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一幅綠色的畫卷。構(gòu)成這幅畫卷的,除了茵茵青草,還有各種各樣的樹木。表示樹木,現(xiàn)在用的是“樹”這個字。那么,在古代也是如此嗎?實際上,古代先有“木”,后有“樹”。
“木”的甲骨文字形簡單且形象,描畫的就是一棵樹的形狀,中間是樹干,上邊有樹枝,下邊有樹根。金文和篆文仍然保留了樹木的形象。隸書和楷書筆畫變得平直,就不易看出原來的形象了。
“木”最初的意思是樹?!肚f子·外篇·山木》:“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薄对娊?jīng)·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蹦戏接懈叽笸Π蔚臉淠?,而我卻無法過去乘涼。
樹木是用途廣泛的材料,可以建造房屋、制作家具和器皿等,因此,“木”后來就有了“木材、木料”等意思。《孟子·梁惠王下》:“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蓋大房子,一定要讓工匠去找大的木料。孟子在這里是以建造房屋為喻,向齊宣王闡述使用人才的道理?!妒酚洝ど叹袀鳌罚骸耙涯肆⑷芍居趪际心祥T?!敝v的是商鞅準備實施新法之際,為取信于民,讓人在國都市場的南門立起一根三丈高的大木頭,承諾只要有人能把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
有時,說一個人壽命將盡,用“行將就木”。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這是因為,古代的棺材都是用木頭做成的,于是“木”就有了“棺材”的意思?!靶袑⒕湍尽弊置嬉馑际?,就要進棺材了,也就是命不久矣。據(jù)《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國公子重耳要去齊國避難,臨行前對妻子季隗說,請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來,你就再嫁人吧。季隗回答說:“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蔽乙呀?jīng)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改嫁的話,就要進棺材了,還嫁什么人呢。你就放心去吧,我等著你。
在古代詩文中,“木”有時也表示樹葉,這是由表示樹木這一整體概念,變成了指樹木的局部。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即落葉。
木材未經(jīng)加工之時,是天然的、質(zhì)樸的,于是,“木”后來又有了“質(zhì)樸”的含義?!稘h書·張陳王周傳》:“勃為人木強敦厚?!笔钦f西漢開國將領(lǐng)周勃為人質(zhì)樸、敦厚,而且比較倔強。如果為人太過質(zhì)樸,又遲鈍少言,就是“木訥”,“木”就有了“呆頭呆腦”的意思,所以,人們常用“木”“木頭”等來形容一個人呆笨?!都t樓夢》中的賈迎春,正因為性格懦弱、遲鈍少言,而得了個“二木頭”的諢名。
講完了“木”,再來說說“樹”。這個字左邊的“木”表示字的意思與樹木有關(guān);右邊以前寫作“尌”,它有shù和zhù兩種讀音,基本意思是用手把鼓扶正、使其直立于地面,它既表示“樹”的讀音與之接近,也表示“樹”的意思與“豎直、直立”等有關(guān)。后來到了漢字簡化的時候,為了字形簡單,把其中的“壴(zhù)”改成了相對簡單的“又”,這就有了現(xiàn)在的“樹”這種字形。實際上,如果再往前追溯,“樹”的甲骨文字形,就是通過手和樹的形狀來表示種植的意思。
“樹”最初的意思是種植。《詩經(jīng)·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樹之?!眿扇崦篮玫臉淠?,是君子自己栽種的?!豆茏印?quán)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做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五谷;做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樹木。這兩句話中的“樹”,都是種植的意思。
由“種植”的意思,“樹”發(fā)展出“培育、培養(yǎng)”的意思?!豆茏印?quán)修》接下來一句是:“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弊鼋K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
栽種樹木就是要把樹“立于地上”,進而,把其他事物立起來,也用“樹”來表示,這就是“樹立、建立”的意思。《史記·李斯列傳》:“建翠鳳之旗,樹靈鼉(tuó)之鼓?!绷⑵鸫澍P羽毛裝飾的錦旗,樹起靈鼉皮制成的大鼓?!渡袝ぬ┦南隆罚骸皹涞聞?wù)滋,除惡務(wù)本?!睒淞⒌赖掳駱樱瑧?yīng)使之能不斷發(fā)展;鏟除邪惡勢力,則務(wù)必要絕其根本。
“樹”后來指一切木本植物,也就是樹木的意思,是在“種樹”的意思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坝屑螛溲桑幼u之?!壁w盾(趙宣子)在宴席上看到眼前的樹,贊美它是一棵好樹。由此產(chǎn)生了“賢如宣子識嘉樹”的說法,稱贊人杰
地靈。
如果拿“木”和“樹”做比較,二者最初的意思是不同的?!澳尽北硎臼挛?,指樹木;“樹”表示動作,指種植。據(jù)考證,大約在戰(zhàn)國初期,“樹”就有了表示“樹木”的意思,并逐漸取代了“木”。到了現(xiàn)代漢語,“木”表示樹木時不再單獨使用,而是用在詞語當中,比如“灌木、喬木、獨木不成林”等。此外,“木”和“樹”沿著不同的意義脈絡(luò)各自發(fā)展出很多其他意思,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