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蠶寶寶把桑葉都吃光了!”某個春日的清晨,七歲的女兒小魚光著腳丫沖進廚房,舉著空空如也的蠶盒,眼睛里汪著兩潭清泉。我擦掉手上的面粉蹲下來,看見蠶盒底部躺著十幾條胖乎乎的蠶寶寶,正昂著頭左右搖擺。這場景像極了三周前,她抱著同樣空蕩的餅干罐子討要零食的模樣。
那個裝滿新鮮桑葉的保鮮盒,此刻正靜靜躺在冰箱第三層。但我沒有立即起身去拿,而是指指陽臺外綴滿晨露的桑樹問:“要不要試試自己摘葉子?”小魚怔了怔,踮腳望向五樓窗外的樹冠,細軟的發(fā)絲在晨光里輕輕顫動。
小魚搬來小木凳墊腳,半個身子探出防盜網(wǎng),細嫩的手指剛觸到最近的枝條就縮了回來?!皨寢專~子背面有毛毛蟲!”她像只受驚的兔子跳回地面。我湊近細看,原來是片枯葉粘在蛛絲上隨風(fēng)晃動。我正欲解釋,卻見她深吸一口氣重新爬上凳子,這次用上了我晾衣服的長夾子。
“咔嚓”,第一片桑葉飄然墜落。當翠綠的葉子打著旋兒落在她攤開的手心時,小魚突然笑出聲:“原來它們不會咬人呀!”那個上午,我們窗臺下的灌木叢里落滿了被誤傷的月季葉,但最終蠶盒里還是鋪上了帶著晨露的桑葉??粗Q寶寶拱動的身影,小魚鼻尖沾著草屑宣布:“明天我要自己下樓摘!”
第二天傍晚,她抱著保鮮盒沖進門,興奮地拉我去看“重大發(fā)現(xiàn)”——露臺角落的破花盆里,竟藏著個精巧的鳥窩。四枚淡青色的鳥蛋像玉雕般臥在干草間,蛋殼上還帶著褐色斑點。
“噓!”小魚豎起食指的模樣活像個小偵探,“我剛才看見鳥媽媽飛走了,我們快躲起來。”我們蜷在晾衣架后,看著斑鳩銜著樹枝歸來。小魚突然壓低聲音問:“媽媽,鳥寶寶出生后也會挑食嗎?”這個問題讓我的育兒神經(jīng)瞬間繃緊,她卻自顧自接著說:“等它們長大,會不會嫌鳥窩太小要自己搭新房?”
暮色漸濃時,小姑娘掏出素描本,借著最后的天光畫下這個秘密基地。我望著她專注的側(cè)臉,忽然想起上周因為她不肯吃西蘭花引發(fā)的“餐桌大戰(zhàn)”。或許有些成長課,本就不該發(fā)生在餐桌上。
后來,我們的探險地圖擴展到了小區(qū)后山。一個午后,我?guī)е◆~觀察螞蟻搬家,忽然有雨點砸落下來。她慌張地要往家跑,卻被我拉住躲進涼亭。“快看!”我指著重檐滴落的雨簾,無數(shù)水珠在石板上綻成轉(zhuǎn)瞬即逝的蓮花。漸漸地,她松開攥著我衣角的手,伸出掌心接住檐角垂落的雨串?!皨寢?,下雨是天空在給大地澆水嗎?”她仰頭望著灰蒙蒙的天際,“那閃電就是天空在拍照,雷聲是它的快門聲?”我笑道:“可以這么說?!?/p>
這場即興的自然課持續(xù)到雨停。歸途上,小魚踩著水洼突然說:“我們明天做彩虹實驗吧!科學(xué)課老師教過用鏡子可以折射陽光。”那個曾經(jīng)連燒杯都不敢碰的孩子,雖然此刻褲管上濺滿泥點,眼里卻跳動著躍躍欲試的火苗。
昨夜臨睡前,小魚突然摟住我的脖子問:“媽媽,你知道我為什么給蠶寶寶起名叫‘慢慢’嗎?”見我搖頭,她貼著我的耳朵說:“因為你說過,蠶寶寶教我們要慢慢長大?!痹鹿馓蔬^窗臺照在蠶盒上,十幾枚蠶繭如同珍珠般瑩潤生光。
我忽然明白,教育從來不是追趕蝴蝶的奔跑,而是陪伴蝸牛散步的旅程。當我們放下“快一點”的催促,那些藏在桑葉間的恐懼、落在雨簾里的想象,都會變成照亮成長路的星火。而我要做的,不過是準備好觀察的眼睛和等待的耐心,看這顆小小的種子如何循著自己的時令破土、抽枝、綻放成獨一無二的花朵。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