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穿越時空的對話,對話為尋求或者實施解決方案而服務。物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時空阻隔,使得面對面的對話不得不轉變?yōu)榇┰綍r空的對話,文章就承擔了這個職能。簡單地說,文章就是穿越時空的解決方案。
不必說議論文、說明文、實用的書信等,即使散文也大抵是解決方案。比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講述自己從癱瘓后的憤恨絕望到平和澄澈的生命歷程,有面對殘疾的經(jīng)驗,有面對苦命母親的教訓,有針對各類不幸者的思考,有面對命運的追問,并最終上升到“人人都是殘疾人”的命運觀照與哲理表達。人人有不圓滿,人人都能從中汲取解決方案。
小說自然也是解決方案。比如從《三國演義》中學兵法,從《西游記》中悟做事,從《水滸傳》中看管理,從《紅樓夢》中反思家庭教育。如此類推,戲劇大抵也是一串串的解決方案。
那么,詩歌呢?比如《近試上張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巧問高人對自己詩文的意見。拋開這些明顯問事、說理、唱和酬酢的詩歌,即使是純粹寫景抒情的詩歌,也依然是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沁園春·長沙》,面對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蒼茫大地,詩人不禁發(fā)問:“誰主沉???”下闕則以同學少年、揮斥方遒鏗鏘作答。這樣一份心懷天下的壯志豪情,為后人洗心,為后人指路。你看,連詩歌也可以是解決方案,更何況其他文章?
到此,看透了“文章是解決方案”的特質,那么,這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意義?
意義是啟示我們:寫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彩;要有真知灼見,動人以情,化人以美,啟人以智。這要求我們寫文章先要找準問題,研究深、透、高明,然后才能給讀者提供高品質的解決方案,讓讀者不虛此讀。
如此,我們寫文章就不能盯著華麗辭藻、新奇技巧、投機套路,而是要獨立自主體悟,更高維度思考,扎實深入研究,爭取獨到的發(fā)現(xiàn)、優(yōu)質的解決方案。
尤其在信息爆炸時代,以尋找解決方案的視角來讀文章,以提供解決方案的思路來寫文章,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