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蘇北平原大地上。她具有兩千多年的建縣史,曾是泗水國都所在地,人杰地靈。歷史的長河中,紡織鼻祖盧廷蘭,大書法家林大木,中國近代數(shù)學和物理學教育奠基人胡明復三兄弟,中國地理學第一人張相文等杰出英才都誕生于此,讓這塊土地的文化底蘊顯得無比厚重。古老的大運河穿境而過,晝夜不停地流淌,默默地哺育著兩岸人民。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孫家正說:“運河,不是親娘,勝似乳娘?!比缃竦你絷栆缓忧逅?,兩岸風光,堪稱千里運河最美縣。泗陽縣把大運河作為城市的生態(tài)軸、發(fā)展軸和文化軸,融入運河文化帶建設大格局,沿運河兩岸開發(fā)建成濱河花園、運河名門府、外灘一號、桃源綠島、碧桂園等二十幾個現(xiàn)代景觀小區(qū),容納二十幾萬居民,運河風光帶成為人們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讓“最美泗陽”城市特色既表現(xiàn)于形又滲透于內(nèi)。
榮浩集團總部就在這座城市,說到榮浩,不得不說它的創(chuàng)始人——余義偉。
一
1968年,余義偉出生在泗陽縣臨河鄉(xiāng)馮莊村,父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一年到頭與黃土地打交道,風里來雨里去,非常辛苦,正如一首唐詩所寫的那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彪m然辛苦,由于家庭人口多,賺工分少,一家人總在貧困線上徘徊。吃得飽、穿得暖,是每一年除夕夜對未來一年的美好祝福,生活雖然比較艱苦,但是一家人其樂融融,還是幸福的。
余義偉清楚地記得這樣一件事。
那年他五年級,從馮莊小學畢業(yè)了,要到鄰村西稍小學參加小升初考試。正值盛夏,平時同學們都穿著短褲頭,“兩根筋”汗衫——泗陽方言稱之為“汗褟子”。為了讓班級形象美觀一點兒,班主任對同學們說:“考試的時候就不要穿兩根筋汗褟子了,最好穿一件襯衣,這樣看起來正規(guī),形象好。”同學們都很重視班主任的要求,考試前換上了襯衣。
但是,在那個年月,襯衣屬于“洋氣”的衣物,并不是每家每戶都能買得起的。余義偉纏著父母親:“老師要我們穿的,給我買呀。”父母親為難地說:“要是能買得起的話,早就給你買了。哪個不想讓孩子穿得好一點兒?。 辈贿^,爺爺答應余義偉,帶著他去本生產(chǎn)隊其他人家去借。
可是,走了一家又一家,串了一戶又一戶。不是人家的孩子沒有襯衣,就是有襯衣的人家也著急要用,走完了一個生產(chǎn)隊十幾戶人家,最終沒有借到襯衣。爺爺眼巴巴地看著望著自己、滿懷希望的孫子,心生愧疚,不禁撩起衣襟,擦了擦眼角流出的眼淚。由于天氣炎熱,余義偉滿臉是汗,也抬起手臂,用手臂擦著眼睛??此撇梁?,實際上只有余義偉自己知道,他也是在擦眼淚??!
就這樣,余義偉穿著短褲頭、“兩根筋”的“汗褟子”,一路上抹著眼淚,參加了小升初考試。一邊抹眼淚,一邊在心里發(fā)誓:“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我要買襯衣!買好多襯衣!”
一件襯衣,讓他流下傷心的眼淚,卻沒能擋住他在文學道路上前進的腳步。
余義偉父親初識字,母親完全不識字。但是,說來奇怪,余義偉卻從小愛看書。可是,學校沒有圖書館,家里沒有藏書也沒錢買書,怎么辦?余義偉看見同學誰有書,就湊上去“蹭書”,跟他一起看;待同學看完就賠笑臉,向他借書。借不到就抓抓后腦勺,嘆口氣完事;借到了就如獲至寶,上課偷看,放學回家路上也捧著看。那時候機動車少,眼睛不看路也平安無事。余義偉大哥在部隊,得知弟弟愛看書,就經(jīng)常給他寄《讀者文摘》(《讀者》雜志原名)、《新華文摘》。進了大興讀初中,有書的同學比較多,借書就方便了?!镀皆瓨屄暋贰洞蟮队洝返乳L篇小說,成了余義偉喜愛的圖書,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他還記得《平原槍聲》第一頁第一行:“老槐樹上吊著一個人。”隨著眼界的開闊,向同學借書滿足不了余義偉的閱讀需求。到了高中,他就到縣圖書館辦了一個借書證,周末就去圖書館借書。
愛讀書的學生,作文往往寫得好。余義偉也不例外。曾任泗陽縣實驗小校校長的駱培云,當年是他初中的語文老師。駱校長非常欣賞余義偉的作文,每次都給他九十多分,還經(jīng)常在班級朗讀。但是漸漸地,余義偉不滿足于寫好作文了,他向往著拿起筆來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
1984年,余義偉進入李口中學讀高中。沉迷于文學夢想的他,在時任李口中學教師葉敬之的鼓勵支持下,牽頭成立了“桃園文學社”。幾個愛好文學的青年匯聚一起,利用課余時間讀書,寫作,研討。好在那時課程安排比較寬松,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描繪文學的美麗圖景。隨著文學的面紗漸漸被掀起,他們覺得僅憑自己的努力難以突破,就有了給自己找一個老師的想法。他們打聽到縣文化館有一位劉鐘老師,幾個人一商量,就帶上自己的作品前去拜訪。劉鐘老師文學功底深厚,小說、散文、故事、詩歌、戲劇等樣樣精通。對于尚在文學門外摸索的幾個青年人,劉鐘老師并沒有小瞧,而是大加贊賞,悉心指導。
生活往往會捉弄人,余義偉高考落榜了,文學夢也暫時擱置。人生,究竟何去何從,此時的余義偉感到很迷茫。人們常說,上帝關掉你一扇窗,又會給你開啟另一道門。臨河鄉(xiāng)政府公開招干,他毅然決然地報名應聘。一次失敗了,再考。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他的文學功底,一篇美文定乾坤,他被臨河鄉(xiāng)政府錄取,任司法干事。
二
司法干事官位不高,工資不多,但是余義偉很滿足:身上穿著和警察一樣的制服,頭頂草綠色的大蓋帽令人敬仰,帽子上莊嚴的國徽熠熠閃光。再加上年輕帥氣,有知識,有能力,辦事踏實,走到哪里不僅姑娘們多看幾眼,更讓平民百姓交口稱贊。兩年后,余義偉晉升為司法辦主任。一般情況下,余義偉將在從政的道路上走下去,從普通干事到鄉(xiāng)鎮(zhèn)領導,縣處級也不是沒有可能,從而讓自己出人頭地,讓兄弟姐妹有個依賴,讓父母親面子上有光,讓家族受人敬仰。
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余義偉的命運發(fā)生了改變。那是1990年的某一天,余義偉到縣里開會。散會以后,他乘坐從縣城眾興鎮(zhèn)開往酒都洋河鎮(zhèn)的公交車返回臨河鄉(xiāng)政府。那時的公交車是城鄉(xiāng)唯一的交通工具,車里人滿為患。終于有人下車,余義偉有了座位。坐下不久,忽然聽到耳邊有人說話,南方口音,半懂不懂。余義偉轉(zhuǎn)臉一看,是一位個子不高、面孔黝黑的中年人,看模樣是南方人,兩個人搭起話來。
這位中年人姓劉,福建人,專門做加油站生意。當?shù)夭键c已滿,決定拓展業(yè)務,把加油站開到蘇北。聽說余義偉的身份以后,他興趣大增,立馬發(fā)揮南方人能言善辯的特長,對余義偉展開“攻勢”。
“你那個官就不要當啦,跟我一起開加油站吧。我們合作一把:你出面辦理建設加油站的手續(xù),我們負責經(jīng)營,先付你三年承包金,怎么樣?”
出于禮貌,余義偉跟他聊起來。雖然年輕,閱歷簡單,但是幾年的司法工作經(jīng)歷,業(yè)余時間對法律的研磨,使余義偉對世事的了解比同齡人要多得多。他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所以對于劉老板的建議,他持謹慎態(tài)度,不置可否。然而,劉老板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看準余義偉是個“潛力股”,不屈不撓地想要“拿下他”。因此,本來打算去洋河鎮(zhèn)的劉老板,竟然在臨河跟余義偉一起下了車。
劉老板的誠心終于打動了余義偉,使他不得不面對這件事情了。巧合的是,縣里當時響應國家號召,出臺了一項新政策:在職干部可以停薪留職,從事經(jīng)商。于是,在妻子的支持下,余義偉請了長假,投身到加油站建設上來。
加油站建在余義偉老家大興村,這是當時從泗陽到洋河、20多公里徐淮路上唯一的一座加油站,生意的火爆就不用說了。
假期結束,余義偉重新回到行政崗位上來。但是,此時的余義偉已經(jīng)跟當初不可同日而語。他不僅是基層行政領導,懂法律,有文才;更重要的是他有了經(jīng)商的頭腦,具有了企業(yè)家的思維,這在20世紀90年代,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尤其是當時的中國,全民經(jīng)商的浪潮風起云涌,行政部門的領導對經(jīng)商非常重視,對具有經(jīng)商才能的人青睞有加,所以,很多領導的目光都盯在了余義偉身上。
1991年,縣物資采購供應站向余義偉伸出橄欖枝。隨后,泗陽團縣委邀請他加盟辦實體。很快,共青團淮陰市委看中了他,把他借調(diào)到淮陰市青年實業(yè)總公司。1996年地級宿遷市成立,余義偉借調(diào)到宿遷團市委,任青少年發(fā)展中心主任,仍然遨游于政商界。
時間很快到了2000年,余義偉35歲。這個年齡,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叫做“35歲危機”,指企業(yè)招聘、晉升時對35歲以上群體的有一種隱性的排斥。當時雖然沒有這種危機,但是民間認為35歲已經(jīng)跨上了“中年”的臺階。余義偉當然免不了有這種看法,他決定做出一個重大的抉擇:放棄行政職務,心無旁騖,在商業(yè)大道上馳騁!
此時的余義偉,對于未來的人生目標已經(jīng)有了清晰的規(guī)劃。對于老百姓來說,衣食住行是最重要的。所有的食物都要用柴火來烹調(diào),因此,“依依墟里煙”“炊煙卓午散輕絲”,曾經(jīng)是無數(shù)詩人描摹的美景。而今,柴火、煤炭,成了霧霾的來源之一,管道燃氣則是最便捷最清潔的替代物。而余義偉的夢想,就是打造一個燃氣集團,為泗陽千家萬戶服務,給他們送去清潔、方便、廉價的能源。
于是,2004年,泗陽第一個管道液化氣項目在海天小區(qū)投入使用?!肮艿酪夯瘹狻甭犉饋怼案叽笊稀保鋵嵤窃谝婚g小房子里,放置十幾個液化氣罐,把它們拼在一起,接入管道,向用戶家庭輸送液化石油氣,液化石油氣還不是最清潔、最安全的能源。冥冥之中,余義偉似乎與福建有緣,一年后,他再次與福建企業(yè)家合作,成立泗陽榮浩天然氣發(fā)展有限公司。迅速在泗陽推廣現(xiàn)代化的管道天然氣,正式進入管道天然氣行列。
此后,榮浩集團的發(fā)展步入快車道。2007年,獲得盱眙市場的特許經(jīng)營權。2010年,集團收購安徽天長天然氣項目。2010年8月,集團投資1.2億元建設泗陽西氣東輸接收工程開工建設,2011年春節(jié)前,工程竣工通氣。2012年,盱眙西氣東輸接收工程正式啟動,鋪設60公里的高壓管道,跨越盱眙、金湖兩個縣域,工程量浩大,當年建設當年投產(chǎn)。2016年,集團獲得安徽九華山風景區(qū)天然氣項目特許經(jīng)營權。隨著天然氣項目不斷擴大,天然氣工、商、民用戶不斷增加,天然氣需求量越來越多。榮浩集團相繼與中石油西氣東輸銷售公司、中石化川氣東送銷售公司、中海油氣電集團建立了合作關系,擁有充足、穩(wěn)定的氣源計劃。集團先后完成了泗陽西氣東輸天然氣接收工程、盱眙西氣東輸天然氣接收工程,鋪設高壓管線逾100公里,中壓管線逾1000公里,日輸氣能力超200萬方,年輸氣能力超10億立方,集團下游用戶近50余萬戶,管道天然氣項目成為真正讓千家萬戶受益的民生工程……
江蘇榮浩能源集團秉承“事業(yè)高于一切”的宗旨,以“投資綠色能源,發(fā)展城市燃氣,服務城鎮(zhèn)居民,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為經(jīng)營理念,積極穩(wěn)健地推進天然氣項目的建設和發(fā)展。
截至目前,江蘇榮浩能源集團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集團性企業(yè),擁有下屬企業(yè)子公司20余家,覆蓋能源、熱電、物流、酒店及國際貿(mào)易等,職工近千人。
余義偉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不僅是一個人的奮斗史,更是中國改革開放大背景下,無數(shù)創(chuàng)業(yè)者拼搏進取的縮影。他從鄉(xiāng)鎮(zhèn)司法辦走出,憑借敏銳的商業(yè)嗅覺和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江蘇天然氣行業(yè)的領軍人物。他的故事,激勵著無數(shù)后來者,勇敢追夢,不斷前行。
余義偉的傳奇,也將繼續(xù)書寫新的篇章。
三
如今的余義偉事業(yè)有成,他致富不忘回報社會。自創(chuàng)辦企業(yè)以來,在余義偉董事長的帶領下,公司始終秉承“感恩社會、承擔責任”的宗旨,先后為“圓夢行動”“林中鳳凰助學基金”“西部愛心慈善互助聯(lián)盟”“關愛進校園 真情獻愛心”征書圓夢計劃及成員企業(yè)所在地社會公益慈善事業(yè)、文化體育事業(yè)捐款逾3000萬元。他捐出了錢,收獲了榮譽——2011年5月,余義偉當選為泗陽縣第六屆“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12月,余義偉當選“中國長三角十大杰出青商”;2012年5月,余義偉榮獲“感動泗陽人物”;2012年5月,余義偉榮獲省團委第五屆“星星火炬”獎;2012年8月,余義偉榮獲宿遷市第三屆“優(yōu)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2012年,余義偉榮獲宿遷市“勞動模范”;2012年,余義偉榮獲宿遷市第九屆“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8月,余義偉榮獲宿遷市“希望工程貢獻獎”;2016年9月,余義偉榮獲中國中小商業(yè)企業(yè)“2016創(chuàng)業(yè)中國年度人物敬業(yè)奉獻獎”;2017年10月,余義偉家庭榮獲江蘇省婦聯(lián)推選的“江蘇最美家庭”;2018年5月,余義偉和王小方女士一家榮獲2018年度“全國最美家庭”;2020年11月,余義偉董事長當選泗陽縣慈善總會榮譽會長;2022年1月,余義偉董事長榮獲2021年度宿遷市“眾善眾舉 圓夢助學”活動“愛心個人”。
他先后當選泗陽縣、宿遷市政協(xié)委員,泗陽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泗陽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宿遷市第五屆人大代表,宿遷市第六屆人大代表,宿遷市工商聯(lián)副主席,江蘇工商聯(lián)執(zhí)委。
四
余義偉沒有忘記初心,文學夢一直在他的內(nèi)心燃燒著。在從商的路上他沒有時間搞創(chuàng)作,卻在用他文學的余熱點亮他人。從2014年始,每年贊助泗陽縣作家協(xié)會搞活動,設立“榮浩杯”全國微型小說征文大獎賽,如今已成功舉辦9屆,在全國文學界產(chǎn)生很大影響,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榮浩杯”的。邀請著名作家進行泗陽行,葉辛、高洪波、舒婷、劉醒龍、蘇童、范小青、付秀瑩、劉慶邦、李浩、葉兆言、劉瓊、黃詠梅、李云雷、王祥夫等茅獎、魯獎獲得者,他們來到泗陽與地方文學愛好者面對面交流,還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文章,如劉慶邦的《野莧菜》,王祥夫的《泗水流》,黃詠梅的《泗陽綠》,汪政的《泗陽悟道》,李云雪的《勝日尋芳泗水濱》,李浩的《泗陽文風盛,林中隱鳳凰》,等等,這些文章在全國大報大刊發(fā)表,給泗陽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余義偉文學杠桿的撬動下,泗陽文學事業(yè)蒸蒸日上,省級會員從兩三人,增至現(xiàn)在35人,有4人成功加入中國作協(xié)。1人獲得紫金山文學獎,實現(xiàn)零的突破。文學作品在全國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被國刊等多種選刊選載,出版著作幾十部,一批有影響的作家正在走出泗陽,走向全國。
余義偉可謂一介儒商?,F(xiàn)在他將重拾兒時的夢想——作家夢。他報名參加奔流文學院作家研修班進行文學深造,頻繁出席采風創(chuàng)作活動,相繼有詩歌、報告文學、小說在各大報刊發(fā)表。未來可期,相信他,在由商轉(zhuǎn)文,回歸文學之夢的道路上,一定像他當初搏擊商海一樣,碩果累累、大夢成真。
責任編輯 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