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dāng)提起長沙,你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什么?
是辣得讓人直呼過癮的湘菜,還是推出各種火爆綜藝的芒果臺?還是岳麓山?
這座常年躋身各大“網(wǎng)紅城市榜單”的城市,正以驚人的消費活力改寫傳統(tǒng)旅游敘事。
走進長沙,探尋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五一黃金周的長沙街頭,又一次遍地“長”滿了人:橫過馬路要排隊,買杯茶顏悅色奶茶要排隊,拍照要排隊,進入景點也要排隊……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長沙接待游客量811萬人次,超出節(jié)前“800萬游客”的大數(shù)據(jù)預(yù)測數(shù),游客總花費67.78億元,其中40歲以下群體占比達(dá)49.62%。
在解放西路上,等待過馬路的游客在人行道上排成了一堵“人墻”,迫切等待著紅燈變成綠燈;站在五一廣場環(huán)形天橋俯瞰,游客用手機記錄下IFS商場的璀璨夜景;太平街的黑色經(jīng)典臭豆腐攤位前,“95后”廣州游客陳曉琳正在直播試吃,手機支架旁堆著6盒不同口味的伴手禮。
其間,記者聽到游客閑談時最高頻的一句話就是“人好多啊”。
從河北來的吳女士告訴記者:“很早就想來感受一下長沙的熱情,人很多,密密麻麻的,特意選五一來感受一下年輕人的活力?!?/p>
來自湘南的李奶奶今年已經(jīng)78歲了,“孫子在長沙上大學(xué),來感受一下省會城市的繁華”。
在人山人海的長沙,交通也十分具有特色。這時候就不得不提一下“摩的”,也就是摩托車的士,這算是長沙的特色。
“妹陀坐穩(wěn)咯!”長沙摩的師傅以“哧溜”急剎和精準(zhǔn)導(dǎo)航著稱,24小時覆蓋全城,主要是“快”。
師傅們自創(chuàng)“辣椒地圖”,可為游客推薦巷子里的地道小吃攤,衍生出“摩的導(dǎo)游”服務(wù)。
一位摩的師傅說,五一期間,游客非常多,一般來說從晚上10點干到早晨6點,差不多收入有300元左右,要比平時稍微多點。
這個曾被視為“土味”的交通工具,正被年輕人捧為“市井過山車”。
每當(dāng)夜幕降臨,城市的夜市熙熙攘攘,各種吃、喝、玩、樂吸引著眾多年輕人。
許多年輕人來長沙,總是白天在酒店點外賣休息,晚上才真正開始旅游。
夜生活是長沙的另一番天地,長沙的“夜娛”消費呈現(xiàn)“夜”態(tài)多元、深夜消費活力強等特點,比如夜市、酒吧門店的營業(yè)時間可到次日早晨6點,與許多城市市中心不同的是,密室逃脫、足療、飯店有的都是24小時營業(yè),不少在其他城市夜里10點就關(guān)門的連鎖品牌,到了這里也入鄉(xiāng)隨俗、深夜?fàn)I業(yè)。
作為長沙夜經(jīng)濟的核心區(qū)域,五一廣場一到傍晚便漸漸熱鬧起來,霓虹燈閃爍,商家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晚上12點,吃夜宵的好去處——漁人碼頭,400多米的街道燈火通明,人間煙火氣濃厚,湘江邊上的餐廳接待了一群又一群食客。
凌晨2點,來到解放西路,這里是長沙酒吧文化的代表區(qū)域,夜晚燈火輝煌,音樂震耳欲聾。等待入場的年輕人排成長龍,他們精心打扮,眼中滿是對夜生活的期待,消費者們在微醺中享受美食,盡情釋放壓力,為長沙的夜經(jīng)濟貢獻著強勁消費力 。
沿著解放西路步行不到5分鐘來到IFS商場門口,路邊聚集著一群小攤,縱橫交錯的過道擠滿了食客與游客。美食攤位前,鐵板燒的滋滋聲、燒烤架的香氣、煮面鍋的熱氣交織在一起,每個攤位都被圍得水泄不通,一直營業(yè)到早晨6點。
一位炒飯攤主告訴記者,一晚上賣炒飯的收入能到4000元。
要我說,不管是本地老江湖還是外地夜貓子,都能在這座把夜晚過成第二個白天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快樂。
責(zé)編:郭霽瑤" guojiyao@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