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fā)生在過去,從時間上看具有不可逆性。如何客觀、準確、全面地認識歷史,如何認識真實的歷史,就成為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雖然歷史與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但不意味著我們不能認識真實的歷史。我們可以借助史料來認識歷史。史料是指歷史資料,是研究歷史的基礎。人類發(fā)展中的歷史資料浩如煙海,如何對史料進行辨析,怎么去偽存真,就需要我們具備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因此,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實際出發(fā)探究如何培養(yǎng)史料實證素養(yǎng),以促進高中歷史高效學習。
一、史料搜集,提取有效信息
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且系統(tǒng)的過程。使用正確且可靠的史料能夠達到重現(xiàn)歷史的目的。我們在進行史料教學時可以利用這一點,在課上導入可靠的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或設計學生自主搜集、整理、分析史料的活動,讓學生經歷分析史料、重現(xiàn)歷史的過程,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內容為例,通過學習,學生需要認識三國至隋唐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新成就,把握儒學的新發(fā)展、佛教的發(fā)展。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三國至隋唐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新成就,我們可以搜集相關的史料,引導學生區(qū)分史料的不同類型,從史料中提取有關的信息。在新時期的高中歷史學習中,史料搜集的主體不再局限于教師。我們可以基于課程標準和學習目標,設計豐富的史料搜集任務,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為單位搜集相關史料,并引導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的信息。
二、基于史料,培養(yǎng)質疑能力
質疑是史料分析中的重要一環(huán)。受傳統(tǒng)模式的影響,學生缺乏質疑精神。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我們應緊扣史料內容并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質疑能力。質疑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自由且寬松的互動氛圍。因此,我們應設計討論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诟咝У膸熒⑸?,學生能夠認識不同類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價值,認識史料在歷史敘述中的作用。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趯W生的差異化情況,我們還可以開展多元的評價活動。我們要將過程式評價、結果式評價等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史料進行分析和解讀的能力。
三、基于史料,促進能力提升
就史論史是一種建立在史料真實性、價值性均得到驗證的基礎之上。我們應將史料與問題相結合,借助循序漸進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內容為例,我們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材料“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yè),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該材料出自《漢書·景帝紀》。然后,提出問題:文景時期治理的中心原則是什么?經過認真分析材料,學生能夠知道上述材料是對“文景之治”基本措施和治理效果的總結。材料中講述了文景時期治理的中心原則是“與民休息”,并將其成果與西周“成康之治”相提并論。史稱成康之時“天下安寧,刑措不用”,是理想的至治之世。材料中認為“文景之治”可與“成康之治”相媲美,是一個相當高的評價。就史論史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圍繞問題,學生以個體為單位,嘗試運用史料作為證據(jù)論證自己的觀點;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史料中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憑借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討論,學生往往能夠對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有深刻的理解,能夠恰當?shù)剡\用史料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論述。
綜上所述,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高中歷史學習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重構理念。我們要精心選擇和分析史料、設計史料探究任務、培養(yǎng)質疑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歷史知識,還能激發(fā)他們對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