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以前,我都野在原野、山林。小伙伴們都去上幼兒園了,我不去,因為不喜歡乖乖地坐在教室。
和我做伴的是野花野草,是家里的貓狗。不知是否因為這些的緣故,村里的女孩都規(guī)規(guī)矩矩,只有我脾性乖僻,頑劣不堪,倔強得無人敢惹。
改變我的是閱讀。
二叔有一大箱連環(huán)畫,他很珍惜,每次出遠門前都會上鎖。我心有不甘,想著法兒鑿了一小洞,每天往外掏書。當時不識字,只能看畫,看得多了,許多故事也明白個七七八八。我偏愛講古、講神怪的故事,總覺著在很久以前、在很遠的地方,曾發(fā)生過許多好玩的事。這種揣測和琢磨給予我無限的想象,也給了我許多安慰。自此,我對從前和遠方有了憧憬。
上學后,一個女同學家里訂閱了《民間文學》,我常厚著臉皮蹭書。民間故事里,行善的得褒獎,作惡的受懲罰,勇敢的獲回報,正直的得嘉獎,慷慨的獲更多,怪吝的被剝奪我被這些故事深深吸引,內(nèi)心像推開一扇扇窗,看到美好的德行散發(fā)光亮,感受到優(yōu)良的品質予人力量。對這些故事的閱讀,奠定了我一生都信奉的一些東西,比如誠實、正直和善良。
除了讀有畫、有字的書,我也讀著人和生活這兩本書。
我所在的村莊,有河流,有山林,有野塘,有清泉,有太陽,有月亮,有這世間珍貴的一切。村人有的質樸良善,有的狡黠善變,有的潑辣勤勞,有的喜搬弄是非。在“人”這本書里,我讀到人性的明亮和灰暗,讀到生而為人的悲喜和苦痛,也讀到作為人的樂趣和幸福。這本書讓我一生著迷。
在這個小村莊里,人們勞作、歌唱、祭祀、生老病死。人與人之間有紛爭,有相扶相攜,有聚首,有離別。在這里,生活這本書,以它的粗和斑駁,向我展示出世界的豐富和精彩,復雜和多樣。我讀到它龐雜的內(nèi)容,封面和封底的不確定,讀到它的艱辛和不易,也讀到它的靜謐和美好。
這樣的閱讀經(jīng)歷,不但改變了我的乖僻和頑劣,讓我內(nèi)心有了美,有了光亮,有了力量,也讓我在面對斑駁的世界和人性時從不失望,且對生活始終充滿好奇,滿懷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