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
小學生正值長身體的階段,需要通過體育運動來提高身體機能。但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部分小學生在課下更喜歡玩電子游戲,不愿意參與體育運動,這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小學體育教師利用課間展開趣味微運動,不僅能培養(yǎng)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也能夠引導他們在課下逐步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體育運動,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課間微運動是落實教學改革的積極嘗試,也是踐行將課間15分鐘還給學生的有益探索,能夠促使教育真正回歸本質,讓學生真正運動起來,讓校園充滿活力,讓學生的心靈和體魄得到健康發(fā)展,以此來達成核心教學目標,以促進教育的高漲發(fā)展來實現教育的全面改革。本文以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的趣味形式探究為核心,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有效方法讓學生感受課間15分鐘的微運動樂趣,讓學生通過真正參與運動來使校園充滿生機活力。
二、研究方法
(一)在微運動中融入游戲元素
教師需要充分整合體育資源,利用學校育人環(huán)境,為學生課間15分鐘微運動需求規(guī)劃游戲場地,開展趣味化的微運動游戲。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參與到課間微運動中,在感受課間一刻鐘快樂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學生課間具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教師需要利用學生這一時間,結合體育課程內容,圍繞體育運動項目,將其與學校體育育人環(huán)境融合,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微運動游戲。利用游戲的趣味性、參與性和體驗性,強化學生的課間體驗。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操場上展開“老鷹捉小雞”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合作共同參與,并扮演老鷹、小雞等角色,在跑跳的過程中達到體育鍛煉效果。且游戲簡單,通俗易懂,學生能夠很好參與其中,并充分利用好課間15分鐘時間,獲取良好的游戲體驗。再或者在操場上開展斗雞游戲,學生用手扶腿,并以單腿蹦的方式跳躍,在相互跳躍的過程中擊倒對方。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多樣化的體育器材,如皮筋、跳繩等,讓學生基于多樣化的趣味游戲展開微運動。
(二)在微運動中融入競技元素
創(chuàng)新課間活動形式,豐富課間活動內容,提高課間活動質量,是保障課間微運動有效性的關鍵所在。教師需要以此為基礎,以融入競技性元素的方式來提高課間微運動形式的趣味性。體育運動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競技性特點,使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形式豐富有趣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相互競技的過程中達到綜合發(fā)展的核心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間15分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籃球、足球等體育競技活動,讓學生開展對抗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基于運動的競技性特點,提高學生的課間微運動興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使用呼啦圈、輪胎、沙包以及各種球類展開微運動。在微運動中增加競技機制,以轉呼啦圈為例,讓學生相互比拼誰轉的時間長。
(三)在微運動中融入情境元素
情境能夠帶給學生直觀的情感體驗,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趣味感受,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微運動的參與興趣,以積極主動參與來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課間15分鐘作為學生的休息時間可以達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調整身心狀態(tài),并以最佳的學習姿態(tài)展開高效率學習,因此課間15分鐘至關重要。教師需要利用好這一時間,借助情境的情感體驗性特點,創(chuàng)設趣味性質的微運動情境內容,讓學生生成良好的代人感與體驗感,從而積極地參與微運動。以“貓抓老鼠”為例,教師可以在操場上劃分田字格,并根據田字格輪廓創(chuàng)設 50cm 寬的游戲范圍。游戲以貓捉老鼠為主要情境,將學生分為貓和老鼠兩個不同陣營,其中貓需要在田字格輪廓的游戲范圍內抓住老鼠。而老鼠則需要跳躍躲避貓的追捕。這一微運動形式既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又具有較強的情境性,能夠讓學生帶入貓和老鼠的角色,在跑、跳的過程中發(fā)展身體體能,鍛煉學生的跑步能力、跳躍能力、敏捷性、思維性等綜合體能素養(yǎng),讓學生在收獲開心的同時收獲健康。
(四)在微運動中融入合作元素
人具有較強的群體性特點,具有較高的社會交往需求。通過對學生課間活動情況展開調查,可以發(fā)現學生很容易快速形成小團體,在交流玩鬧的過程中度過課間。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微運動中融入合作元素,讓學生在合作元素的引導下感受微運動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展開微運動“切西瓜”,學生需要手牽手圍成一個圓圈,并隨機選出一名學生分開兩名學生的手。手被分開的兩名學生需要進行追捕,并由切西瓜的學生補充空位,依次進行游戲。該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的跑步能力、敏捷能力等綜合體能素質,同時具有較強的合作性質,能夠滿足學生的社會交往需求。此外,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游戲編花籃等,基于趣味化的體育小游戲來促進學生展開微運動,在歡聲笑語中度過課間15分鐘。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參與課間微運動情況
通過對學生參與課間15分鐘微運動情況展開調查分析,可以發(fā)現其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間15分鐘運動當中,其中占整體比例 70.53% 。并且有 21.05% 的學生通過他人引導實現有效參與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當中,僅有 8.42% 的學生由于綜合因素影響導致不常參與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但與傳統(tǒng)參與情況相比,整體參與比例大幅度提升(如表1所示)。
(二)課間微運動形式
通過對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形式展開調查分析,可以發(fā)現通過有力的教學研究可以使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形式得以有效豐富,其中47.37% 的學生認為課間微運動形式豐富多樣且新穎有趣; 44.74% 的學生認為,形式相對多樣,但仍然具有較大可提升空間;僅有 7.89% 的學生認為形式相對較為單一。但其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遠超于傳統(tǒng)課間15分鐘的微運動展開形式(如表2所示)。
四、結論與建議
趣味化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形式對學生身心素質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整合體育資源,加強運動指導,尊重自發(fā)運動,并為學生提供運動材料,來創(chuàng)設多元且趣味化的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樂趣,形成良好的參與興趣。在積極主動參與探索、反思、實踐的過程中,優(yōu)化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形式內容,使其更好發(fā)揮育人作用。在發(fā)展學生體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學習素養(yǎng),使學生在一起鍛煉、一起思考的過程中展示自我、釋放自我,進而實現共同發(fā)展。根據現有研究成果,我們將持續(xù)探索小學體育課間微運動形式,實現對運動形式、運動內容以及運動方法的全面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課間微運動中獲取更好的活動體驗。同時,強化智慧體育設備的建設與運用,讓學生能夠在智慧體育設備的引導下自主開展微運動。
參考文獻:
[1]王立明.打造課間活力圈:傳統(tǒng)體育游戲在小學低段課間活動中的實踐與研究[J].體育視野,2025(01).
[2]印浩.小學課間體育游戲的創(chuàng)編與實踐[J].新智慧,2020(24).
[3]周蘭芳.談小學課間體育游戲的開展[J].小學時代,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