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的日常生活里,“乖”字可是熟面孔啦!要是有人突然問你,這“乖”字的含義到底是褒義的還是貶義的,估計大部分同學都會脫口而出:“那肯定是褒義的呀!你看,夸小朋友的時候不都愛說‘這小朋友多乖’嘛!”但其實,這“乖”字一開始的意思,居然跟我們現(xiàn)在理解的完全相反!
漢字可是中華文化里閃閃發(fā)光的寶貝,每個字都藏著古人大大的智慧和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乖”字就是個典型例子。從象形的角度看,篆文中,“乖”就好像兩個羊角把“北”字從中間給隔開了,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了一種兩個人互相背離的畫面感?沒錯,它原本的意思就是違背、不和諧?!稄V雅》里就明明白白地寫著:“乖,背也?!睆倪@兒又引申出好多意思,比如形容人個性反常、偏激,或者表示謬誤,還能用來表達情誼變得疏遠,人與人相互分離。
不過呢,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乖”字的意思就像坐了時光穿梭機,發(fā)生了奇妙的大轉(zhuǎn)變!從最開始的“背離”慢慢演繹成“乖巧”“聽話”的意思。平日里,我們總愛夸“這孩子真乖”,這里的“乖”就是說孩子溫順、懂事,聽大人的話,和它最早的“違背”之意,簡直是天差地別!“乖”字的語義演變,就像是一場超有趣的文字大冒險。唐代詩人李廓在《上令狐舍人》里寫了一句“宿客嫌吟苦,乖童恨睡遲”,你看,在唐代,“乖”字似乎就有“乖巧、機靈”的意思了。但要是結(jié)合整首詩來看,這里的“乖童”其實指的是“頑童”,“乖”字表示“頑皮、不老實”,雖然和“違反、背離”的本義不太一樣,但也算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到了宋代,“打乖”成了當時人的口語,意思是機巧、?;^,就像司馬光有首詩叫《酬邵堯夫見示安樂窩中打乖吟》,里面寫有“料非閑處打乖客,乃是清朝避世人”。再到明代,有相似義的“賣乖”就出現(xiàn)啦,接著“乖滑”“乖巧”這些詞語也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帶“乖”字的詞語一下子變得五花八門,可有意思啦!
提到“乖”字,我的腦海里還會浮現(xiàn)出《紅樓夢》里賈寶玉的身影。在賈府那些人眼里,賈寶玉的性格可太復雜啦,有時候特別乖巧,有時候又叛逆得不行。他討厭走科舉入仕的老路,這對封建家族來說,可不就是一種“乖”嘛,完全背離了家族對他的期待。但當他和姐妹們在一起的時候,又溫柔又體貼,陪著姐妹們吟詩作畫,就像個永遠長不大的“乖”孩子。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簡直就是“乖”字兩種意思的生動寫照,既有違背世俗常規(guī)的叛逆勁兒,又有純真善良的乖巧模樣。
“乖”字就像一面神奇的多棱鏡,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漢字語義演變的奇妙之處都折射出來了。它既有古老的本義,又在歷史的長河里長出了全新的意思,裝著滿滿的文化內(nèi)涵和人生哲理。小小的“乖”字,讓我看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也讓我深深感受到漢字在歷史發(fā)展中永葆獨特的魅力!
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學
指導老師李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