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古鎮(zhèn)位于揚州江都區(qū),古鎮(zhèn)名字來源于謝安。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謝安因功名太盛、權(quán)重一時,遂招王室猜忌,被迫出鎮(zhèn)廣陵(今揚州)。謝安于此筑埭治水,解決了水患,深得百姓贊譽。謝安辭世后,人們將他比為西周時德行高尚的召伯,為了紀念他,將他所筑之堤命名為“召伯埭”?!罢佟迸c“邵”古時相通,后來便演化為邵伯,鎮(zhèn)名由此而來。
一
一進入邵伯古鎮(zhèn),滿目古色古香。街道不寬,兩旁的建筑多為老舊平房,偶有樓房出現(xiàn),也不過二層。黑瓦青磚兼有白墻,屋脊連綿,錯落有致。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巷道,仿佛時光倒流,似聽到歷史積淀的回響。斑駁的木門、生銹的鐵窗,遺留著歲月印記。腳下的石板泛著光,雕花窗欞的陰影落于其上。木板門虛掩,露出屋內(nèi)陳設(shè)與一對青瓷花瓶,這些封藏于時光深處的物件,愈加古樸典雅。
屋檐下大紅燈籠搖曳,墻角處的燕子正銜來春泥筑巢,燕子在巢內(nèi)呢喃細語,我已有許多年沒見到如此溫馨和諧的一幕了。深巷中傳來熟悉的秧號子聲,一聽便知是《拔根蘆柴花》,帶有方言的唱詞旋律自然優(yōu)美,我不禁跟著哼唱起來。循聲而去,幾位老人正在院中排演。這歌極富生活氣息,洋溢著歡樂的勞動氣氛,一直繚繞在尋常日子中,經(jīng)久不衰。
火油店、許家麻繩店均為上下兩層,樓下店鋪,樓上住宅,已無昔日的喧鬧聲。十字路口的四角樓靜靜而立,這座建于清末的小樓,磚木結(jié)構(gòu),檐牙高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均為二層挑出的翹角,如同四只飛鳥掠影。
走了數(shù)里,眼前房屋便是邵伯巡檢司,始設(shè)于明洪武元年。巡檢司是明清時期一種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基層行政官署,承擔(dān)著守護民眾安居樂業(yè)的職能。門旁一株甘棠樹尤為顯眼,粗壯挺拔,與屋舍相映。相傳此樹是為紀念謝安所栽,雖歷經(jīng)700年風(fēng)雨,依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二
邵伯古鎮(zhèn)因水而興、因河而盛。為連接交通和通信聯(lián)系,南宋時期即設(shè)置邵伯驛,連接廣陵驛和盂城驛。自從邗溝貫通長江與淮河,邵伯古鎮(zhèn)即成為南來北往之水上要道,并興建了一批碼頭,成為貨物集散地,日漸繁盛。古鎮(zhèn)西面的明清運河故道上,現(xiàn)存4座古碼頭,自北向南分別為竹巷口碼頭、大馬頭、朱家巷碼頭和廟巷口碼頭。
高大牌樓上刻有“大馬頭”字樣,為清康熙五十三年所建,是4座古碼頭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名聲也最響,素有“邵伯大馬頭,鎮(zhèn)江小碼頭”一說。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在此登岸,駐蹕邵伯,體察民情。相傳,乾隆登臨時感覺“碼”字有石,會絆腳,于是去掉石字旁,題名“大馬頭”。大馬頭皆青磚條石鋪砌,幾十級青石臺階延伸至河里,如同一沓厚厚的書,記錄多少繁華歲月。我踏著臺階而下,清澈的河水猶如清亮的眼眸,里面藏著無數(shù)往事。我分明看到當(dāng)年檣桅林立、裝卸繁忙之繁盛景象;聽到了茶館、客棧傳來的吆喝聲……
出鎮(zhèn)西行不遠,我站在橫跨運河的大橋上,看著貨船緩緩駛向遠方。過了運河閘口就是邵伯湖,我原以為運河穿湖而過,其實兩者互不相干。春水初漲,水光連天,煙波浩渺,鷗鷺逐浪翩翩,無怪乎素有“三十六陂帆落盡,只留一片好湖光”之美譽。
邵伯湖水質(zhì)清澈,水草豐美,水產(chǎn)豐富,龍蝦就是其中之一。其實,我這個時節(jié)來到此地,也想一飽口福。來到龍蝦美食一條街,在一家飯店坐定。盆中龍蝦揮舞的螯足上還沾著水草,經(jīng)過一冬天的蟄伏,龍蝦殼透明泛青,青中帶紅,肚皮發(fā)白,個大飽滿。稱幾斤龍蝦,在麻辣、蒜蓉、椒鹽、十三香、咸蛋黃等多種口味中,我選了十三香龍蝦。
只見廚師將龍蝦用清水洗凈、用鹽水去菌、用料酒去腥,加以當(dāng)?shù)貍鹘y(tǒng)佐料烹制。將菜籽油、鹽及蔥蒜姜煸香,龍蝦入鍋時濺起的油花里帶著春光的味道。龍蝦在快速翻炒中漸漸紅如瑪瑙,一下子鎖住鮮嫩。一大盆龍蝦端上桌,剝開蝦殼吮吸蝦黃,嚼著龍蝦肉,醇厚的辛香在舌尖綻放,辛辣中藏有一絲甘甜,余味不絕。
三
古鎮(zhèn)向西行進,過了節(jié)制閘,即見斗野園。園門上有副柱聯(lián):“江淮天設(shè)險,星斗地分維?!眻@內(nèi)假山壘筑,芳草萋萋,花香撲鼻,環(huán)境清雅。園內(nèi)斗野亭為三開間歇山頂建筑,始建于宋熙寧二年。飛檐挑起,玲瓏精致,倚河臨湖?!叭嘿t翰墨思元祐,六代風(fēng)流續(xù)謝公?!蓖ど线@副楹聯(lián)說的是一段軼事。當(dāng)年,孫覺、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張耒、張舜民等北宋七大文豪曾吟詩唱和于斗野亭,一時成了文壇佳話。當(dāng)我指尖撫過被歲月磨圓的廊柱時,忽然品味到懸掛在壁上的《題召伯埭斗野亭》一詩的況味。
沿著古運河的西岸行走,只見碑廊下有古詩配畫,蘇轍、秦觀、文天祥等歷代名人吟誦邵伯古鎮(zhèn)的作品鐫刻在碑上。我且停且看,踱步而行,四周彌散書卷之氣,令人沉醉?!疤档檀婢G水潯,惠方召伯頌棠陰。蘭舟緩過思遺躅,絕勝東山絲竹音?!蔽以诖说刈x乾隆的《邵伯鎮(zhèn)》,確有別樣的感覺。
不知不覺到了荷塘月色景區(qū),水波瀲滟,桃紅樹綠。如煙的柳歪斜在運河故道上,用柔軟的枝條一次次輕撫河水。一尊朱自清先生塑像映入眼簾。他身著一襲深黑長衫,坐在長椅上,右手臂搭在椅背上,若有所思狀。朱自清先生童年曾隨父親在邵伯古鎮(zhèn)生活。《荷塘月色》中景物描繪精雕細刻、細膩傳神,優(yōu)美的文字中彌漫著無窮的韻味,或許是水鄉(xiāng)的荷塘美景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記憶中。雖然小荷尚未出水,可我腦海中已浮現(xiàn)盛夏之景,禁不住默誦起《荷塘月色》的句段:“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回想邵伯一日旅程,我問自己,古鎮(zhèn)的麗色在哪?就在埭畔的新柳、青磚的苔蘚上;也在斗野亭的詩書、龍蝦的鮮味中;更在時光與人文交織的肌理中,生生不息。邵伯古鎮(zhèn),把大運河當(dāng)琴弦,和著大運河的脈動,已彈奏千余年,越發(fā)悅耳動聽、溫情四溢。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