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知道人類的第一個夢夢到了什么,但可以確定的是,夢擴展了人類的想象力,也帶給現實生活大量的精彩內容。我們往往忽略了夢在文化史中起過的重要作用。要是人類不會做夢,我們的歷史、文學、宗教、哲學乃至習俗、生活,都會大失光彩。如果換個角度去討論古人解夢的歷史,我們或許會發(fā)自內心地感慨,原來真的“夢里什么都有”。
周公真的會解夢嗎?
周公是大約三千年前商末周初的人物,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采邑(封地)在周地(今岐山北),所以被稱為周公。他是儒家學說重要的開創(chuàng)者。
周公為何總與解夢聯(lián)系在一起呢?這是因為傳說周公所著的《周禮》中,明確記載了當時的政府機構中,就有對夢進行占卜的官員,這種官職名字便叫“占夢”。“占夢,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這個官職由“中士”二人擔任,還配有“史”二人,“徒”四人。他們占夢依據的典籍是什么呢?《周禮》中也有明確的記載:“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其經運十,其別九十。”這三本書,分別就是夏、商、周三代的占夢書。這三種占夢書,所記載的基本占法有十種,又變化出九十種占法。可惜的是這三種書籍早都已經失傳,但其中細節(jié)在《周禮》還保留了一點:“占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兇: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币簿褪钦f占夢掌管在每年的歲時觀察日月交會,分辨陰陽之氣,依據做夢之時的日月運行的度數和交會的位置來占測六類夢的吉兇。所謂的正夢,就是無所感動,平安自夢,好好躺著,自然而然做了個夢。所謂的噩夢,就是驚愕而夢。所謂的思夢,就是白天思念些東西,晚上就夢到了相關的內容。所謂的寤夢,就是白天見了些什么,搭茬又說了幾句,晚上就夢到了。所謂的喜夢,顧名思義是喜悅而夢,正如懼夢是恐懼而夢。想想普通人日常的夢境,也確實無非這幾個類型。每年的十二月,占夢還會問周王所夢,用以占卜來年吉兇,還要將全年所占的吉夢獻給王,王先拜而后接受。然后用菜祭四方,以送走惡夢,接著還要舉行儀式祛除餓鬼。大概是因為《周禮》中對解夢有這樣多的討論,人們便把解夢的老祖宗推到周公身上來。
先秦那些奇奇怪怪的夢
除了孔子曾經夢到周公,先秦的材料里也記載了不少夢,也記載時人對這些夢的解釋。其中《晏子春秋》里說晏子請占夢者為齊景公占夢,占夢者聽完景公的描述,說自己得回去查書。這個書肯定就是一種夢書,學術界一般將其視為最早提到夢書的記錄(唐代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用的三國西晉時期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中,有黃帝做夢、解夢并寫下《占夢經》十一卷的記載,顯然是后人的附會)。
在《左傳》和《國語》里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夢?!蹲髠鳌氛压荒贻d,這年的十二月初一,出現了日食,夜里趙簡子(后來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的奠基者)便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個光著身子的小孩兒,踩著節(jié)拍在那里唱歌跳舞。天上有日食這種異象,自己又做了這種奇怪的夢,于是他就讓史墨占卜,這夢寓意是什么?史墨解釋說:“這夢預示著六年以后的這個月,吳國恐怕要殺入楚國的郢都吧!但可能不太順利。要進入郢都,一定得在庚辰那一天。日月在蒼龍之尾,庚午那天,太陽開始有災?;鹉軕?zhàn)勝金,所以不能勝利。”大概可以看到是根據日月星辰的變化,配合夢象及時間進行占卜。
《夢書》與大解夢師周宣
唐代以前有很多夢書,但都失傳,只有周宣的《夢書》后人有輯佚本,算是現存的傳世文獻中最早的占夢書。
周宣字孔和,以占夢解夢出名,是正史里唯一有傳的解夢師?!度龂尽分杏涊d有一段他解夢的厲害故事:有人夢到了芻狗,《老子》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句提到了,是祭祀中用草扎成的狗,祭祀結束用完就扔在地上踩幾腳,最后還會被拿去燒火。周宣聽說他夢到了芻狗,就告訴他,這預示著你能得到美食。果不其然,這人不一會兒就在出行時遇上了一頓盛大的宴席。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又夢到了芻狗,他又來找周宣解夢,周宣說這預示著你可能會從車上掉下來摔斷腳,你可得多加小心。過了不久,這人果然摔了下來。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再一次夢到了芻狗,周宣跟他說,你家要失火了。不一會兒,他家真的就火起冒煙了。這個人真的震驚了,他跟周宣說,前面三個夢都是我騙你的,我從來都沒有夢到過芻狗,就是為了試試你占夢準不準,為什么你居然每次還能算準?周宣講,你一旦開口說你夢到了什么,冥冥之中就已是神靈在讓你開口,所以和你真的夢到了也沒有區(qū)別,一樣可以占夢。這人又問,那為啥我三次都說的是一樣的芻狗,你解夢的結果各不相同呢?周宣解釋說,芻狗這東西就是祭祀用的,你第一次做夢,就應了祭祀結束后能吃到東西。一旦祭祀結束了,芻狗的用途結束了,就要被車輪子在上面碾軋,所以你就應該墮車傷腳。芻狗最后的歸宿就是被燒掉,所以你家屋子會著火。
這個故事雖然聽起來富有傳奇色彩,但在歷史上確實很有名,就是所謂的“三占芻狗”。
因為一個夢,佛教傳入中國
東漢時佛教文化和中國原有的文化融合激蕩,帶來不少新穎的元素。在傳統(tǒng)的佛教史書中,佛教的傳入就和漢明帝的一個夢有關。正史中最早的記錄,是在《后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列傳》,漢明帝夜夢金人,第二天詢問群臣,傅毅告訴他是佛像,漢明帝這才派出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節(jié)前去西域求取佛法。使節(jié)遇到了攝摩騰、竺法蘭兩位僧人,請他們攜帶經卷、佛像乘白馬來到洛陽。漢明帝在這里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寺院,為紀念白馬負經,取名為白馬寺。攝摩騰、竺法蘭在白馬寺翻譯了中國最早的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
佛教很多經典以夢為喻,例如《金剛經》中有名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如《楞嚴經》多次以夢為喻:“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事實上佛教還有直接和解夢相關的經典,比如《阿難七夢經》便記載佛弟子阿難做了七個噩夢,佛陀分別解釋了這些夢的寓意。
佛教經論中也有不少關于夢的討論。比如《楞嚴經》中解釋了普通人夢的來源:“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這倒是和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有些相似。
古代的“寫夢小說”
古代有很多小說情節(jié)的展開,便是以記述夢境和解說夢境為題材,唐傳奇中就有大量這類小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沈既濟的《枕中記》,講述的就是著名的“黃粱一夢”的故事。
明代以后興起的長篇章回體小說中,幾乎每一種都有關于夢的情節(jié)。其中最有名的自然便是《紅樓夢》,第一回便是“甄士隱夢幻識通靈”,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更是通過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所見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的判詞,預示了各位人物的命運。整部《紅樓夢》的宗旨,一言以蔽之,便是“夢”字。開卷便說(也有學者認為這段文字是誤入正文的脂硯齋批語):“更于篇中間用夢、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兼寓提醒閱者之意?!闭\哉斯言!這或許給我們一個啟示,我們在討論如何解夢的同時,夢其實也在解著我們,或者說,夢也是理解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