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4-0102-03
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是七年級籃球教學單元的教材內容之一,也是籃球比賽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投籃方法。掌握該投籃技術,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而且能在實際籃球比賽中創(chuàng)造投籃機會。筆者通過教學摸索和不斷的反思改進,總結了突破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關鍵點的方法,以供各位同行參考(以下練習方法都以右手投籃為例,左手投籃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一、巧用標志貼和幾何圖形等,鞏固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動作
(一)設計意圖
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是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技術的基礎,也是最基礎、最常見的投籃方法,因此,鞏固提高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動作是突破行進間投籃的第一步。通過分析七年級學生的學情,發(fā)現(xiàn)該階段學生對事物的空間感和距離感還不夠清晰,僅靠講解示范的投籃教學效果一般。于是,在教學中嘗試跨學科融合數(shù)學的幾何圖形知識,幫助學生直觀了解籃下45度投籃點的站位;接著利用籃筐上方小正方形區(qū)域的右上角、左上角處的標志貼,幫助學生明確打板投籃的理想目標區(qū)域;最后借助標槍讓學生明確籃球行進路徑。通過直觀教學法,能夠有效解決七年級學生對事物的空間感和距離感不夠清晰的弊端,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動作。
(二)練習方法
1.明確打板投籃的合理站位點:利用投影原理,畫出籃板的投影線AB及籃筐的圓心O,經(jīng)過圓心O點畫直線CD垂直于投影線AB,CD與AB相交于點C,然后分別作出Rt∠ACD和Rt∠BCD的角平分線,這兩條角平分線與合理沖撞免責區(qū)半圓弧相交的點分別為E和F,最終確定直線CE和CF為45度角的最佳投籃延伸線,而點E和點F為最合適45度角的投籃板球的投籃手的投影點。
2.直觀籃板球的行進路徑和目標位置:教師站在練習學生后面或側面,用標槍指出投籃板球的位置(方形區(qū)域的右上角和左上角附近),明確出手后籃球經(jīng)過的路線。一般來說,投籃出手后籃球要有一定的拋物線,但對于籃下投籃點這種近距離的投籃方式,籃球行進路線較接近于直線,所以通過標槍能幫助學生既了解投籃板球的投籃點,又明確籃球出手后的行進路線。
(三)教學建議
直觀的教學方法顯著增強了學生對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在45度角投籃站位點進行單手肩上投籃時,左側和右側投籃是有區(qū)別的,所以要強調要以投籃手對齊45度角站位線CE和CF。
二、借助誘導性練習,突破跨步接球難點
(一)設計意圖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上籃時腳步動作出錯”以及“第一步走步”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跨步接球這個難點沒有突破,所以在新授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時,首先要把練習關鍵點落在突破跨步接球這一技術動作上。在教學中,通過游戲化誘導練習,能更有效地改進推、拿球和主動跨步接球的技術動作,既直擊重點又有趣味性,能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二)練習方法
1.游戲突破跨步伸臂動作:使用若干標志桿和橫線布置連續(xù)“跨步伸臂”游戲場地。場地布置不僅限于直線,也可以是圓形或其他形狀,只要確保每個標志桿之間留有適當?shù)目障?,讓學生能在標志桿間進行跨步移動即可。進行連續(xù)“跨步伸臂”摸桿游戲時,要求學生跨步同時模擬雙手伸臂接球動作,即非持球手伸展觸碰一下標志桿邊緣,同時要保持身體平衡和眼睛注視前方。連續(xù)完成若干個跨步伸臂觸桿動作后,跨步拿同伴球完成跨步接球、邁步舉球、跳起投籃球不出手。
2.誘導性練習解決跨步接球:以右手運球為例,基本姿勢為左腳在前右腳在后,一人一球一墊子進行練習。原地運球兩次后,將球推出前端,推球后右腳向前跨步過墊子同時雙手主動拿地上反彈的球,完成跨步后,緊接跟隨邁步舉球和跳起投籃模仿練習。在練習中用墊子和一條輔助線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誘導性練習,目的是通過墊子的障礙幫助學生掌握跨步的動作,掌握跨步接球非常重要,這是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的教學重點,而邁步和跳起投籃跟隨動作只要參考一條輔助線即可完成完整動作。
(三)教學建議
跨步接球是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的難點,所以打好跨步接球基礎至關重要。通過游戲結合誘導性練習,在學生較熟練掌握原地運球接跨步接球動作前提下,再進行慢速運球走接跨步接球動作,通過有教具到無教具、慢速到快速的層層遞進方式解決跨步接球的教學重點。
三、利用輔助器材,突破“一大二小三高跳”動作要點
(一)設計意圖
利用籃下的墊子輔助上一步跳起單手肩上投籃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明確“高跳投籃”的動作要求,比在籃球場畫線和語言強化更為準確。同時,在教學中采用倒序練習方式,先突破籃下跳起單手肩上投籃練習,再進行完整動作練習,能避免行進間上籃最后跳起投籃向籃下沖的現(xiàn)象。兩條輔助線加45度投籃點的設計,加深了學生對于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一大二小三高跳”完整技術動作的理解,反復練習能為學生樹立掌握該技術的信心。
(二)練習方法
1.立體體操墊突破向上跳起投籃:在45度角打板投籃的基礎上,鞏固原地跳起投擦板球的動作要領。要求在投籃點前端放一個立體的墊子,幫助學生克服投籃后向前的沖力。
2.輔助線解決“一大二小三高跳”:一人一球,用三條橫線輔助進行練習。以籃下45度投籃點F為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跳起投籃點,沿邊線和中線的交叉點方向靠近合理沖撞免責區(qū)畫一條橫線(約80cm),再靠后一米左右另畫一條橫線。練習時左腳前右腳后站在第一跳橫線后端,原地運球兩次后沿兩線一點做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完整動作。運球的方式從原地運球過渡到一次運球及多次運球動作,最后過渡到不用輔助器材,從而鞏固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完整動作。
(三)教學建議
針對使用墊子輔助完整動作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學生投籃一剎那“向籃底下沖力過大”的現(xiàn)象,可以通過將墊子擺放得稍遠離一些籃筐,也可以進行定點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練習進行解決,從而明確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最后出手動作是高跳投籃。在利用輔助線進行完整“一大二小三高跳”上籃練習時,由于學生的步幅各不相同,可以根據(jù)學生個子和能力進行分層練習,以提高練習效率。
四、參照皮尺,明確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運球軌跡
(一)設計意圖
在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完整動作練習時,往往會出現(xiàn)“運球速度過快”“向籃底下沖”“投籃出手力過大”的現(xiàn)象。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運球上籃的路線上不夠合理,所以通過皮尺輔助,幫助學生建立上籃靠近籃下時運球路線和軌跡為圓弧形的動作概念,能大大提高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命中率。
(二)練習方法
的中線和邊線的交叉點為起點,將皮尺往籃筐方向拉直,到三分線之前基本采用直線的方法,到限制區(qū)位置附近時皮尺成半圓弧形狀放置,通過這種方式,呈現(xiàn)具體直觀的上籃靠近籃下時運球路線和軌跡。
(三)教學建議
利用皮尺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完整動作練習時,注意左側上籃和右側上籃有一定區(qū)別,所以在擺放皮尺圓弧弧度時需要做相應調整。同時皮尺只能是在初學的時候運用,當學生初步掌握后應立即撤掉,否則將限制學生動作的自由發(fā)揮。
五、結束語
所謂“學習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了解學生的學情,敢于摸索、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練得有效。就如本文一樣,采用幾步小TIP,高效解決了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