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入引題:親近作家作品,奠定情感基調(diào)
師:本單元是“魯迅單元”,“魯迅知識知多少”,誰來簡要介紹?
(生答,略)
師:聽了大家的分享,老師對魯迅先生肅然起敬。請大家先和老師一起恭恭敬敬地寫他的名字,再恭恭敬敬地讀。(板書“魯迅先生”,生書空后齊讀)本單元學習中,我們已讀了魯迅先生寫的文章,接下來要研讀寫魯迅的文章。在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時,他的侄女周曄回憶往事,寫了一篇文章紀念他。(補充文題:我的伯父)在周曄女士眼中,伯父是個怎樣的人呢?請打開書,我們一起來學習略讀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評析:教學啟動,肅然起敬。教學始于單元語文要素,通過“魯迅知識知多少”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憑借已有認知或相關資料,分享有關魯迅先生的信息,進而對魯迅先生心生敬意?!肮ЧЬ淳吹貙慭"和“恭恭敬敬地讀”順理成章且恰到好處,既奠定了閱讀本文的情感基調(diào),又契合本單元“致敬魯迅先生”的人文主題。
二、助讀支招:三讀選代推進,達成略讀目標
1.第一招—一長文快讀。
師:這篇文章比較長,逐字逐句地讀完一遍,要10分鐘左右。請大家回顧所學,想想提高閱讀速度的辦法。
生:不回讀,遇到閱讀障礙就跳過去。
生:不逐字讀,帶著問題一目十行地讀。
略讀”教學三部曲:快讀·讀短?短讀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實錄及評析
0 執(zhí)教/萬云峰 評析/楊永
師: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有很多,老師也給你們支支招一一默讀,邊讀邊圈畫有用的信息;跳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跳過去;有目的地讀,帶著問題連詞成句地讀。請借助剛才交流中提到的方法,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魯迅先生生前的哪幾件事。
(生讀)
2.第二招 一長文讀短。
師:作者周曄回憶了魯迅先生生前的五件事,誰來嘗試用簡短的話概括?注意,要把意思說清楚、講完整。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同桌交流后匯報)
生:第一件事是伯父和“我\"談《水滸傳》,第二件事是伯父和“我\"談碰壁,第三件事是伯父放花筒給“我們\"看,第四件事是伯父幫助車夫處理傷口,第五件事是伯父照顧女傭阿三。
師:你圍繞魯迅先生的言行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把長文章讀短了。能不能把文章讀得更短呢?請用列小標題的形式試試看。
生:談讀書、談碰壁、放花筒、救護車夫、關心女傭。
師:你聚焦主要事件,提取關鍵詞,形成了小標題。如果把小標題連成一句話,就可以簡潔地概括課文內(nèi)容,把長文章讀得更短了。現(xiàn)在,咱們提煉的小標題還不夠精準,等咱們深入研讀課文時,再結合魯迅先生的言行品質,擬定更精準的小標題。
評析:快讀讀短,步步為營。第一招“長文快讀”,提供多元方法,引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把握文章的脈絡和主要內(nèi)容。“快讀”的方法,除了學生積累的,還有教師提供的。第二招“長文讀短”,引導學生先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事件,再嘗試列小標題把課文讀得更短,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梳理與概括的能力。
3.第三招 -長文短讀。
師:我們不光要把文章讀短,還要學會“短讀”,抓住短小精當?shù)年P鍵句段咀嚼玩味。請自主選擇一兩件事重點讀,想一想一一課文中的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以用讀書批注的方法,畫下關鍵詞句,并在字里行間留下思考的痕跡。
(生默讀批注,大約5分鐘)
(1)談讀書——智談讀書。
師:“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彼窃诳渥约簡幔克窃诟墒裁??
生:他想對侄女說,要仔仔細細地讀。
師:如果你在家讀書也這樣團囤吞棗,給別人介紹時也這樣張冠李戴,爸爸媽媽會怎樣做?
生:告訴我讀書要仔細,抓清楚重點。
師:魯迅先生是怎么說的?你能讀出他語言的智慧嗎?想想看,語文是需要思考的。
生:魯迅先生語言幽默,讓作者羞愧、悔恨。
師:與直接告訴相比,魯迅先生的語言高明在哪里?
生:這樣說,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師:這樣說,既保護了作者的自尊心,又使作者明白了自己的問題。這是語言的智慧。這件事,我們剛剛概括的是“談讀書”,還可以更精準地概括嗎?
生:趣談讀書。魯迅先生的話很有趣。
生:智談讀書。魯迅先生的話,富有哲理,有啟迪作用。
師:(板書:智談讀書)一句話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形象和品質,這就是魯迅先生的智慧
(出示:從語言中見人物)
(2)談碰壁 笑談碰壁。
師:“我恍然大悟”,作者明白了什么?
生:她明白了伯父的鼻子是因為碰了壁才扁的。
師:你相信嗎?
生:不太相信。真碰壁的話,可能會出血,不至于碰扁,除非鼻骨斷了。
師:是啊,“碰壁”是不是另有深意呢?魯迅先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魯迅先生生活的社會很黑暗,經(jīng)常有不公平的事情發(fā)生,他自己也常常遇到挫折。這也許就是他所說的“碰壁\"吧!
生:魯迅先生說的“四周黑洞洞的”,其實是說當時社會黑暗,見不到一點兒光明,人民沒有民主自由。魯迅先生一語雙關,既回答了作者的問題,又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實在是高哇!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通過課前查資料了解到,魯迅先生以筆為槍,寫了很多文章去揭露社會的罪惡,引起了反動派的極度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地查封魯迅先生的作品,殘酷地迫害魯迅先生。所以,魯迅先生說的“碰壁”其實指反動派對他的迫害。
師:原來如此。查閱資料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寫作背景,還能幫助我們理解人物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如果你是魯迅先生,遭到反動派的迫害或威脅,心情會怎樣?
生:我一定會很害怕、緊張和不安。
師:但是,魯迅先生是怎么說的呢?
生:他是笑著回答的,非常幽默智慧
生:我覺得從“笑著說”中能看出魯迅先生有一顆堅強不屈的心,也能感受到他的樂觀
師:一個“笑\"字見精神。這件事,之前咱們確定的小標題是“談碰壁”,現(xiàn)在是否可以改得更精準呢?
生:我覺得“笑\"字意味深長,用“笑談碰壁”更精準。
師:(板書:笑談碰壁)好!你是我們的一字之師。
(出示:從對話中見人物)
(3)救護車夫——救助車夫。
師:讀完第三件事,魯迅先生給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覺得魯迅先生是一個非常熱情、樂于助人的人。
生:我從“扶上\"\"蹲著\"\"半跪著\"中看出,魯迅兄弟倆救護車夫特別細心、用心。
師:魯迅先生和黃包車車夫的身份地位有什么不同?
生:魯迅先生當時在大學任教,是知識分子,而黃包車車夫是下苦力的,是社會底層的人。讀這段救護車夫的描寫時,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師:他同情底層人民,愿意為勞苦大眾做牛馬,這就是魯迅先生。課文中,魯迅先生除了救護黃包車車夫,還為他做了什么?
生:魯迅先生“又掏出一些錢來給他,叫他在家里休養(yǎng)幾天,把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
師:現(xiàn)在,你覺得怎樣概括這件事更精準?
生: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夫,用 “救助車夫\"更準確
師:(板書:救助車夫)太棒了。(出示:從動作中見人物)文中還有兩件事,課后同學們可以自主交流。
評析:短讀淬煉,漸入佳境。第三招“長文短讀\"擇短小處著手,于縱深處品悟。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語言中見人物”,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父母的語言與魯迅的語言,讀出人物的言外之意,凸顯魯迅語言的幽默、委婉及智慧。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從對話中見人物”,引導學生借助背景資料,品悟“碰壁”的內(nèi)涵,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結合“笑”字感悟其頑強、樂觀的精神品質。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從動作中見人物”,先引導學生聚焦一系列動作詞,感受人物形象,再通過追問,引導學生比對人物的身份地位,體會魯迅先生關愛勞苦大眾、“甘為孺子?!钡母呱衅焚|。
三、拓展鏈接:致敬魯迅先生,推動后續(xù)閱讀
師:周曄在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時寫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當代詩人臧克家在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時寫了《有的人一紀念魯迅有感》,這也是我們本單元要閱讀的課文。
(出示《有的人一紀念魯迅有感》第1小節(jié),生讀)
師:魯迅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什么還活著?
生:他樂于助人、堅強樂觀的精神還活著。
生:他憂國憂民、關愛人民的品質永遠活著。魯迅先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生:他雖然不在了,但他寫的作品活著,還將永遠流傳下去!
師:真好。剛才有個同學提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保@是魯迅先生詩中的一句,老師把整首詩呈現(xiàn)出來,一起讀。
(出示《自嘲》全詩,生讀)
師:人不在,作品在!人不在,精神在!請同學們課后找找魯迅先生的作品,細細讀一讀,一定會有別樣的收獲!
總評:本課是“魯迅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比較長。略讀課文的教學究竟“略”什么?長文章又該怎樣教?本課的教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帶來了些許教學啟迪。
1.目標達成精準,師生定位明晰。
本節(jié)課圍繞單元主題“致敬魯迅先生”,指向單元語文要素“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通過事情寫一個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萬云峰老師借助“學習提示”中的主問題“課文中的魯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領學生自主閱讀,交流分享,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綜觀課堂,學生是研讀分享的主體,教師起必要點撥的助學作用,真正做到了還“教”于“學”。
2.助讀支招精當,三讀迭代推進。
“長文快讀”,略中有法,提高閱讀速度;“長文讀短”,梳理概括,把握文章脈絡;“長文短讀”,聚焦重點,感悟魯迅形象。三個略讀教學策略,漸次推進,步步為營。尤為精妙的是第三招“長文短讀”,通過精讀關鍵句段,聚焦魯迅先生言行,引導學生將“長文讀短”環(huán)節(jié)中提煉的小標題“談讀書”“談碰壁”“救護車夫”改為“智談讀書\"“笑談碰壁”“救助車夫”。在這個思辨的過程中,學生發(fā)展了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招\(zhòng)"有著內(nèi)在學理的邏輯關聯(lián)?!伴L文快讀”是略讀的有效方式,也是“長文讀短”的先決條件;“長文讀短”是“長文快讀”的延伸提煉,也是“長文短讀”的選讀基點;“長文短讀”是精讀、略讀的銜接回應,更是落實要素的應然路徑。“三招”助讀,迭代推進,學生拾級而上,成效一目了然。
3.教學點撥精巧,助力素養(yǎng)提升。
略讀課文相比精讀課文,課時量少,但必要的教學點撥不能少。萬老師注重閱讀方法的回顧梳理和揭示,幫助學生快讀有法,在學生自主研讀、有所頓悟之時,有意點破寫作秘訣“從語言中見人物”“從對話中見人物”“從動作中見人物”,提示學生表達有法。值得一提的是,萬老師將臧克家的《有的人一紀念魯迅有感》和魯迅的《自嘲》作為拓展補充,同時推薦學生課外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此舉將學生從周曄女士的個人視角引向多維視角,使學生更真實、更完整地認識魯迅先生,而且建立單篇與單篇、課內(nèi)與課外的聯(lián)系,進而推進單元整體教學,推動后續(xù)閱讀,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