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4-0179-03
引言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yè)迅猛發(fā)展的今天,行業(yè)對于既具備深厚專業(yè)知識,又能夠靈活運用實踐技能解決問題的復合型人才的渴求日益迫切。項目式教學法,以其突出的實踐性、合作性和問題解決能力,彰顯了在互聯網金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然而,盡管項目式教學法在理論上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實際應用過程中如何有效地設計和實施符合互聯網金融特點的課程,以及如何精準地滿足行業(yè)對專業(yè)人才的具體需求,仍存在顯著的挑戰(zhàn)和不足。本文旨在探索并提出一套高效的課程設計與實施策略,為互聯網金融教育領域的發(fā)展貢獻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項目式教學法概述
(一)項目式教學法的定義
項目式教學法是一種學習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現實生活的問題和挑戰(zhàn),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促使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與技能。這種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過程與結果的結合,通過團隊合作、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等多元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應用。項目式教學不僅僅是完成一個項目任務,更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與學的過程,其涵蓋了研究、設計、實施和反饋等多個階段,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技能[1]。
(二)項目式教學法在互聯網金融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在互聯網金融教育領域,項目式教學法展現出獨特的應用價值?;ヂ摼W金融作為金融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其快速發(fā)展和日益復雜的業(yè)務模式要求從業(yè)者不僅要掌握扎實的金融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互聯網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1.增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項目式教學,學生可以在處理實際的互聯網金融項目中應用理論知識,比如數字貨幣的風險管理、網絡貸款的信用評估模型、電子支付系統(tǒng)的安全性分析等,這種應用過程有助于深化學生對金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2.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ヂ摼W金融領域的快速變化要求從業(yè)者能夠快速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項目式教學通過提供現實生活的問題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他們面對復雜問題時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3.提升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在項目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團隊中合作,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這不僅加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溝通技巧和領導能力,為未來的職業(yè)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趨勢。項目式教學的靈活性和實踐性使其能夠快速適應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fā)展變化,通過不斷更新教學項目內容,引入最新的市場趨勢和技術進展,保證教育內容的前瞻性和實用性。
二、基于項目式教學的互聯網金融實踐課程設計
(一)項目選題與實踐指導
1.項目選題標準與來源。項目選題標準與來源是實踐課程設計的起點,因此選擇的項目不僅要有高度的實際應用價值,貼近互聯網金融的最新發(fā)展和技術趨勢,如區(qū)塊鏈、大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等;還要具備足夠的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能夠激勵學生發(fā)掘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在來源方面,項自可由行業(yè)實際需求、學術研究前沿或據學生興趣自發(fā)提出,通過教師和專家團隊審議確保其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
2.實踐項目的指導與監(jiān)督機制。實踐項目的指導與監(jiān)督機制,確保了這些精心選定的項目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這一機制包括一個由互聯網金融領域內的專家、實踐者和教育者組成的多元化指導團隊,以提供全方位的技術、理論和實踐指導。也包括定期的項目進度評估和反饋會議,這是因為評估和反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向和策略,還能夠促進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從而提供更為針對性的指導。此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互動式學習平臺,可以加強學生與指導團隊之間的溝通,促進資源共享和知識交流,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靈活性。項目的最終成果將在公開場合展示和評審,這不僅是對學生工作的認可,也是促進學生批判性思考和提高公共演講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谶@些成果的反饋和評價,課程設計和實施將持續(xù)優(yōu)化,確保教學內容和方法能夠跟上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快速發(fā)展。
(二)課程結構與內容安排
1.互聯網金融核心知識模塊?;ヂ摼W金融核心知識模塊作為課程的基礎,重點傳授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核心理論知識和概念。這包括數字貨幣的基本原理、區(qū)塊鏈技術的應用、大數據在金融中的作用、網絡安全的重要性等。該模塊旨在引導學生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全面理解,為后續(xù)的實踐技能發(fā)展和綜合應用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2]
2.實踐技能發(fā)展模塊。實踐技能發(fā)展模塊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模擬交易、風險管理實操等教學方法,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此模塊中,學生將有機會學習如何運用金融分析軟件,進行投資組合管理,以及掌握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設計與創(chuàng)新等關鍵技能。通過模擬真實的金融環(huán)境,該模塊旨在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跨學科綜合應用模塊。跨學科綜合應用模塊是課程設計的高階部分,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綜合應用于跨學科項目中。該模塊通過團隊合作方式,激勵學生探索互聯網金融與其他學科如計算機科學、數據分析、法律等領域的交叉應用。學生將參與到設計和實施實際項目中,如開發(fā)一個新的支付系統(tǒng)、設計一個基于區(qū)塊鏈的金融產品等,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項目管理能力和跨學科整合能力。
(三)學生參與團隊構建
1.學生角色與團隊分工。在學生角色與團隊分工方面,課程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專長和興趣選擇不同的角色,如項目經理、金融分析師、技術開發(fā)者等,以確保團隊內部的多樣性和互補性。團隊分工的過程不僅要求學生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還需要他們學習如何在團隊內部有效地分配資源、協調進度,并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互聯網金融項目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領導力和責任感[3]
2.團隊協作與溝通技巧培養(yǎng)。團隊協作與溝通技巧的培養(yǎng)則是團隊構建過程中的另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如何有效地溝通思想、協調意見差異、建立共識,以及如何通過合作來解決復雜的問題。課程設計應包含專門的培訓和練習,如團隊建設活動、協作工具的使用訓練、沖突解決策略等,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效率。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在團隊中更有效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還能學會如何在多元化的工作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工作氛圍。
(四)資源與工具支持
1.教學資源的選擇與整合。教學資源的選擇與整合是課程設計的基礎工作,需要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習內容,精心選擇適合的教材、案例、數據庫、在線課程等資源。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中,包括最新的行業(yè)報告、金融市場數據、區(qū)塊鏈技術文檔、大數據分析工具等。除了資源的選擇,資源的有效整合也至關重要,需要教師通過構建線上平臺或課程網站,將這些資源系統(tǒng)化地組織起來,便于學生訪問和使用。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參與到資源的發(fā)現和分享中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協作學習。
2.信息技術工具的應用。信息技術工具在項目中的應用是實現項目式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顯著提高項目實施的效率和質量。在互聯網金融項目中,信息技術工具的應用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于編程軟件、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工具、模擬交易平臺等。通過這些工具,學生可以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和處理,開發(fā)金融產品原型,進行市場模擬和風險評估等活動。教師在課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這些工具的選用和教學,包括提供相應的操作培訓、編程指導,以及項目應用示例,確保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工具來完成項目任務。
三、基于項目式教學的互聯網金融實踐課程實施策略
(一)項目實施的管理與監(jiān)控
1.項目進度管理。項目進度管理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明確的項目計劃和時間表,包括項目的各個階段、關鍵里程碑、任務分配和預期成果。在此基礎上,定期的進度審查和調整是必不可少的,它涉及對項目進度的監(jiān)控、評估和反饋。為此,教師可以采用項目管理軟件或工具來跟蹤項目進度,及時發(fā)現偏差,并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同時,通過定期的項目會議和報告,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推進[4]
2.質量控制與風險管理。質量控制與風險管理在于確保項目成果達到預期的質量標準以及識別、評估及應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在質量控制方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評估體系,包括評估標準、評估方法和質量改進機制,以確保項目成果的高質量。此外,通過對過往項目的總結和反饋,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在風險管理方面,教師需要在項目啟動初期就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包括技術風險、時間管理風險、資源配置風險等,然后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和預案,如資源備份、技能培訓、時間管理計劃等,以最小化風險的影響。
(二)促進學生互動與參與
1.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鼓勵探索、尊重創(chuàng)意并支持個性化學習的環(huán)境。這可以通過設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目標、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學習問題,以及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來實現。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興趣,設計與實際生活或當前熱點話題相關的項目,使學生能夠在探索中發(fā)現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此外,通過設定清晰的評價標準和提供正向反饋,教師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更大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5]
2.實施即時互動教學模式。實施即時互動教學模式是另一個重要策略,旨在通過實時互動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這種模式可以通過線上平臺、投票系統(tǒng)、討論板等工具實現,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即時提問、分享觀點和參與討論。例如,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安排實時的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活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解決方案,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和知識交流。
(三)成果展示與評價
1.項目成果的展示方式。項目成果的展示方式多樣化,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使他們能夠全面展示在項目中的學習和實踐過程。常見的展示方式包括線上或線下的項目展覽、口頭報告會、演示文稿以及互動討論等。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制作視頻、構建模型或開發(fā)原型來展示他們的互聯網金融項目,同時通過口頭報告和演示文稿來解釋項目的背景、實施過程、成果及其價值。此外,組織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能夠鼓勵觀眾提問和反饋,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反思和學習。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展示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公眾演講和溝通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綜合評價標準與方法。綜合評價標準與方法是確保評價過程公平、客觀的關鍵。評價體系需要綜合考慮項目的設計、實施過程、創(chuàng)新性、實際應用價值以及團隊合作等多個維度。此外,實施基于標準的評價也很重要,教師可以根據項目目標和學習成果設定具體的評價標準,如創(chuàng)新性、技術實現、市場分析、風險管理等,每個標準下再細化具體的評價指標和評分標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評價的依據和標準,同時也能促使教師更加客觀地評估學生的表現。
(四)課程反饋與課程調整
1.課程反饋收集與分析。課程反饋收集與分析涉及多種方法和來源,以確保反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這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觀察,以及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小組討論等方式直接收集學生、同行和行業(yè)專家的反饋。收集到的反饋應涵蓋課程內容的相關性和實用性、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學生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項目實施的挑戰(zhàn)與成就感等方面。通過定期收集并分析這些數據,教師可以獲得寶貴的意見,了解哪些方面是課程設計成功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進的[6] 。
2.基于反饋的課程調整?;诜答伒恼n程調整是課程反饋循環(huán)中的下一步,要求教師根據收集到的反饋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優(yōu)化。這可能包括調整課程內容以確保其時效性和相關性,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增強項目實踐的實際應用價值,或者改善課程資源和技術工具的使用效率。在進行課程調整時,教師應考慮到反饋的具體內容和背后的原因,優(yōu)先處理那些對學生學習影響最大的問題。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參與到課程優(yōu)化過程中,通過設計思維和協作討論,共同探索解決方案。
結語
本文提出的基于項目式教學的互聯網金融實踐課程設計與實施策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問題解決能力。互聯網金融實踐課程通過結合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教學,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行業(yè)需求,展現了項目式教學在互聯網金融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未來,教育者可以根據行業(yè)的發(fā)展和技術的更新,不斷調整課程,持續(xù)優(yōu)化課程設計,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幸麗霞,王冬梅,呂京.基于項目式教學的企業(yè)融資與金融工具應用課程設計應用研究[J].對外經貿.2022,(09):140-144.
[2]陳晨.基于OBE理念的互聯網金融課程教學改革措施[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4,(01):172-176.
[3]肖雪蓮.“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金融類專業(yè)實踐教學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4,37(03):181-183.
[4]莫鳳瑩.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教學法在金融信托與租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8):222-223.
[5]馮小舟,盧丹.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專業(yè)課程體系的重構研究[J].江蘇商論.2023,(11): 112-115+120
[6]馬振茹.“互聯網金融”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中國新通信.2023,25(18):156-158.
(責任編輯:陳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