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隨時會發(fā)光的金子。孩子每次帶給大人的意外之喜,都像一道獨特的光束,最終匯聚成耀眼的彩虹,將斑斕照進大人的世界。下面,讓我們一起閱讀《彩虹之光》,跟隨作者的文字,去感受父母與子女相伴成長中迸發(fā)的一道道美妙的色彩。
【本期導(dǎo)讀】
閱讀本文,你將有以下收獲:
1.感受父母與子女相伴成長中的溫暖與力量;
2.學(xué)會從生活細微處發(fā)現(xiàn)、積累寫作素材;
3.理解環(huán)境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選文精讀】
彩虹之光
方寸
① 雷聲貼著頭皮滾,閃電在窗外霹靂一般爆閃,將比夜還要黑的烏云撕裂,遠山和深海隱遁了形跡。
② 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我如在云端,身下不是床,竟是風(fēng)雨中飄搖的一葉扁舟,每次劇咳似乎都能讓這葉扁舟翻沉。我扶著床沿喘息之際,一杯水遞了過來,一只手輕拍后背。我那散亂的發(fā)絲外是兒子若隱若現(xiàn)的臉,他微皺的眉頭掛著擔憂。心神稍定,我接過水杯。溫潤的水,撫過浮腫的唇、火燒的喉和干渴的心。
③ “謝謝兒子。\"我用沙啞的聲音說道,臉上盡力扯出一絲微笑。
④ “不用客氣?!眱鹤拥穆曇敉钢⌒暮托奶郏皨寢?,你好點兒沒?”
⑤ “好多了。\"我拉過兒子的手,將手背貼在臉頰上蹭了蹭⑥ “媽媽,你睡吧。我們都寫完作業(yè)了,一會兒洗漱,洗漱完了就睡?!迸畠簻愡^來接過我手中的水杯輕聲地說。我拉過女兒的手,將手背貼在另一個臉頰上也蹭了蹭。兩只手一大一小,又暖又軟。我上床躺好,姐姐關(guān)了燈,弟弟拍拍我的胸脯,兩人輕聲躡足地進了衛(wèi)生間。窗外風(fēng)雨繼續(xù),雷電稍弱,身下扁舟穩(wěn)了不少,我沉沉睡去。記不清多少次了,他們?nèi)绱苏疹欁约汉筒≈械奈摇?/p>
⑦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大樹,為他們遮擋風(fēng)雨,為他們撐起一片天,為他們鋪就一條路,我卻常常覺得他們是我的光,他們用童真、稚嫩和無條件的愛與信任給予我柔軟,澆灌我日成戈壁的心灘,帶我穿透黑暗壁壘,再次發(fā)現(xiàn)新奇與美好。
⑧ 帶著兒子去散步,行程進展特別慢。他一會兒隔著櫥窗看蛋糕:“看!媽媽,那上面有個奧特曼!”一會兒指著一個小孩兒,“看!媽媽,他身上有個青蛙,青蛙還戴著王冠!\"我很有些不耐煩。預(yù)定路線是要從這條街繞到那條街再轉(zhuǎn)個圈,現(xiàn)在倒好,這條街走了還不到一半。按他這個走法,啥時能散完步??!一會兒他又蹲在地上不走了!他指著剛破土的小草尖輕聲說:“看!媽媽,小草也想出來散步。它怕被踩著,探出腦袋看情況呢?!蔽铱纯床菅考饧?,再看看他,有些愣神,我多久沒有停下腳步凝視一棵小草、一朵花苞了。
⑨ 飯桌上,我們捧碗執(zhí)筷悄聲吃飯,電視里播放著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取樣返回的新聞。弟弟突然問:“媽媽,月球的背面是什么?”
⑩ “是山?!碑敽芏嘈畔⒃谖业哪X子里繞來繞去,我不知該如何回答的時候,姐姐給出了答案。
① “山的背面又是什么?”弟弟接著問。
? 我和爸爸瞪著眼睛思考。還是山?!苯憬愕拇鸢缸屛覀兿嘁晫ν?,在彼此眼神里都看到了欽佩,還有慚愧。欽佩的是,弟弟提出的問題是我們從沒思考過的問題,姐姐將復(fù)雜化為簡單。慚愧的是,我們?nèi)绱寺槟?、機械、無感又無趣,我們看似知道很多,實際何其無知,我們早已丟失了探尋的好奇和追問的能力。
? 感謝你們,孩子!謝謝你們常常提醒我:你曾經(jīng)也是個孩子,也曾對世界充滿好奇,你的身體里其實一直有顆童心,你其實從來不曾忘卻充滿童真童趣的童年。
? 有人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可以任意涂寫畫;有人說孩子是“小大人”,是還沒有發(fā)展完全的“未完成品”。前者過分強調(diào)后天的教育作用,忽略了孩子的天真天性;后者純粹是站在成人角度以自我為中心的臆想,將孩子看作成長路上的青澀階段,而路的盡頭是成人的終極階段。
? 兒童是與成人完全不同的獨立存在,他們是“本能的繆斯”,天生的音樂家、舞蹈家、游戲玩家。他們身上充滿自由生命的靈性,不論是思維還是行為都充滿藝術(shù)性、創(chuàng)造力,常常說出很多大人都難以思及的哲思道理,所以他們還是天生的哲學(xué)家。
? 孩子,雖說我給予你們生命,你們卻讓我明白自由生命的意義。如果說我是你們自然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你們則是我生命中橫貫天宇的彩虹之光,指引著我這個在成人之旅上漫游的迷途者。
? 希望你們永遠不會被犧牲,你們的童年永遠不會消逝,同時幫助我以及更多人找回消逝的童年。
(選自《煙臺日報》2024年8月15日,有刪改)
閱讀與賞析:
選文以深摯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了孩子對成人的影響和啟發(fā)。文中孩子們的童真、稚嫩和無條件的愛與信任,被描繪成穿透黑暗的力量,讓作者在風(fēng)雨飄搖中找到了安寧和希望。選文通過對父母子女相伴過程中那些不經(jīng)意的卻又至關(guān)重要的瞬間的捕捉和描寫,讓我們看到了生活中最真摯的美好和力量。
閱讀與思考:
1.“我”從孩子身上獲得了哪些精神啟迪?根據(jù)選文概括回答。
2.選文第 ⑧ 段中對孩子語言和動作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3.閱讀選文第 ? 至 ? 段,簡要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作者認為成人對孩子的認知存在哪些誤區(qū)?
(2)從這兩段中可以讀出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4.從修辭角度賞析選文第 ? 段中的畫線句。
5.如果重新給選文擬一個標題,你認為下面哪個合適?請說明理由。
A.孩子- 一 生命的啟迪者 B.追尋童真的旅程
參考答案:
1.“我”從孩子身上感受到了純真的、無條件的愛,意識到孩子也可以是父母依靠的大樹;被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感染,反思自己固化的思維,重新喚起對世界的好奇;認識到應(yīng)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像孩子一樣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與敏銳感知;懂得了生命應(yīng)保持本真,像孩子一樣擁有天然的創(chuàng)造力和對世界的獨特思考。
(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依次梳理“我”對孩子的言行、思維的感悟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概括提煉獲得的精神啟迪。)
2.通過描寫孩子充滿童趣的語言,如“看!媽媽,他身上有個青蛙,青蛙還戴著王冠!”展現(xiàn)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獨特觀察力;通過“又蹲在地上不走了\"\"指著剛破土的小草尖輕聲說\"等動作描寫,突出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與專注。這些描寫生動地塑造了天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形象,同時為后文“我”生出的思考和感悟作鋪墊。
(本題考查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的作用。先分別分析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對展現(xiàn)孩子特質(zhì)的作用,再說明對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3.(1)成人或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或認為孩子是“未完成品”,忽略了孩子的天真天性,站在成人角度以自我為中心,將孩子看作成長路上的青澀階段。
(2)可以讀出作者對成人錯誤認知的反思,以及對孩子純真自然狀態(tài)的贊美與珍視。(本題考查概括內(nèi)容及把握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在選文第 ? 段中找到相關(guān)語句,概括成人對孩子的認知誤區(qū);根據(jù)第 ? 段中作者的表述,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
4.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孩子們比作“橫貫天宇的彩虹之光”,形象地寫出了孩子們對“我\"的精神世界的引領(lǐng)作用。
(本題考查句子賞析。首先,判斷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將孩子們比作“橫貫天宇的彩虹之光”,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次,分析這種修辭手法在句子中的運用和效果。最后,結(jié)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分析這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義,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5.示例一:A合適。“孩子——生命的啟迪者\"明確突出了文章主旨,強調(diào)孩子在“我”的生命中的啟迪作用。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孩子比作啟迪者,引發(fā)讀者思考一一孩子如何啟迪生命,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示例二:B合適。“追尋童真的旅程”富有詩意和故事感。“童真”是文章核心,象征孩子身上的美好品質(zhì);“追尋童真的旅程”暗示“我”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對童真的感悟和探索。此標題既能激發(fā)讀者好奇心,也體現(xiàn)了文章的敘事和情感線索。
(本題考查擬寫標題。從標題與文章主題的關(guān)聯(lián)、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對讀者的吸引力等方面進行闡述。)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孟海鎮(zhèn)中學(xué))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中考版202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