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到《封神》劇組面試之前,我沒概念這是個什么樣的劇組。只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發(fā),有表演機構(gòu)在找表演老師和助教,沒說項目的名字。發(fā)這個信息的人是我認識很久的朋友,我一看工作地點在北京,就去了。
那時,我處在一個比較挫敗,掙扎著在想往哪個方向走的階段。而后,我參加了演員面試,被選進了訓練營。這是我第一次獲得行業(yè)認可。在訓練營,我慢慢地建立起了自信。
當時還沒有看過劇本,但我大概知道自己要演一個女將軍,因為動作戲的女性角色就這一個,我只是不知道名字。所有的動作訓練從零開始。從第一節(jié)課我就覺得這個事情我喜歡。可能因為我小時候就喜歡運動,有過身體訓練的鋪墊。初中在體訓隊練過跳遠和跨欄,到高中了練跳高。當時也喜歡看各種體育賽事,英超和籃球,我一直喜歡體育熱血拼搏的感覺。
所以我很快感受到對自己身體的調(diào)動。第一節(jié)格斗準備,手里拿一把小木劍做動作時,我立刻有種后背汗毛豎起的感覺,覺得這事我能干。我的身體不抗拒,怎么擺都舒服,心情也很愉悅,注意力也很集中。這是一個非常直接的身體反饋。
我馬上就對這個角色很有信心,對自己走的這條路很有信心。雖然我還不知道訓練真正要做些什么,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但身體的順應和愉悅是確定的,那前面的困難、未知都不重要。
有一個感覺后來經(jīng)常進到我的腦子里。是入營兩個月,我買了一個瑜伽放松球,拳頭大小。晚上睡覺肌肉酸痛,我就把它壓在肩膀底下。夜里醒來,世界里只有我和壓到小球的酸脹感。
這種感受在那段時間特別有代表性。我周遭的世界很激烈,每天鍛煉、卷腹、跑步,一直處在緊張、刺激和疼痛的體驗里。每天都很餓,吃五六頓,晚上還會餓,但夜里,只剩我和這個瑜伽球。這是一個很安靜的力量。我就這樣安靜地承受這個痛點,然后度過,不用跟這個疼較真。時間很短,人很快又睡著了。
這種感受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就是要找到一個安靜的時候,讓自己的內(nèi)心平復下來,安安靜靜把這個痛點按掉。我知道自己可以渡過這個難關(guān)。
在訓練營的八個月里,我明顯感受到自己越來越強。每一次動作課的積累雖然很累,一天八小時甚至十小時,但我心里面是欣喜的。
從進訓練營第一天開始,我就在腦子里捏鄧嬋玉的形象,雖然我當時還不知道她叫鄧嬋玉。每節(jié)動作課、馬術(shù)課、古代禮儀課、先秦文化史,我都會抓取素材,捏這個小人兒。
給我最大自信的是馬術(shù)課,每個人都要打頭陣,騎馬轉(zhuǎn)那么幾圈。輪到我打頭的時候,我就會想象后面是我的隊伍,將軍打頭是一個什么樣的感覺。那時的我不用考慮角色和我想的是不是一樣,我只需要去想一個女將軍大概是什么樣的就行。
讓我對這位女將軍有了實感的是歷史課,我們?nèi)W習殷商的世界觀。鄧嬋玉在取材的時候,參考了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婦好,我看了很多婦好墓出土的文物。這些文物幫我找到了很大的對這個人物的確信。她不是杜撰出來的一個將軍,歷史上就有她的位置。
她作為王后,也承擔著軍事統(tǒng)領(lǐng)的位置、祭司的位置,曾經(jīng)是這樣有力量的存在,整個人物給我的震撼很大,所以鄧嬋玉寫成什么樣我都接受,因為我自己內(nèi)心骨架已經(jīng)很扎實了。
后來試妝,兩個化妝師,加上我,三個人在我的臉上去找鄧嬋玉的臉應該是什么樣子。一個眉毛就畫了兩三個小時,我都想,一個眉毛畫成什么樣能畫兩三個小時?
我從他們調(diào)整的方向,大概理解他們希望鄧嬋玉的氣質(zhì)是什么樣的,他們想要一種肌肉張開的感覺。這會影響到演員,至少是我的意念。意念是很重要的,它會影響我的表演。
在之前,我也會刻意去想一個女將軍應該要怎么樣。后來,導演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在沒看到劇本的情況下,讓我自己去找一段最有力度的將軍的發(fā)言。我想嘗試距離我最遠的將軍形象,找到了一段巴頓將軍的獨白。巴頓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將軍,他非常不羈,對下屬幾乎是一邊凌辱一邊鼓舞士氣,他非常矛盾,又充滿魅力,是一個很另類的將軍。我想既然選,就選個跨度最大的。
我當時沒想過這個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排練的時候,我模仿他發(fā)表演講,調(diào)動大家的情緒,讓士兵去戰(zhàn)場打仗,這是一個非常有壓迫感的將軍的形象。我演完,大家都覺得我演得非常令人信服,我的感覺也很好。
這給我了一個很大的鼓勵,或者說靈感。我一下覺得性別這個事對鄧嬋玉不重要,因為我已經(jīng)是一個女性了,我不需要再去告訴大家或者強調(diào)我是一個女性。我只需要讓人相信,在戰(zhàn)場中,我可以統(tǒng)領(lǐng)一個軍隊,我胸有成竹,對戰(zhàn)場很有掌控力,我認為演員要充分相信自己可以真的做到這些。
我甚至特別注意不去考慮她的性別,不刻意去設(shè)想如果是一個女孩,她現(xiàn)在會怎么樣。也沒有特意讓她男性化,我都是從一個將軍的職業(yè)身份去考慮,去想每場戲她最需要解決的東西是什么,她心里最渴望成為的是什么。
比如過河那場戲,作為鄧嬋玉,她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安全過河,抵達對岸。一切其他聲音,對她都不構(gòu)成所謂的挑釁,甚至說調(diào)戲。她心里清楚,這些人不懷好意,那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回應?我要抓住的是這個人物的職業(yè)目標,她是一個將軍。起碼這場戲里,我沒有從女性的角度去思考《有女懷春》對她有什么影響。
還有軍營洗澡的那場戲,鄧嬋玉已經(jīng)把自己的戰(zhàn)術(shù)都部署好了。她對自己軍隊的實力非常自信,對西岐也非常了解,所以她可以在軍中洗澡。我后來看到觀眾留言,說為什么她打仗還可以洗澡?這是不是故意要讓一個女生洗澡?但這場戲恰恰展現(xiàn)了她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自信。
我覺得這場戲的設(shè)計非常巧妙,首先是讓鄧嬋玉在很緊張的戰(zhàn)事狀態(tài)下可以非常放松。泡澡是個非常私密的狀態(tài),她肩膀上的傷,觀眾細看的話可以看到,這些傷帶著她之前的故事。她是一個久經(jīng)沙場的戰(zhàn)士,她如何成長為一個將軍。
在設(shè)計鄧嬋玉和下屬的關(guān)系時,劇本也完全是從職業(yè)或者職位的角度去呈現(xiàn),跟性別沒有任何關(guān)系,就是一個下屬打擾了上司在做自己的事情。面對半夜襲營的突發(fā)事件,她的態(tài)度就是,這點雕蟲小技,我們要堅守自己之前的計劃。
最初的劇本中,鄧嬋玉會有大段比較生活化的對白。但在排練中,很多臺詞都刪掉了。因為大家發(fā)現(xiàn),言簡意賅才更貼合這個人物,更能體現(xiàn)她的力度和沉穩(wěn)。她是一個人狠話不多的形象,一個很干脆的人。而那些沒有臺詞的鏡頭,其實我腦子里都在說話。下屬闖進來,我從右肩回頭去看他的鏡頭,我沒有說話,但我腦子里想的是,慌慌張張的不像樣子。鄧嬋玉內(nèi)心其實是嫌棄他的。
我始終覺得鄧嬋玉對自己成為一個將軍是非常驕傲的。這是我作為演員緊緊抓住不放的,她始終對自己作為一個軍人、一個強者是沒有過懷疑的。她中間有立場的變動,對這場戰(zhàn)爭,包括對自己為何而戰(zhàn)有過思考,但她對內(nèi)心自己的價值是沒有動搖過的。
這就是我心中的鄧嬋玉,她到生命的結(jié)束,都是非常驕傲的一個將軍。
在現(xiàn)實中,我本人還是比較隨性的。我沒有鄧嬋玉那么篤定。
在進《封神》劇組之前,我前半段的人生是很散亂的,是一種激情和好奇推動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處在尋找的狀態(tài)。我小的時候會被一種浪漫和自由的女性吸引,比如三毛,她身上有很多不羈的東西。
有的人從小就能找到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深入地鉆研,一路很職業(yè)地往前走。我覺得這種目標感很寶貴,但我那時還沒有找到。
真的學表演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作,要找到自己合適有共鳴的角色很難。尤其上學時候,很多角色我內(nèi)心并不認同,比如說反派角色。但演員就是要替你的角色說話,這讓我心里很不舒服??赡墚敃r我對演員職業(yè)的理解還不夠成熟,不喜歡的角色,我就覺得,我為什么要演她?
這也跟人認識世界有關(guān)系。那時我還不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角色,我還沒有明白,作為演員,是要站在中立的、人性的視角去分析的,我就覺得演員這個職業(yè)有一點“假”。我不喜歡這個人,我為什么還要假裝是她?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開心,無法找到作為演員的樂趣。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開始向往教師這份職業(yè)。在語言和學分績點滿足留學項目申請的資格后,我去到了挪威,學習戲劇教育,往老師的方向努力。
在挪威讀書的三年比較艱難,學習專業(yè)課的前提是必須學習挪威語。頭一年,我都在學習語言。我很努力,但成績沒那么好,壓力很大。再加上卑爾根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很難受,到了最后一年,整個人非常焦灼。
挪威那邊極晝極夜,晚上睡覺天也不黑,早上醒來天也不亮,整個人的狀態(tài)很不好,找不到自己的節(jié)奏,學期結(jié)束,我就卷鋪蓋連夜逃回家,非常窘迫。
進《封神》劇組之前,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挫敗。中間差不多兩年時間,我一直在斷斷續(xù)續(xù)重新找工作,想過創(chuàng)業(yè),做兒童戲劇教育相關(guān)的事,但其實我沒真的想好未來到底要做什么。
去《封神》劇組面試的時候,我只知道他們要做一個演員的訓練營,要海選演員。有一天導演在,他問我你怎么就放棄做演員了?我說我也沒想著說就放棄了,只是畢業(yè)、出國念書、回學校,就走到現(xiàn)在。我沒有對這個行業(yè)厭惡或者排斥,只不過在選擇的時候走了另外一條路。
我當時沒有特別大的自信。因為大家都朝氣蓬勃的,我跟他們的狀態(tài)顯然挺不一樣。但是從面試開始,我才有了想進到訓練營里的沖動。這個陣仗我能分辨,它不是一個小項目,我從來沒有在面試的時候看到有拍戲用的大監(jiān)視器,他們要在面試時候就確定,你的臉在鏡頭里面是什么樣的。這讓我感覺到這里在以一個什么標準選演員,如果演員都按這個標準,那這個制作規(guī)格一定很高。
所以每場面試我都在認真準備,因為我知道回來做演員,這肯定是最后的機會,我決定放手一搏。演員入行其實很難,而入行的契機也很重要。這屬于命運的推動。再加上我自己對這事的理解,我馬上能判斷它很關(guān)鍵。
是到了《封神》訓練營,我的目標感才逐漸清晰。我才認定要我做一名動作戲的演員。認定這個目標后,我的能量好像就集中起來了。我整個人的性格,處理事情的思路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
我是那種人,一旦感覺到這種東西我會不舒服,我就會喪失掉大部分的力氣。而認定動作演員這個目標之后,我的生活好像變得職業(yè)化了。
今年,我35歲。很多人問我有沒有年齡焦慮,我好像真的沒有。我好像從來沒有為時間著急過,說自己天生就對年齡沒什么感覺,也不知道能不能說得通。我總說我很晚熟,也是解釋我對年齡沒什么感覺的“借口”。
在《封神》訓練營也是,我沒有著急過。我們2018年從1月訓練到8月,第一部就開拍了。按照工作計劃,要到2019年的5月份才開始拍第二部,所以中間有九個月拍不到我,要等著。
我只是擔心剛練完,不接上就屬于白練,整個劇組都開始了拍攝,我需要保持訓練的強度和節(jié)奏。我一個人練掉功掉得很厲害,在和劇組溝通并同意的情況下,我就去《特警隊》演了一個幾乎看不到的角色,沒有幾句臺詞。但我無所謂,我更在意的是,這個角色要在特警隊訓練兩個月。我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把訓練續(xù)上,絕對不能廢,那就完蛋了。
當時我已經(jīng)有想法,以后往動作戲演員的方向發(fā)展,現(xiàn)代戲的動作也要訓練。我還考了摩托車的駕照,還有持槍證,去泰國考的。
特警隊的那次拍攝,讓我實地感受了電影的拍攝,有了一個“職業(yè)”的概念。因為我知道后面鄧嬋玉的角色挑戰(zhàn)很大,在正式開拍之前,我要去試試水,是一個鋪墊,去整體感受一下拍攝的節(jié)奏和體力。我喜歡這種方式,前面有所準備,后面去面對更有強度的角色時會更有底氣。
《封神第一部》上映前,我看了很多書,也看了很多電影,去學了綜合格斗。那時我正好有一段空的時間,就住到北京一個訓練館,因為每天開車往返太遠,就索性住進運動員宿舍。我還挺喜歡那種感覺,深入到這個環(huán)境去了解運動員的起居和生活。我就想,這是職業(yè)上的積累,我不想浪費這段時間。
我就是這樣一個節(jié)奏比較慢的人,原來說話比現(xiàn)在更慢??偸锹爠e人說趕緊怎么著,別到后期耽誤了什么的,我就覺得好像一切都來得及。
《封神第一部》上映后,我也不著急2什么時候能上??赡芤驗榈谝徊縿偵嫌巢坏揭粋€月,曹盾導演就約我見面。他說在彩蛋還有同時期發(fā)布的物料里看到我,希望我能參加他后面的戲。這個反饋來得很快,對我的鼓勵特別及時。我馬上就投入到了下一份工作里,進入了一個職業(yè)演員的工作模式中。
我是蒙古族,雖然沒有在牧區(qū)長大,從小生活在北京,但回了家,父母之間是漢語跟蒙語混雜著說的,潛移默化吧。這是很典型的“草原心態(tài)”??刺斐燥?,人在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所以沒什么能著急的,應對就行。蒙語叫“呀吼達”,意思是“能怎么樣呢”。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價值感和職業(yè)相連接,它跟年齡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
很多時候大家喜歡用時間上的標簽,從訓練營到開拍506天之類的,我其實不喜歡這樣總結(jié)。這種數(shù)字我沒辦法阻攔別人用,但它會曲解,生發(fā)的(解讀)越來越和真實的東西不一樣。
當然,我也要學著接受和適應這些。傳播就是會有這樣的規(guī)律。但我還是希望我能誠實地表達。
我腦子里就有一個畫面,你的世界是你的反饋,每個人都站在一個全是鏡子的屋子里,你怎么對待你的這個屋子,你的世界就會是什么樣子。我看到他們是怎么呵護自己的房間的,很受益。大學的時候我認為我不能接受我不認可的角色,但現(xiàn)在,我至少準備好了,像風一樣,去嘗試千變?nèi)f化的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