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有一類人是天性浪漫的,他們喜歡用詩意的眼光看待世界,也很善于在人與人之間創(chuàng)造情感共鳴。心理學家羅伯特·摩爾曾羅列了“國王”“武士”“祭司”和“詩人”四種男性原型,這里的“詩人”描述的就是那種天性浪漫的人。
這類人的特點是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想象力+不同尋常的表達方式,這類人在文藝領(lǐng)域會大放異彩,比如李白、王家衛(wèi)。但是也有很多浪漫型的人在日常生活里會感到痛苦,因為大部分人理解不了他們的浪漫主義,甚至抵觸和批判他們,比如喜歡言情小說的學生會被認為不務(wù)正業(yè)、太過早熟;如果是成年人則會被視為胸無大志、“戀愛腦”,容易在感情里失去自己的主體性;等等。
但是對這種類型的人來說,浪漫主義本身就是志向所在。它非常不符合優(yōu)績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但它就是這種類型的人的人格結(jié)構(gòu)中“涌現(xiàn)”出來的必然反應(yīng)。我有時候會在心理咨詢中遇見這種類型的人,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感到羞恥、愧疚,也從小生活在他人的批判和嘲諷當中,加之自身的細膩感性,就很容易變得自卑和“收縮”。
浪漫主義的人是很有價值的,他們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幫助所有人感受到更多浪漫和美好。只有“國王”“武士”和“祭司”的世界是不夠美好的,“國王”的“江山”需要歌頌,“武士”的“葬禮”需要花環(huán),“祭司”的“魔法”需要視覺效果,而這些美往往是“詩人”才能創(chuàng)造的。
當然,“詩人”型的人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也許是愛而不得的痛苦,也許是自戀受損,也許是喪失摯愛之后的悲傷……這些都是“硬幣的另一面”。愛是一個很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獎勵和風險都很大,所以天性浪漫的人,其人生議題就是“平衡內(nèi)心的柔軟和堅毅”——足夠柔軟才能足夠浪漫,而足夠堅毅才能一直浪漫。
(畫中花·未來香摘自百家號“青瞳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