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1654(2025)03—077—008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的核心目標在于培育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首次倡導教學、學習與評價的有機融合,借助評估驅動教學和學習進程,凝聚育人合力。新課標引領下的課程改革聚焦于借助主題引領和情境化課程內容切實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為教師教學及各類考試命題提供了依據(jù)。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2是新時代高考內容與命題改革的核心指導文件3。該體系不僅有力推動高考內容改革,還為命題標準制定及考試評估提供關鍵支撐,明確了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關鍵問題,使教學、課堂與考試緊密圍繞其展開。
在新課標、新高考、新教材的時代背景下,推進“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實施意義深遠。王薔和李亮曾指出,這種一致性能夠有效整合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效果評估的緊密聯(lián)系和協(xié)同發(fā)展。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從教學視角方面看,是指圍繞學習目標實現(xiàn)教學、學習和評價的一致性。
書面表達在高考英語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既是重點亦是難點,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及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高翔、李留建等從試題內容、試題設計和學生作答表現(xiàn)對天津高考英語書面表達進行了分析。本文選取近年來高考英語天津卷及2024年全國卷中的典型書面表達題目為樣本,分析其考查形式和特點,探尋如何以課標為指引、以教材為依托,保障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二、研究方向
在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盡管教師高度重視寫作訓練,但教學效果往往難以達到預期,常出現(xiàn)事倍功半的狀況。當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教師自身理論素養(yǎng)與專業(yè)能力有所欠缺,詞匯學知識不夠扎實,語篇意識淡?。粚W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較弱,且語言知識呈現(xiàn)碎片化狀態(tài),缺乏系統(tǒng)性整合。
基于上述兩個問題,本研究聚焦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方向。一方面,深入探究高考英語寫作試題的評價標準與課程標準要求的契合點;另一方面,研究課程標準所涵蓋的六要素在寫作教學中如何具體映射到教材語篇內容,實現(xiàn)課程標準與教材內容的深度融合。通過開展上述研究,期望能夠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達成教學與評估的有機統(tǒng)一。
三、理論依據(jù)
新課標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多維度的核心素養(yǎng),旨在通過學科教學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為此,新課標構建了與課程目標相適配的六大課程內容要素,并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主線制定學業(yè)質量要求,用以衡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水平與表現(xiàn)標準。就書面表達而言,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特定話題與情境中,能夠整合所學知識、技能與策略,對語篇進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并運用多樣化方式精準表達個人思想、見解和價值觀,展現(xiàn)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與思維能力。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的“一核”“四層”“四翼”分別從考試目的、考查內容與評價目標、考查形式與表現(xiàn)等維度,系統(tǒng)解答了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關鍵問題,成為教學、課堂與考試的核心遵循。其中,“四層”明確了考查的具體內容與評價目標,“四翼”則規(guī)定了評價所要求的內容與形式表現(xiàn),在高考中發(fā)揮著引導教學的重要作用,同時為高考試題質量評估提供了有效依據(jù)。
從近年來高考英語天津卷和全國卷的書面表達試題來看,其遵循高考評價體系的內在邏輯,在核心價值引領下,依托真實情境,著重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書面語篇成為能力考查的重要載體。隨著考試要求的發(fā)展,正確運用語言知識以及在情境中準確理解與表達的能力愈發(fā)關鍵。因此,以高考評價體系為導向,以新課標為綱領,深入研究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在寫作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有助于推動英語教學與評價的改革發(fā)展。
四、研究方法及過程
近年來,天津卷和全國卷書面表達試題呈現(xiàn)出以下顯著特點。其一,試題具有高度的真實性,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緊密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涵蓋文化、科技、校園活動等多元領域,兼具實用性、文化性、時代性,有效促使考生將課堂所學語言知識遷移至實際交際場景,實現(xiàn)流暢互動。其二,試題具備開放性,在提供基本要點提示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從多元視角展開思考,充分表達個性化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其三,試題具有探究性,題目中隱含豐富的邏輯信息,要求學生敏銳識別并深人理解各要點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和推理能力。
(一)書面表達高考真題
近年天津卷和全國卷部分書面表達試題如表1所示。
(二)新課標對書面表達的要求
量水平等層面對書面表達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如表2、表3所示,新課標從核心素養(yǎng)和學業(yè)質
高考試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提問角度與新課標的要求高度契合。上述6次高考真題均要求學生在寫作中構建適宜的人際角色,形成并清晰表達個人觀點,熟練運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2024年天津卷和全國甲卷的主題緊密圍繞“五育”并舉理念,充分彰顯“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的核心價值命題原則,同時涉及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直接考查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傳播能力,體現(xiàn)高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考查。
(三)回扣教材
如前文所述,高考評價標準與課程標準要求緊密相連,而教材作為教學核心載體,在多方面發(fā)揮關鍵指導作用。以下從課程內容六要素維度,對具有代表性的高考話題與教材進行關聯(lián)分析。
1.主題語境
外研版新教材依據(jù)課標要求,精心設置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在高考題目中,2024年天津卷(第一次)、2023年天津卷(第一次)、2023年天津卷(第二次)2024年全國卷(甲卷)聚焦人與社會主題,涉及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展現(xiàn)中國發(fā)展等內容,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例如,2024年天津卷(第一次)關于科技應用的話題,可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科技發(fā)展成就及其對生活的積極影響;2023年天津卷(第一次)“活雷鋒”主題則弘揚了中國傳統(tǒng)美德和社會正能量。與之相對應,教材中的B2U1\"Foodforthought”B3U4“Amazingart”、XB1U4“Meetingthemuse”、XB2U5“Adelicateworld”、XB4U3“Theworld meetsChina'等單元涵蓋了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和語言素材,為學生提供了知識支撐與表達范例。
2024年天津卷(第二次)圍繞人與自然主題,探討低碳環(huán)保理念,契合當今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需求。教材中的 B1U6At onewithnature、B2U6Earth first等單元同樣聚焦生態(tài)環(huán)保話題,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自然保護知識和環(huán)保行動,與高考話題緊密呼應,幫助學生積累相關詞匯、語法及語篇知識,提升在該主題語境下的寫作能力。
2.語篇類型
課標對必修和選修教材中的語篇類型予以細致分類,常見類型包含人物傳記、書信、電子郵件、倡議書、建議報告等。2024年天津卷(第一次)和2024年全國卷(甲卷)聚焦中國科技發(fā)展主題,與外研版(2019年)高中英語教材高二年級選擇性必修二第三單元\"Timeschange”的寫作及“Project”部分緊密相關。該部分著重指導學生如何撰寫關于變化的文章,在結構布局、語言運用及邏輯銜接等方面為學生應對此類書面表達任務提供了范例和實踐指導,助力學生精準把握科技發(fā)展類語篇的寫作要點和技巧。
2023年天津卷(第二次)的申請信題型,則與外研版(2019年)高中英語教材高二年級選擇性必修四第一單元Lookingforwards的寫作部分Writinganapplicationletter精準對應。教材中的這一板塊詳細闡述了申請信的格式規(guī)范、內容要點組織及語言風格特點,從標題、稱呼、正文到落款,均為學生提供了清晰的模板,使學生在面對申請信寫作任務時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創(chuàng)作,確保格式準確、內容充實、語言得體。
3.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范疇廣泛,在此選取語篇知識作為切入點分析其與書面表達考核的契合度。新課標規(guī)定,必修階段學生需掌握寫作目的明確、語篇特征清晰、應用文格式規(guī)范、顯性銜接連貫手段運用熟練及過渡句合理使用等關鍵技能。例如,在書信寫作中,學生要能準確運用開頭的問候語和結尾的祝福語來構建完整的語篇框架,通過恰當?shù)倪B接詞如“however”“therefore”“moreover”等體現(xiàn)句子間的邏輯關系,使文章層次分明、行文流暢。
進入選擇性必修階段,要求進一步提升,學生需深入理解正式與非正式、口語與書面語篇的差異,熟練掌握信息組織方式、語法結構在語篇中的功能及語義關系。以近年高考書面表達常涉及的中國話題為例,如描述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生不僅要熟知相關詞匯與表達方式,更要依據(jù)語篇情境與受眾選擇合適的語言風格和語法結構。若面向國際友人介紹春節(jié),應采用較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適當運用簡單句與常見詞匯;若在學術交流中探討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則需運用較為正式、嚴謹?shù)恼Z言,使用復雜句式和專業(yè)詞匯來增強文章的學術性與專業(yè)性。
新教材在這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如選擇性必修第4冊第3單元“TheworldmeetsChina\"中豐富的中國文化、著名地點及中國力量等內容介紹,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語言素材與文化背景知識。教師若能以單元目標為導向,精心設計多樣化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寫作練習等,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與交流,將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在面對高考書面表達中關于中國話題的描述與感受表達時更加得心應手、準確生動。
4.文化知識
文化知識作為學生堅定中國文化自信的基石,涵蓋中外優(yōu)秀文化精華。新課標明確要求學生密切關注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內涵、主要習俗特點、主流體育項目背后的文化意義、杰出文學藝術家及科學家政治家的貢獻與精神、成語俗語文化寓意及禮儀規(guī)范等方面內容,并具備用英語流利介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優(yōu)秀文化及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高考評價對此予以了明確回應。在本文所選取的樣本中,約半數(shù)題目圍繞中國相關主題展開,如2023年天津卷(第一次)的“活雷鋒”主題、2024年天津卷(第一次)的中國科技應用主題、2024年全國卷(甲卷)的中國交通發(fā)展主題等,這些題目有效檢驗了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如表4所示,外研版教材各冊均融入了豐富的中國元素與話題。這些豐富的文化素材為學生積累文化知識、提升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了堅實基礎,使學生在高考寫作及日常學習中能夠厚積薄發(fā),充分展現(xiàn)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與自信傳播。
5.語言技能
書面表達是表達性技能的一部分。新課標對表達性技能的要求包括:根據(jù)交際需要發(fā)起談話、描述事件或個人經歷、建立邏輯關系、選擇適當?shù)恼Z篇類型、詞匯和語法結構,能夠使用正式和非正式語言,論證觀點、表達情感、舉例和解釋,使用銜接手段,并合理設計語篇結構。新課標中的考試內容說明部分指出,英語表達能力是指學生用英語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的能力,特別是在真實語境中傳遞和溝通信息、再現(xiàn)生活經歷、表達觀點、意圖和情感的能力。
以2024年天津卷(第一次)為例,要求學生說明科技在自己生活中的應用,屬于應用文中的留言回復類。首先,從寫作內容來看,學生需要了解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并能夠闡述科技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其次,寫作中應注意文體特點,避免寫成書信等其他形式。此外,寫作對象是網友,因此需要考慮網絡交流的特點。最后,注意合理分段,確保內容銜接連貫。盡管大部分學生能夠識別這是回帖,但仍有一部分學生未能正確理解文體要求,寫成了其他類型的文章,這反映出他們在審題時未能完全理清寫作要素,即“誰”寫“什么樣的”文章給“誰”做“什么”。
在內容結構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在介紹科技時,學生的思考深度不足。例如,僅僅提到科技很便利,這樣的表述過于泛泛,難以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實際上,學生可以選取一到兩項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進行詳細描述。第二,銜接和連貫性不夠自然,層次感較弱。學生雖然列舉了科技成就,但在安排先后順序和詳略得當方面仍需大幅提升。
語言應服務于交際目的。在語言得體性方面,學生往往追求復雜的句式和結構(如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強調句型、notonly...butalso等),但未能充分考慮何時使用及如何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因此,盡管有些句子很長,但表達效果并不理想。這也是日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地道的語言表達示例。每個單元的寫作、觀點呈現(xiàn)和項目部分都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框架,并且邏輯性極強。
6.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涵蓋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等多個維度,對于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提升具有關鍵作用。新課標著重強調學生應注重語言項目形式與意義的融合,在具體語境中靈活運用詞匯,積極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樂于分享學習資源,并能夠圍繞主題高效組織信息結構。
高考書面表達話題豐富多樣,涉及科技、文化交流、校園環(huán)保、藝術創(chuàng)作等多個領域,如“科技改變生活”“中英文化交流活動策劃”“低碳校園建設倡議”“美術課創(chuàng)作感悟分享”等。應對此類多元話題,學生除需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外,還應充分借助新教材中豐富的活動與小組合作學習機會,激發(fā)思維碰撞,拓展思維視野。
例如,在學習科技類話題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開展科技產品調研活動,要求學生運用新教材中所學的科技詞匯和表達方式,撰寫調研報告并進行小組匯報展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觀察、小組討論及成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加深對科技知識的理解、記憶,更能鍛煉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提出見解,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協(xié)同提升,充分體現(xiàn)教學與高考評價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和高度契合性,為學生在高考書面表達及英語綜合學習中奠定堅實基礎。
五、教學啟示及建議
新一輪課程標準和方案的修訂必然引發(fā)寫作評價模式、教學方法及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教、學、評一致性作為有效教學的核心要素,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學習活動與評價機制有機融合。在英語寫作教學中貫徹這一理念,更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持續(xù)深人實踐,教師不僅能夠持續(xù)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策略,還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一)基于新課標的寫作教學落實策略
新課標倡導以教學評估研究為驅動,深入探索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路徑,助力學生準確理解與表達意義,積極踐行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導向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推進深度教學實施。
首先,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與考試資源,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高度真實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授科技類寫作時,可引入當下熱門的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等科技話題,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接觸或使用相關科技產品的經歷或感受,引導學生思考科技發(fā)展對社會、生活及個人的深遠影響,將抽象的語言知識與具體的生活經驗深度融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欲望。
其次,教師要積極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話題討論和反思活動,給予學生充分表達個人情感和觀點的機會與平臺。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如在探討文化交流話題時,可組織學生辯論不同文化交流方式的利弊,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獨特見解,并引導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理有據(jù)的論證與闡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最后,教師需強化培養(yǎng)學生在交際中的得體意識,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交際對象、場合與目的,準確選擇恰當?shù)恼Z言形式和表達方式。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展示不同風格的優(yōu)秀范文,如正式的商務郵件、親切的朋友書信、生動的演講稿等,分析其語言特點與適用場景,讓學生在對比學習中深刻體會語言得體的重要性,并通過針對性練習加以鞏固,確保學生在實際交際中能夠準確、得體地運用英語進行表達。
只有教師自身深入領會課程標準要求及評價目標內涵,才能精準設計符合教學實際與學生需求的評價任務,進而有效推動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變革,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二)話題整合實施路徑
基于教材內容體系,教師可圍繞核心話題進行整合拓展,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教學素材與學習體驗。例如,在運動類話題教學中,外研版(2019年)高中英語教材高一年級必修二第三單元“OntheMove”的寫作部分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體育故事,“PresentingIdeas”部分引導學生為體育課推薦運動項目;選擇性必修一第三單元“Faster,Higher,Stronger”的寫作部分要求描寫體育精彩瞬間,“PresentingIdeas\"部分涉及勝利重要性的辯論。教師可將這些分散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引導學生系統(tǒng)梳理運動類話題的知識脈絡,積累豐富的相關詞匯、語法結構及語篇寫作技巧。
教師可在教學中選取多篇與校園體育活動相關的文章,包括活動報道、運動員采訪、體育賽事評論等不同體裁的文本,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文章的結構特點、語言運用技巧及觀點表達方法,如如何生動描述比賽場景、如何準確傳達運動員的情感與體驗、如何從不同角度評價體育活動的意義等。通過對比分析,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運動類話題的核心要點與細節(jié)信息,有效擴充詞匯儲備及表達方式。
同時,在群文閱讀與話題整合過程中,學生對不同文章的觀點和論據(jù)進行綜合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有助于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學會從多維度審視問題、形成獨立見解,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品質,為應對高考書面表達及未來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提供語篇結構支撐
新教材在語篇類型選擇、課后信息組織結構圖設置及寫作表達指導等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語篇結構支持。以外研版(2019年)高中英語教材高一年級必修二第三單元\"On theMove\"中的第一篇課文\"AGamefortheWorld\"為例,文章開篇以足球在全球的廣泛影響力引入主題,主體部分從足球的歷史文化底蘊、競技魅力、社會價值等三個方面展開詳細闡述,最后總結足球運動對全球文化交流與社會發(fā)展的深遠意義,整體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邏輯清晰。
在課后活動中,學生依據(jù)教材提供的寫作框架進行運動故事創(chuàng)作,框架涵蓋運動名稱、起源背景、參與經歷、個人感受及未來展望等關鍵要素,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引導與結構模板。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這一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教材中的優(yōu)秀語篇結構,通過仿寫、改寫、擴寫等練習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熟練掌握不同類型語篇的結構特點與寫作技巧,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構建語篇結構的能力。
當學生在寫作中能夠自如運用合理的語篇結構時,不僅能夠提升寫作質量與效率,在考試評價中取得更好成績,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系統(tǒng)性發(fā)展與進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長遠育人目標。
總之,英語寫作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zhàn),深入探究寫作教、學、評一致性任重道遠。受時間、材料及研究范圍等因素限制,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未來研究將進一步拓展研究視野,涵蓋更多類型教材及多樣化寫作任務,持續(xù)深人開展教、學、評一致性研究,為英語寫作教學改革提供更具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于涵,鄭益慧,程力,等.高考評價體系的實踐功能探析[J].中國考試,2019,(12):1-6.
[4]王薔,李亮.推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課堂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5):114-115.
[5]雷浩.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評”一致性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23,43(10):44.
[6]高翔,李留建,姚衛(wèi)盛,等.基于課程標準的2023年高考英語(天津卷)書面表達的專項研究[J].考試研究,2024,(2):1-10
[7]崔允.新課程呼喚什么樣的“新\"教學[J].教育家,2023,(02):6-8.
The English Writing Sec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actices and Reflections on Consistency in Teaching,Learning,and Assessment
Li Peng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Binhai Eco-City Campus,Tianjin,300467
Abstract:The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uriculum Standards(2017 Edition,Revised in 2020) emphasizes that promoting consistency in teaching,learning,and assessment is crucial for implementi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English subject.In light ofthe various issues currently existing in English writing instructio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conducts a study focusing on the writen expression section of the 2O23-2024 Tianjin English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s and the 2O24 National English Co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 By analyzing the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writtn expression task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he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written expression,and the topic settings in the curr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FLTRP)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istency in teaching,learning,and assessment indepth.It also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such as implementing the writing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new curriculum standards,carrying out topic integration,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ext structure.These measures aim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iciency of teaching materials, achie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s,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key competencies in the English subject.
Key Words: Key Competencies,English Writing,College Entrance English Examination,Consistency in Teaching,Learning,and Assessment
(責任編輯:吳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