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宇"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yī)師。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醫(yī)師協(xié)會健康管理醫(yī)師分會委員,四川省醫(yī)學會科學普及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預防醫(yī)學會健康教育分會委員,四川省醫(yī)療衛(wèi)生與健康促進會健康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擅長常見重大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陳莞婧"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運動健康管理師。畢業(yè)于英國愛丁堡大學,運動醫(yī)學碩士,注冊營養(yǎng)師,國家運動處方師,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金牌講師。四川省醫(yī)療衛(wèi)生與健康促進會理事,四川省醫(yī)師協(xié)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預防醫(yī)學會身體活動與健康分會委員。長期從事運動測評、運動處方與運動管理工作。
如今,運動減肥成為許多人追求健康生活,保持身材的主要方式??墒?,為什么運動了不見瘦?如何通過科學運動實現(xiàn)高效燃脂?今天將帶大家揭秘運動減肥的核心問題,助力大家動出健康好身材。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同樣的運動,別人瘦得快,自己卻看不見效果,堅持鍛煉一段時間,體重卻“紋絲不動”。其實,運動不一定會變瘦,很多人一開始就陷入運動減肥的誤區(qū),導致瘦不下來,還越減越胖。
研究表明,運動能消耗人體內(nèi)的能量,幫助減肥,但僅靠運動難以達到預期的減肥效果。舉例來說,每天跑步1小時,但只要喝1—2瓶碳酸飲料或吃幾塊蛋糕,辛辛苦苦取得的減肥成果便會化為烏有。“動了就能瘦”其實是一種減肥誤區(qū),運動后若不控制飲食,攝入的熱量可能比消耗的還多。
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人體出汗是為了使體內(nèi)多余的能量排出,維持體內(nèi)溫度平衡。值得注意的是,人運動出汗后體重會下降,但減少的體重不是脂肪,而是人體流失的水分。這部分體重的丟失是暫時的,在運動補水或吃飯后,又會長回去。
體內(nèi)脂肪的減少和鍛煉時間的長短有關,并不取決于鍛煉的強度。這是因為,鍛煉開始時,首先消耗的是體內(nèi)的葡萄糖,之后才開始消耗脂肪。強度太大的運動往往無法保證體力能堅持到消耗脂肪的階段。因此,短時間高強度運動消耗的脂肪并不多,達不到減肥的目的。尤其是平常不愛運動的人,短時間內(nèi)高強度運動還可能危害身體健康,造成突發(fā)危險。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運動中的脂肪消耗要通過全身脂肪組織的分解來實現(xiàn)。局部運動時,局部骨骼肌收縮,“燃燒”的脂肪量較少,還容易造成身體的局部疲勞。局部鍛煉可以增強局部肌肉的力量,但很難實現(xiàn)整體減肥的效果。
堅持有氧運動確實有助于減脂,但長期跑步、跳繩等有氧運動也會讓身體逐漸適應,甚至出現(xiàn)代謝率、燃脂效率下降,進入“平臺期”等情況。同時,長期進行有氧運動,或許會讓體型變瘦,但缺乏線條感,不太適合對塑身有要求的人。
說了這么多,運動減肥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怎樣運動才能消耗脂肪呢?其實,減重的關鍵在于增加能量消耗。當運動消耗的熱量大于攝入的熱量時,身體就會動用脂肪儲備來供能,實現(xiàn)減脂。
運動前,還應根據(jù)個人的生理特點、健康狀況、運動能力等情況,制訂個性化運動方案。
1.兒童和青少年:趣味運動,戶外為主
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適當?shù)膽敉馊の哆\動能有效減脂,如跳繩、打籃球、踢足球、慢跑、徒步登山等,在激發(fā)孩子們運動興趣的同時,更有益于長期堅持。選擇好有益健康且感興趣的運動方式,接下來就是建立好習慣。
兒童和青少年每周至少運動3—4天,最好每天運動,可選擇中等強度逐漸轉變?yōu)檩^高強度的運動,每天運動時間累計達60分鐘。青少年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后,適當增加營養(yǎng),才能正確輕松地減肥。需要注意的是,兒童和青少年身體還處于發(fā)育期,盡量不要做長時間的負重運動,以免影響骨骼發(fā)育。
2.成年人:多種運動相結合
成年人鍛煉應注意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相結合。有氧運動可選擇快步走、慢跑、游泳;力量訓練可以搭配啞鈴、彈力帶等。高強度間歇訓練,如開合跳、高抬腿、弓箭步、深蹲跳、俯臥撐等運動,可短時間內(nèi)提升心率,讓身體進入燃脂狀態(tài),是一種有氧和無氧機結合的綜合性運動方式,可以更好地達到鍛煉效果。
成年人想要運動減重,每周應至少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程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再搭配每周至少2次的力量訓練。每次做有氧運動的時間應達到30分鐘,可以更好地燃脂;做有氧運動期間,再搭配15—20分鐘高強度間歇訓練。需要注意的是,高強度間歇訓練不可過度,以免引發(fā)肌肉疲勞、拉傷等問題。
3.老年人:安全鍛煉是前提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運動時安全是首要的考慮因素。平時可增加一些強調(diào)平衡、協(xié)調(diào)及強化肌肉的活動,有助于防止跌倒和延緩肌肉流失。
運動項目可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練八段錦、跳保健操、游泳等,運動前要通過簡單的肢體伸展、關節(jié)活動進行熱身。在運動強度上,以微微出汗、自我感覺稍累,但能接受為宜。這樣既能鍛煉身體、消耗能量,也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的負擔。
無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每周可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或等量的中、高強度組合活動。每周保持3—5天的運動頻率,運動強度可由低到高逐步進階,從每天運動幾分鐘逐漸延長時間。如果身體條件不允許,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活動身體。
1.超重人群:謹防關節(jié)損傷
超重人群的體重基數(shù)較大,不可進行膝關節(jié)壓力太大的活動,如跑步、跳繩、爬樓等運動,以免造成運動傷害。日常生活中,可以先通過快走、游泳、騎行等耐力訓練進行快速燃脂。快走強度較為適中,且對關節(jié)的壓力較小。游泳可以鍛煉全身肌肉,對強身健體和減肥塑身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不會游泳的人,可以在泳池內(nèi)用力快走,消耗的熱量比在地面行走多。騎行對膝蓋的壓力遠遠小于日常生活中的跑步、爬樓梯等運動。但長期不正確的騎行姿勢,也可能造成膝蓋勞損,須在專業(y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
超重人群的有氧運動每周應不少于150分鐘,可分5天完成,每次訓練時長30分鐘為宜。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做一些力量訓練,遵循“小重量、高頻次、多組數(shù)”的原則,建議每周訓練3—4次,每次20—30分鐘。
2.高血壓患者:循序漸進,每天測血壓
高血壓患者每天要定時測量血壓,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再進行運動。運動前一定要做充分的熱身運動,建議熱身10—15分鐘后,再慢慢加大運動強度。
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快走、騎車、游泳、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等運動。運動時間為每周3—5次,每次運動30—6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達30分鐘效果最佳,稍微高一點強度的運動控制在20—25分鐘為宜。高血壓患者如果是剛開始運動,可以先從每日1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鍛煉時長,每周適當增加力量訓練,2—3次即可,每次2—3組。如果感到胸痛、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停止運動,經(jīng)專業(yè)醫(yī)生診斷治療。
3.冠心病患者: 強度適中,如有不適盡快就醫(yī)
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現(xiàn)心臟心肌缺血、缺氧的問題,運動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推薦選擇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行等,這些運動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運動頻率為每周3天,隔天1次。每次運動前應至少進行10分鐘的熱身運動,正式運動的時長建議從每次2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至每次40—60分鐘,可間歇性分開進行??傮w運動強度須適中,確?;颊吣茼樌踩赝瓿?。
還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一定要避免進行高強度、爆發(fā)性的運動,如跳繩、快跑等,以免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同時不要在高溫或寒冷環(huán)境中運動,避免對血管的損傷。如果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心慌等身體不適,要立即停止運動,盡快尋求醫(yī)生的幫助。
4.糖尿病患者:餐后1—2小時運動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餐后1—2小時是運動的最佳時期,尤其是早餐后,這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時間,鍛煉可以更好地降血糖??蛇x擇快走、騎行或靠墻蹲等運動,初期糖尿病患者每次運動時長為30—40分鐘;若是病程較長的患者,每次運動時長為20—30分鐘;身體較胖的患者,可根據(jù)自身情況增加至30—60分鐘。
糖尿病患者每周可進行5天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形成規(guī)律運動。運動時的心率應在最大安全運動心率的60%—70%,其公式:最大安全心率=220-年齡,運動心率=(220-年齡)×(60%—70%)。運動前建議測量血糖,防止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低血糖等癥狀。如果運動中出現(xiàn)腿腳疼痛、胸悶胸痛等問題,應立即停止運動,必要時前往醫(yī)院就診。
5.骨質(zhì)疏松人群:以強壯骨骼、預防跌倒為主
低骨量人群或骨質(zhì)疏松癥患者可選擇力量訓練、平衡訓練,此類運動可有效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1)力量訓練:尤其是腿部和軀干的力量訓練,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與娛樂中的活動能力,在避免損傷、預防跌倒方面有重要作用。力量訓練可以使用啞鈴、彈力帶或固定式抗阻器械,建議每周訓練2—3天,隔日進行。運動強度可以從較低的負荷開始,12次為一組,逐漸增加到使用較高負荷,8次為一組。力量訓練每隔幾個月可改變練習動作,使骨骼能積極適應變化。
(2)平衡訓練:可以提高患者預防跌倒的能力。即使跌倒,平衡練習也會降低受傷風險。單腿站立、四點支撐都是不錯的平衡運動,每次平衡訓練的時間不宜過長。
除了以上針對性訓練,骨質(zhì)疏松患者還可以每周做3次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車等。要注意的是,如果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前往醫(yī)院檢查。
科學運動減肥是個漫長的過程,無論哪類人群,最好將運動滲透到生活中,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