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日子。但隨著氣溫上升,令人煩憂的蚊蟲也逐漸多了起來,要是被這些蚊蟲叮咬了,不僅會產(chǎn)生瘙癢、疼痛,還可能感染各種疾病。因此,外出活動時要多加小心,特別要注意以下幾種蚊蟲:
1.蚊子。在日常生活中,蚊子是最常見的,它在吸血的同時會向人體釋放抗凝血酶,使血液不會在短時刻內(nèi)凝固,便于它的吸食。而人體的免疫細胞會在此時分泌大量的組織胺與其對抗,于是出現(xiàn)又疼又癢的腫包。不僅如此,蚊子還能傳播瘧疾、登革熱、黃熱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等80多種傳染病。
被蚊子叮咬后,可通過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來緩解癥狀,也可通過冰敷來減輕叮咬部位紅腫和癢痛。此外,使用堿性溶液(如肥皂水)沖洗叮咬部位,也可起到緩解作用。
2.白蛉。白蛉是一種體形較小的吸血類昆蟲,多為灰褐色,全身有細毛。在我國,白蛉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北的農(nóng)村地區(qū),每年5月至9月是白蛉的活動期,它們晝伏夜出,通常棲息在陰暗、潮濕、避風的地方,如屋角、墻縫、畜舍、地窖、橋洞、洞穴等處。
被白蛉叮咬后的早期癥狀與被蚊子叮咬相似,皮膚上會出現(xiàn)小的瘙癢性丘疹,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蚊子叮咬所致。但不同的是,被白蛉叮咬處的紅腫痊愈后會留下黑色素沉積的印記。所以,如有戶外活動計劃,應盡量避開白蛉活躍的時段,選擇在白天進行。
3.蜱蟲。蜱蟲多在白天侵襲宿主,它們叮咬人體后可進行長時間的吸血,且體積可膨脹幾倍甚至幾十倍。通常寄生于皮膚較薄、不易被搔抓的部位,如頸部、耳后、腋窩和大腿內(nèi)側(cè)等。被叮咬處的皮膚會出現(xiàn)局部充血、水腫等急性炎癥反應,也可能繼發(fā)感染。有些蜱蟲還能分泌神經(jīng)毒素,引起肌肉萎縮性癱瘓或神經(jīng)麻痹的癥狀。
在戶外活動時,應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蜱蟲棲息的環(huán)境中坐臥。如需進入這些區(qū)域,應穿著防護衣物、戴好防護帽,并定時檢查體表是否有蜱蟲附著,一旦發(fā)現(xiàn),應立即抖落。若被蜱蟲咬傷,切勿硬拽蟲體,以免蜱蟲口器因倒刺留在皮膚內(nèi),而造成發(fā)炎或感染。應及時就醫(yī),讓醫(yī)生使用鑷子正確、小心地取出。
4.毒隱翅蟲。毒隱翅蟲是一種類似螞蟻的小飛蟲,多棲息于雜草叢生的潮濕環(huán)境中,有一定的趨光性。其毒液酸性非常強,能腐蝕人體皮膚,如誤拍打該蟲,其體內(nèi)的強酸性體液會使皮膚出現(xiàn)水腫性紅斑,并伴有密集丘疹、水泡等,附近淋巴結(jié)也可能腫大。
如果不小心碰到毒隱翅蟲或發(fā)現(xiàn)它停留在皮膚上,千萬不要拍也不要捏,以免毒液滲入皮膚,應該輕輕抖落或吹走。若不慎被叮咬,須立即用大量肥皂水清洗皮膚,并前往醫(yī)院就醫(yī)。
5.蜜蜂。在戶外野餐時,甜食和含糖飲料等可能會吸引蜜蜂。被蜜蜂蜇通常會導致皮膚出現(xiàn)紅腫、疼痛、瘙癢等癥狀。尤其要注意黃蜂(又稱胡蜂、馬蜂),其毒液呈弱堿性,被它蜇后除了會出現(xiàn)疼痛和瘙癢外,還可能伴隨紅、腫、熱等過敏刺激和局部炎癥反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溶血、昏迷、休克等癥狀。
在戶外活動時,若被蜜蜂蜇傷,應立即檢查蜇傷部位,確保沒有遺漏,并用針尖或鑷子小心地將蜂針取出,切勿擠壓傷口。由于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因此可將肥皂水或小蘇打水輕輕涂敷在蜇傷處,以中和毒液。如果是被黃蜂蜇傷的,可用食醋或1%的醋酸擦洗傷口。此外,對傷口進行冷敷,有助于減輕腫脹和疼痛感。
6.紅火蟻。紅火蟻是火蟻的一種,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它們常筑巢于農(nóng)田、苗圃、綠地、草坪等處,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當蟻巢受到侵擾時,紅火蟻會迅速出巢對入侵者發(fā)起攻擊。被紅火蟻叮咬后的部位會感到灼傷般的疼痛,隨后被叮咬處皮膚會出現(xiàn)類似灼傷的水泡,部分人對紅火蟻毒液中的毒蛋白過敏,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發(fā)生過敏性休克。
在戶外活動時,切記遠離蟻穴和疑似蟻穴的小土堆,避免赤腳活動。一旦發(fā)現(xiàn)紅火蟻在身上,應立即將其抖落。若被叮咬,如有條件可先用冰塊或涼水對傷口進行冷敷,以減輕疼痛感,再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同時保持傷口清潔,切勿抓撓以免引發(fā)二次感染。
想遠離戶外蚊蟲滋擾,以下幾點預防措施很重要:
1.盡量減少皮膚暴露面積。去戶外要盡量穿著長袖衣物、長褲和襪子,并將褲腳和袖口扎緊;睡覺時最好使用蚊帳。
2.使用防蚊蟲產(chǎn)品。進行戶外活動前,要在外露的皮膚上涂抹有效的防蚊蟲產(chǎn)品。
3.遠離植物密集區(qū)域。草叢、樹林等植物密集處是蚊蟲容易聚集的地方,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停留在這些區(qū)域;在草地上休息時,最好使用野餐墊,不要直接坐在草地上。
4.活動后及時清潔。戶外游玩結(jié)束后,應及時清洗衣物和身體。在清潔全身時,要注意檢查身體是否有被蚊蟲叮咬的傷口,特別是肘窩、腋窩、腹股溝等容易被忽視的部位。
5.外出時攜帶常用藥物。出發(fā)前,請務必了解蚊蟲叮咬的防護知識,并準備好常用的防蟲藥物和治療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若被蚊蟲叮咬后出現(xiàn)瘙癢、紅腫、疼痛、皮疹或水泡等皮膚癥狀,建議前往皮膚科就診。若出現(xiàn)呼吸困難、過敏反應、頭暈或惡心等癥狀,建議立即前往急診科就診。若咬傷部位出現(xiàn)明顯的感染跡象,如紅腫加重、化膿或形成膿皰等,建議前往感染科就診。
(摘編自《大眾健康》 江蘇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 茅范貞 劉耀寶 郵編:21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