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質量提升,人們的飲食習慣發(fā)生顯著變化,這導致高尿酸血癥在臨床上的發(fā)生率顯著上升,并趨向年輕化。高尿酸血癥不僅常與痛風并發(fā),還可能引發(fā)代謝紊亂、高血壓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是導致這些疾病的獨立風險因素[-2]。由于高尿酸血癥及其并發(fā)癥具有嚴重性和普遍性,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提升臨床治療水平、改善患者預后以及預防痛風發(fā)作至關重要。傳統(tǒng)的降尿酸藥物,如苯溴馬隆和別嘌呤醇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尿酸水平,但其不良反應較多,且對于肝功能、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來說,使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受到限制3-4。為更有效地管理高尿酸血癥及其伴隨的痛風癥狀,非布司他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藥物被廣泛應用。作為新一代的非嘌呤類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非布司他的獨特機制在于能夠干預尿酸的生成過程,避免尿酸鹽在體內過度積累,成為治療高尿酸血癥的重要藥物,然而非布司他的使用劑量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顯著影響,不同的劑量對病情改善程度也可能不同5。鑒于此,本研究針對痛風伴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用不同劑量非布司他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加以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4年6月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烏當醫(yī)院收治的88例痛風伴高尿酸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用藥劑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4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 ?50.27±4.38? 歲。實驗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32~69歲,平均年齡 (50.30±4.39) 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可比性。
納入標準:處于非痛風急性發(fā)作期;近期未使用過降尿酸藥物。
排除標準:患有尿毒癥者;肝、腎功能損傷或不全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小劑量非布司他治療,口服,40mg/ 次,1次/d。實驗組采用大劑量非布司他治療,口服, 80mg/ 次,1次/d。2組患者均接受為
作者簡介:毛靜靜(1988—),女,貴州遵義人,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腎臟病及血液凈化方面的研究。
期2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為優(yōu),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為良,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惡化為差。總有效率 Σ=Σ (優(yōu)例數 + 良例數)/總例數 ×100% 。記錄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體現在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腎功能反應。(2)痛風相關指標。于治療前后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2組患者的血清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使用超聲檢測2組患者的結晶百分率,采用抽血靜置法檢測2組患者的紅細胞沉降率,使用尿常規(guī)檢測2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3)肝功能。于治療前后采用酶光度比色法檢測2組患者的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應用生化分析儀檢測天門冬氨酸轉氨酶、丙氨酸轉氨酶指標水平。(4)腎功能。于治療前后使用生化分析法檢測2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使用尿蛋白電泳分析法檢測 24h 尿蛋白定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
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Φt 檢驗。 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2.2 痛風相關指標
治療前,2組患者痛風相關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實驗組超敏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結晶率、血清尿酸指標水平均比對照組更低( (P<0.05) ,見表2。
2.3 肝功能
治療前,2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實驗組天門冬氨酸轉氨酶指標水平比對照組更高,丙氨酸轉氨酶、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指標水平均比對照組更低(P<0.05) ,見表3。
表12組患者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比較
單位:例 (%)
2.4 腎功能
治療前,2組患者腎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
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實驗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素氮水平更低 (P<0.05) ,見表4。
3 討論
血清尿酸濃度的異常升高是觸發(fā)痛風疾病的關鍵因素,可直接引起關節(jié)的炎癥反應和劇烈疼痛,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痛風患者常常因關節(jié)疼痛而導致活動受限,甚至影響到日常工作與生活,同時長期的病痛折磨也可能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進一步影響身心健康。尿酸作為嘌呤代謝途徑的最終產物,在正常情況下應通過腎臟的有效排泄維持其在體內的平衡狀態(tài),這一平衡是確保身體健康的關鍵,然而當體內尿酸的生成量超出正常范圍,或者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功能出現障礙時,就會導致血清中的尿酸濃度異常升高,進而形成高尿酸血癥。這種病理狀態(tài)的出現打破體內尿酸代謝的平衡,為痛風的發(fā)生埋下隱患。持續(xù)存在的高尿酸血癥意味著患者體內尿酸鹽的濃度過高,在這種情況下尿酸鹽晶體很容易在關節(jié)、滑膜等組織中沉積下來,不僅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刺激和損傷,還可能引發(fā)炎癥反應,最終導致痛風發(fā)作。痛風發(fā)作時,患者會經歷關節(jié)的劇烈疼痛、紅腫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關節(jié)的正常功能。因此,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濃度,使其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對于控制痛風發(fā)作、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痛風治療藥物中別嘌醇的主要作用機制是在急性和慢性痛風發(fā)作期間,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減少尿酸的產生,進而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以實現治療痛風的效果。盡管別嘌醇在臨床上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在使用過程中會引發(fā)一些不良反應,如中毒性肝炎、皮疹等,這限制了別嘌醇在某些患者中的使用[。相比之下,非布司他作為一種新型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展現出更為優(yōu)越的治療特性。非布司他具有選擇性抑制作用,能夠更精確地針對黃嘌呤氧化酶,同時抑制還原型及氧化型2種酶的形式,這種特異性選擇作用使得非布司他在降低尿酸生成方面更為高效,且患者口服吸收良好,使用方便。此外,非布司他不會影響嘧啶和嘌呤的正常代謝,這意味著它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整體代謝影響較小,安全性更高。臨床使用非布司他治療高尿酸血癥時會充分考慮患者的具體狀況、藥物反應差異、安全范圍以及降尿酸速度。由于不同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存在顯著差異,醫(yī)生用藥時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藥物劑量。醫(yī)生通常會采取緩慢降尿酸的策略,以避免急性痛風發(fā)作和增加患者的腎臟負擔。在劑量選擇上,醫(y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藥物的特性制定合適的劑量方案,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癥狀并減小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 97.73% ,高于對照組的 84.09% ( P< 0.05)。這說明,實驗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前,2組患者痛風相關指標,肝功能、腎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實驗組超敏C-反應蛋白 (3.46±0.34) 三 mg/L, 紅細胞沉降率( 16.28±2.79) mm/h 、結晶率 8.08± 1.04) % 、血清尿酸 (369.92±7.72) 一 μmol/L 、丙氨酸轉氨酶( 19.56±3.34 三 U/L 、總膽固醇( 4.36± 0.54)mmol/L、三酰甘油( 1.56±0.34) 小 mmol/L 血肌酐( 123.06±12.48) mmol/L 、血尿素氮L (8.17±1.13) 一 μmol/L 、 24h 尿蛋白定量( 0.59± 0.15) mg 均低于對照組,天門冬氨酸轉氨酶(31.36±7.74) )U/L高于對照組( (P<0.05) 。由此提示,大劑量非布司他在治療痛風伴高尿酸血癥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是臨床醫(yī)生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選擇。
綜上所述,痛風伴隨高尿酸血癥患者采用大劑量非布司他進行治療,能夠顯著降低與痛風相關的各項生化指標,還能提升患者的腎功能,優(yōu)化肝功能指標。該治療方案不但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控制病情,而且安全性較高,是治療痛風伴高尿酸血癥的一種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李治綱,劉珊珊,潘明珍,等.不同劑量非布司他治療痛風伴高尿酸血癥的療效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23,23(5):539-542.
[2]李含陽,張玉,于瑩.非布司他片治療痛風伴高尿酸血癥的臨床研究及其對炎性因子 IL-1β 和 NALP3水平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23,36(10):124-127.
[3]張媛媛,張維,馬澤立,等.非布司他片聯(lián)合不同劑量秋水仙堿治療高尿酸血癥伴痛風的效果觀察[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23,25(6):417-419.
[4]李雅飛.加味四妙湯聯(lián)合非布司他治療對痛風伴高尿酸血癥的效果[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23,23(21):99-101,114.
[5]車源霞,晏晨.不同劑量非布司他對痛風伴高尿酸血癥患者血清 ET-1、血尿酸、MPO 及NO 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7):3621-3623.
[6]鄭澈,陳煥釗,林燦新.非布司他對痛風伴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2,17(11):138-141.
[7]張鳳巧.低劑量非布司他對高尿酸血癥伴痛風患者抑制炎性因子、血管內皮損傷因子表達的影響[J].系統(tǒng)醫(yī)學,2021,6(3):31-33.
[8]歐陽健.非布司他與別嘌醇在痛風治療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較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1,25(20):2885-2887.
[9]梁英剛.不同劑量消腫定痛合劑聯(lián)合非布司他治療高尿酸血癥伴痛風患者的效果及對血清炎性因子及血尿酸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22,20(2):106-107.
[10]丁紅霞,李進,崔曉磊,等.苯溴馬隆聯(lián)合非布司他治療高尿酸血癥伴痛風的效果及對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血管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1,6(17):55-57.
[11]盧鴻銘.非布司他對痛風伴高尿酸血癥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觀察[J].醫(yī)藥前沿,2020,10(33):113-114.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