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畫藝術藏品中,一幅由邢臺檔案方志干部聯(lián)手創(chuàng)作的《千秋蘭臺》備受矚目。該作品以“蘭臺傳后世,鑒古照千秋”為核心立意,將檔案方志工作的嚴謹性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動性深度融合,成為展現(xiàn)邢臺文化底蘊的獨特窗口。
一、聯(lián)語凝練的職責使命
上聯(lián)“蘭臺傳后世”,“蘭臺”二字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漢代中央檔案機構稱“蘭臺”,此處不僅隱喻邢臺檔案方志工作者“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的職責傳承,更凸顯檔案工作在歷史延續(xù)性中的核心價值。檔案方志人肩負著收集、保管、傳承歷史資料的使命,將一代又一代的檔案方志成果傳遞下去,讓后世能夠追尋到歷史的脈絡。
下聯(lián)“鑒古照千秋”,則以“鑒”字點睛,既沿襲“以史為鑒”的治志傳統(tǒng),又契合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的功能定位。通過對歷史檔案和方志資料的挖掘與整理,為現(xiàn)代化治理提供決策參考,為文化傳播注人鮮活素材,展現(xiàn)了檔案工作與時代需求相結合的實踐路徑,其中“千秋”一詞更暗含檔案方志成果跨越時空的文化輻射力,與當下數(shù)字人文研究中強調的時空維度不謀而合。
二、丹青刻畫的文明承載
藝術符號的深意。作品中的繪畫部分以“檔案美學”為理念,對傳統(tǒng)筆墨進行了創(chuàng)新重構。九叢蘭草借鑒古籍中蘭草圖的造型布局,疏密得當,和諧統(tǒng)一,象征檔案事業(yè)生生不息。畫面中的邢窯白瓷花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密碼。一方面,花盆造型取自唐代邢窯白瓷標本,其質地色澤之美與“類銀類雪”特征契合,折射邢窯作為唐代七大名窯之一的輝煌歷史。另一方面,花盆作為蘭草的載體,也隱喻著檔案機構“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的核心職能,而邢窯白瓷“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特征,更印證了檔案方志為大眾所需,為百姓服務的屬性。
編研成果的具象化。畫中的古籍與果實,正是邢臺檔案方志編研成果的生動寫照,它們指向《邢臺年鑒》《邢臺市志》《邢臺之水》等邢臺檔案方志的編研成果,記錄著邢臺從古至今的變遷與發(fā)展。它們詳細地記載了邢臺的地理風貌、風土人情、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是研究邢臺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通過這些編研成果,檔案方志人將邢臺的歷史文化傳承,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邢臺、認識邢臺、熱愛邢臺,感受到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三、代際傳承的蘭臺精神
創(chuàng)作團隊的傳承性。作品創(chuàng)作團隊由在職與退休干部共同構成,這種“筆墨交融”正是檔案方志工作代際交接的生動寫照,他們的合作體現(xiàn)了檔案方志工作代際傳承的深厚內涵。“蘭臺傳后世,鑒古照千秋”的時序流轉,對應方志“代代修志、世世傳承”的使命賡續(xù)。年輕同志與老一輩檔案方志工作者的“筆墨交融”,展現(xiàn)了檔案方志工作在不同年代的傳承與發(fā)展,詮釋了“蘭臺精神”薪火相傳的時代內涵,體現(xiàn)了檔案方志人對歷史責任的堅守與擔當。
三維檔案的立體表達?!肚锾m臺》不僅是一件書畫作品,更是一份“三維檔案”,圖像承載視覺記憶,文字凝練編修結晶,鈐印標注時空坐標,它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將檔案方志的智慧與情懷靜默詮釋,讓觀者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感受到檔案方志工作的魅力與價值。
《千秋蘭臺》超越普通書畫的深層價值,在于其構建了“三維檔案”語義場:圖像作為城市記憶的可視化載體,題跋濃縮編修方法論精髓,鈐印鎖定文化坐標。當蘭草的清芬漫過泛黃卷帙,當秋陽的暖色暈染太行巖壁,邢臺檔案方志人用筆墨證明,歷史從未沉睡,它只是以藝術的形式,在蘭臺深處靜靜生長,照亮后世,傳承千秋。
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