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號 G259.2
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25.03.00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Revitalization in County Level Libraries
Zhang Yafang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and dissemina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county-level libraries’effortstorevitalizelocal literatureareof greatsignificanceforinheritingregionalcultureandserving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topromoteand publicize cultural elements inlocal literature through theintegrationof cultureand tourism,inorder toenhancethelocal culturalawarenessandreputation.Basedonthis,thisarticle focuses on the culturalvalue connotationoflocal literature,analyzes thecollction,organization,mining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local literature,andaims to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 local litera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strengthen thecollction,organizationandminingofregionallocaliterature bycounty-levellibraries,inordertoactivatelocal literature and inherit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reading.
KeywordsCounty libraries.Local literature.Distinctive culture.Nationwide reading.
0 引言
地方文獻作為反映一個地區(qū)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重要資料,不僅是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記錄,也是地方文化傳承、知識普及、學術研究的基礎??h級圖書館作為地方文化資源的重要保存與傳播機構,其地方文獻活化工作對傳承地域文化、服務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縣級圖書館應努力擔負起歷史使命,主動承擔研究和挖掘地方文獻文化價值的歷史重任,在文旅融合中通過活化應用地方文獻中的文化元素,來提升當?shù)氐奈幕群兔雷u度?;诖?,本文立足于地方文獻的文化價值內涵,從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挖掘開發(fā)現(xiàn)狀展開分析,旨在剖析地方文獻與區(qū)域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加強縣級圖書館對區(qū)域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和挖掘,以利于在全民閱讀推廣中活化地方文獻,傳承本地特色文化。
1地方文獻的文化價值內涵
我國的地域千差萬別,文化也各具特色,像東部地區(qū)有江淮文化、吳越文化,西部地區(qū)有巴蜀文化、三秦文化,中部地區(qū)有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燕趙文化、河洛文化等。不可否認,這些區(qū)域由于地理環(huán)境、自然條件和歷史發(fā)展進程不同,其文化明顯區(qū)別于其他區(qū)域的文化特征??梢哉f,隨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和社會不斷進步,這些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代代傳承中也不斷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
文化是文獻的母體,兩者有著獨特的因果循環(huán)關系。地方文化可以說是一個區(qū)域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地方文獻這個載體得以傳承。通過書寫、印刷、傳拓、錄音、攝像等方式記錄區(qū)域內一切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地方文獻是這一區(qū)域文化的積淀者和物化者,是這一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以及風俗民情、自然資源等方面狀況的重要反映,體現(xiàn)了人民對這一地方社會發(fā)展的認知[。因此這一區(qū)域歷史上積淀的文化離不開地方文獻的記錄,若沒有地方文獻,那么這一區(qū)域的文化就不可能得到傳承和發(fā)展[4]。
地方文獻所記載的內容大多源于實際,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不僅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也為自前的文旅產(chǎn)業(yè)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創(chuàng)意,是非常珍貴的區(qū)域精神財富和寶貴資源。廣義的地方文獻包括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狹義的地方文獻是以文獻內容是否具有地方特征作為劃分的唯一標準[5。對于縣級公共圖書館來說,本地區(qū)的機構團體編撰的年鑒、專業(yè)史志等資料,以及政府機關報刊、各機構部門和行業(yè)的統(tǒng)計報告,乃至個人記錄的本區(qū)域信息資源,都應該成為這一區(qū)域圖書館館藏中核心和最具特色的地方文獻,對其進行收集、整理可對當?shù)氐恼巍⒔?jīng)濟、文化等社會建設具有指導、參考和分析研究價值??h級圖書館應通過深入挖掘地方文獻,才能更好地詮釋本地的文化內涵和特色,為文旅融合注人獨特的文化元素。
2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活化的現(xiàn)狀與問題
目前,我國縣級圖書館在文旅融合中對于地方文獻的活化利用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就整體而言對地方文獻的挖掘開發(fā)利用的程度和效果仍然有限,其知識系統(tǒng)的整合和構建還不夠完善,還不能夠有效地提升地方文獻的知識體系應用,在地方文獻活化上面臨諸多挑戰(zhàn)。
首先,在資源收集與保存方面,部分縣級圖書館在地方文獻征集方面雖然起步較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地方文獻的征集收藏上存量較少,在所收集的范圍上也不夠全面,部分有價值的文獻未能被納入收集范圍。例如筆者所在的東臺市圖書館,截至2024年,地方文獻數(shù)量為5784冊,4079種,在全館藏書中的占比僅為 0.78% 。如果加上古籍中的地方文獻百余冊,則近6000冊,在全館藏書中的占比也僅為0.8% 。雖然內容涵蓋黨建、非遺、家譜等諸多領域,并設立專架陳列,但仍面臨資源不系統(tǒng)、缺藏嚴重等問題。有些縣級圖書館的地方文獻來源還主要依靠常規(guī)圖書采購和社會捐贈,即便這兩個比較傳統(tǒng)的渠道也沒有完全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更多的還是處在被動等待讀者捐贈、等待書商提供的狀態(tài),而在建設和利用上更談不上主動進行挖掘開發(fā),存在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其次,在技術與服務上存在局限性。在數(shù)字化技術逐漸普及的當下,通過數(shù)字化建設活化利用地方文獻,已成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趨勢。有些縣級圖書館通過短視頻、數(shù)據(jù)庫等技術手段活化古籍的案例得到成功,如防城港市圖書館整合了地方文獻資源,組成文化名人、有聲故事、視頻講座、地方史志等版塊的資源共享平臺[,然而多數(shù)縣級圖書館普遍存在技術投入不足、專業(yè)人員短缺的問題而難以復制,一些縣級圖書館的數(shù)字化地方文獻大都由微縮膠片轉化而成,存在圖像精度不夠、缺少深度標引等問題,通常不支持檢索功能,不利于地方文獻的傳播和利用[8。甚至有的縣級圖書館對收集范圍、分類標準、排架方式等相關工作沒有嚴格界定,沒有科學的工作方法。對于地方文獻僅僅設立專架陳列了事,而不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地方文獻中的文化元素和歷史信息進行深入整理挖掘,未能充分揭示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文獻專題數(shù)據(jù)庫[9]
最后,在宣傳上由于力度不足,沒有積極主動開展地方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或搭建閱讀推廣平臺,將本館的地方特色館藏和重點資源向社會公眾推介,導致用戶認知不足而常常被忽視。研究表明,本地讀者對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收藏職能及具體內容知之甚少,加之目錄體系不完善,地方文獻湮沒于普通館藏中。雖然絕大多數(shù)縣級公共圖書館都設有“地方文獻室”或幾個地方文獻專架陳列,然而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多數(shù)縣級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全年的咨詢量很小,基本只有“藏”,沒有“用”,存在既有文獻找不到服務對象的情況,也有服務對象找不到文獻的現(xiàn)象。
3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活化應用策略
如前所述,地方文獻作為一個地方文化的獨特載體,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縣級圖書館而言,對其文化價值的傳承不僅體現(xiàn)在對歷史文獻的整理和保存上,更在于對于地方特色文化內容的開發(fā)利用和展示弘揚上,因此,縣級圖書館需要通過地方文獻中的文化價值挖掘來提升地方文化影響力,不僅僅囿于現(xiàn)有館藏地方文獻的保存,更多地在于活化地方文獻的應用。
3.1系統(tǒng)性開展地方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建設
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涉及眾多環(huán)節(jié)、覆蓋到這一地區(qū)的各行各業(yè),不僅包括圖書館業(yè)界,還包括政府、科研、教育文化等其他行業(yè)??h級圖書館有必要爭取到當?shù)卣闹С郑贫ㄩL遠的社會合作計劃,從資源、設備、服務、人才等層面系統(tǒng)性著手進行全面規(guī)劃。首先在政府支持下,積極按照相關法律及地方呈繳本制度征集公開出版物和非書資料,以確保館藏地方文獻資源來源更加穩(wěn)定。其次,大力普及宣傳地方文獻的有關知識,讓所有民眾都能夠認識到地方文獻資源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吸引更多人能夠主動捐獻相關地方史料、地方人物著述等地方文獻。最后,根據(jù)本地區(qū)、本館情況,以及與黨史辦、博物館、文化館等其他部門的文獻交叉關系,關注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等具有特色文化的重要遺存,與博物館的考古形成互證、與黨史辦、文化館等單位形成互補資料,構建出既有重點又相對完整的當?shù)貧v史文化文獻保障體系[10]
3.2強化地方文獻數(shù)字化技術的多元化呈現(xiàn)
活化利用地方文獻,縣級圖書館首先要從社會實際出發(fā),深人了解群眾文化需求,尋找地方文獻與區(qū)域文化建設的結合點,找到文化價值的挖掘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地方文獻的相關工作。其次要加強對地方文獻的整理、分類與重新編目,乃至增加內容提要的撰寫,梳理出具有社會需求的主題二次文獻,制定不同類型的推介書目,為讀者掃除閱讀中的障礙,方便讀者檢索利用。第三要立足于地方經(jīng)濟、文化、政治、風王人情等內容,善于依托數(shù)據(jù)挖掘、虛擬現(xiàn)實、互動展覽等信息技術提升文獻的可視化與互動性,將主題內容相近的文獻整合起來進行二次開發(fā),在忠實記錄原始文獻信息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文化信息,建設專題數(shù)據(jù)庫、全文專題庫、書目專題庫、圖片資料庫等數(shù)智化平臺,通過多元化手段展現(xiàn)其中隱含的知識與關聯(lián)[],讓用戶與文獻進行深度“對話”,將習慣于網(wǎng)絡“淺”閱讀的讀者引向深層次的文化思維。如在江蘇,越來越多的基層圖書館把古籍從庫房移到“云端”,一批又一批江蘇古籍借助數(shù)字技術加速開放共享,讓更多人看見、了解、喜歡“典籍里的江蘇”2023年6月,蘇州圖書館通過古籍實物結合“數(shù)字化互動體驗”的方式,生動展現(xiàn)了《永樂大典》的編纂過程、形制內容、文獻價值、滄桑劫難和盛世重光的跌宕歷程,使古籍從“平面”到“立體”再到“鮮活”,讓曾經(jīng)束之高閣的古籍真正活在當下、走進生活[2]。
3.3探索地方文獻在文旅融合中的閱讀推廣途徑
服務“文旅融合”戰(zhàn)略,尤其要重視地方特色文化資源[13]。目前,縣級圖書館需要在全民閱讀的背景下,不僅僅做好參考咨詢和課題服務等常規(guī)工作,更重要的是承擔起宣傳和弘揚地方本土文化的重任,活化地方文獻,積極開展地方文獻的閱讀推廣活動,讓讀者了解文獻,近距離接觸閱讀和理解文獻。首先,積極參與到區(qū)域性的文化旅游建設中去,舉辦地方文獻資源的展覽、講座、文化表演等活動,向社會公眾推介本館的地方特色文獻館藏和重點資源,加大地方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力度。如金陵圖書館通過“詩游南京”的活動將地方文獻與情境閱讀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了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促進了當?shù)匚穆檬聵I(yè)的發(fā)展[。其次,聚焦地方特色文化,取地方文獻中特色精華部分,以直播戲劇、短視頻等形式活化展示地方典籍內容,推動地方文獻與文旅相融合。如邢臺市圖書館制作的“讓地方文獻里的故事‘活起來——《書本里的邢臺》”系列微視頻,將《邢臺歷史文化辭典》等文獻中的歷史事件影視化,結合專家解讀,以情景再現(xiàn)方式活化歷史故事,形成兼具學術性與傳播性的數(shù)字資源,彰顯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14]。
4結語
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研究和活化應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h級圖書館要在現(xiàn)代文獻越來越趨于同化的今天,加強跨界融合、技術創(chuàng)新及宣傳推廣等多維度發(fā)力,充分利用地方文獻的歷史記載,挖掘地方文化內涵,致力于地方文獻這座蘊含無盡寶藏的富礦挖掘開發(fā)和利用,才能實現(xiàn)文獻資源從“沉睡”到“活用”的轉變,構建好本地的地方文獻的活化路徑,培育、塑造本地獨特的人文氣質,為地域文化傳承與文旅發(fā)展提供可持續(xù)動力,讓地方文化成為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參考文獻:
[1]王妍.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區(qū)域文化內涵及開發(fā)利用:由地方文獻閱讀推廣實踐引發(fā)的思考[J]圖書館界,2018(2):84-86,92.
[2]楊雙秀.基于區(qū)域系統(tǒng)視角的地方文獻對內與對外功能[J].保山學院學報,2014(1):104-108.
[3]何艷群,魏偉.論湘西旅游地區(qū)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與特色服務[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1) :58-59.
[4]周利紅.地方文獻的區(qū)域文化價值及其開發(fā)利用:以衢州市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5(4):71-72.
[5]劉燕.地方文獻工作初探[J].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3(2):144-145.
[6]韓金妤.對圖書館與地方文獻收藏工作的思考:以隨州市圖書館地方文獻收藏工作為例[J]圖書情報論壇,2014(5):45-46.
[7]林梅梅.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研究[J].圖書館界,2024(4):91-94.
[8]曹彩.信息時代圖書館地方文獻數(shù)字化管理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3(4):155-159.
[9]尚小玢.地方文獻為文旅融合發(fā)展添活力[J]文化產(chǎn)業(yè),2024(27):82-84.
[10]蘇縈.論河南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J].蘭臺內外,2021(5):52-54.
[11]蒲鈴.地方文獻的區(qū)域文化價值挖掘與開發(fā)利用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38(7):91-93.
[12]古籍,如何與數(shù)字化時代共振[EB/OL].[2024-11-20].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675440730/152485a5a02001mqpw.
[13]江震.基層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與文旅融合服務[J].圖書館雜志,2022,41(2):89-92.
[14]《書本里的邢臺》獲省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案例一等獎[EB/OL].[2024-11-20]. http://xingtai.gov.cn/ywdt/jrxt/xtyw/202410/t20241024_705725.html.
張亞芳東臺市圖書館副館長,館員。江蘇東臺,224200。
(收稿日期:2024-12-20編校:劉 明,陳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