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細菌耐藥機理及應對策略

    2025-05-26 00:00:00袁光英王孟龍俞曉蘭王方軍
    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 2025年2期
    關(guān)鍵詞:耐藥

    中圖分類號:R9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751(2025)02-0107-09

    The Mechanism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Human Response Strategies

    YuanGuang-ying,WangMeng-long,YuXiao-lan,WangFang-jun (ZhejiangDeende Pharmaceutical Co.,Ltd, Shaoxing Zhejiang )

    Abstract:Antimicrobial medications have proliferated since the discovery of penicilin, which has caused humans to develop a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illesses.At the same time,dueto their own genetic mechanisms and the ab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bacteria are forced to selective pressure and evolve drug resistance has made many antibacterial drugs lose their antibacterial efect.This article adopt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ical research,and case analysis to studyand analyze the various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bacteria against different antibacterial mechanisms,the existing problems related to bacterial resistance,and the posible causes of drug resistance.Multi-angle response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 inan efort to shift the balance of the war between humans and bacteria in favor of humanitybased onthe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drug resistance response. These strategies aim to lesen the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particularly multi-resistance, while still eing effectively antibacterial.This is a significant event that deserves the attentionof allhumanity with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bacterial resistance;the mechanism of bacterial resistance;super bacteria;reasons for drug resistance; new antibacterial drugs;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bacterial resistance

    自從英國科學家費萊明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人類開啟了抵抗細菌性感染的歷史[。與此同時,因自身遺傳機制和人類濫用抗菌藥物等原因,細菌迫于抗菌藥物選擇壓力而不斷進化,從單個抗菌藥物耐藥發(fā)展到多重耐藥,再到泛耐藥,最后變成全耐藥。被稱為“超級細菌”的多重耐藥菌相繼出現(xiàn),耐藥形勢日益嚴峻,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20世紀60年代,最著名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被發(fā)現(xiàn),其耐藥性發(fā)展十分迅猛。由于多重耐藥性和高致病性,它很快成為全球院內(nèi)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

    1987年,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被發(fā)現(xiàn),并迅速擴散至世界各地。美國將其定為院內(nèi)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致死率最高可達 。

    2009年,一種稱為“新德里金屬β-內(nèi)酰胺酶-1”(NDM-1)的超級耐藥基因在去過印度的瑞典病人身上被發(fā)現(xiàn),具有此耐藥基因的細菌對除多黏菌素和替加環(huán)素外的全部抗菌藥物耐藥,成為真正的“超級細菌”[2]。

    2010年,一種名為“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MRAB)的“超級細菌”被發(fā)現(xiàn),其致死率高達 。

    2016年,美國出現(xiàn)首例可以耐受現(xiàn)有全部抗菌藥物的細菌感染[3]。

    201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將銅綠假單胞菌、淋球菌和鮑曼不動桿菌等12種細菌列入了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耐藥菌名單[]。

    近年來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因耐藥菌感染而死。WHO認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耐藥形勢,那么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數(shù)將在2050年上升至1000萬[4]。

    對于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治療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如果任由超級細菌肆虐,人類將重新回到?jīng)]有抗菌藥物可用的時代。

    細菌耐藥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對反復應用的抗菌藥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現(xiàn)象。超級細菌又稱為“多重耐藥性細菌”,在臨床上對全部或幾乎全部抗菌藥物耐藥。抗菌藥物是一類對病原菌具有殺滅或抑制作用的藥物,用于預防與治療細菌感染,包括源于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抗菌藥物與人工合成抗菌藥物[5]。

    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按照發(fā)生原因分為天然耐藥性和獲得耐藥性[2.6-7]。天然耐藥性又稱固有耐藥性,由遺傳物質(zhì)決定而縱向代代相傳,導致對某些藥物天然耐受[2],如革蘭陰性桿菌對青霉素天然耐藥。獲得耐藥性是由于基因突變或其他細菌的耐藥基因水平轉(zhuǎn)移等原因,使得遺傳物質(zhì)發(fā)生改變而獲得耐藥性。已知的細菌間耐藥基因轉(zhuǎn)移媒介有質(zhì)粒、轉(zhuǎn)座子和噬菌體等[2]。

    1細菌耐藥機理[5-6]

    在抗菌藥物長期的選擇性壓力下,細菌進化出了多種耐藥機制,使許多敏感菌變成了耐藥菌,并通過縱向遺傳和水平轉(zhuǎn)移等途徑逐漸變成多重耐藥,使得抗菌藥物的藥效逐漸減弱。細菌耐藥作用機理示意圖見圖1。

    圖1細菌耐藥機理示意圖[8]

    1.1產(chǎn)生滅活酶、水解酶、鈍化酶或修飾酶

    細菌發(fā)生耐藥的一大重要機制是通過質(zhì)粒、轉(zhuǎn)座子和染色體基因表達而產(chǎn)生滅活酶、水解酶、鈍化酶或修飾酶,破壞抗菌藥物的化學結(jié)構(gòu),使之失去活性。臨床上治療的失敗多與此有關(guān)。針對不同抗菌藥物,又可分為若干酶系。如使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的一大原因是滅活酶即β-內(nèi)酰胺酶進攻β-內(nèi)酰胺環(huán)使之裂解。氨基糖苷類修飾酶可以改變抗菌藥物結(jié)構(gòu),也能有效阻止抗菌藥物與靶點的結(jié)合,從而產(chǎn)生耐藥。

    此外,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也屬于這一類耐藥機制。根據(jù)氨基酸序列分析,目前已知的β-內(nèi)酰胺酶可分為A、B、C、D共4類。其中B類酶活性中心主要為 ,稱為金屬-β-內(nèi)酰胺酶。研究者通過基因序列分析,揭示NDM-1的編碼基因位于質(zhì)粒上,很容易在不同菌株間進行水平基因傳遞。NDM-1有2個鋅離子結(jié)合位點,還有一段獨特的環(huán)區(qū)。這些環(huán)區(qū)的功能主要是識別、結(jié)合和催化水解底物。NDM-1活性中心較大、開放、有柔性,具有靜電剖面、與底物結(jié)合、釋放時活性中心重排等特點[9]。

    1.2改變藥物作用靶位

    由于基因突變或者某種酶的修飾,細菌的作用靶位發(fā)生改變,降低了藥物與靶點的親和力,從而使抗菌藥物失去作用。如基因重組提供嵌合等位基因,肺炎鏈球菌中嵌合體青霉素結(jié)合蛋白(PBPs),與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結(jié)合能力降低,從而產(chǎn)生耐藥。淋病奈瑟菌則通過靶蛋白基因突變而使頭孢曲松失去其原有療效。

    1.3改變滲透屏障通透性

    滲透屏障屬于細菌的防衛(wèi)機制,其通過滲透性的改變而阻擋外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被膜的形成、細胞膜與細胞壁通透性的改變??咕幬锿ㄟ^孔蛋白通道而穿入細菌外膜,當孔蛋白的表達量發(fā)生改變后,就會產(chǎn)生耐藥性。此外,細菌還能形成生物被膜,它由細菌分泌物(脂質(zhì)蛋白、纖維蛋白和多糖基質(zhì))構(gòu)成,黏附覆蓋于細菌表面而形成細菌聚集膜樣物,能阻擋藥物作用和吸附鈍化酶以水解藥物。能形成生物被膜的細菌有銅綠假單胞菌和腸球菌等。

    1.4增強主動外排系統(tǒng)功能

    細菌主動外排系統(tǒng)即外排泵,是一組能將有害物質(zhì)泵出菌體外的轉(zhuǎn)運蛋白,由外膜孔道蛋白、內(nèi)膜轉(zhuǎn)運載體及連接蛋白組成,其大量表達可造成耐藥,是細菌的“解毒泵”。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等能通過此功能對多種抗菌藥物形成多重耐藥。

    1.5代謝機制

    細菌可通過轉(zhuǎn)移代謝途徑來抵御抗菌藥物,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生成較多的對氨基苯甲酸,在與磺胺類藥物共同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時獲得了更大的競爭力,導致對磺胺類藥物耐藥。

    一種細菌可能運用多種耐藥機制對抗同種或不同種抗菌藥物,一種耐藥機制也可能對多種抗菌藥物有效,細菌耐藥機制的復雜性需要科學家投入更多的基礎(chǔ)研究,解密更多的機制,以更精準地制定應對策略。

    1.6其他細菌耐藥機理

    1.6.1 群體感應系統(tǒng)

    群體感應系統(tǒng)是在微生物界廣泛存在的細胞間通訊系統(tǒng)。當細菌細胞所分泌的信號分子在細菌間達到一定濃度時,就能調(diào)控細菌的生活習性和生理功能[10]。群體感應系統(tǒng)充當了協(xié)助細菌耐藥形成的角色,主要對生物被膜的形成和主動外排系統(tǒng)功能的增強具有一定的調(diào)控作用。

    1.6.2形成耐藥菌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

    愛爾蘭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使銅綠假單胞菌對消毒劑產(chǎn)生耐受力,再將銅綠假單胞菌置于環(huán)丙沙星環(huán)境中,結(jié)果顯示耐藥。也就是說,細菌能適應消毒劑環(huán)境,并發(fā)生DNA改變,從而產(chǎn)生耐藥[2]。

    Yang等[通過實驗進化、全基因組測序、反向基因工程和轉(zhuǎn)錄組學等發(fā)現(xiàn)肺炎克雷伯桿菌通過獲得突變和改變先前與三氯生(TCS)和抗菌藥物耐藥性相關(guān)的幾個基因的表達,進化出TCS耐藥突變體(TRM)。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受限制地使用TCS消毒劑通過增強染色體和水平獲得的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ntimicrobialresistance,AMR)機制,對細菌耐藥性產(chǎn)生雙重影響。

    1.6.3細菌細胞程序性死亡

    細菌細胞程序性死亡(PCD)是細菌在壓力環(huán)境下自發(fā)犧牲部分亞群以提高細菌群體生存率而產(chǎn)生的程序性死亡。面對不同壓力如抗菌藥物與噬菌體攻擊及極端pH等威脅時,野油菜黃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和結(jié)核分枝桿菌等均易產(chǎn)生PCD。部分細菌主動死亡可為壓力環(huán)境下的群體提供生存空間與養(yǎng)分,有利于菌群存活。此種“利他主義”行為堪稱細菌進化路上的合作典范[12]。

    2細菌耐藥性產(chǎn)生的原因

    細菌耐藥的發(fā)生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很長的時期,發(fā)展到今天,超級細菌在全球肆虐,一方面主要是細菌自身對生存的追求,不斷主動進化導致的,另一方面,也有不合理用藥等外部原因。

    2.1細菌耐藥和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與劑量有關(guān)

    自從抗菌藥物誕生后,細菌耐藥就相伴而生。隨著抗菌藥物的使用,細菌耐藥機制也不斷發(fā)展,兩者維持著微妙的平衡。但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迫使細菌承受過度的選擇壓力,促進了耐藥菌株與耐藥基因的形成和轉(zhuǎn)移,誘導了耐藥性的過度發(fā)展。使得這種平衡被打破,天平向著耐藥的方向傾斜。1985年,著名學者McGowan總結(jié)出與院內(nèi)細菌耐藥相關(guān)的7個因素,認為細菌耐藥和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與劑量等有很大的關(guān)系[2]。

    此外,Shaimaa等[13]通過一項多中心橫斷面研究,在2019年和2022年埃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前后收集了2430份培養(yǎng)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耐多藥肺炎克雷伯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在COVID-19后分別從 67% 和 79% 增加到 94% 和 98%(P lt;0.001 。肺炎克雷伯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的廣泛耐藥(XDR)分別從 6% 和 47% 增加到 46% 和 69%(P lt;0.001 。結(jié)果表明,為了在短期內(nèi)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死亡率而過度使用抗菌藥物可能導致了細菌耐藥性(AMR)的普遍升高。

    2.2細菌耐藥的遺傳學機制和流行病學分析[3]

    細菌在和抗菌藥物接觸前,自身已通過基因突變產(chǎn)生了耐藥菌株,但數(shù)量只占很小比例。隨著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本來占優(yōu)勢的敏感菌株被抑制或殺滅,此前不占優(yōu)勢的耐藥菌株乘勢而上,大量增殖變成優(yōu)勢菌株,細菌因選擇性壓力而耐藥。

    此外,細菌的耐藥性遺傳基因,可以通過質(zhì)粒、轉(zhuǎn)座子與噬菌體等在同種或不同種細菌之間平行轉(zhuǎn)移,致使細菌獲得性耐藥,并廣泛傳播,逐漸形成多重耐藥。Marco等[14研發(fā)了一種基于質(zhì)粒進化動態(tài)量化質(zhì)粒相似性的新方法一一SHIP,能夠在結(jié)構(gòu)不同且系統(tǒng)發(fā)育距離較遠的質(zhì)粒中找到含有AMR基因的保守片段。研究結(jié)果表明,攜帶AMR基因的區(qū)域通過轉(zhuǎn)座子、整合子和重組事件在質(zhì)粒之間高度可移動,有助于AMR的傳播。

    耐藥菌與耐藥基因還能夠在人、動、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傳播,耐藥菌與耐藥基因可能通過食物鏈或者接觸傳播給人類,而人類與動物帶有耐藥菌與耐藥基因的排泄物則可能污染環(huán)境,繼而通過水、大氣等方式造成廣泛傳播。Maya等[15]認為環(huán)境傳播(通過水、土壤或食物污染人畜糞便)成為AMR的全球驅(qū)動因素,尤其是在被稱為“棚戶區(qū)”或“貧民窟”的城市非正規(guī)居住區(qū)。主要是由于三個原因: (1)近距離居住的人、畜和害蟲密度高;(2)抗菌藥物濫用頻繁;(3)飲用水、排水和衛(wèi)生基礎(chǔ)設施不足。這些居住區(qū)可能是環(huán)境AMR傳播的獨特環(huán)境。Daniel等[16對位于意大利的一個豬場從斷奶階段到屠宰場進行了縱向跟蹤,對耐藥基因(ARGs)的多樣性、擴散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細菌進行了全面評估,認為豬食物鏈是ARGs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

    3影響細菌耐藥性的社會因素

    3.1普通民眾用藥習慣存在問題

    感冒就吃抗菌藥物,這在不久前還是普遍現(xiàn)象。動輒使用抗菌藥物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許多醫(yī)務人員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普通民眾了。老百姓缺乏用藥專業(yè)知識,更難以區(qū)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抗菌藥物只能針對細菌不能針對病毒。因此,民眾安全用藥觀念的淡薄和用藥知識的匱乏,對于應對細菌耐藥始終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3.2監(jiān)管政策需要改進

    在日益嚴峻的耐藥形勢下,許多國際組織與政府已開展行動積極應對。但由于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的差異性與復雜性,應對耐藥的行動可能還無法短時間在全球普及,國家地區(qū)間的協(xié)作機制還有待完善。加之細菌耐藥本身的復雜性,對于制定的行動計劃,其可靠性還在接受考驗,措施實施的范圍可能還不夠廣泛,執(zhí)行力度也可能不足。自2017年起,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通過追蹤AMR國家自我評估調(diào)查(TrACSS)收集數(shù)據(jù)。2023年,在177個答復國中,有71個國家報告本國存在針對AMR的國家行動計劃(NAP)監(jiān)測和評估計劃,僅有20個國家提供資金支持NAP實施。即使在七國集團(G7)國家中,許多領(lǐng)域仍然需要改進[17]。

    由于強大的細菌耐藥傳播機制,造成了耐藥基因的廣泛傳播,比如NDM-1基因在印度生成,在瑞典患者身上被發(fā)現(xiàn),并迅速呈現(xiàn)全球蔓延趨勢。細菌耐藥問題已上升至全球?qū)用?,迫切需要各國政府通力協(xié)作,共同來解決。但是,由于各國各地區(qū)巨大差異的存在,在國際重大問題的處理上往往很難做到步調(diào)一致,精誠合作。這些都表明了處理耐藥菌全球擴散問題的復雜性,迫切需要聯(lián)合國、國際組織和世界性大國在處理國際關(guān)系中真正擔負起責任,以打造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求同存異,為國際問題的解決創(chuàng)造更和諧高效的世界大家庭氛圍。

    3.3醫(yī)藥相關(guān)方存在問題

    醫(yī)療機構(gòu)是藥物的主要使用單位,是直面耐藥菌的前線所在,可以說醫(yī)療機構(gòu)的行為直接影響細菌耐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隨著細菌耐藥的不斷發(fā)展,既有的耐藥菌診療指南是否還適用,院內(nèi)感染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藥物濫用問題是否得到了真正改善,都是亟需解答的問題,尤其是在基層醫(yī)療機構(gòu)中。其中令人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是,中國作為世界上抗菌藥物濫用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用量大約占到了全球的一半[18]。

    抗菌新藥的研發(fā)面臨的問題是,研發(fā)周期可能需要8\~10年,而細菌耐藥的產(chǎn)生可能只需2\~3年[1,也就是新藥研發(fā)速度根本跟不上細菌耐藥產(chǎn)生速度。此外,近年來制藥企業(yè)缺乏研發(fā)抗菌藥物的動力,所研發(fā)的新藥根本滿足不了需求,例如美國FDA在2008—2012年期間只批準了2種新型抗菌藥物[19]。

    對于抗菌藥物的濫用,畜牧和水產(chǎn)等養(yǎng)殖行業(yè)的飼料添加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飼料中抗菌藥物的加入確實能防止動物生病,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經(jīng)濟效益,但往往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濫用的問題。實際上,養(yǎng)殖業(yè)的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是造成細菌耐藥并大量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Eldon等[20]綜合了來自22個國家和5種病原體的72項研究,結(jié)果表明來自農(nóng)場的環(huán)境樣本往往對藥物表現(xiàn)出高度耐藥性,且傳統(tǒng)農(nóng)場的抗微生物耐藥性水平 (28%) 略高于有機農(nóng)場 (18%)

    此外,對于細菌耐藥與新藥研發(fā)的關(guān)系,也應予以關(guān)注。如前所述,新藥研發(fā)周期相遠遠長于細菌耐藥產(chǎn)生周期,這無疑是應對耐藥菌問題的一大障礙。只要切實嚴控藥物使用,假以時日,耐藥周期就會逐漸延長。此外,隨著新方法新工具的應用,以及藥監(jiān)部門的有效改革和政策支持,研發(fā)周期也能縮短??傊灰僮鞯卯?,這兩個周期的天平是可以逆轉(zhuǎn)的。

    4細菌耐藥的人類應對策略

    面對日益嚴峻的細菌耐藥形勢,解決問題已經(jīng)不能僅依靠某個國家或部門,需要全球各國及其國內(nèi)多部門和各利益相關(guān)方提高重視程度,具備全局與系統(tǒng)思維,加強交流,通力協(xié)作,多思路多途徑共同應對。

    4.1提高民眾的安全用藥意識與使用常識

    如前所述,民眾在細菌耐藥性和如何使用藥物上存在許多盲區(qū)和誤區(qū),這是造成抗菌藥物濫用的原因之一。不過,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錯誤的用藥習慣是可以被糾正的,不足的用藥知識也是可以彌補的。

    首先,有關(guān)部門可以通過各種權(quán)威媒體、學校教學等方式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給予廣大民眾以正確的引導。其次,醫(yī)療機構(gòu)要想辦法完善“醫(yī)囑”,讓醫(yī)囑包含更多信息,通過醫(yī)生專業(yè)的指導促進患者用藥常識的提升。最后,民眾也要主動學習醫(yī)藥知識,有病嚴格遵循醫(yī)囑,不得擅自用藥。如此,在民眾自我成長和外在幫助促進下,民眾的安全用藥意識和使用常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藥物濫用現(xiàn)象自然就會減少。

    4.2加強藥政管理

    由于細菌耐藥問題的重大性和無邊界性,需要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及其監(jiān)管部門在提高重視程度的基礎(chǔ)上,積極制定并不斷優(yōu)化全球治理機制和藥政管理行動計劃,加大實施范圍和執(zhí)行力度,改進和加強監(jiān)管手段,使耐藥問題真正得到控制。

    令人欣慰的是,積極有效的措施正在不斷涌現(xiàn)。2016年的G20峰會上,細菌耐藥問題受到高度重視,已經(jīng)被置于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問題同等重要的位置[18],這是多國認同并參與細菌耐藥治理的表現(xiàn)。此外,非政府組織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如Jimmy等[21]成立了一個以青年為主導的組織,通過在非洲開展教育和外聯(lián)活動來解決超級細菌耐藥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控制微生物耐藥性的努力程度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差異很大,可能與微生物耐藥性的規(guī)模與嚴重程度并不相稱。Jay等[22]應用了一個包含18個領(lǐng)域和54個指標的治理框架,包括政策設計、實施工具和監(jiān)測與評估三個組成部分,系統(tǒng)地回顧了來自114個國家在2020—2021年期間的關(guān)于耐藥性的國家行動計劃的內(nèi)容,得出了以上結(jié)果。

    同時,有關(guān)部門可采取政策扶持和設立科研基金等措施,鼓勵推動耐藥機理和新藥的研究;還可制定法律法規(guī),嚴控抗菌藥物濫用,協(xié)調(diào)醫(yī)療及農(nóng)、牧、漁等抗菌藥物使用行業(yè)的統(tǒng)一管理,并加大執(zhí)行力度,使管控落地,切實減少藥物濫用現(xiàn)象。

    就在2022年8月,國內(nèi)成立了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臨床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折點研究和標準制定專家委員會,計劃建立為中國量身定制細菌耐藥與敏感標準,并在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體系建立、耐藥性監(jiān)測、藥物臨床評價及合理使用等方面開展工作,為更好地開展耐藥監(jiān)測與控制奠定了基礎(chǔ)。

    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已在國內(nèi)全面建立,對醫(yī)療機構(gòu)內(nèi)感染患者的病原菌進行耐藥性監(jiān)測,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jù)。如邱付蘭等[23]對2012—2021年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yī)院住院患者尿培養(yǎng)分離菌進行了鑒定和藥敏試驗,共收集病原菌9689株,其中革蘭陰性菌占 65.8% ,革蘭陽性菌占 24.0% ,真菌占 10.2% 。最常見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碳青霉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桿菌在2012—2021年有不斷上升趨勢。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低 (0.5%~6.4%) ,而其他如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較高 (38.4%~56.3%) 。不同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存在差異,應重視細菌耐藥監(jiān)測工作,加強實驗室與臨床醫(yī)生的溝通,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此外,隨著測序、質(zhì)譜等技術(shù)的發(fā)展,細菌耐藥檢測水平也逐步提高,對于做好耐藥監(jiān)測工作也有著重要的意義[24-25]。

    Ali等[2搜索并評估了相關(guān)的專家意見、共識、當前話語、評論、假設或斷言以及以英文發(fā)表的論文,以確定全球范圍內(nèi)應對細菌耐藥性的有效策略。結(jié)果表明,執(zhí)行和加強細菌耐藥監(jiān)測、制定全國性指南、提高公眾認識是重復最多的政策和策略。

    4.3加強對抗菌藥物的管控,促進合理使用

    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與劑量和細菌耐藥直接相關(guān),因此對抗菌藥物使用的嚴格管控勢在必行。

    2012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發(fā)布,針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建立了分級管理系統(tǒng),要求有臨床指征方能應用抗菌藥物,并根據(jù)適應證合理選擇抗菌藥物,防止非必要應用高階和廣譜抗菌藥物。再根據(jù)患者與感染的情況及抗菌藥物的PK/PD參數(shù)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決定藥物品種、給藥途徑、用法用量、療程和聯(lián)合用藥等[5]。通過對抗菌藥物使用的管控,遏制長期以來濫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現(xiàn)象。Vitiello等[27]也指出,應提供個性化的抗菌藥物治療方案,優(yōu)化劑量和持續(xù)時間,以盡量減少耐藥性和不良反應。

    2016年,《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開始實施[19],數(shù)年來,已經(jīng)取得積極成效,但部分常見微生物耐藥問題仍在加劇,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國家正在為實現(xiàn)健康中國戰(zhàn)略而不斷推出積極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2022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在總結(jié)評估前期工作效果的基礎(chǔ)上,制定了《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年)》,為進一步加強遏制耐藥工作走出了堅實的一步[28]。

    近年來,隨著醫(yī)改的不斷深化,藥品采購“兩票制”、國家藥品帶量集采、醫(y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落地,藥品帶金銷售的灰色空間已經(jīng)被大幅壓縮,對遏止藥品的不合理使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除了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對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管控外,還有必要對臨床醫(yī)生與獸醫(yī)加強抗菌藥物使用培訓教育。有報道,在對廣西基層醫(yī)療機構(gòu)的一項研究中,在對醫(yī)務人員進行相關(guān)培訓后,抗菌藥物使用率從 82% 減少至 40% ,而對照組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19]。

    此外,針對食源性動物對抗菌藥物的濫用而導致的公共衛(wèi)生與食品安全問題,中國已多次發(fā)布規(guī)定要求對指定抗菌藥物采取安全評價或禁止使用的方式[2],表明了中國政府的重視態(tài)度。對于動物用抗菌藥物,還可以考慮替代方案。比如,黃芪、麥芽等中草藥和益生菌聯(lián)用就有不錯的替代效果[10]。

    遏制抗菌藥物濫用能夠減少對水環(huán)境與土壤的細菌污染,從而減少了耐藥菌的產(chǎn)生與傳播。面對抗菌藥物濫用問題,除了有關(guān)部門積極作為外,產(chǎn)、學、研各類單位的積極有效應對也是分不開的。各方堅持不懈的努力對于減少耐藥菌的產(chǎn)生與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4加強醫(yī)院和養(yǎng)殖等場所的消毒隔離,做好感染防控

    醫(yī)院一直是耐藥菌產(chǎn)生、感染與傳播的重災區(qū),防控耐藥菌必定少不了醫(yī)院的參與。而養(yǎng)殖場由于動物生活的密集性和藥物濫用的嚴重性,也是極易造成耐藥菌的產(chǎn)生與傳播的場所。因此,必須要提高對這兩個場所的重視,加強管理,嚴格進行消毒隔離工作,做好感染防控,避免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交叉感染及耐藥菌與耐藥基因的轉(zhuǎn)移。

    醫(yī)院應嚴格執(zhí)行環(huán)境與器械消毒,減少耐藥菌與耐藥基因的殘留與傳播。如果發(fā)生耐藥菌感染,應及時做好隔離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由于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管控和感染防控等措施的實施,一些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及耐藥率變遷研究表明,細菌耐藥性問題已經(jīng)有所改善。如常凡等[29]對2016一2020年間四川地區(qū)無菌體液來源標本(血液除外)檢出細菌的分布及其耐藥率變遷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碳青霉烯類耐藥率分別為 1.5% 和 5.0% ,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耐藥率均穩(wěn)定在 10.0% 左右,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耐藥率呈現(xiàn)逐漸下降趨勢(下降百分比分別為 27.5% 和 28.1% ,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對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保持高度活性,且耐藥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耐藥菌增長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余建洪等[30]在對2020—2022年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常見分離菌的耐藥率呈現(xiàn)平穩(wěn)或略有降低的特點。然而,耐利奈唑胺糞腸球菌和耐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流感嗜血桿菌檢出率明顯升高。表明應對細菌耐藥性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可能存在區(qū)域、用藥部門及其他方面的差異,總體形勢依然嚴峻,需繼續(xù)強化各有效措施的執(zhí)行。

    同時,對于養(yǎng)殖業(yè)也一樣,需改善養(yǎng)殖場所的衛(wèi)生條件,嚴格實施消毒隔離制度,切實降低交叉污染風險。

    此外,耐藥菌與耐藥基因已在飲用水與污水中被檢測到,嚴重威脅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類健康。Cecilia等[31]在疫情暴發(fā)前后證實了產(chǎn)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桿菌(KPC)ST-11菌株和一種新型KPC巨大質(zhì)粒從醫(yī)院傳播到城市環(huán)境,且KPC巨大質(zhì)粒在城市環(huán)境中的地理空間傳播與污水系統(tǒng)的基礎(chǔ)設施成反比。研究結(jié)果為污水處理基礎(chǔ)設施和公共衛(wèi)生政策的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污水在經(jīng)生物處理、沉降、過濾與消毒后,細胞相關(guān)耐藥基因數(shù)量就能明顯降低[19]。

    最后,要避免過度使用消毒劑,防止細菌因此產(chǎn)生耐藥性。

    4.5積極研究新型抗菌藥物,開發(fā)新型療法

    關(guān)注國外的研究進展,加強耐藥機理的基礎(chǔ)研究,尋找細菌耐藥產(chǎn)生和傳播的源頭。再基于耐藥機理,輔以從歷史研究中獲取的線索與靈感,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加強新型抗菌藥物與新型療法的研發(fā)。當然,這都離不開有關(guān)部門的支持與引導。目前這些領(lǐng)域的研究經(jīng)費和人員還遠遠無法滿足需要。有關(guān)部門應提升前瞻意識,積極改革,加大投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制藥企業(yè)與研究機構(gòu)積極參與研發(fā)。

    在國際上,發(fā)達國家也積極制定政策來支持抗菌藥物的研發(fā)。其中著名的有“助力戰(zhàn)勝耐藥細菌計劃”,于2016年在波士頓大學設立,宣布在5年內(nèi)投資4.55億美元,以扶持新型抗菌藥物和抗菌靶點及新途徑等的探索[1]。

    得益于政策的利好,許多制藥企業(yè)與研究機構(gòu)展開了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發(fā)。比如部分國內(nèi)藥企,2007年創(chuàng)立之初就專注于研發(fā)應對多重耐藥菌的“超級抗菌藥物”,于2021年上市的創(chuàng)新藥康替唑胺,用于對抗耐藥革蘭陽性菌,相比老牌高階抗菌藥物利奈唑胺具有不良反應更小、療效更好的優(yōu)勢,堪稱新型抗菌藥物研發(fā)的典范。

    又如,新的β-內(nèi)酰胺酶的出現(xiàn)是耐藥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開發(fā)新型抗菌藥物外,使用β-內(nèi)酰胺酶抑制是一種替代方法,如新型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阿維巴坦等可以成功抑制A類和C類β-內(nèi)酰胺酶,與頭孢菌素類和碳青霉烯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時展現(xiàn)出廣譜的抗菌活性[32-33]。而對于產(chǎn)金屬β-內(nèi)酰胺酶,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基于氨曲南的藥物聯(lián)合治療、頭孢地爾、新型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和使用基于傳統(tǒng)抗菌藥物類結(jié)構(gòu)研發(fā)的新型抗菌藥物[34]。

    除了從傳統(tǒng)靶點發(fā)現(xiàn)新藥外,一些新的抗菌途徑與方法也不斷涌現(xiàn),比如疫苗與抗體、抗毒力因子治療、噬菌體療法、光技術(shù)療法、納米顆粒、抗菌肽、微生態(tài)制劑、宿主導向治療、抑制細菌群體感應和構(gòu)筑高分子載體等[6.19.33]。付涵宇等[35]通過文獻檢索,指出噬菌體在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性肺炎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且僅有一例不良反應報告。Alicja等[36]認為細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是被細菌用作致病性所必需的毒力因子,細菌PTPs的抑制可能有助于細菌感染過程的停止,這一機制可用于設計抗菌療法作為抗菌藥物的輔助劑。Cardozo等[37]選擇13個對照試驗共261只動物用于利什曼病皮膚感染及皮膚細菌和真菌感染的評價。結(jié)果表明亞甲基藍(MB)是一種安全且有前途的光敏劑,用于皮膚感染病灶的抗菌光動力療法(aPDT)。老藥新用和聯(lián)合用藥也可作為新有效治療方案[19.33]。此外,從動、植物中提取抗微生物活性物質(zhì)[10],都有著各自的應用前景。

    分析耐藥基因傳播機制也是一個有效的研究途徑。耐藥基因的水平轉(zhuǎn)移多數(shù)通過質(zhì)粒接合機制,開發(fā)能夠抑制或消除質(zhì)粒的藥物將會是比較理想的選擇[38-39]。此外,RNAi技術(shù)因其特異性、高效性和靈活性在對抗耐藥病原菌感染上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小分子RNA能夠通過干擾耐藥基因的合成阻止其耐藥及增殖過程。目前該技術(shù)在哺乳動物的病毒感染研究中較為常見,在治療魚類細菌感染中也有應用[40]。前文所述的PCD也是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的路徑之一,利用細菌PCD的特點可以為制定抗菌新策略提供思路,如通過干擾PCD以減少細菌群體的“公共利益”而降低細菌抵抗能力[12]。

    除了研發(fā)新型抗菌藥物,有效的綜合防控治療方案同樣很重要。一家醫(yī)院的“多重耐藥菌耐藥機制及防治策略研究”項目采用的新療法,有效醫(yī)治了近2萬名感染耐藥菌的病人,并從 60%~70% 的死亡率,轉(zhuǎn)變?yōu)榧s 60% 的治療有效率。該項目還組建了國內(nèi)首個耐藥菌基因組分型與溯源方法及數(shù)據(jù)分析一體化平臺,是耐藥監(jiān)測的重要手段[41]。

    新型抗菌藥物、有效療法以及更好的抗菌藥物替代物的不斷出現(xiàn),為更好地應對耐藥細菌提供了更多可能。

    5展望

    自從抗菌藥物誕生后,人類就和細菌展開了持久的拉鋸戰(zhàn)。人類正步入后抗菌藥物時代的危機,如果我們不能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子孫后代將可能對耐藥菌束手無策。

    耐藥菌如何形成、如何傳播?感染耐藥菌后如何治療?人類應對細菌耐藥的策略研究始終圍繞著這三個問題,指引著今后努力的方向。多重耐藥菌的出現(xiàn)雖給人類醫(yī)療健康事業(yè)帶來了挑戰(zhàn),但只要把應對細菌耐藥當成是為關(guān)乎人類生存的百年大計,全世界人民攜手同心,精誠合作,建立多元化有效合作機制,求同存異,求真務實,制定有效計劃并積極行動,不斷尋找對人與環(huán)境友好且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的有效抗菌物質(zhì),共同應對挑戰(zhàn),未來必將是光明的。

    參考文獻

    [1] 徐靜.超級細菌之二三問[J].安徽科技,2019,32(12):51-52.

    [2] 鄭璇,鄭育洪.國內(nèi)外超級細菌的研究進展及防控措施 [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2,28(01):69-75.

    [3] 孫淑芳,王巖,孫洪濤,等.應對細菌耐藥性策略研究[J]. 中國動物檢疫,2017,34(08):36-39.

    [4] 李曉杰,宋旭.超級細菌及其防治策略[J].科學,2020, 72(03):40-43.

    [5] 陳建國.藥理學(第四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98-299.

    [6] 柴霜,趙文卓,楊芳,等.細菌耐藥性及抗菌新藥研發(fā)策略 [J].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2021,42(04):204-208.

    [7] 姚易安.抗生素的發(fā)展史及濫用現(xiàn)象—一與超級細菌戰(zhàn) 斗到底[J].當代化工研究,2018,18(11):184-185.

    [8] 瞿佳.百煉成“精”——“耐藥君”[EB/OL].中國科 學院西安分院,[2024-05-28].http://xab.cas.cn/kxpu/ kxpj/202004/t20200418_5551622.html.

    [9]劉燕,黃鳳蘭.新型“超級細菌”的研究進展及防治[J].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14,42(01):120-121.

    [10]侯曉,吳潤,蒲萬霞.超級細菌及新藥研發(fā)方向[J].動物醫(yī) 學進展,2018,39(10):102-106.

    [11] Yang E Q,Ma X D,Li MC, et al. Evolution of triclosan resistance modulates bacterial permissiveness to multidrug resistanceplasmidsand phages[J].NC,2024,15 (1):3654- 3654.

    [12] 劉偉佳,方芳,朱靚,等.細菌程序性細胞死亡及其在抗 菌治療中的應用前景[J].中國抗生素雜志,2023,48 (09): 982-989.

    [13]Shaimaa AA,Ramy GM,Eman SA,et 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burden pre and post-COVID-19 pandemic with mapping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Egypt: a compar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 SciRep,2024,14(1): 7176-7176.

    [14] Marco T, Stephanie P,Aysun U,et al. SHlP: 1dentity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 transfer between plasmids[J]. Bioinformatics,2023,39 (10):612.

    [15] MayaL N, Sara JM,Camila MM, et al. Urban informal settlements as hotspots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the need to curb 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J]. Nat Microbiol, 2020,5 (6): 787-795.

    [16] Daniel S ,Daniela L ,Giulia B, et al. Dispers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bacteria in pig farms and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J]. Animal Microbiome, 2024,6 (1): 17-17.

    [17] Sabbatucci M, Oredope A D,Barbier L,et al. Tracking progress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by the quadripartite country self-assessment survey(TrACSS) in G7 countries, 2017-2023:opportunities and gaps[J]. Pharmacolo Res, 2024,204: 107188.

    [18] 劉丹華,張曉偉,張.抗生素濫用與超級細菌[J].國外醫(yī) 藥(抗生素分冊),2019,40(01):1-4.

    [19] 尹業(yè)師,陳華海,曹林艷等.細菌耐藥性應對策略研究 進展[J].生物工程學報,2018,34(08):1346-1360.

    [20] Eldon OA, Tamilie C,M. E S,et al. Global trends i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farms [J]. Sci Rep,2023,13 (1): 22608.

    [21] Jimmy N.Turming the tide agains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Africa[J].NatMicrobiol,2023,8(11):1937-1938.

    [22] Jay P, Anne H,Genevie F, et al. Measur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2020-21:a systematic governance analysis of 114 countries[J].TLID, 2023,23(6):706-718.

    [23] 邱付蘭,黃曉華,鐘榮榮,等.2012—2021年某院尿培養(yǎng)病 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2023, 44 (01): 50-55+63

    [24] 李勝男,倪文濤.細菌耐藥水平的檢測及監(jiān)測[J].臨床內(nèi) 科雜志,2024,41 (03):155-159.

    [25] Manish B ,D'Souza A W, Gautam D . Sequencing-based methods and resources to study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 Nat Revi Genet,2019,20 (6): 356-370.

    [26] Ali M, Hamid A, Stalsby C L, et al. A systematic synthesis of expert opinion on effective policies to tackle bacterial resistance worldwide[J]. Vet Med Sci,2023,9(3):1395-1406.

    [27] Vitiello A, Sabbatucci M,Salzano A,et al. The importance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duration i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 EJCMID, 2024,43(8):1673-1675.

    [28] 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年)[J].中國感 染控制雜志,2022,21(12):1264-1266.

    [29] 常凡,黃湘寧,龍姍姍,等.2016—2020年四川地區(qū)無菌體 液來源標本細菌分布及其耐藥率變遷分析[J].中國抗生 素雜志,2023,48 (02): 215-221.

    [30]余建洪,張肅川,陳喻,等.2020—2022年自貢市第一人民 醫(yī)院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抗生素雜志,2024,49 (01): 110-119.

    [31] Cecilia S,Matias G, Nadia R, et al. Human microbiota drives hospital-associate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disseminatio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mirrors patient case rates [J]. Microbiome,2022,10 (1): 208-208.

    [32] Zafar I,Jian S,Haikang Y,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to cope the antibacterial resistance via β -Lactamase inhibition[J].Molecules (Basel,Switzerland),22,27(12): 3832-3832.

    [33] 潘智宇,印尤強,蘇玉斌.常見抗生素與新型抗菌藥物在臨 床上的研究應用進展[J].中國抗生素雜志,2022,47 (09): 865-871.

    [34] 符夢瑜,鄭裕彤,周偉全,等.產(chǎn)金屬β-內(nèi)酰胺酶細菌的 治療藥物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24,39(02): 514-521.

    [35]付涵宇,曹玲,甘霖,等.噬菌體治療多重耐藥細菌感染性 肺炎的應用現(xiàn)狀[J].中國藥學雜志,2024,59 (06):549-554.

    [36] Alicja K, Tomasz K,Magdalena G .Bacterial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as possible targets for antimicrobial therapies in response to antibiotic resistance[J]. Antioxidants, 2022, 11(12):2397.

    [37] Cardozo MPA, Silva D TFDD,F(xiàn)ernandes S PK, et al. 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methylene blue and its derivativesin animal studies:Systematic review[J]. Photodermatol Photo, 2024, 40 (4): e12978.

    [38] 常凌,宋澤和,范志勇,等.質(zhì)粒介導的細菌抗藥基因水 平轉(zhuǎn)移及應對策略[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21,43(03): 339-345.

    [39] 劉泉,曹征征,崔潞晴,等.抗細菌耐藥性策略:質(zhì)粒消除 [J].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2023,44(03):185-191.

    [40].曹文迪,黃乙財,徐天樂.RNAi——對抗細菌耐藥的新途 徑[J].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2024,45 (01): 79-83+96

    [41]郭瀟雅.和超級細菌戰(zhàn)斗到底[J].中國醫(yī)院院長,2019, 15(24):19.

    猜你喜歡
    耐藥
    如何判斷靶向治療耐藥
    Ibalizumab治療成人多耐藥HIV-1感染的研究進展
    miR-181a在卵巢癌細胞中對順鉑的耐藥作用
    鉑耐藥復發(fā)性卵巢癌的治療進展
    超級耐藥菌威脅全球,到底是誰惹的禍?
    科學大眾(2020年12期)2020-08-13 03:22:22
    嬰幼兒感染中的耐藥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念珠菌耐藥機制研究進展
    耐藥基因新聞
    無縫隙管理模式對ICU多重耐藥菌發(fā)生率的影響
    PDCA循環(huán)法在多重耐藥菌感染監(jiān)控中的應用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成年av动漫网址|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久久97久久精品|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午夜激情av网站|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avwww免费| 19禁男女啪啪无遮挡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片内射在线|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性色av一级|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 日韩伦理黄色片|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www.自偷自拍.com|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av.在线天堂|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av卡一久久|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欧美,日韩| 成人手机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9|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 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av不卡在线播放|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看免费成人av毛片|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xxxhd国产人妻xxx|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99热全是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亚洲成人手机|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午夜av观看不卡|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中国国产av一级| 午夜福利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svipshipincom国产片|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avwww免费| 色网站视频免费| 欧美人与善性xxx|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深夜精品福利|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天堂8中文在线网|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午夜免费鲁丝|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av有码第一页|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片内射在线|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av福利片在线|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性色av一级| 亚洲成人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 免费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网站|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久久 成人 亚洲|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网色|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8中文在线网| 丝袜喷水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咕卡用的链子|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成年av动漫网址|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六月天网|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av免费观看日本|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亚洲国产精品999|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18禁观看日本| 麻豆av在线久日|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宅男免费午夜|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av在线app专区|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av电影中文网址|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69| 午夜福利,免费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蜜桃在线观看..|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av在线播放精品|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天堂8中文在线网|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最大av|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色婷婷99|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悠悠久久av| 亚洲精品视频女|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看免费av毛片|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熟妇少妇任你|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午夜免费鲁丝|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 五月开心婷婷网|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亚洲天堂av无毛|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性色av一级|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成人影院久久|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久久 成人 亚洲|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综合www|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费观|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乱人伦中国视频|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老司机影院成人|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www.精华液|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另类精品久久|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91sexporn|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麻豆网|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欧美97在线视频|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人妻 亚洲 视频| 视频区图区小说|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日本午夜av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嫩草影视91久久| 麻豆av在线久日| 老司机影院成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咕卡用的链子| 午夜福利,免费看|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18禁观看日本|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四区av| 1024香蕉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久久 成人 亚洲| 亚洲中文av在线|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男男h啪啪无遮挡|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老司机影院成人|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超色免费av|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亚洲av福利一区|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av.在线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久久青草综合色|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丁香六月天网| av一本久久久久|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中国三级夫妇交换|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在线观看国产h片|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久久影院123|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综合色丁香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av电影中文网址|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老熟女久久久| svipshipincom国产片| 啦啦啦 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软件|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黄色 视频免费看|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秋霞伦理黄片|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亚洲国产精品999|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多毛熟女@视频| 精品酒店卫生间| a级毛片黄视频| 日本午夜av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999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搡老乐熟女国产| 午夜福利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日日撸夜夜添| 午夜福利,免费看|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青草久久国产| 免费少妇av软件| 久久青草综合色|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午夜福利乱码中文字幕| 嫩草影院入口|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午夜免费鲁丝|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亚洲色图 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 老汉色∧v一级毛片|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嫩草影视91久久|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国产xxxxx性猛交|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亚洲精品一二三|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成色77777|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91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av.在线天堂|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