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1654(2025)03—069—008
一、引言
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實施,英語教育逐步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強調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1。高考評價體系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從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四個維度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實際應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這一目標與課程標準高度契合,均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奠定了基礎。
程曉堂等指出,近年來英語高考被認為“難”,因為試題不僅考查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注重綜合素養(yǎng)的評估,如文化知識、生活經(jīng)驗和思維品質等[3]。然而,日常教學中,由于教師過于重視知識傳授,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的培養(yǎng),導致教、學、評之間出現(xiàn)落差。這種落差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妨礙了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推進教、學、評一致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能有效減少課程實施中的“落差”,提升教學質量4,而語篇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載體,對語言學習和能力發(fā)展至關重要5。因此,探索通過語篇教學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是當前英語教育的重要課題。
二、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路徑
課程意義上的教、學、評一致性強調以課程標準為指引,系統(tǒng)推進基于課程標準的教材編寫、教學與考試評估,落實課程標準所承載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由此在課程改革的路徑建構上形成教材-教學-考試與評估的一致性\"大閉環(huán)\"4]。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辯證地處理好教學與考試的關系,認真學習本課程標準對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高考命題的建議,積極適應課程改革的變化趨勢,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改進日常教學的評價內(nèi)容、方式和手段,始終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放在首位。教師不僅是教學內(nèi)容的傳授者,還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者和考試評估的反饋者,在教、學、評一致性實踐中發(fā)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師視角下,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路徑如圖1所示:深人了解高考語篇的特點及命題特點;將教材內(nèi)容與高考要求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和高考命題之間的契合點和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反思,設計更高效的教學活動。整個過程始終以課程標準為根本依據(jù),最終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目標。
通過這一系列循序漸進、互相聯(lián)系的路徑,教師能夠更好地將教材、教學活動與高考評估進行有機結合,有效實現(xiàn)教、學、評的一致性,確保學生在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同時提高學生的高考應試能力。這一過程不僅是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體現(xiàn),也是對課程標準和學科育人目標的深度落實。
三、教、學、評一致性實踐路徑的具體實施
以議論文體裁為例,通過分析2024年3月高考英語(天津卷)閱讀理解D篇議論文語篇及命題特點,結合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中的相似語篇及閱讀活動,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闡述如何發(fā)揮高考試題的反撥作用,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探究教、學、評一致性實踐路徑的具體實施。
(一)確立語篇與命題分析的依據(jù)
1.語篇分析依據(jù)
語篇分析是實現(xiàn)課程標準與高考評價一致性的重要途徑,既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指引,也為高考命題提供了依據(jù)。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研讀語篇就是對語篇的主題、內(nèi)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等進行深入的解讀\"。此外,課程標準對“語篇知識”的要求進一步細化了語篇分析的具體視角。本文結合議論文的文體特點,概括出語篇分析維度,如表1所示。
2.命題分析依據(jù)
高考命題強調學用結合,促進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對于閱讀理解,其所涉及的閱讀微技能(micro-readingskills)是閱讀能力的細化,是良好閱讀能力的構成基礎,所以本文將閱讀微技能作為高考命題的分析依據(jù)。如果說微技能是學生閱讀理解的基礎工具,那么思維品質則是學生深入理解、批判性分析和創(chuàng)新性思考的動力源泉。思維品質體現(xiàn)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何運用這些微技能,不是停留在表面理解層次,而是能夠深刻全面地解讀文本、評估觀點、提出新見解。
根據(jù)課程標準對于閱讀微技能的相關要求,結合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體系8,概括梳理出如表2所示的議論文閱讀理解微技能,并分析這些微技能如何反映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其層級考查。
(二)對比分析研究
1.語篇對比分析
篩選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議論文,最終確定與閱讀理解語篇相似度相對較高的教材語篇為必修三Unit1Developingideas板塊的核心語篇Littlewhitelies,具體分析如表3所示。
兩篇語篇分別聚焦于“閱讀與重讀”的內(nèi)在體驗和“白色謊言”的倫理權衡,均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語境,關注人類行為與成長。高考D篇語篇強調通過重讀獲得自我認知和視角轉變,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中對內(nèi)省與學習的重視;而教材語篇則通過分析\"白色謊言\"的動機和影響,倡導誠信與透明溝通,兼具文化和倫理的普適性。兩個語篇均采用“引入-主體-總結”的組織結構展開,邏輯清晰,并結合反問、舉例等修辭手法引發(fā)讀者思考,蘊含通過反思與行為提升個體成長的共同價值。
2.命題對比分析
雖然高考D篇閱讀理解語篇與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中的相關語篇在主題語境、語篇結構等維度上具有相似之處,但在閱讀微技能和思維品質的考查上存在顯著差異,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它們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能及思維能力上的側重點。
(1)高考命題分析
如表4所示,高考D篇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設計與議論文的特點高度契合,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觀點的理解、推理分析以及作者觀點的提取與總結。這些題目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文章的論點和論據(jù)進行識別和分析,從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論證結構。
(2)外研社教材語篇的閱讀活動分析
外研社教材中的閱讀活動更側重于推測和情感表達,但依然與議論文的特點相契合,尤其是在引導學生思考道德和情感層面的問題時,體現(xiàn)出與高考命題的互補性。
(3)高考命題與教材語篇的差異與互補
閱讀微技能方面,高考命題注重學生從文本中提取具體信息和推理分析,考查的重點在于學生對文章結構、論證過程及細節(jié)的準確理解。例如,在題目51中,學生需要從文本中獲取具體細節(jié)并回答具體問題,這類題目主要考查學生的記憶與理解能力。而在題目52和53中,學生則需要根據(jù)上下文推斷隱含的意義和作者的觀點,側重于中階思維的應用與分析。相較之下,教材中的活動更側重于推測和情感表達,鼓勵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道德分析和個人感受的表達。例如,Activity2要求學生推測“whitelies\"的含義,而Q3和Q4則要求學生在情感層面進行深入思考,分析“whitelies\"的道德界限,并結合個人經(jīng)驗給出情感反應。這種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與道德意圖,并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思維品質方面,高考命題更側重中階思維層次的推理分析,如邏輯關系的辨析與推導(題目52、53),而教材活動則更關注高階思維的評價與反思。例如,Q4要求學生結合個人感受分析“whitelies\"帶來的情感影響,這不僅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還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總的來說,D篇閱讀理解的命題與外研社教材中的閱讀活動在閱讀微技能和思維品質的考查上各有所側重。高考命題強調基礎理解與推理分析,側重于考查學生的中階思維能力;而教材語篇活動則更側重于學生的情感反應、道德分析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兩者在教學和評價上的差異與互補性,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和高考命題對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幫助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提升各層次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四、教、學、評一致性實踐路徑的具體策略
在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中,教師需立足高考命題的反撥作用,圍繞語篇分析、思維品質培養(yǎng)和文
化意識滲透三大策略,更有效地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目標。
(一)融入語篇分析策略:引導學生關注語篇類型,分析篇章結構與文體特點
在教學中融入語篇分析可以把學生引領到語言學習的新高度,整體、全面和關聯(lián)地學習語篇內(nèi)容,不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在議論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語篇的論點、論據(jù)以及論證方法,明確作者的邏輯思路和立場觀點。
例如,Littlewhitelies的閱讀活動3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識別并提取關鍵信息,完成圖表信息填寫(見圖2)。
Introduction Weknowlying iswrong,sowhydowe tell lies? Main body
Reason1 Reason 2 Reason 3
Tomakeothersfeel better To give encouragement To protect others from bad
Example Example news.
Someone'scookinga meal You say your friend's Example
for us that we don’t like. singing iswonderful, You’vehadabadday,but
We lie and say that the despite secretly thinking you lie to your parents that
food is“delicious”. that your cat can sing better. your daywas“fine”.
Analysis Analysis Analysis
Perhaps we lie to protect Perhaps your friend wants Perhaps your parents would
ourselves from the some frank comments. wantto listenand
disappointment and anger Perhaps they need to know understand your feelings.
of others. they should look for new hobby. Conclusion Evenwhiteliesmayhaveresultswecannot predict.Sowe should nottellliesevenistheyarewhite lies
該圖表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xiàn)出語篇中復雜的信息,使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議論文如何構建論證,并梳理出每一段落的核心內(nèi)容。完成圖表后,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歸納語篇的中心論點、分析作者的論證方法等來進一步分析語篇:
(1)What type of text is this? (2)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 (3)What is the purpose of each paragraph? How do the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gument or theme? (4)How do the paragraphs connect? Are there clear transitions between them? (5)What is the tone of the text?(Is it formal, informal,persuasive,neutral,etc.?)
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更全面地分析語篇的類型、結構及文體特點,進而提高他們的批判性閱讀和理解能力。
(二)培養(yǎng)思維品質:思維層級由淺入深,逐步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問題是激活思維的觸發(fā)器,有針對性、層次清晰、循序漸進的問題設計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學習和探索,還能夠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式、健全學生人格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鏈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語篇內(nèi)容,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以Littlewhitelies的Thinkamp;Share活動為例,該活動中所設置的問題以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通過整合邏輯、表達觀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內(nèi)容,并提升其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思維鋪墊,尤其是中階思維的鋪墊,學生的高階思維很難得到激發(fā),因此,需要教師參考高考命題特點,設計有層次的問題鏈來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分析。
以下是針對Thinkamp;Share的核心問題之一“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ieandawhitelie?\"所設計的問題鏈:
(1)What is a lie? Can you give an example?(概 念理解 低階思維) (2)What isa white lie? Can you give an example?(概念理解 低階思維)
(3)How isa white liedifferentfrom a regular lie?What istheunderlyingdifference intheir intention?(提煉概念,對比分析——中階思維) (4)Do you think the intention behind telling a white lie is always good?Why or why not?(推理、論證 觀點—中階思維) (5)Can you think of a situation where telling the truthmightbe more harmful than telling a white lie? Why?(情境分析與道德判斷——高階思維) (6)How does your understanding of lies and whiteliesrelatetoyourownlife?(自我反思與評 判——高階思維)
這種層次遞進的問題設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語篇內(nèi)容,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逐步過渡到高階思維,學生能夠形成全面的認知結構,不僅掌握了語言知識,還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出更加成熟和理智的判斷。同時,這也能幫助學生在考試中更好地應對高難度的題目,如推理分析、道德判斷、批判性評價等,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強化文化意識滲透:將文化意識融入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文化意識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至關重要。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分為3個層次:挖掘文本中的文化現(xiàn)象;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反映的作者思想;分析時代背景下文化現(xiàn)象的根源,并通過國內(nèi)外文化對比,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文化意識。
在Littlewhitelies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jù)以下步驟來強化文化意識的滲透。
1.挖掘文本本身的文化現(xiàn)象。教師可以引導學 生討論“whitelie\"這一概念的文化根源,探討在不同 文化背景下,“謊言”和“白色謊言”的定義和理解是 否存在差異。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如:“InWestern cultures,a'white lie'is often seen as harmlessor evennecessary in certain social situations.How does this compare to how lies are viewed in Chinese culture?\"
2.理解文本折射的作者思想。在學習語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作者的思想和價值觀,探討這些思想與文化背景的關系。例如,教師可以提問:“Whatdoesthe author’sattitude towardswhitelies suggest about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society inwhichtheylive?”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思考作者是否認為“白色謊言\"有助于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進入進一步思考這種行為有其潛在的社會和道德危害。
3.分析時代背景下的文化現(xiàn)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本的時代背景,理解當時社會文化的特殊性。例如,探討“whitelies\"在當代社會中的普遍性及其背后的社會和心理動因。在這一層次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歷史變遷如何影響文化觀念,例如,20世紀與21世紀對“白色謊言”的理解是否有所不同。問題可以設置成:“Howhavehistoricaleventsorsocietal changesinfluenced how'white lies'areperceivedinWesternsocietiesovertime?\"
在實施文化意識滲透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深度和廣度,不必對以上3個層面都進行深入探討。
五、結語
教、學、評的一致性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深化對高考命題的理解,靈活運用語篇分析工具和教學活動設計,通過高效的反饋機制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化與運用。同時,這一過程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和調整,以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與高考要求之間的精準對接。
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需更加注重在教、學、評各環(huán)節(jié)中實現(xiàn)相互協(xié)同與一致。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中的反饋與調整,更精準地幫助學生將語言知識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提升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程曉堂,周宇軒.如何理解和應對英語高考之“難”[J].人民教育,2024,(Z3):39-44.
[4]崔允.教-學-評一致性: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之關鍵[J].中國基礎教育,2024,(01):18-22.
[5]徐繼田.語篇教學的機制、路徑與策略[J].英語學習,2023,(08):54-61.
[6]教育部教育考試院.聚焦立德樹人突出思維考查發(fā)揮導向作用——2024年高考英語全國卷試題評析[J].中國考試,2024,(07):86-90.D01:10.19360/j.cnki.11-3303/g4.2024.07.011.
[7]楊立劍,李留建,劉欣,等.從認知角度淺析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對考生思維品質的考查及培養(yǎng)——以2017年高考(天津卷)英語試卷為例[J].考試研究,2018,(02):22-35.
[8]Anderson LW,Krathwohl DR.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and Assessing:ARevisionofBloom'sTaxonomy of EducationalObjectives[M].NewYork:Longman,2001.
[9]柳海英.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高中英語閱讀語篇解讀與教學案例解析[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22.
[10]袁輝.“思維品質\"核心素養(yǎng)引領的英語教學活動設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29):47-49.
[11]蔣次美.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困境與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8,(22):60-62.
Pathway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Learning,and Assessment in the Gaokao English Argumentative Essay :A Case Study of the 2024 Tianjin Gaokao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D
Shao Qin TianjinExperimentalBinhaiHighSchool,Tianjin,300459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pecific pathways to achieving consistency in teaching,learning,and assessment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argumentative essay instruction for the Gaokao.It focuses onacomparison between the 2O24 Tianjin Gaokao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x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FLTRP)textbook.The study reveal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in terms of themes,genres,language,and culture,and discusses the diferenc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in the design of Gaokao reading tasksand textbook reading activities through a layered analysis of micro-skilsand cognitive qualities.Finally,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lated teaching strategi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assessment consistency,proposing that by leveraging the backward design of Gaokao exam tasks,teachers can enhance students‘cognitive qualities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therebyachieving consistency and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Key Words: Consistency of Teaching,Learning,and Assessment,Core Competencies,Argumentative Essay, Discourse Analysis
(責任編輯:吳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