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麥苗遇見邊疆的雪水,在年輕的眼睛里澆灌出共同的春天。未曾謀面的朋友,我想對你說,你們帶來的每顆火種都在重塑邊疆對遠方的想象。”來自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高級中學的學生塔西(化名)小心翼翼地將這份飽含深情的信箋投進信箱。
70天后,他的信有了回音。
5月7日,在2025年高考倒計時30天之際,一場跨越河南、新疆、甘肅、貴州四省區(qū)的特殊“青春對話”在高三學子中展開。
走進紅星高級中學的高三教室,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劉佳琳將487封來自中原學子的書信,交到塔西和其他高三學子手中。
2025年,河南師范大學聯(lián)合河南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與學生會共同發(fā)起“青春豫有引力 接力逐夢高考”書信投遞活動,上千封來自西部學子和河南學子的信件,共同勾勒出屬于新時代青年的“山海情”。
拆開信件,河南大學大二學生李雨澎用鋼筆工整謄寫的《高考沖刺30天經(jīng)驗指南》,讓來自新疆的哈薩克族高三姑娘阿依努爾(化名)眼眶濕潤,“可愛的卡通插圖、精心的布局、實用的建議,沒想到哥哥姐姐們這么用心?!?/p>
這樣的場景,也在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第四中學、貴州省安龍縣安龍加油書院上演。
“當孩子們觸摸信紙上的筆跡凹痕時,他們感受到的是真實的情誼,也在那一刻和遠方的中原大學生產(chǎn)生了奇妙的聯(lián)結(jié)?!焙幽蠋煼洞髮W團委副書記楊上上說,書信投遞是一場愛的雙向奔赴,它讓即將高考的西部學子提前看到了美好的大學生活,也在中原學子心中埋下了一顆名為“建功西部”的種子。
今年是河南師范大學發(fā)起“書信投遞”活動的第四年。4年來,學校收到的5697封書信建成一份獨特的“成長檔案庫”,記錄了許多西部少年的成長之路。
2018年,來自新疆的陳博華考入河南師范大學,如今已成為該校美術(shù)學院的一名研究生。在第一屆書信投遞活動中,陳博華向研究生支教團的老師寄去感謝信:“依然記得研支團的老師在我情緒消沉、焦慮自卑時一次次陪我散步談心,周末放棄休息為我補課,自費買來畫材鼓勵我大膽嘗試……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才如愿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2023年8月,劉藝卓跟隨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前往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高級中學支教,決心“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前不久,得知自己帶過的紅星高級中學高三10班的學生即將參加高考的消息,已成為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的劉藝卓通過“書信投遞”活動向遠方的學生寄去一封親筆信。
接過“劉藝卓們”的接力棒,如今正在西部支教的河南師范大學第23屆研支團成員嘗試打破傳統(tǒng)課堂邊界,打造英語配音秀、秋季運動會、校園歌手大賽以及藝考特訓營等特色品牌,用實際行動縮小地區(qū)間教育資源差距,在五育融合中書寫建功西部的生動答卷。
“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帶學生見到更大的世界,接觸更多優(yōu)秀的思想,找到自己最想成為的模樣。”河南師范大學第23屆研支團負責人孫夢迪說,“我們不僅要當好教師,更要搭建起連接教育資源的橋梁,讓更多的被照亮者成為光”。
河南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唐新介紹,自2011年教育援疆工作啟動以來,該校始終以教育報國的初心使命投身邊疆建設,已累計選派226名優(yōu)秀學生赴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三師開展支教活動,他們以教育為紐帶、以文化為橋梁,為邊疆教育事業(yè)注入了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