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我國青少年學生的整體核心素養(yǎng)以及教師教學的質量,教育部發(fā)布了最新的課程教學標準,推動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而數學學科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學科,占據著重要地位,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一輪的數學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強調“幾何直觀”素養(yǎng)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將“圖形與幾何”作為單獨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在中考中,幾何最值問題也是熱門考點,由此可見其重要性1.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主要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轉變,是數學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對于抽象性較強、題型復雜、知識點較多的幾何最值問題,學生難以進行有效的理解與消化,以形成系統(tǒng)的解題思維模式.基于此,本文將對初中數學幾何最值問題及解題思維模式展開深入的研究,分析此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幾何直觀素養(yǎng).
一 問題的提出
幾何最值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中考中的熱點題型,選擇、填空以及解答題中均可能對幾何最值的相關內容進行考查,尤其經常作為壓軸題區(qū)分學生水平,可以說幾何最值問題是初中數學中綜合性較高的題目.學生若是沒有扎實的數學基礎與靈活的思維能力,很難實現在短時間內解出答案.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幾何最值問題的訓練與積累,總結其解題思路、方法與技巧,促進解題思維模式的形成2.所以,對初中數學幾何最值問題及解題思維模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初中數學中\(zhòng)"將軍飲馬”幾何最值模型
2.1 將軍飲馬模型
“將軍飲馬”模型是幾何最值問題中最具代表性且難度較低的一類問題,主要用于考查學生線段之間和差最值問題.在解題過程中,主要知識點根據為:
(1)線段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2)對稱的性質:關于一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兩個對稱圖形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可稱為對稱軸.(3)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3].
2.2 定點定線
例1如圖1,有定直線 Ψm ,點 A,B 在直線的異側,在直線上找一點 P ,使 PA+PB 最小.
解題思路 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因此,若想要 PA+PB 最小,則可直接連接點 A 與點 B ,連線與直線 Σm 的交點 P 即為所求點的位置.同時,在直線 Σm 上隨便取一點 Q ,連接 QA 與 QB ,由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可知 PA+PB 的值最小,即點 A 點B 與點 P 三點共線時,線段和最小,如圖2所示.與之類似的還有點 A,B 在同側的情況.
例2如圖3,有定直線 m ,點 A,B 在直線的同側,在直線上找一點 P ,使 PA+PB 最?。?/p>
解題思路 首先利用對稱的性質,將直線 Σm 看做對稱軸,將同側兩點轉化為異側,作點 B 關于直線 m 的對稱點 B1 ,然后連接 AB1,AB1 與直線 Ψm 的交點即為所謂的點 P ,此時 PA+PB 最小.“將軍飲馬”最值問題的解題關鍵在于將折線段變化為直線段[4].
解如圖4所示,作點 B 關于直線 m 的對稱點B1 ,連接 AB1 與直線 Ψm 相交于點 P ,鏈接 PB
由對稱的性質可知, PB=PB1 ,所以 AB1=PA+PB1=PA+PB. (204因此,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此時, PA+ PB最小.
2.3 兩定兩動之點點
例3存在兩個定點 A,B ,以及兩條定直線 Σm 了n ,在直線 上分別取點 P?Q ,使 PA+PQ+BQ最?。?/p>
分析只給定直線與點,卻沒有給定點與直線的位置時,需要對其進行分類討論.
類型1如圖5,兩個定點在A、B在分別位于兩條定直線 的外側.
解題思路 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得,連接AB與直線 分別相交的兩個點即為所求的點P Q,如圖6所示.
類型2如圖7,點 A 在兩定直線 的外側, 點 B 在兩定直線
的內側.
解題思路根據類型一可得,只需將點 B 轉移到定直線外側即可.因此,作點 B 關于直線 n 的對稱點 B1 ,然后連接 AB1 ,從而與直線 交于分別交于點 P?Q ,此時 PA+PQ+BQ 最小,點 P 、 Q 即為所求[5].
解如圖8所示,作點 B 關于直線 m 的對稱點B1 ,連接 AB1 ,與直線 交于分別交于點 P?Q 三由對稱的性質可知 QB=QB1 所以 AB1=PA+PQ+QB1=PA+PQ+QB
因此,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此時, PA+ PQ+QB 最小.
類型3 如圖9,兩定點 A 、B都在定直線 的內側.
解題思路 與上述兩個類型相似,解題的關鍵在于將直線內側的定點轉移到直線外側.同樣通過對稱的性質,作點 A 與點 B 關于直線 的對稱點
,然后連接 AiB1 ,分別與直線
相交,得到點 P 與點 Q ,這兩點即為所求[6].
解如圖10所示,作點 B 關于直線 Σm 的對稱點 B1 ,連接 AB1 ,與直線 交于分別交于點P?Q
由對稱的性質可知 PA=PA1 QB=QB1 所以 AB1=PA1+PQ+QB1=PA+PQ+QB 因此,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此時, PA+ PQ+QB 最小.
2.4將軍飲馬幾何最值問題的解題思維模式
將軍飲馬最值問題是初中階段數學幾何最值問題中最基本解題模型,其解題思維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利用軸對稱的知識點,作點關于直線的對稱點,求最小值時,將定點轉移到直線一側;求最大值時,則轉移到同側.第二步,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求解線段和.第三步,利用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求解線段差[].
3結語
綜上所述,幾何最值問題是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重點與學生學習的難點,是中考中的常見題型,具有綜合性較強、內容較多等特點.本文主要介紹了其中最基礎的“將軍飲馬”最值模型,梳理了解題的關鍵與思路,為學生學習幾何最值問題提供了入門基礎參考.
參考文獻:
[1]丁力.初中數學幾何最值問題探究——以“將軍飲馬”問題模型的解題策略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0(14):79-80.
[2」林明新.巧作輔助線—輔助圓解決初中幾何中的面積最值問題[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07):62-63.
[3]Zhou,H,Wen,F.The Application of Geometer'sSketchpad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School[J].Academic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2023,04(03).
[4」楊艷丹,鄭振興.一類動態(tài)幾何最大值問題思維障礙分析與解題策略J].上海中學數學,2023(09):46-48.
[5]張海霞.以模型為例探究幾何最值問題[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5):34—35.
[6」鄧達,項志成.例談\"化折為直\"在解決幾何最值問題上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21(04):16-18.
[7]蔣雁.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幾何最值問題的解題方法[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