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卑倩m繁,母親卻對牡丹情有獨鐘。這也許有些許淵源。我的父母都是一九四五年生人,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我的爺爺開油坊,賣五金,家道殷實。那個時期,父親和母親經常在宅邸后院的牡丹園里吟風弄月。有一次,父親把一枝露珠猶泫的花朵悄悄別在母親的發(fā)髻上,當絲絲涼意突然滑動時,澄瑩瀲滟的池水里正搖曳起牡丹花的投影,母親兩頰頓時泛起紅云。那枝蹀躞在秀發(fā)上的落英,鑄成了熾烈火花的閃爍碰撞,奠定了生死與共的純貞愛情。
后來,爺爺猝然撒手人寰,自此家道一落千丈。為了給家人帶來些許期望與生機,盡一份綿薄之力,母親親臨牡丹園,耗時一年,鉤織了一幅氣勢宏偉、色彩艷麗的富貴牡丹圖。她托專人用紅木框裝潢起來,懸掛在客廳正中,讓巨幅繡花炫示曾經的金碧輝煌,激勵血肉相連、休戚與共的家人重振雄風、東山再起。
慢慢度過困窘的歲月,家境漸好。每至春節(jié)來臨之際,母親總是多準備幾張朱紅的窗花紙,剪成千姿百態(tài)的牡丹、生肖屬相等,貼到寓意紫氣東來、鵬程萬里的醒目位置上,寄托她美好的祝福。隨著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母親把剪紙和繡花的傳統(tǒng)手藝融到煥然一新的生活中。她先鉸下牡丹花的樣子,再將模子描摹比對,貼到袖口、鞋墊或有大襟、對襟的衣服上,再選擇顏色各異的絲線,針腳密致繡出各色各樣的牡丹。以后有了電視機、縫紉機、沙發(fā)、洗衣機等家用設備,母親會選擇顏色、質地適中的布料,先在上面畫一朵或一叢牡丹,然后在布匹上飛針走線,精巧繡花。母親的工藝品遠近聞名,她無償地送給親朋好友。母親制作的電視套、沙發(fā)套、縫紉機套、餐用套成為親朋好友日常生活用具的靚麗裝飾品。
后來,因我三周歲的兒子需要照料,母親從鄉(xiāng)下來到都市。初來乍到,她不適應大城市的生活,很少出門。但我知道,母親一生和牡丹如影隨形,不可分離,于是我從集市上買了幾株常綠的盆栽花卉,里面便有她青睞的牡丹。這些花卉都置于樓前的閑院里,看著各種花木裊裊婷婷、姹紫嫣紅,母親仿佛回到半個世紀前那片火紅火紅的,奔放著熾熱青春氣息的芳馨園地。她清理雜草,適時澆水,去除雜枝,施肥松土……母親將花卉照應得井井有條。
休班時間,我常陪她到植物園活動,每次進植物園,必先到牡丹園。當生命中的至愛顯露在眼前時,她頓然駐足,屏氣凝神,那搖曳生姿的紅彤彤的牡丹花,勾起了母親揮之不去的前塵往事。還記得父母結婚四十周年紀念日那天,母親把一個繡有金黃色牡丹花的車座墊子套遞給父親。當時母親動容地說:“我們已風風雨雨走過人生的大半路程,當年,一枝牡丹花牽起了你我的愛情?!笨筛赣H并沒有與母親攜手到人生盡頭。想到此處,母親只是喟嘆,冥冥之中仿佛飄來了父親的音容笑貌……
如今,母親也一直在和病魔抗衡。2022年,病重的母親再一次住院,出院后,我陪母親來到牡丹園。撲入滿眼緋紅、四溢飄香的“洞天福地”里,母親流露出欣喜的神色,她聊起牡丹的生長管理,她說此花國色天香,不易養(yǎng)活,要薅草、剪枝、施肥、保暖。母親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任何事物的成長都需要經歷多方面付出,就像養(yǎng)牡丹一樣。為人做事,多有此理?!比ツ甓欤赣H突然病入膏肓,她耗盡最后一點力氣、一絲氣息,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歷程。
今天,我默默站在這個曾攜母親共賞花開花謝的牡丹園里,深切回憶母親在世時講過的故事和說給我們的話,淚水不禁潸潸而下。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