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fe Cycle of Credit Services in Public Libraries: Theoretical Framework, Problem Representation and Solutions
Fan Wenyu,Wang Luhan, Ding Hailing
AbstractThe integrityof the credit service lifecycleof public libraries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developmentof public libraryservices.Basedonthe lifecycle theory,acredit service lifecycletheoretical framework isconstructedfromdimensionssuchascreditcollection,creditrating,creditapplication,andcreditrepair to analyze the problemrepresentationof thecredit service lifecycleof public libraries and propose solutions.Research hasfound that thereareproblems inthecreditservicelifecycle,suchascreditcolectionfragmentation,externalization of credit ratings,limited credit applications,and lack ofcredit repair.Basedonthis,public librari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creditcolection,credit rating,credit application,and credit repair mechanisms by integra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redit information,buildingtheir own evaluation and grading systems,improving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s,and clarifying the applicationand repair proces,in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developmentof public library credit services.
KeywordsPublic library.Credit services.Life cycle.Public culture service.
0 引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指出,要“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監(jiān)管制度”“優(yōu)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chǎn)品供給機制”I]。近年來,為適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優(yōu)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圖書館界逐漸興起了一種基于信用信息的服務供給制度。這一制度將公共圖書館服務與信用信息掛鉤,依托政府公共信用體系、第三方市場信用平臺或自建信用體系來評估讀者的信用行為,對符合條件的讀者賦予免押金借閱圖書資格并據(jù)此提供圖書借還、活動參與、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基本服務及延伸服務[2]。在實踐中,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在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施國家文化數(shù)字化戰(zhàn)略、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全面建設及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服務高質(zhì)量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3]。但是作為一種新型制度創(chuàng)新,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仍然處于發(fā)展階段,周期性問題逐漸浮現(xiàn)。從生命周期視角而言,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是以信用為紐帶,由信用收集、信用評級、信用應用和信用修復等相互關聯(lián)且相互影響的階段構成的連貫的閉環(huán)過程。但是由于每個階段存在的問題致使信用服務生命周期出現(xiàn)中斷,無法完全發(fā)揮信用對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增進效應。這就亟需采取針對性舉措來建設高效順暢、運行有效的信用服務生命周期,推動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
1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研究現(xiàn)狀
在理論研究方面,學界對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進行了廣泛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方面:一是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模式研究。一些學者基于信用服務來源,探討了第三方信用服務模式[4]、自建型信用服務模式[5、政府信用服務模式及不同模式的優(yōu)劣及其之間的區(qū)別[。二是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實踐研究。一部分學者對寧波圖書館“天一約書”[8]、南京圖書館“陶風網(wǎng)借”[9]、福州圖書館“萊莉分”[0]等創(chuàng)新實踐進行了研究。三是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體系研究。一些學者從信用體系的角度,關注到了圖書館信用服務是一個由諸多環(huán)節(jié)構成的體系。如鄧成越認為高校圖書館的信用體系可由信用信息體系、信用評價體系、失信懲罰制度、信用教育體系、信用風險轉嫁機制等構成[]。李偉超等認為數(shù)字圖書館信用管理體系可由信用信息體系、信用評價體系、信用獎懲機制、信用教育體系、信用風險關聯(lián)機制構成[12]??傮w來看,既有研究主要側重于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模式、體系及具體實踐,而從生命周期視角探討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研究不足?;诖耍疚幕谏芷诶碚撎岢鲂庞梅丈芷诘母拍?,構建信用收集、信用評級、信用應用、信用修復的理論分析框架,探討信用服務生命周期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之道。
2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
2.1 生命周期理論
生命周期最初作為生物學概念,指生物在形態(tài)或功能上所經(jīng)歷的一連串階段或改變[13],本質(zhì)上就是指具有生命現(xiàn)象的有機體從出生、成長到衰老直至死亡所經(jīng)歷的各個階段和整個生物進化過程[4]。作為一種理論,學界普遍認為生命周期理論(LifeCycleModel)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1966年5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雷蒙德·弗農(nóng)(RaymondVernon)發(fā)表《產(chǎn)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和國際貿(mào)易》,首次提出了產(chǎn)品生命周期理論(ProductLifeCycleModel)[15]。自此以后,諸多學者基于該理論結合具體專業(yè)領域提出了企業(yè)生命周期、產(chǎn)業(yè)生命周期、文件生命周期、城市生命周期、數(shù)字生命周期等概念和術語。當前,這一理論已被廣泛應用到經(jīng)濟學、管理學、信息資源管理等諸多學科領域,并逐步演化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一即在將研究對象壽命化的基礎上,對研究對象完整生命周期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征進行探析,然后通過劃分為一個個前后相繼甚至周而復始的階段開展針對性研究[]??傮w而言,生命周期理論的核心觀點包括兩方面:一是在將研究對象壽命化的基礎上,強調(diào)研究對象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閉環(huán)過程;二是在將研究對象階段化的基礎上,關注研究對象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經(jīng)歷的功能性的階段。
2.2信用服務生命周期分析框架
在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領域,讀者從初次接觸到最終結束使用的整個過程,信用服務始終貫穿其中。信用服務也如同人的生命一樣,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要經(jīng)歷信用收集、信用評級、信用應用到信用修復這樣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的功能性階段。因此,基于生命周期理論,本文提出信用服務生命周期(CreditServiceLifeCycle)的概念,指的是在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提供過程中,信用收集、信用評級、信用應用到信用修復等功能性階段構成的前后相繼、周而復始的閉環(huán)過程。
信用收集作為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起始階段,是公共圖書館作為服務提供主體對服務對象的信用狀況、信用行為等信息進行收集的過程,包含館外信用收集及館內(nèi)信用收集兩個層面。在實踐中,大部分公共圖書館最初并沒有自建信用信息系統(tǒng),讀者的初始信用信息往往來源于第三方信用主體。館內(nèi)信用收集主要來自于讀者在使用圖書館服務過程中產(chǎn)生的行為數(shù)據(jù),如借閱記錄、還書情況、參與活動、志愿服務等。這些信用數(shù)據(jù)能夠如實反映讀者在享受圖書館服務過程中的信用狀況,為后續(xù)的信用評估打下基礎。
信用評級在信用收集階段之后,是公共圖書館對收集的信用信息進行綜合評價并確定信用等級的過程,包括信用評估和信用分級。信用評估即公共圖書館根據(jù)讀者館內(nèi)外信用信息記錄,采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對讀者的信用狀況進行評價和判斷,以得出評估結果。信用分級則是公共圖書館根據(jù)信用評估結果確定讀者相應的信用等級[。在廣泛收集讀者信用信息之后,公共圖書館會依據(jù)評估指標體系對信用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從而得到信用評估結果,然后再基于評估結果確定相應的信用等級,為后續(xù)的信用應用提供依據(jù)。
信用應用在信用評級階段之后,指的是公共圖書館以信用評估為基礎,根據(jù)信用等級確定服務對象所能享受的服務水平和層次,對其進行獎勵和懲戒的過程,包括守信獎勵和失信懲戒兩個方面。守信獎勵即對于信用狀況良好的讀者,公共圖書館可以增加借閱額度、優(yōu)先預約熱門圖書、享受圖書館延伸服務等優(yōu)惠,用以鼓勵和支持守信讀者的資源利用行為。失信懲戒則是對于信用狀況較差的讀者,圖書館進行相應限制,用以提高讀者的失信成本,減少公共圖書館的運營風險。
信用修復作為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收尾階段,是失信讀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自身信用狀況、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后,向公共圖書館提出申請,公共圖書館對失信讀者的不良信用記錄進行消除的過程[18]。當讀者的信用狀況出現(xiàn)問題時,公共圖書館應提供信用修復的途徑和機會,以維護讀者的信用權益,增強對圖書館的歸屬感和忠誠度。
3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問題表征
生命周期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治理理論,要充分考慮治理中的周期性或過程性問題。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生命周期性問題指的是信用服務生命周期某一階段失效甚至多個階段同時失效,無法維持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從而導致整個信用服務體系的低效甚至崩潰。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建設仍然處于發(fā)展階段,信用服務生命周期性問題日益突出,涉及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3.1 信用收集的斷裂化
從信用信息來源來看,當前公共圖書館信用收集存在第三方信用信息與圖書館信用信息相對斷裂的問題,信息或單獨來源于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或/和商業(yè)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等第三方信用信息,或單獨來源于圖書館自身信用服務數(shù)據(jù)(見表1)。一方面,大多數(shù)公共圖書館的信用收集是外部性的,沒有反映讀者的館內(nèi)信用行為。當前公共圖書館大都只是簡單地依賴芝麻信用數(shù)據(jù)或各地政府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作為讀者信用閱讀條件,由于未建立自身的信用信息收集系統(tǒng)[1,公眾的借閱行為、活動行為特別是圖書逾期未還、隨意污損破壞文獻等違約行為信息無法得到記錄收集,也未反饋到第三方平臺。如有學者指出,芝麻信用借閱缺乏有效的信用反饋機制,仍舊是一個單向的信用制度,讀者借書不還等行為并不會體現(xiàn)在芝麻信用分上[2]。即使違約信息能夠反饋到第三方信用平臺,但其僅僅只是海量信用數(shù)據(jù)的極小部分,對讀者借閱的影響也極為有限。另一方面,少數(shù)自建信用體系的公共圖書館雖然收集了讀者館內(nèi)的信用行為信息,但是與外部信用信息平臺相割裂。例如,山西省晉城市圖書館建立了以積分信用制為基礎的自建信用體系,但是并沒有將第三方信用信息作為入館條件,而是通過登記開通借書權限就可獲得原始積分,然后再根據(jù)讀者圖書借閱、參加閱讀服務活動及志愿服務等館內(nèi)信用行為進行調(diào)整[20]。這不僅無法反映讀者的初始信用狀況,而且也因與社會信用體系相割裂導致信用違約成本低??傊?,信用收集的斷裂性既影響了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也無益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健全及全社會“知信、守信、用信、增信”良好氛圍的形成。
3.2 信用評級的外部化
公共圖書館需要對收集的讀者信用信息開展信用評估并確認等級,但是除山西晉城市圖書館自建了積分信用制的信用評級體系之外,大部分公共圖書館無論在信用評估方面還是在僅有的信用分級方面都存在外部化的問題。從具體實踐來看,大多數(shù)依靠第三方信用體系的公共圖書館并未建立自己的信用評級機制,只是依賴城市個人信用分(如杭州錢江分、福州茉莉分、蘇州桂花分等)或芝麻分等外部評估機制來提供信用服務,而且有些公共圖書館雖有外部信用評估機制,但是缺乏與之相適應的信用分級機制。目前僅福州市圖書館建立了基于茉莉分的信用分級機制,如按信用等級享受不同的借閱權限,市民個人信用良好(650\~749分)可免押金借閱200元等值圖書,信用極好( 850~1000 分)、信用優(yōu)秀(750\~849分)可免押金借閱300元等值圖書[2。但所有開通芝麻信用借閱的公共圖書館都未對讀者的信用采用分級管理,沒有按讀者的芝麻信用分值設定相應的借閱權限[22],而只是作為入館條件??傊?,信用評級的外部性不僅無法真實全面反映讀者館內(nèi)文化信用行為,更多的只是體現(xiàn)商業(yè)信用行為或其他社會信用行為;而且也導致公共圖書館失去自主性,沒有辦法根據(jù)本館需要及時主動對讀者的失信違約和守信踐諾行為進行懲戒或激勵。
3.3 信用應用的有限化
與傳統(tǒng)圖書館押金制一樣,當前圖書館信用服務也會面臨讀者逾期還書、毀壞圖書等風險,只不過傳統(tǒng)圖書館是依賴繳納押金的方式,而現(xiàn)在是通過信用獎懲的手段。這就要注重信用應用,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但是在實踐中,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在信用應用方面存在懲戒不足與激勵弱化并存的問題。一方面,失信懲戒力度不夠,震慢效果有限。信用服務建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讀者誠信意識,如果對失信讀者缺乏信用懲戒,就會導致失信行為蔓延。當前圖書館芝麻信用借閱平臺對失信的讀者沒有明確的懲罰細則,無法體現(xiàn)讀者的失信行為,讀者的違約成本低,且自建信用體系不能與外部的個人征信系統(tǒng)相銜接,對讀者失信行為的震懾力相對有限[23]。另一方面,守信獎勵力度不足,激勵效果有限。如果對守信者缺乏信用激勵,就會導致讀者守信行為弱化,從而影響圖書館信用服務秩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激勵效果。當前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在守信獎勵方面大多只是按照傳統(tǒng)的做法,提高圖書借閱冊數(shù)、種類、期限等。無論晉城市圖書館還是福州市圖書館,在信用激勵方面都只是提高圖書借閱冊數(shù),而一些延伸性的獎勵措施如減免快遞費用、免費參與圖書館付費性講座活動等存在明顯不足??傊?,信用應用的有限化使得公共圖書館難以準確、全面、直觀地體現(xiàn)讀者的守信、失信狀況,從而弱化了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進而阻礙了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
3.4 信用修復的缺失化
公共圖書館服務與信用掛鉤,目的并非是對失信者權利的剝奪,而是要督促和激勵失信者糾正失信行為,倒逼失信人重塑誠信意識。這就要求為失信者提供救濟途徑,允許行為失范的讀者通過修復信用來重塑信用,但是當前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在信用修復方面大都存在缺失的問題。在實踐中,無論是基于芝麻信用體系還是依托政府公共信用體系的公共圖書館,在信用服務提供過程中都沒有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即使是自建信用體系的公共圖書館,也只是強調(diào)讀者的信用借閱權限在凍結一定期限后自動獲得積分并解除凍結,如普城市圖書館規(guī)定,信用積分降至0分時系統(tǒng)自動凍結其借閱權限,凍結時間為30天,30天后增加10積分借閱權限,并恢復至3冊可借[24]。這種方式實際上掩蓋了失信主體對失信行為的自我糾錯、主動自新,更多的體現(xiàn)為一種信用獎懲。在公共圖書館中,讀者的信用評分與其享受到的服務權限直接相關,一旦信用受損,讀者可能面臨服務受限的困境。如果缺失信用修復機制,可能使得讀者在出現(xiàn)信用問題后無法有效糾正和恢復,從而對信用服務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產(chǎn)生質(zhì)疑??傊?,信用修復的缺失不僅會降低讀者對圖書館信用服務的認同感和信任度,進而影響其對圖書館服務的整體評價,而且也減損了讀者正常使用圖書館服務的權利,不利于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保護。
4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生命周期性問題的解決之道
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高效運轉對于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服務高質(zhì)量發(fā)展、優(yōu)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公共圖書館領域必須要解決信用服務提供過程中的周期性問題,以建立起高效順暢、運行有效的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發(fā)揮信用服務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增進效應。
4.1整合內(nèi)外信用信息,完善信用收集機制
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基礎在于讀者信用信息的收集。開展信用收集,不僅需要考量讀者在其他領域的守信行為,還要著重考慮讀者在使用圖書館資源和享受圖書館服務過程中的信用情況。因此,公共圖書館要構建以圖書館自身服務數(shù)據(jù)為核心、以第三方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為輔助的信用收集機制,實現(xiàn)內(nèi)外部信用收集的相互補充、相互融合,以刻畫每一位讀者的信用畫像并建立起個人的完整信用檔案。一方面,推進第三方信用信息收集的內(nèi)部化。政府公共信用數(shù)據(jù)和商業(yè)信用數(shù)據(jù)等第三方信用信息收集是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最原始信用來源,是建設信用服務體系的前提和基礎。公共圖書館首先應加強對讀者基本信息、社會經(jīng)濟活動中交易記錄及社會行為信用記錄等的收集,為讀者初次使用圖書館服務提供“信用通行證”,并作為圖書館信用收集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健全基于圖書館自身服務數(shù)據(jù)的信用收集機制。第三方信用信息記錄只是反映了讀者在其他領域是否守信,圖書館信用服務更要重視讀者在使用和享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過程中是否守信。公共圖書館要將圖書館自身服務數(shù)據(jù)作為信用收集的主體,加強對讀者圖書借閱、超期罰款、電子閱覽、活動參與、志愿服務、遵章守紀、獎勵懲戒等館內(nèi)信用行為數(shù)據(jù)的收集[3,為優(yōu)化信用服務提供依據(jù)。公共圖書館只有形成內(nèi)外整合、互相補充的信用收集格局,實現(xiàn)社會信用體系和圖書館信用體系的融會貫通,才能彰顯不同信用信息平臺的優(yōu)勢,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作用。
4.2 自建評估分級系統(tǒng),健全信用評級機制
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不應只是依賴于第三方信用評級機制,而應自建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對讀者的信用信息進行評估,并根據(jù)讀者的信用評估結果進行分級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圖書館系統(tǒng)信用評估機制。公共圖書館應當在吸收借鑒第三方主體的信用評估標準的基礎上,著力建立普遍適用于圖書館領域的信用評估機制。一是設定清晰、明確、統(tǒng)一的評估標準,著重構建圖書借還、活動參與、志愿服務、遵章守紀、獎勵懲戒等守信和失信行為相結合的評估指標;二是完善信用評估容錯機制,對于因不可抗力發(fā)生的讀者失信行為,在信用評估時給予包容與理解[25]。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圖書館系統(tǒng)信用分級機制。讀者信用分級是根據(jù)一定的規(guī)則、條件為讀者劃分不同級別,并根據(jù)讀者所處的不同級別設置不同權限,主要目的是根據(jù)讀者的信用等級確定其所能享受的圖書館服務層次,激勵讀者從低級別向高級別發(fā)展,成為圖書館的忠誠讀者[17]。公共圖書館應設計獎勵等次和懲罰等次,每個等次進一步區(qū)分不同層級,然后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通過科學合理的信用評級標準,自動生成讀者可以享受到的服務內(nèi)容和權限。公共圖書館只有自建信用評級機制,才能真實全面反映讀者館內(nèi)文化信用行為并據(jù)此及時為信用獎懲提供依據(jù),以更好地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讀者行為的正面引導。
4.3完善獎勵懲戒制度,強化信用應用機制
公共圖書館應當根據(jù)信用評級強化信用應用,通過制定詳細的獎懲細則,實現(xiàn)對讀者權限、信用的動態(tài)調(diào)整,并依據(jù)不同讀者級別開展相應的服務、開放不同的權限,推進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一是強化信用獎勵。在信用服務的發(fā)展階段,公共圖書館要重視對守信讀者的正向激勵,鼓勵和支持讀者在使用和享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守信行為。處于獎勵等次的讀者除了可以享受提高圖書借閱冊數(shù)、種類、期限等基本增值服務之外,還可享受圖書快遞費用打折、個性化精準化服務定制、圖書館付費活動免費參與等創(chuàng)新性服務,進一步強化正向信用激勵效果。二是加強信用懲戒。公共圖書館應當樹立“人無信不立”的理念,設計并建立“信用借閱讀者黑名單”制度[,以加強圖書館公共文獻資源的社會風險管控,保護圖書館服務秩序,保障信用借閱服務健康有序推進。當讀者的信用等級降低到懲罰等次時,一些服務權限就隨之被取消或限制,如減少圖書借閱冊數(shù)、種類等。懲罰等次的層級越高,服務權限受限越大,以引導讀者重視自己的信用建設。三是完善信用聯(lián)合獎懲機制。公共圖書館要加強與社會信用體系的互聯(lián)互通,實現(xiàn)守信獎勵與失信懲戒聯(lián)動,促進讀者信用行為成為其信貸等經(jīng)濟行為和社會行為的考量標準之一,加大失信違約成本。公共圖書館只有強化信用應用機制,確保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才能保障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連接性和有序性,推動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健康發(fā)展。
4.4明確申請修復流程,建立信用修復機制
信用修復作為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重要階段,是保障失信人合法權益、實現(xiàn)誠信社會建設目標的關鍵之舉。2020年11月發(fā)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fā)[2020]49號)明確提出“健全和完善信用修復機制”[26]。在提供信用服務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應當對失信讀者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通過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允許失信者實現(xiàn)信用的修復,以為讀者提供信用權益保護渠道。一是確立以申請修復為主的信用修復方式。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服務的重要機構,不僅承載著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的功能,還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公共圖書館在推進信用修復時,應當摒棄“不良信息自認定之日起滿一定時間后自動從所在主體信用檔案中刪除”的自然修復方式,明確“失信主體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后,按照規(guī)定條件和程序提出修復申請,由修復機關撤銷失信行為”的申請修復方式[27]。二是拓寬信用修復渠道。公共圖書館在提供信用服務時,應當建立健全信用培訓制度,信用不合格的讀者必須通過信用培訓后方可重新獲得服務;允許失信者通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圖書館志愿服務活動等方式修復信用。三是提高信用修復效率。簡化信用修復的申請、審核、確認等環(huán)節(jié),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處理效率,確保修復信息實時反饋到圖書館信用收集系統(tǒng)。公共圖書館只有建立健全信用修復機制,促進失信者自我糾錯、主動自新,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讀者的履約意識、風險意識和契約精神,發(fā)揮其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5結語
信用服務作為圖書館界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新性和前瞻性的服務模式,是順應我國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應然選擇,也是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服務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從生命周期理論來看,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即是由信用收集、信用評級、信用應用到信用修復等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的階段構成的完整周期。然而,隨著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不斷發(fā)展,各階段的潛在問題也逐漸顯現(xiàn),直接影響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健全。未來圖書館界在提供信用服務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信用服務生命周期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加快構建起高效順暢、運行有效的信用服務生命周期,不斷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高質(zhì)量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優(yōu)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N].人民日報,2024-07-22(001).
[2]李春媛,伍巧,宋紅霞.芝麻信用借閱與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J].圖書館論壇,2018,38(9):17-21.
[3]范文宇,徐雙,馮小凡.公共圖書館信用制:理論內(nèi)涵、時代價值與優(yōu)化路徑[J].圖書館建設,2025(1):141-148.
[4]吳仲平:圖書館 + 第三方”信用服務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5):13-16.
[5]張廣欽.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支撐、前提、效能與未來[J].圖書與情報,2017(5):10-14.
[6]段蓓虹.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研究進展與展望[J].圖書館,2019(8):59-63.
[7]云云.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實踐研究及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5):90-96.
[8]徐益波,毛婕.公共圖書館信用借閱讀者分析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圖書館雜志,2023,42(2):64-70.
[9]李強,黃紅“陶風網(wǎng)借”:南京圖書館信用網(wǎng)借服務實踐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1(6):65-68.
[10]吳開發(fā).基于城市信用的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以茉莉分信用服務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21,(15):83-87,63.
[11]鄧成越.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中用戶信用體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23):59-64.
[12]李偉超,王慧,趙亞南,等.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用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3):102-108.
[13]朱曉峰.生命周期方法論[J].科學學研究,2004(6):566-571.
[14]馬費成,望俊成,張于濤.國內(nèi)生命周期理論研究知識圖譜繪制[J].情報科學,2010,28(3):334-340.
[15]VERNON 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The Quarterly Jounal ofEconomics,1966,80(2):190-207.
[16]吳昌華,麻福芳,聶園英,等.基于品牌生命周期理論的鄉(xiāng)村產(chǎn)業(yè)振興階段特征及策略研究[J].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2024(2):124-126.
[17]楊代慶,李勃慧,馬梧桐.數(shù)字圖書館用尸分級與信用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3(3):31-42.
[18]閆申,王博陽.論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及其法律完善路徑[J].征信,2023,41(10):41-50.
[19]陸和建,阮張平,張思琪.我國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現(xiàn)狀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20(3):66-71.
[20]晉城圖書館.晉城市圖書館2015年10月1日開始實施讀者積分信用制管理的公告[EB/OL].(2015-09-08)[2024-08-10].https://www.jclib.cn/info/79414.jspx.
[21]福州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打造茉莉分信用服務,推進公共圖書信用建設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EB/0L].(2024-03-28)[2024-09-01].https://www.fuzhou.gov.cn/zgfzhd/znhd/swlj/ggfw/202406/t20240605_4837130.htm.
[22]傅寶珍.公共圖書館芝麻信用借閱服務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29(4):48-56.
[23]張燕青.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模式及案例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7(3):123-127.
[24]晉城市圖書館.晉城市圖書館讀者借閱權限提升實施細則[EB/OL].(2019-11-29)[2024-08-10].https://www.jclib.cn/info/79752.jspx.
[25]杜文艷.數(shù)字圖書館用戶信用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9,41(10):32-35.
[26]中國政府網(wǎng).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EB/OL].(2020-12-07)[2024-08-3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78531.htm.
[27]張魯萍.信用修復的政府責任及其實現(xiàn)機制研究[J].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21,36(5):10-18.范文宇天津商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天津,300134。
王麓涵天津財經(jīng)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天津,300222。
丁海玲天津商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天津,300134。
(收稿日期:2024-10-15編校:陳安琪,謝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