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京東和美團圍繞即時零售的爭奪在市場和輿論端都進入了白熱化,成為消費市場最引人關注的熱點之一:4月10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yè)CEO王莆中發(fā)文點名京東,“不是第一家想做外賣的公司……只不過收效甚微”;4月15日,美團發(fā)文介紹美團閃購,宣布即時零售邁向整合化、品牌化階段,幾個小時后,京東隨即在旗下公眾號發(fā)文《京東不打口水仗,但會堅持說實話》,強調其外賣業(yè)務日訂單量超過500萬,并且都是“品質外賣”,直指美團。其實,早于京東進軍外賣、美團加碼閃購,雙方的競爭可以追溯到更久之前。
2022年,即時零售的萬億市場初露崢嶸,隨著傳統(tǒng)的貨架式電商逐漸逼近體量上限,以及直播帶貨增量趨于穩(wěn)定,人們把消費市場的未來增長潛力寄希望于即時零售。“用點外賣的方式網購”,逐漸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知、所認可。從過去“淘一切、等快遞”的遠場電商,發(fā)展到“不下樓、次日達甚至半日達”的近場電商,再到現在的“送上門、30分鐘達”的即時零售,消費者的心智發(fā)生了巨大改變。本刊也于當時報道了在隱形眼鏡即時零售方面走在前列的行業(yè)企業(yè)。
從那時起,各大電商巨頭開始悄然布局即時零售。2024年,京東將京東到家和京東小時達整合升級為“京東秒送”,在京東App首頁上線“秒送專區(qū)”(最快9分鐘達),突出咖啡奶茶品類,這也是今年橫空出世的京東外賣的前身。美團則是一口氣宣布了和好幾個大家電品牌的即時零售合作公告,進軍數碼3C和家電領域——這原是京東的基本盤。隨著戰(zhàn)場范圍的擴大,雙方爭奪的終極愿景逐漸顯現——即時零售。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fā)布的《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預測,2026年相關市場規(guī)模將達1.2萬億元。而隨著建倉、配送等鏈路被先行者一次次驗證,消費者心智的逐漸改變,京東與美團這兩大平臺的爭奪日趨激烈,更多的參與者開始涌現。
去年10月,餓了么發(fā)布戰(zhàn)略級項目“近場品牌官方旗艦店”,計劃在未來3年內開出10萬家官方旗艦店。今年3月,餓了么副總裁陳彥峰透露,“過去一年,餓了么超市便利行業(yè)整體生意持續(xù)高速增長。其中,用戶規(guī)模年同比增長兩位數,物流服務范圍、店均單量和訂單量年同比也均增長顯著”。此外,淘寶小時達依托于傳統(tǒng)電商供應鏈,向擁有本地倉的淘寶天貓商家開放入駐,以另一種形式接入即時零售市場。
去年9月,抖音小時達開放了全國多個省會城市和地級市的商家入駐,同月,快手電商正式推出小時達服務。此外,山姆已經在全國29座城市開出了500多個前置倉,盒馬的430個前置倉覆蓋了50個城市;叮咚買菜前置倉也已覆蓋了25個城市,總數近千個。不止如此,永輝、胖東來、卜蜂蓮花、名創(chuàng)優(yōu)品等品牌也紛紛宣布進軍這一領域。
相較而言,傳統(tǒng)電商之間的競爭已經是赤身肉搏。而有著較大增長空間的即時零售,也并非一馬平川,前期的建倉成本、配送體系的搭建,以及后續(xù)經營過程中的履約能力,都是艱巨且持久的考驗?!叭f物皆可外賣” 的理念看似簡單,實現卻極為不易。其商業(yè)模式的核心在于“近場”購物體驗。而近場,又能被拆分為門店設置、物流干線、響應時間、貨品設置等多個分項。
隱形眼鏡的標品屬性使其適合點外賣的購買形式,高頻次、持續(xù)的復用需求為商家?guī)砹俗銐虼蟮臉I(yè)務量,也讓隱形眼鏡成為了眼鏡行業(yè)最適合即時零售的品類?,F在有部分一二線城市大連鎖實行集中加工,即門店不設加工設備,一個城市設置多個加工中心服務數十個門店,采用大型設備全天開機加工定配,每天多班次安排運送,也為門店將傳統(tǒng)配鏡加入即時零售創(chuàng)造了可能。
目前,國內眼鏡零售連鎖市場處于整合加速期,供應鏈及品牌勢能不斷放大,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將成為龍頭突圍的關鍵方向。以博士眼鏡為例,頭部連鎖零售企業(yè)已建立完善的門店選址與數字化運營體系,通過線上引流與線下門店的深度融合,具備較強的流量承接與數據運營能力,為快速布局即時零售提供了組織與技術基礎。
寶視達集團更是與京東達成戰(zhàn)略合作,在現有品牌官方旗艦店的基礎上,同步開啟自營模式合作,完善店鋪矩陣布局,并直接試水即時零售模式。目前寶視達在全國有700多家門店,隨著戰(zhàn)略合作的開啟,輻射16個省份 50多個城市的寶視達的線下門店都可以接入京東“小時達”服務。無論是眼鏡損壞急需更換,還是想要快速嘗試新款眼鏡,都能讓消費者體驗1小時內送達的極速服務。
最近崛起的智能眼鏡品類,因其電子消費品+眼鏡的雙重屬性,更適合即時零售的方式。即時零售強調“實時庫存”,對供應鏈的柔性與響應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眼鏡SKU較少,考慮到光度搭配,備貨比起隱形眼鏡更加簡單。
當前,眼鏡零售企業(yè)既面臨巨大市場機遇,也需跨越建倉成本、供應鏈和服務體驗等關鍵障礙。通過與平臺的深度協同、數字化供應鏈升級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企業(yè)才能在“萬物皆可外賣”的浪潮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實現“消費者30分鐘到家”的同時,保持健康可持續(xù)的盈利水平。未來,隨著智能物流與線上體驗的進一步成熟,隱形眼鏡等標品類目將成為即時零售賽道中的重要增長極,值得零售企業(yè)持續(xù)投入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