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5)05(a)-0110-05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arty History Learning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GAO Cuiru (Xi'anMingdeInstituteofTechnology,Xi'anShaanxi,71O124,China)
Abstract:Asthepreciousspiritualwealthofourcountryredculturalresourcescarrtheglorioushistoryandfinetraditionof theCPC,andareofgreatsignificanceforstrengtheningtheeducationofPartyhistorylearningofcollegestudents,cultivatingtheir patrotismandsocialistcorevalues.Withtedevelopmentofbigdatatechnolog,howtofectivelyintegrateredculturalrsorces withcollege students’Partyhistorylearningeducation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ofconceinthecurenteducationfield.This articleprovidsaovevieofedulturalrsoueselaboratingontebsicprciples,ainotentsndspecificintegationpath oftheintegrationofdculturalresourcswithcolgestudentsPartyhistoryduationhiistopromoteiovationaddevelopmeniPartyhistoryleaingeducationforcolgestudents,cultivatesocialisuldesandsucessos withfiideals,es,nd strong patriotism.
Key Words:Big data; Red cultural resources;Value;Principle; Digitization; Integration path
在當今社會,大數據技術迅猛發(fā)展并廣泛應用,它不僅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為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融合提供了新契機。然而,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并非易事。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遵循一定的原則,選擇合適的內容,探索有效的路徑,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紅色文化資源概述
1.1 紅色文化資源定義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風貌的集中展現,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資源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文化資源,涵蓋了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資源主要指與紅色歷史相關的實物、遺址、紀念地等,如革命舊址、紀念館、烈士陵園、重要會議遺址等,它們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非物質文化資源則主要指與紅色歷史相關的精神、理念、故事、人物事跡等,如革命精神、英雄事跡、紅色故事、紅色歌曲、紅色文學等,它們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靈魂,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內容。
1.2 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
首先,紅色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性。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無數革命先烈在特定地域進行長期斗爭的結果,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在特定地域中具體體現,如井岡山、延安等地,這些地方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集中地,承載著豐富的革命歷史記憶。其次,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時代性。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時代的產物。這些資源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承載著不同時期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不懈奮斗的歷史記憶。最后,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民族性。紅色文化資源不僅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忠誠、勇敢、智慧、勤儉等,而且還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又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
1.3 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
紅色文化資源是精神的傳承。紅色文化資源承載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以及革命先烈們?yōu)閷崿F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付出的巨大犧牲。這些精神財富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精神風貌,而且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和傳承革命精神的平臺,使他們能夠從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紅色文化資源是教育的載體。通過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可以豐富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增強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學生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歷史背景、過程和結果,從而增強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fā)他們?yōu)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決心和信心
2大數據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融合的原則
2.1 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融合過程要始終遵循正確的價值導向,避免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中迷失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導向性原則要求不僅關注數據和技術的應用,更要注重教育內容的導向和教育目標的達成。在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融合過程中,導向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對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方式的設計及教育效果的評估等方面,確保教育內容和方式能夠有效傳遞紅色文化的價值觀和黨史學習教育的核心思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2 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要求在教育過程中,紅色文化資源的展現必須基于歷史事實,做到客觀、真實、準確,不允許有任何的虛構和夸大,因為真實的歷史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教育素材。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共同奮斗的精神財富。在大數據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為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面臨海量和復雜信息的沖擊,容易出現信息失真、信息污染等問題。因此,真實性原則在大數據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在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真實性原則,確保紅色文化資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3 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強調對受教育者個體地位的尊重。在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個性化特征顯著,每個受教育者都有其獨特的接受能力和學習偏好。因此,在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確保所選擇的資源能夠與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相匹配,從而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同時,這一原則也強調對黨史學習教育實施者主體地位的尊重。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在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教育者需要具備深厚的黨史知識、敏銳的教育洞察力和靈活的教育方法。在資源選擇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教育者的教育能力,以確保所選資源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教育作用,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
2.4 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強調在融合過程中,紅色文化資源和黨史學習教育應作為一個整體,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精神的理解與認同。紅色文化資源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而黨史學習教育則是紅色文化資源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整體性原則要求在紅色文化資源與黨史學習教育的融合過程中,要注重紅色文化資源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性,確保紅色文化資源與黨史學習教育之間的無縫對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
3大數據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3.1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程度有待深入
首先,紅色文化資源廣泛分布在各類機構和平臺,如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紀念館、高校、研究機構等。這些機構各自獨立運作,缺乏統(tǒng)一的整理和歸類標準,使得資源的查找和利用變得極為困難。例如,用戶在尋找某一歷史事件的相關資料時,需要在多個平臺上反復搜索,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且難以確保獲取的信息全面和準確。其次,不同機構在整理和歸類紅色文化資源時,往往采用各自的標準和方法,導致資源的分類和命名不一致,增加了用戶的查找難度,也導致資源的重復收錄和遺漏。例如,同一份歷史文獻在不同機構的數據庫中被歸類為不同類別,用戶在查找時容易混淆和遺漏。最后,紅色文化資源是一個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過程,但現有的數據庫更新機制存在諸多不足,導致資源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許多數據庫缺乏定期更新的機制,新發(fā)現的資料無法及時納入數據庫,影響了資源的時效性,用戶無法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歷史資料。數據庫的更新通常需要經過多個環(huán)節(jié),包括資料的收集、整理、審核和錄入等,這些環(huán)節(jié)不僅耗時耗力,還容易出現人為錯誤,影響資源的準確性。
3.2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渠道有待拓展
首先,當前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渠道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的線下方式,如博物館、紀念館等,雖然這些渠道能夠提供直觀的實物展示和現場體驗,但受地理位置和開放時間的限制,難以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其次,線上傳播渠道雖然已有一定程度的開發(fā),多以官方網站、社交媒體賬號為主,擴大了傳播范圍,提高了傳播效率,但信息更新速度較慢,內容形式單一,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難以吸引大學生的持續(xù)關注。因此,拓展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渠道,不僅需要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提高傳播效率,還需要注重傳播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強傳播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效果。
3.3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方式有待創(chuàng)新
在大數據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方式仍較為傳統(tǒng),主要依靠課堂教學、實地考察等手段。雖然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但難以充分發(fā)揮大數據技術的優(yōu)勢,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一些高校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材和教學方法,缺乏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導致教育方式較為單一,難以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6-]
3.4教師紅色文化素養(yǎng)有待提高
首先,部分教師對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和內涵了解不夠深人,難以在教學中準確傳達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其次,教師在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和應用方面缺乏經驗和技能,無法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教師在紅色文化素養(yǎng)提升方面的培訓和學習機會相對較少。許多學校雖然重視紅色文化教育,但在教師培訓方面投人不足,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計劃和資源支持。這使得教師在提升自身紅色文化素養(yǎng)方面面臨困難,進而影響紅色文化資源與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提高教師的紅色文化素養(yǎng)是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效融合的關鍵,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支持,以促進紅色文化資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4大數據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融合的具體路徑
4.1構建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拓展黨史學習教育空間
通過建立一個全面、系統(tǒng)、高效的數據庫,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還能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拓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空間。
首先,構建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需要對現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歸類。這包括文獻資料、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對這些資源的高效處理和存儲。例如,利用文本挖掘技術,對文獻資料進行分類和提取關鍵信息;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對圖片進行識別和標注;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對音頻資料進行轉錄和分析。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可以建立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為后續(xù)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
其次,構建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需要注重資源的動態(tài)更新。紅色文化資源是一個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數據庫的構建需要具有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梢栽O置專門的團隊,負責紅色文化資源的收集、整理和更新,確保數據庫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同時,引入用戶參與機制,鼓勵大學生參與紅色文化資源的收集和分享中,形成一個開放、共享的紅色文化資源社區(qū)。這不僅能夠豐富數據庫的內容,還能激發(fā)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興趣和熱情,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的學習資源。
4.2 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資源傳播方式,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吸引力
傳統(tǒng)的紅色文化資源傳播方式往往以靜態(tài)的文獻資料、實物展覽、圖文展示等為主,這些方式雖然能夠傳遞一定的信息,但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因此,借助大數據技術,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方式,不僅能夠豐富傳播手段,還能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
首先,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社交媒體平臺是大學生日常生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工具之一,因此,在這些平臺上發(fā)布紅色文化資源的相關內容,能夠有效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平臺上發(fā)布紅色文化資源的短視、圖文等內容,以吸引大學生的關注。此外,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互動功能,如評論、轉發(fā)等,鼓勵大學生參與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
其次,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出沉浸式的體驗,使大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文化資源的魅力。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紅軍長征的歷史場景,讓大學生在虛擬環(huán)境中體驗紅軍長征的艱辛與偉大。這樣的傳播方式不僅能夠增強紅色文化資源的吸引力,還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4.3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提高黨史學習教育深刻性
線上教育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yōu)勢,使紅色文化資源更加直觀、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結合線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刻理解黨史的內涵,從而提高黨史學習教育深刻性。
線上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如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網絡課程、在線互動平臺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便捷的學習途徑。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精準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進而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指導。例如,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績,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源,或者推送與學生興趣相匹配的紅色文化資源。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線下教育模式則可以通過組織實地考察、主題講座、紅色文化體驗活動等形式,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例如,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革命遺址等,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增強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此外,還可以邀請黨史專家、革命前輩等進行主題講座,通過他們的講述,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意義。
通過線上學習,學生可以掌握黨史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而通過線下活動,學生可以在實際情境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掌握黨史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還能夠提高教育的效果。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黨史知識水平,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紅色文化認同感,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4.4 加強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建設,提高黨史學習教育專業(yè)性
師資隊伍是紅色文化資源和黨史學習教育的直接傳播者,其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水平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建設,不僅是提升黨史學習教育質量的關鍵,還是推動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10]
為了提升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定期組織師資培訓,提升教師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邀請黨史專家、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讓教師了解最新的黨史研究成果和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方法,提高其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其次,鼓勵教師進行科研活動,支持教師參與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通過科研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最后,在大數據背景下,師資隊伍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建設,需要注重提升教師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力??梢酝ㄟ^培訓和學習,讓教師掌握大數據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法,提高其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和整理的能力,從而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專業(yè)性。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融合路徑不斷拓展與深化,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構建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拓展黨史教育空間;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資源傳播方式,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吸引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提高黨史學習教育深刻性;加強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建設,提高黨史學習教育專業(yè)性等措施創(chuàng)新融合路徑,可以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推動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為培養(yǎng)具有堅定信仰、高尚情操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大學生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殷豆豆.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教育[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45(S2):139-141.
[2]莊美金.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融合路徑研究[J].海南開放大學學報,2023,24(1):59-66.
[3]盛亞東.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教育的對策研究[J].大學,2020(19):48-49.
[4]查曉樂.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研究[J].大學,2024(30):23-26.
[5]周越男.大數據時代紅色文化資源與黨史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4,43(3):43-46.
[6]張博,王思彤.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傳承與傳播策略研究[J].新聞論壇,2024,38(5):89-92.
[7]吳丹.數字化紅色文化資源賦能高校思政課創(chuàng)新與實踐[J]中國軍轉民,2024(19):167-169.
[8]劉璇.大數據視閥下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4,10(5):109-112.
[9]黃新輝,袁媛,湯妮.提升大學生黨史教育實效性的路徑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22(11):35-37.
[10]周慧文.數智化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按笏颊n\"路徑研究[N].山西科技報,2024-10-31(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