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674—2117(2025)12-0076-05
引言
實現教師管理精細化、決策科學化和提升個性化服務水平是我國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2022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強調以數據為驅動力,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教育管理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促進教育決策由經驗導向轉向數據支撐,管理模式從單向向協(xié)同治理演進。本文聚焦教師管理決策中教師畫像標簽體系的構建,及其教師畫像在教育管理領域的應用,提出了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數字畫像構建流程,以期保障教育管理效能,為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目前教師管理決策存在的問題
1.人工采集信息,管理方式低效
當前,許多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對信息化管理技術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以MicrosoftOffice或簡易的數據庫來管理教職員工信息2的數據管理方式仍是主流,但隨著教師信息數據量的增長,這種方式極易導致數據錯誤并要求人力進行審核和校對。3這無疑與教育管理信息化所追求的高質量和高效率的管理目標相違背。
2.信息難以整合共享,出現信息孤島
各類教師信息難以互聯互通、整合共享是阻礙教師管理信息化的一大難題。我國教育管理信息標準體系尚不健全,部門間信息系統(tǒng)獨立構建,導致資源重復、低效,形成“碎片化”管理,浪費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源,數據利用率和協(xié)同性較低,使得原本應該相互關聯、共享的教師信息被割裂成一個個信息孤島。
3.教師參與管理決策渠道受阻,管理過度集權
教育管理民主化提倡教育管理者充分發(fā)揚民主精神,激發(fā)全體教職工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并讓他們深人參與到管理流程中。然而,傳統(tǒng)教育管理理念主要側重于組織目標的成功達成,“劃一”的管理模式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校高效有序地發(fā)展,但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忽略作為主體的教師,教師的工作熱情可能會因此衰退。集權化的教師管理易加深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影響學校穩(wěn)定發(fā)展。
4.績效考核激勵功能薄弱,忽視教師成長
績效考核制度是教師保持工作和創(chuàng)新的動力,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許多不足。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兩種極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中高考與升學率的結果導向;二是過于注重過程而忽略學生成績與發(fā)展的過程導向。此外,績效管理部門缺乏健全的信息反饋體系,多數情況下僅能向教師提供評級考核的最終結果,而未能提供具體且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對教師工作動力的激勵作用有限。同時,教師對績效考核的意見和建議也沒有合理的反饋途徑和制度,影響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教師數字畫像技術及其相關研究
1.教師數字畫像相關概念辨析
數字畫像是由對象多模態(tài)信息特征所構成的代理原型,旨在支持決策、管理和優(yōu)化服務。用戶畫像(User Profile)則是一個通過整合用戶特質、行為等多元化的信息元素形成的標簽化用戶模型,最初由交互設計之父Alan Cooper(阿蘭·庫珀)提出。數字畫像和用戶畫像存在包含關系,即數字畫像涵蓋用戶畫像,前者描繪對象為任何有意義的事物,后者針對人類個體特征描繪。而教師畫像是“用戶畫像”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胡小勇等認為教師畫像是具有明確含義、可表征和預測教師行為的語義化標簽。朱靖等提出教師專業(yè)畫像是通過定量方法收集、分析和解讀教師相關信息,實現標簽化呈現。綜合上述學者觀點,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畫像是旨在支持教師智能化管理決策的具有多模態(tài)教師信息特征的語義化標簽體系,通過其可明確表征、預測教師行為的特性,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管理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著力點。
2.教師數字畫像的相關研究
當前,教師數字畫像主要服務于教師精準教研培訓和繼續(xù)教育等領域。胡小勇等對精準教研視域下教師畫像的實現必要性、實施可行性、實現方法和應用場景作了詳細闡述。王永固等以“浙江名師網”的數據庫為基礎,設計了教師網絡研修社區(qū)的數字畫像模型,以提升研修社區(qū)的研訓成效。3曾海等提出以大數據畫像為前提的精準教育服務框架,探討了教師繼續(xù)教育精準實施的可行性路徑和各種教師繼續(xù)教育個性化服務。4朱靖等利用教師畫像構建了數據驅動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撐體系以打破“五唯”難題。[5]孟雁等人則基于ESIA方法優(yōu)化高校教師的績效考評流程,整合教師數據刻畫教師畫像,自動化實現部分績效考評流程。由此可見,針對教師數字畫像技術,雖然已經在教育領域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但在教師管理決策層面研究較少,畫像的標簽體系還不完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
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畫像模型構建
1.教師數字畫像框架
目前,關于教師管理決策層面的教師畫像,不同部門和學者的表述各不相同,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模型框架。本文以5年內教育部頒布的文件和中國知網期刊為數據源,以“教師信息化管理”和“教師畫像”等關鍵詞組合進行文獻檢索和分析,以梳理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畫像框架。文獻梳理發(fā)現,雖然針對不同場景教師管理數據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強調教師多源數據的全面性、多維性。
綜合文獻與學者的觀點以及目前教師管理決策存在的問題,本研究認為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畫像框架由教師基礎數據、教學數據、科研培訓數據、績效考核數據、人員調動數據、管理反饋數據六個要素構成,具體如下頁表所示。
教師基礎數據是對教師畫像模型的初步描摹。教學數據能夠有效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優(yōu)化師資配置的關鍵和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依據。科研培訓數據是對教師學術性工作的個性化分析,體現教師對教育科學研究的熱情??冃Э己藬祿茏尮芾碚甙l(fā)現教師在教學、科研和服務方面的成果和不足,有助于管理部門實現過程化管理。人員調動數據有利于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和促進師資合理流動。管理反饋數據可以了解教師對管理的滿意度和反饋建議,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管理方式,是教師參與管理決策的數字化體現。六類數據在實際的管理決策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看待。當然,這六類數據在實際教師管理應用中并非固定,教育管理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可根據自身需要對其細分數據進行調整。
2.教師畫像的構建流程
教育教學領域已廣泛運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整合教師散布于多個系統(tǒng)中的多維度數據,為教師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教師畫像的構建遵循數據挖掘的一般流程,包括數據采集、數據預處理、教師畫像模型建構和應用反饋四個環(huán)節(jié)。
① 數據采集的數據來源主要包括數據平臺自動生成、教師自我報告。針對課堂教學和教研培訓場景,還可以采集腦電、心電等數據,拓寬教師畫像的邊界;數據采集的數據類型主要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為避免數據的結構性缺失,還要對教師數據定期采集更新,實現全過程采集。此外,建立統(tǒng)一的數據收集規(guī)則,是實現各種系統(tǒng)數據收集和交流的基石,同時也是構建各類通用數據分析模型的根本保障。[8]
② 數據預處理即去除數據采集后的無關信息,生成結構化數據,并對缺失信息進行補充。通常,這個過程會分為四步:選擇合適的數據、將數據表的屬性一致化、數據清理和離散化。要構建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數據畫像模型,必然會形成具有龐大數據量的教師數據空間,只有通過數據預處理才能更高效地挖掘和分析教師數據。
③ 教師畫像模型構建是將預處理后的數據按教師數字畫像框架進行分類,提取各維度數據的主要元素。本文的教師畫像模型基于前面的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畫像框架分別進行建模,形成教師基礎數據模型、教學模型、科研培訓模型、績效考核模型、崗位調動模型、管理反饋模型,并遵循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完整構建了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個體畫像標簽體系,并采用三維笛卡爾坐標系表示,如下頁圖所示。標簽是教師畫像的主要外在表現形式,通過多維標簽體系來描述教師在不同維度上的屬性。[20]從教師畫像標簽體系的X維看,分別是教師基礎數據、教學數據、科研培訓數據、績效考核數據、崗位調動數據和管理反饋數據共六類數據。從Y維看,標簽體系分為三級,如教師基礎數據是一級標簽,工號是二級標簽,學校名稱和員工編號是三級標簽,三級標簽詳細描述教師的具體信息。從Z維看,標簽進一步細分成三種屬性,分別是事實標簽、模型標簽和預測標簽,表征了教師的基本事實信息、基于數據分析構建的行為模式,以及對未來行為或趨勢的預測能力。
④ 應用反饋是教師畫像模型流程構建的最后一步,也是教師畫像實際價值真正體現之處。應用是教師畫像模型構建的目的,反饋既包括教師畫像提供給管理決策者有價值的教師信息,也包括管理決策者將對教師畫像的評價和建議反饋給教師畫像的設計者。設計者要根據教師畫像的應用效果和評價建議不斷地迭代和優(yōu)化教師畫像模型的標簽和算法,才能為管理決策者提供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決策服務。
教師數字畫像在管理決策上的應用路徑
1.整合教師多模態(tài)信息,促進師資配置均衡化
隨著智能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對教師畫像的精準刻畫成為可能,這將為突破師資配置的困境提供有效途徑。一方面,基于全國教師信息管理系統(tǒng)等各類平臺的教師畫像,教師信息可以被共享到各級各類教育管理部門。通過數據可視化,教育管理者可以在相關平臺中清晰全面地查看到教師個體的績效、工資、職稱、學歷等數據,為后續(xù)教師調動、招聘等工作提供借鑒與參考,確保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根據對某區(qū)域內所有教師畫像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了解到各區(qū)域教育資源的供需情況以及教師流動趨勢,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大對鄉(xiāng)村地區(qū)教育的支教幫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經濟保障,以達到師資力量的均衡發(fā)展。
2.推進學校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循證化
深化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首先要對學校教師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學校可在管理平臺中搭載教師畫像,開發(fā)儀表盤系統(tǒng)和數據倉庫,教師畫像的數據通過儀表盤等形式將關鍵指標匯聚到一個簡單易懂的界面中,使學校管理者精準了解學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及其在工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監(jiān)控教師各種表現,從而指導學校管理者對學校教師的聘用、任用和流出,優(yōu)化教師崗位配置。例如,學生對某教師課堂教學的不滿會被記錄到教師畫像中,當達到某個數據臨界點時,學校系統(tǒng)會對該教師發(fā)出預警信息,促使教師自我反思與改進。此外,基于教師畫像的模型標簽和預測標簽,學校管理者可以為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培訓和預測教師的行為。教師畫像有利于營造學校公平公正的發(fā)展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五唯”困境,強化學校按能力、實績與責獻評價教師的導向原則。
3.推動教師融入管理體系,溝通渠道暢通化
現代教育管理不僅強調組織目標的實現,還強調組織目標和組織內個人目標的共同實現。教師畫像可以為管理者與教師的交流反饋搭建一條渠道。其一是教師畫像能客觀描述教師的個體特征,管理者可以根據這些特征盡可能地布置適宜教師的任務,避免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其二是當教師對當前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不滿意時,可以在教師信息管理平臺上表達自己的建議,管理者在其平臺上會即時收到教師的反饋,了解自身管理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管理工作和管理方法,更好地為教師提供管理服務。并且,教師通過在網上留言也能減少其直面領導的心理壓力,節(jié)省溝通時間,有效激發(fā)表達欲望。
4.優(yōu)化教師績效考評,激勵教師成長持續(xù)化
績效考評是現代教師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正確評價教師工作實績的重要方式。將教師畫像引入教師績效考評,可以進一步提高學校管理質量和效率。首先,在構建教師畫像過程中,通過數據挖掘能自動化地檢查教師信息缺省值和篩選錯誤信息,并自動反饋給學校人事部門,有效減輕核查工作的負擔。其次,教師畫像可以將校領導、學生、家長對教師的評價和教師自評都納入到教師畫像數據中,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的依據除了教師的帶班成績,還包括他人和自我的質性評價,實現量評與質評相結合。并且,基于教師畫像的績效考評,可以將大數據采集和分析的結果進行可視化呈現,以圖文結合方式直觀、生動地展示教師各項專業(yè)能力以及進步程度。最后,學校管理者能夠根據教師畫像采取教學獎勵、薪酬激勵等正激勵和責任追究等負激勵,建立數據支撐的薪酬制度,在收入分配上實現適度地有所差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激勵教師個體發(fā)展。
總結
本文系統(tǒng)地探討了當前教師管理決策存在的問題,對教師畫像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并闡述了面向管理決策的教師畫像模型的設計流程以及具體應用場景。但是,現有研究也存在不足: ① 集中于教師畫像的模型建構,缺乏對突破教育管理部門制度障礙和技術能力瓶頸的研究。 ② 集中在高校,對在中小學應用教師畫像的研究幾乎空白。在中小學構建教師畫像管理平臺會增加學校成本,如何在中小學輕量化、高效化地搭載教師畫像有待探討。 ③ 缺乏對教師畫像管理平臺的設計開發(fā)。如何將數據整合統(tǒng)一成合適的格式需要進一步探討。目前,教師畫像的使用還處于探索階段,畫像模型標簽仍需迭代優(yōu)化,期待在未來的實踐中獲得更有價值的經驗,更快地實現教師管理數智化,為教師管理現代化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ED/OLJ.htp://www.moe.gov.cn/srcsite/A16/
s3342/202103/t20210322_521669.html?eqid=ce291a3a007d8a5c00000004642f5fd3
[2]凌偉.大數據支持的教師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23):107-109.
[3][16]孟雁,祁麟善.基于教師畫像的高??冃Э荚u流程改進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09).258-263.
[4]榮榮,楊現民,陳耀華,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新發(fā)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國電化教育,2014(03).30-37.
[5]蔡丹艷.淺議教師管理中矛盾的化解對策[J].上海教育,2021(25).82[趙德成.探索增值性評價:教師績效考核改革的突破口[J.中小學管理,2020(10):16-20.
[7]崔光彩,姜姜,呂志英.高校教師績效考核的現狀與優(yōu)化探討——以南京H大學為例[J.中國高??萍?,2022(08):51-55.
[8][13]王永固,陳俊文,丁繼紅,等.數據驅動的教師網絡研修社區(qū)數字畫像構建與應用——基于“浙江名師網”的數據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20,38(04).74-83.[Pathidoa
[10][12]胡小勇,林梓柔.精準教研視域下的教師畫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07).84-91.[11
[15]朱靖,劉太如.區(qū)域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畫像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17).56-59.
[14]曾海,陳艷,楊璐傯.基于大數據畫像的教師繼續(xù)教育精準施訓服務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33):125-127.
[17]彭紅超,魏非,閆寒冰.多模態(tài)數據賦能教師畫像:從簡筆畫走向全息畫像[J.開放教育研究,2021,27(02).80-89
[18]郭紹青.教育數字化賦能新課程實施與教師培訓轉型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3(07).51-60.
[19]張治,戚業(yè)國.基于大數據的多源多維綜合素質評價模型的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7(09).69-77+97.
[20]吳鵬飛.基于知識圖譜的教師數字畫像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3(04):70-7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