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無意間闖入一個僻靜的小村莊,走了許久后,終于遇到一個在路邊曬太陽的村民,于是你打算走上前去問路,可等你走近,卻看見這個村民的腦袋不自然地低垂著,好像在打盹。你探頭過去,想要與他攀談,卻發(fā)現(xiàn)眼前的村民根本不是真人,而是一個有表情的稻草人。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虛構的恐怖故事,但在日本南部的名頃村,這樣的場景卻隨處可見。
名頃村,位于日本南部四國島的中央地區(qū),隸屬于德島縣三好市東祖谷。這里人煙稀少,異常偏僻,距離最近的德島縣也有大約3個小時的車程。全村“村民”400人左右,但其中只有20多個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其余的都是以真人的比例制作的稻草人,因此這座村莊又叫做“人偶村”“娃娃村”。
驅車到這,往村子里望去,能看到的是雜草叢生的莊稼地、門窗緊閉的房屋,以及破敗荒廢的公交車站。村中的房前屋后,到處都有不少“人”的蹤跡,坐在輪椅上的年邁老人、稻草堆上的小孩、路邊的騎行者、河邊的垂釣者。但若走近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稻草人。稻草人的面目用布制成,每張布上縫制著不同模樣的五官,多看兩眼便會覺得毛骨悚然。村子里除了偶爾能聽到風吹過樹葉的聲音以及鳥鳴,幾乎沒有任何動靜,只有那些姿態(tài)各異的“人偶”維持著僵硬的動作,極度詭異的氛圍彌漫著整個村莊。
這個“恐怖”的小小村落,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探究竟。他們想知道,這些人偶都是從哪里來?又出自誰的手?
實際上,名頃村的第一個人偶,是日本藝術家綾野月美制作的。
初中時,綾野月美因父親工作調動而離開故鄉(xiāng),搬去大阪生活,這一去就是三四十年。2001年,年過半百的綾野月美離開打拼了大半輩子的大阪,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名頃村,并計劃開始自己的養(yǎng)老生活。
許久未歸鄉(xiāng)的綾野月美剛一回到名頃村,就被這里的寂寥所震驚。她回憶從前的家鄉(xiāng),即便那時這座偏僻的小村并不發(fā)達,但也不像現(xiàn)在這般頹敗。曾經300多人的熱鬧村子,如今只剩下27位村民,而且大多都是年長的老人,唯一的兩個未成年人也已經上了初中,除此之外,再沒有比他們年齡更小的孩子了。
孤獨的綾野月美將生活的重心放在開墾田地上,在荒廢已久的田里復耕,花了她不少時間,可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因為無論她撒下多少種子,種出多少新苗,最后都會被大量的麻雀吃掉。此外,還有很多小動物已經在荒廢的田地里安了家?;貞浧鹦r候村里人驅趕鳥類的方式,綾野月美決定制作一個稻草人放在田里。
她找了一些身邊現(xiàn)有的材料制作稻草人,例如稻草、枯木棍、廢棄的編織物等等。在制作過程中,她無意間發(fā)現(xiàn)稻草人的樣子和自己去世的父親非常相似,于是就用父親的形象縫制了一個人偶,并給他穿上父親的舊衣,放在自家田地中驅趕鳥類。
這種方式果然很快奏效,雖然仍有不少小動物造訪,但相比之前的情況已經好了許多。一天,綾野月美照例來到田里打理,遠遠地就看到自家的老鄰居正在和她的稻草人說話。原來因為稻草人與父親太過相像,眼神不好的老鄰居錯將其認成了她的父親。不僅如此,她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老人會在路過她的田地時,遠遠地朝著稻草人打招呼。
初遇這樣的情況,綾野月美只覺得有趣。但沒過多久,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xiàn)在了她的腦海里,她想將曾經居住在這里的村民重塑為稻草人,再現(xiàn)人們在這里生活的熱鬧場景。
綾野月美將想法告訴了村民們,意外地得到大家的認可。于是她找到了更多的材料,開始用稻草人去還原那些故去的或者離開的村民模樣,并按照眾人的記憶將做好的稻草人放在這些村民最常出現(xiàn)的地方。對于外人來說,這些人偶看起來十分詭異,但對于生活在這里的村民而言,這些人偶就是一種陪伴,能緩解他們內心的孤獨。
漸漸地,荒廢的公交站、老舊的房屋前、荒蕪的農田里、村子的小路上,到處都是熟悉的身影,村子好像沒有那么寂寥了。綾野月美也逐漸喜歡上了制作稻草人,每當村里有老人去世,她都會照著對方的樣子制作一個人偶,放在老人生前最常出現(xiàn)的地方,就像他們從來沒有離開一樣。
這些人偶之所以看上去十分逼真,是因為綾野月美在制作時非常細致,每位村民的樣貌、穿著、性格特點,她都會精心刻畫,力求將人偶盡可能地真實還原。每一位人偶所在的場景也來自她的用心策劃,喜歡釣魚的就搭配釣魚用具,將人偶放在小河旁邊擺成釣魚的姿勢;喜歡騎車的就搭配一套騎行服,將人偶放在已經廢棄的自行車上;曾經在村子里當老師的,就將人偶帶回學校,手拿課本,放在講臺旁邊。她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讓那些逝去的村民“復活”,繼續(xù)“生活”在名頃村的每一個角落。
2011年,隨著最后兩名學生的畢業(yè),名頃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學也關閉了。曾經充滿朗朗讀書聲的教室和歡聲笑語的體育場,一時間靜得可怕。于是綾野月美開始制作學生和老師模樣的人偶,并將它們放在學校里,擺成正在上課或運動的姿態(tài)。學校的體育館是人偶最集中的地方。這里的人偶各成一堆,有在拔河的,有圍坐在一起聊天的,有在追逐打鬧的,“熱鬧”非凡。
慢慢地,在這個僅有27人的小村莊里,人偶數量達到了350多個。這些人偶中有以真人為原型的,也有虛構的,但就算是沒有真實原型的人偶娃娃,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人物設定。
制作人偶本來只是綾野月美和村民們的“自娛自樂”,沒想到卻因為一名留學生的意外造訪,讓名頃村名聲大噪。
2014年,一名留學生無意間走進了名頃村,并將在村里見到的情景拍攝下來傳到了互聯(lián)網上,瞬間引來網友們的關注,大量的評論都在表達對這個詭異村莊的好奇。
于是,許多人不遠千里來到名頃村探秘。一時之間,這里成為日本的新晉打卡地。緊接著,德國電視臺推出的一部以名頃村人偶為主題的紀錄片《玩偶之谷》,更是讓這個村莊在世界范圍內火了一把。更多的人開始了解這個村子,也開始了解綾野月美以及人偶們背后的故事。名頃村迎來大量游客,網絡上也都是游客所拍攝的視頻,視頻里他們近距離觀察這些人偶,并同它們合影。這些視頻一經上傳,往往能迅速獲得幾十萬的播放量。
隨著“人偶村”的名聲越來越大,名頃村還將每年十月的第一個周日設定為稻草人節(jié),村民們會和慕名而來的游客一同慶祝。由于游客數量激增,村民們很難照顧到每一位客人,于是一些在外生活的村民紛紛回到老家,與志愿者一起為游客服務。為了豐富游客的體驗,名頃村還開設了玩偶DIY項目,游客只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在村民的幫助下制作一個本尊娃娃,代替自己在人偶村里“生活”。
名頃村的人偶都由綾野月美手工縫制,制作一個人偶需要花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但這些人偶的“壽命”大多只有兩年左右。因為它們被放置在戶外,長時間經受日曬雨淋,很容易破損。但是,損壞后的人偶并不會被隨意丟棄,綾野會先將它們收拾干凈,然后莊重地為其舉行葬禮,游客看到這樣的場面時,常常會覺得溫馨且動容。
雖然來自全世界的游客讓原本冷清的名頃村再次喧囂起來,但熱鬧終究是短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偶村在互聯(lián)網上的熱度漸漸消退,游客銳減,名頃村再度恢復到了往日的寂寥。短暫的名氣也許可以改變名頃村一時的孤寂,卻無法真正改變其衰敗凋零的宿命,人口流失和老齡化帶給這個村莊的打擊是致命的,也是必然的。
綾野月美現(xiàn)在已經70多歲了,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她也會成為人偶中的一員,而到那時,名頃村可能會成為真正的人偶村,只留下幾百個稻草人,無聲地守護著這個空蕩的村落。
(編輯 朱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