜜餞、甜飲料等。
規(guī)律進餐定時定量進餐,避免過度饑餓或暴飲暴食,可少食多餐,有利于血糖穩(wěn)定。
運動護理
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所以規(guī)律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好處多多。
選擇合適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以散步為例,每周可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
控制運動時間餐后1\\~2小時為宜,此時血糖較高,運動不易導致低血糖。運動前要做好熱身,運動后進行拉伸,運動過程中要注意適量飲水,防止脫水。
注意事項如果在運動中出現(xiàn)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吃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或餅干等,待癥狀緩解后再繼續(xù)運動或休息。
若血糖過高(高于16.7毫摩爾/升)或過低(低于3.9毫摩爾/升)、有嚴重并發(fā)癥等情況不宜運動。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運動強度要適當降低,可選擇散步等較為溫和的運動方式,且運動時最好有家人陪伴。
藥物護理
□服降糖藥了解藥物的作用機制、服用時間和劑量,如磺酰脲類藥物可能會引起低血糖,一般在飯前半小時服用;雙胍類藥物可能會引起胃腸道反應,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格列奈類藥物起效塊,需在飯前即刻服用; ∝ -糖苷酶抑制劑應在進食第一口主食時嚼服?;颊咭磿r按量服藥,不可隨意增減。
注射胰島素掌握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包括注射部位(腹部、上臂、大腿、臀部)的輪換,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復注射導致脂肪萎縮。注射前確認胰島素類型、劑量,注射后注意觀察有無低血糖反應。胰島素的保存也很重要,未開封的胰島素應放在冰箱冷藏室( (2~8°C )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島素可在室溫下(不超過25°C )保存28天。
病情監(jiān)測
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關注血糖變化。家中可準備血糖儀,按照正確操作流程測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等。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小于10.0毫摩爾/升。同時,也要關注糖化血紅蛋白,它反映的是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目標值通常小于 7% 。除了血糖,還要留意血壓、血脂等情況,因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高血壓。
足部護理
日常檢查每天檢查雙足,包括足底、趾間、足跟等部位,查看有無破損、水皰、紅腫等。若視力不好,可讓家人協(xié)助查看。
保持清潔要用溫水(不超過 37°C )洗腳,避免燙傷,擦干后可涂抹潤膚霜,但不要涂在腳趾間。
合適鞋襪要穿舒適、透氣的鞋子和襪子,鞋子大小合適,避免過緊。新鞋不要一次穿太久,防止磨腳。
皮膚護理
保持清潔勤洗澡,但避免水溫過高、時間過長,防止皮膚干燥。使用溫和的沐浴產(chǎn)品。
預防感染 皮膚如有破損,要及時處理,千萬不要搔抓,防止感染加重。
心理護理
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如對于有否認心理的患者,通過溫和的方式引導他們正視疾病,讓他們了解不治療的后果;對于有焦慮和抑郁的患者,引導他們關注積極的方面,鼓勵他們在病情控制較好的時候給自己一些獎勵。同時,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行為目標,如逐步增加運動量、改善飲食結構等,并監(jiān)督他們的執(zhí)行情況,當患者達到目標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教會患者一些心理疏導和情緒調(diào)節(jié)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繪畫、書法、聽音樂等,轉(zhuǎn)移注意力,緩解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
低血糖護理
識別癥狀要學會識別低血糖癥狀,包括心慌、手抖、出汗、饑餓感、頭暈等,若出現(xiàn)這些癥狀,應立即檢測血糖。
處理方法若血糖小于3.9毫摩爾/升,可攝入15\\~20克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餅干等,15分鐘后復測血糖,若仍低可再次進食。嚴重低血糖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意識不清癥狀,此時不要給患者喂食,應立即送往醫(yī)院救治。
預防并發(fā)癥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包括大血管病變(如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和下肢血管病變等)和微血管病變(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等)及神經(jīng)病變等。
為預防大血管病變,要控制血壓、血脂,戒煙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要定期檢查腎功能、尿蛋白等,嚴格控制血糖和血壓,減少腎臟負擔。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可通過定期眼底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并及時治療。神經(jīng)病變患者要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受傷,可使用一些營養(yǎng)神經(jīng)的藥物。
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需要患者、家屬和醫(yī)護人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幫助患者積極應對疾病,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zhì)量,讓患者在與糖尿病長期共存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