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做夢,夢到了大姑。
和生前一樣,高高的個子,包著頭巾,兩手在袖里抄著,很大聲地笑,有兩顆略顯突出的門牙,話語很親切、熱情,但好罵人。
大姑,家里的兄妹從小就這么一直喊她,但其實她并不行大,后來,我才弄明白,早前,還曾有一位大姑。祖父好像一共娶過三位夫人,前兩位活得時間都不長,也只有一個女兒長大,那是真正的大姑。那位大姑長大后,嫁給了本村梅家,有兒有女,子孫成群,但去世較早,加上同父異母的原因,略嫌疏遠(yuǎn),聽到的很少,印象里,年齡大的哥哥姐姐似乎也沒怎么見過。
有點遠(yuǎn)了,還是說夢里大姑,意識里她就是大姑,她也有大姑的范兒。我的印象,她敢說話,能拿主意,愛管閑事兒,不怕得罪人;對子女要求嚴(yán),對子侄們很疼愛;雖離娘家遠(yuǎn),但常來常往的。
除了前房的大姑,父親共有兄妹四人,一個大哥,兩個妹妹,他們都是祖父后娶的奶奶所生,這個奶奶我是見過的,印象里疼愛兒孫,但什么樣子,沒有印象。對奶奶沒有較深的印象,除了我年齡小以外,更重要的是,奶奶晚年是跟著大姑在外地度過的,我只見過幾次面。
奶奶晚年跟著大姑生活,在農(nóng)村,這是不合規(guī)矩的,因為養(yǎng)兒防老,這是傳統(tǒng)。奶奶有兩個兒子,臨老還要靠女兒照顧,這是要被人笑話的。記得,母親最初對此是多少有點怨言的。據(jù)說,奶奶當(dāng)初也不愿跟大姑去,但大姑倔強地堅持,才無奈跟了去。
說來話長,大姑最初先嫁在本村。我們老家有個傳統(tǒng),嫁女娶親,大都選擇本村或鄰村,很少有幾十里外的,一者怕閨女遠(yuǎn)嫁吃虧,二者來往探訪不方便。有一個段子,說一妙齡姑娘,年初一到一德高望重的長輩家拜年,在那里坐了半天,老太太就問了一句話?!伴|女,定婆家了嗎?”“還沒呢。”“沒有好啊,可別嫁遠(yuǎn)了,來回都在那路上?!边^一會兒,又是“閨女,定婆家了嗎?”“還沒呢。”“沒有好啊,可別嫁遠(yuǎn)了,來回都在那路上?!边^一會兒,又是所以,周圍村子、鄰居,親戚套著親戚,現(xiàn)在看來,不很科學(xué),但上百年來,人們始終堅持著。
大姑先是嫁到本村王家,但過門沒幾天,那人就抗美援朝去了,最終沒能回來,大姑又回到娘家。后來,經(jīng)人撮合,大姑嫁給了在本村打鐵的章丘老李。
說起老李,我們的大姑父,那也是個有故事的人。他是章丘棗園人。兄弟三人,家境貧寒。他是老大,在十六七歲時,家里實在沒有生計了,他的母親拿出僅有的一簸箕玉米棒子,說,“孩子,帶上這點東西,領(lǐng)著你兩個兄弟出門去討活路去吧。爹娘管顧不了你們了,你們也別想著爹娘,只要你們?nèi)齻€能活下去?!?/p>
那是怎樣的一個年代,又是怎樣的一種場景!看過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就不會懷疑它的真實性了。
兄弟三人,帶著一簸箕玉米棒子,帶著一套祖?zhèn)鞯蔫F匠家什,一包炭塊,出門了。兩個弟弟,一個十五六,一個十三四。一路上,哥哥推車,兩個弟弟拉車,走村過店,爬溝過坎,一路跌跌撞撞,來到我們村西頭。
村西頭,有一條干涸的季節(jié)河,河溝較深。兄弟三人本已疲憊不堪,又累又餓,困在溝沿上,上下都很困難,欲哭無淚。這時,一位好心人搭了把手,上得坡后,哥三個千恩萬謝,磕頭作揖。幫忙的人,見三個孩子實誠、可憐,就盤問起了他們原委,哪里來,哪里去,能干什么。
后來,那位好心人就把他們?nèi)齻€帶到自己家村頭存放柴草的場院里,安頓他們住下,幫他們支爐生火,又幫他們招攬來許多鐵匠活,就這樣,他們在我們村安下了家。再后來,兩個弟弟先后當(dāng)兵離開,只有大哥獨自一個人守著鐵匠爐。
這時的老李也到了找媳婦的年齡,雖然他手藝好,人厚道,但個子矮,外地人,家里又窮,沒人愿意把姑娘嫁他。正巧大姑新寡,對婚姻有了真切實際的認(rèn)識,好心人又極力撮合,就這樣,他就成了我們家的大姑父。同意之前,大姑是有條件的,就是不跟老李回章丘,要在本村永久居住,老李答應(yīng)了。就這樣,他們一家在本村落了戶,安了家,生兒育女,生產(chǎn)勞作,日子雖不富足,但安穩(wěn)。
再后來,全國解放,公社成立合作社,大姑父因為手藝好,成了公社農(nóng)機站里的工人,做了師傅,有了徒弟。經(jīng)濟日漸改善,子女們也漸漸長大,同時,老家的父母也漸漸老邁。于是,搬回老家成了大姑父的心頭所想。
大姑堅決不同意。多次做工作,多方勸說,大姑堅持己見。姑父是個孝子,思親心切,也是出奇的執(zhí)拗,無奈之下,大姑提出一定要讓奶奶陪她去,還要親自給奶奶送終,否則不跟著去。這是不合常理的,奶奶有子女,姑父家有老人,而且奶奶也是年事已高,人言落葉要歸根,暮年還要遠(yuǎn)赴他鄉(xiāng),于情于理,都不合適,但大姑抓住救命稻草般死不松口。
為了姑父一家?guī)卓诘男腋#菚r大姑已有三兒兩女,大家只好讓步。想象著,大伯、父親甚至奶奶是多大的不情愿。原本以為,讓奶奶同去陪她兩年,安下心,也就可以回來了。誰知大姑說到做到,除了偶爾的幾次帶奶奶回老家探望一下,十幾年里,奶奶就一直跟著她,直到老去,才由幾個哥哥用木板車連夜拉回來,魂歸故里。
執(zhí)拗的大姑啊,您確實心里踏實了,盡了自己的孝,可是,其他人那里卻留有了遺憾。記得,其間,家人也經(jīng)常去探望奶奶。有幾次,我印象很深。奶奶見到了家人,很興奮,雖臥床很長時間了,仍掙扎著要起來,晚上,喊著,要把我?guī)н^去,要孫子陪她睡。
大姑、姑父很孝順,奶奶被照顧得很舒適;相互間,很親切、熱情,大家和和睦睦的,幸福而快樂,除了奶奶偶爾念叨想家?,F(xiàn)在,想來,也還不錯。家人相處,和為貴,傳統(tǒng)、講究、禮法,并不是最重要。
奶奶去世后,大姑還是堅持每年定期回來住幾次天。每次回來,都是大包小裹的,人人有份,一住好久,高談闊論的,誰家的事兒也要管。家人、街鄰也都很尊敬她,她的大姑奶奶的身份體現(xiàn)得很高調(diào),走到哪里,都是說笑聲一片。
歲月不饒人,大姑還是衰老了,疾病纏身,走路瞞跚,再也不能說回來就回來了,我們兄弟就去探望她。隨后,姑父也去世了,大姑的精氣神也大不如前,只是說話聲音依舊很高。
大表兄講了一件事兒。有一年,春節(jié)剛過,幾個表兄弟忙著其他事情,還沒有要回老家探望的意思。一天早上,大姑很早就拄著拐杖來到大表哥家,進(jìn)門就訓(xùn)斥道:“丟人現(xiàn)眼的,你怎么把你娘舅家的酒壺偷來了?”大表兄很委屈地說:“娘,您別生氣,俺啥時候偷了俺舅家的酒壺了,俺都好長時間沒有去了?!贝蠊酶託鈵溃瑩P起拐杖,“打的就是你好長時間沒去了,連過年,都不想著去看你舅?!北硇只腥淮笪?,連忙表態(tài),馬上召集表兄妹,第二天就回老家探望,這樣,大姑才消了氣。大家聽了哈哈大笑。
幾年前的一天晚上,二哥打來電話說,大姑去世了。握著電話,自己的眼淚,竟大雨滂沱的,好一陣兒,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