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超低出生體重兒;兩性霉素B膽固醇硫酸酯;假絲酵母菌;藥學監(jiān)護
中圖分類號:R519;R72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5.03.015
真菌感染是早產(chǎn)兒發(f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對于超低出生體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LBW)和極低出生體重(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嬰兒。其中假絲酵母菌是特別重要的醫(yī)院獲得性病原體[1],新生兒中侵襲性假絲酵母菌感染的總體發(fā)病率為(5~10)/100 000[2]。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中侵襲性假絲酵母菌感染的發(fā)病率為0.5%~2%,發(fā)病率取決于研究隊列的平均胎齡和出生體重,其中ELBW早產(chǎn)兒的感染風險最高,發(fā)病率為5%~15%[3]。假絲酵母菌侵襲性感染需要恰當?shù)目垢腥竞椭С种委?。ELBW因其生長發(fā)育的特殊性和用藥選擇的有限性,治療過程困難?,F(xiàn)報道1例2024年6月臨床藥師參與治療的ELBW早產(chǎn)兒血流感染白假絲酵母菌的患兒,探討新生兒發(fā)生白假絲酵母菌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治療藥物選擇、相關(guān)劑量調(diào)整及藥學監(jiān)護等方面,為該類人群的治療提供經(jīng)驗分享。
1 病例介紹
患兒,男,2024年6月15日出生,出生后1小時,因“胎齡29+5周,生后呼吸弱1小時”入院。系第2胎第1產(chǎn)(G2P1),因“母親重度子癇前期合并狼瘡性腎炎,胎兒B超提示臍動脈血流舒張末期持續(xù)性缺失”于本院婦產(chǎn)科行剖宮產(chǎn)娩出,出生體重700 g,生后呼吸弱,皮膚青紫,肌張力低,1分鐘Apgar評分為5分(皮膚、呼吸、心率、肌張力、反射各扣1分),復蘇后患兒好轉(zhuǎn),5分鐘Apgar評分8分(呼吸、反射各扣1分)?;純耗殠Ю@頸兩圈,無胎膜早破和胎盤早剝,無胎糞吸入,羊水量中,質(zhì)清。病程中稍有口吐泡沫,呻吟,無發(fā)熱、尖叫。母親患有“狼瘡性腎炎”,給予醋酸潑尼松、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羥氯喹治療。住院期間已完成足療程地塞米松促進胎肺成熟治療。初步診斷為:(1)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2)新生兒窒息;(3)早產(chǎn)兒(孕期≥28周,<32周);(4)小于胎齡;(5)超低出生體重兒。
2 治療過程
入院后給予心電監(jiān)護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血壓、黃疸、血糖,記錄24小時尿量,給予禁食、胃腸減壓、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臍靜脈置管、PICC置管等措施。血常規(guī):WBC 4.1×109/L,PCT、CRP無異常;血生化:總膽紅素40.8 μmol/L,直接膽紅素6.7 μmol/L;胸片提示新生兒肺炎。藥物治療上予咖啡因興奮呼吸中樞,予拉氧頭孢0.02 g,q12h抗感染;肌鈣蛋白I為0.045 μg/L,加用果糖二磷酸鈉注射液0.1 g,qd營養(yǎng)心??;維生素K1預防出血;腸外營養(yǎng)治療。6月16日,患兒嘔吐淡綠色液體1 mL,腹部稍膨隆,腹壁、陰囊、陰莖及大腿根部水腫,WBC 4.1×109/L,PCT 0.85 ng/L,予胃腸減壓后嘔吐好轉(zhuǎn),感染指標升高,遂將拉氧頭孢升級為美羅培南0.014 g,bid抗感染。6月18日患兒經(jīng)皮測膽紅素12.3 mL/dL,予藍光退黃。試喂糖水1 mL/4 h,密切觀察,無嘔吐。
6月28日,患兒出現(xiàn)反復呼吸暫停,口吐白沫,腹部稍膨隆,全身皮膚稍蒼白,無發(fā)熱,繼續(xù)予禁食、胃腸減壓。復查WBC 4.4×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4.0%,CRP 20.4 mg/L,血紅蛋白111 g/L,鎂0.46 mmol/L??紤]感染加重,加用氟康唑注射液0.003 g,biw,ivgtt預防真菌感染。新增診斷“新生兒低蛋白血癥”“新生兒低鎂血癥”。予輸血支持治療,緩解低蛋白血癥;予硫酸鎂0.25 g,qd,ivgtt緩解低鎂血癥。
6月30日,患兒再次出現(xiàn)呼吸暫停,血氧飽和度下降至78%,口吐白沫,反應差,立即予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3%以上,呼吸45次/min。禁食、胃腸減壓中,查體全身皮膚黏膜輕度黃染,腹軟,稍膨隆,握持反射、吸吮反射、覓食反射減弱。下午行腰椎穿刺取腦脊液化驗,潘氏試驗陽性,腦脊液氯化物110 mmol/L,蛋白質(zhì)1.21 g/L,葡萄糖2.9 mmol/L;血WBC 4.4×109/L,血紅蛋白106 g/L,CRP 127.6 mg/L,PCT 0.94 ng/mL?;純焊腥具M行性加重,中樞感染不能排除,臨床藥師建議加用萬古霉素0.014 g,q12h,ivgtt,聯(lián)合美羅培南0.018 g,q8h,ivgtt,氟康唑抗感染提醒醫(yī)生在第5劑萬古霉素使用前注意監(jiān)測萬古霉素血漿谷濃度。
7月3日,患兒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中出現(xiàn)口吐白沫,腹脹較前加重,面色蒼白,禁食、胃腸減壓中。床旁攝片提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較前有進展。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WBC 4.4×109/L,CRP 64.6 mg/L,血紅蛋白123 g/L,C萬古霉素濃度15.8 μg/mL,G試驗陽性,血培養(yǎng):白假絲酵母菌陽性,藥敏試驗對兩性霉素B(MIC<0.5)、5-氟胞嘧啶(MIC≤4)、氟康唑(MIC≤2)、伊曲康唑(MIC<0.125)、伏立康唑(MIC≤0.125)均敏感,予治療量氟康唑0.006 g,qd,ivgtt抗白假絲酵母菌,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1 g,ivgtt免疫支持。7月6日患兒血培養(yǎng)持續(xù)提示白假絲酵母菌陽性,予氟康唑0.012 g,qd,ivgtt抗真菌,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2 g,ivgtt免疫支持。
7月10日,改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血氧飽和度波動在正常范圍,PICC導管頭培養(yǎng)提示白假絲酵母菌陽性,予以拔除PICC導管。血培養(yǎng)22小時16分提示白假絲酵母菌陽性。WBC 11.7×109/L,中性粒細胞分類71.4%,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8.35×109/L,CRP 34.3 mg/L,血小板計數(shù)56.0×109/L,予以輸血治療。綜合判斷氟康唑抗感染效果不佳,考慮經(jīng)濟性和病原特征,臨床藥師與醫(yī)生討論后換用兩性霉素B膽固醇酯(amphotericin B colloidal dispersion,ABCD)抗真菌治療。臨床藥師查閱文獻建議:初次用藥進行劑量爬坡,起始劑量為1 mg/(kg·d),第2天劑量升至2 mg/(kg·d),第3天爬至治療劑量3~4 mg/(kg·d)(根據(jù)患兒耐受情況使用)。注意監(jiān)測血常規(guī)、電解質(zhì)、腎功能、肝功能等。臨床醫(yī)生采納建議,患兒首次使用后未出現(xiàn)相關(guān)不良反應,劑量逐漸增至3 mg/(kg·d),qd,靜脈滴注。
7月13日,患兒WBC 7.7×109/L,CRP 16.3 mg/L,感染指標下降,提示抗感染治療有效,維持治療不變。7月15日血培養(yǎng)首次未培養(yǎng)出致病菌。監(jiān)測感染指標及生化指標,提示抗感染效果佳,無相關(guān)不良反應發(fā)生。予以糖水1 mL/3 h(鼻飼喂養(yǎng)),密切關(guān)注患兒喂養(yǎng)情況。7月16日,患兒體重為1.07 kg,糖水可耐受,改奶1 mL/3 h,鼻導管吸氧下呼吸平穩(wěn),血氧飽和度波動在正常范圍,血培養(yǎng)陰性,其余治療不變。7月21日起改為深度水解奶喂養(yǎng),并逐漸加量鍛煉經(jīng)口喂養(yǎng)能力。7月26日,患兒體重1.13 kg,WBC 4.5×109/L,CRP 7.7 mg/L,總膽紅素43 μmol/L,體溫正常,血培養(yǎng)連續(xù)三次陰性,深度水解奶45 mL/3 h可耐受,無腹脹腹瀉等,予以停用兩性霉素B膽固醇硫酸酯復合物、美羅培南等抗菌藥物。后續(xù)予以對癥及營養(yǎng)支持,于8月28日達出院標準出院。
3 討" 論
3.1 早產(chǎn)兒假絲酵母菌感染的危險因素
自然界中的假絲酵母菌有160種,能引起人類感染的有20余種。新生兒人群中最常分離出的假絲酵母菌為白假絲酵母菌,占60%~75%;其次是近平滑假絲酵母菌占20%~30%。其他假絲酵母菌還包括熱帶假絲酵母菌、葡萄牙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和克柔假絲酵母菌。根據(jù)一項針對英國30家NICU的多中心監(jiān)測系統(tǒng)2005—2014年的數(shù)據(jù),在所有培養(yǎng)陽性的遲發(fā)型新生兒膿毒癥(定義為起病時間≥出生后48小時)病例中,假絲酵母菌為致病菌的病例占4%[4]。新生兒真菌侵襲性感染一般發(fā)生在生后2周左右,臨床特征缺乏特異性[5]。
美國國家真菌病調(diào)查研究,前瞻性隨訪了6家NICU中的2847例嬰兒,發(fā)現(xiàn)假絲酵母菌菌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如下:氣管插管;入住NICU時長>7日;胎齡<32周;中心靜脈置管;所用胃腸外抗生素≥2種;休克;出生后5分鐘Apgar評分<5;給予全胃腸外營養(yǎng)>5日;僅輸注脂肪乳>7日;使用H2受體阻滯劑。該患兒因血氧飽和度降低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入住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7日;胎齡29+5周;中心靜脈置管;胃腸外抗菌藥物有拉氧頭孢、美羅培南、萬古霉素、氟康唑等;給予全胃腸外營養(yǎng)時間>5日?;純何kU因素多,是假絲酵母菌感染的超高危人群。
3.2 早產(chǎn)兒假絲酵母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策略
早產(chǎn)兒是否需要預防使用氟康唑結(jié)論未定。氟康唑預防可以減少真菌定植或侵襲性真菌感染發(fā)生率,但應考慮各自醫(yī)療單位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以及病原耐藥性等,綜合評估后加以判斷[6]。2021年4月英國國家衛(wèi)生與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NICE)發(fā)布了新生兒早期感染中抗菌藥物使用指南[7]。該指南認為,對于出生胎齡<30周或出生體重<1500 g的早產(chǎn)兒發(fā)生敗血癥時應預防性使用抗真菌藥物,對于不能經(jīng)腸內(nèi)給藥時,可靜脈給予氟康唑。美國感染病學會推薦針對侵襲性白念珠菌發(fā)生率>10%的新生兒病房,對于體重<1000 g的患兒應予以預防性使用氟康唑6周。有研究認為,氟康唑是預防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獨立保護因素。針對早產(chǎn)兒的臨床試驗表明,預防性使用氟康唑可降低早產(chǎn)兒發(fā)生假絲酵母菌定植和侵襲性感染的概率[8]。給藥方法應在出生后48~72小時內(nèi)開始氟康唑治療,靜脈或腸內(nèi)給予6 mg/kg,一周2次,持續(xù)4~6周或直到不再需要靜脈置管。該患兒出生胎齡29+5周,出生體重700 g,是使用預防劑量氟康唑的目標人群。使用方法為6 mg/kg,一周2次,靜脈滴注。后患兒2次血培養(yǎng)假絲酵母菌陽性,血流感染明確,遂開啟治療策略。
對于氟康唑敏感的白假絲酵母菌菌株感染可以使用氟康唑12 mg/kg,一日一次,靜脈給藥治療?;颊吲囵B(yǎng)出白假絲酵母菌,且對兩性霉素B、氟康唑均敏感。故臨床藥師建議加大氟康唑使用劑量至治療量抗感染。氟康唑是第一代三唑類抗菌藥物,可以替代兩性霉素B用于一些敏感菌株。用藥后包括腦脊液在內(nèi)的全身組織均可達到很高的治療濃度。
除了全身使用抗菌藥物外,還應盡快移除靜脈中心置管或者導尿管等,因為這可能會成為假絲酵母菌菌灶,拔管有助于清除感染。一項回顧性研究評估了104例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接受治療的中心靜脈置管相關(guān)假絲酵母菌菌血癥新生兒,發(fā)現(xiàn)與較晚(首次血培養(yǎng)陽性后超過3日)移除中心靜脈置管相比,早期(首次血培養(yǎng)陽性后3日內(nèi))移除縮短了假絲酵母菌菌血癥的病程(中位時間3日 vs 6日),且降低了病死率(0 vs 39%)[9]。該患兒血培養(yǎng)白假絲酵母菌陽性后即拔除靜脈置管合理。
治療多日后患兒血培養(yǎng)仍提示假絲酵母菌陽性,效果不佳,考慮換藥。兩性霉素B是治療大多數(shù)新生兒全身性假絲酵母菌感染的首選藥物[10],大部分假絲酵母菌對兩性霉素B敏感,在新生兒中有效且耐受良好。所以醫(yī)生采納臨床藥師建議,給予兩性霉素B抗白假絲酵母菌??紤]醫(yī)院藥品供應、藥品經(jīng)濟性、安全性等方面藥師建議使用兩性霉素B膽固醇硫酸酯復合物。使用劑量方面,藥師綜合說明書以及文獻資料[11],建議初始劑量為1 mg/(kg·d),第2天劑量升至2 mg/(kg·d),第3天爬至3~4 mg/(kg·d),根據(jù)患者耐受情況使用;若無改善或真菌感染惡化,劑量可增至6 mg/(kg·d)。醫(yī)生采納建議,進行劑量爬坡。
3.3 兩性霉素B膽固醇硫酸酯治療假絲酵母菌過程的藥學監(jiān)護
ABCD是兩性霉素B與膽固醇酰硫酸酯鈉按1∶1分子摩爾比形成盤狀結(jié)構(gòu)。該形式可減少兩性霉素B與人體細胞膜中膽固醇的結(jié)合,進入血液后快速被肝臟、脾臟、腎臟等具有網(wǎng)狀內(nèi)皮結(jié)構(gòu)的器官攝取。這可避免腎小管損傷,從而降低兩性霉素B的腎毒性。ABCD與傳統(tǒng)兩性霉素B制劑的療效相似或更優(yōu),腎毒性更低。
ABCD需首先使用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為溶媒稀釋至濃度為0.6 mg/mL,稀釋后的藥液須存于2~8 ℃,并于24小時內(nèi)使用,禁止冷凍,未用完的藥液必須丟棄。滴注速度控制在1 mg/(kg·h)緩慢滴注。根據(jù)體重,患兒首日使用1 mg/(kg·d),次日2 mg/(kg·d),最終爬至3 mg/(kg·d),qd使用。臨床藥師根據(jù)患兒不斷增加的體重,提醒醫(yī)生護士及時調(diào)整ABCD劑量和溶媒量。
ABCD最主要的不良反應為輸液反應,常見為發(fā)熱、寒戰(zhàn)等,大部分是在首劑使用時出現(xiàn)。根據(jù)指導原則可以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和抗組胺藥預處理。該患兒使用小劑量的地塞米松磷酸鈉預處理后未出現(xiàn)輸液反應。臨床藥師建議使用ABCD治療期間,需要密切監(jiān)測血鉀濃度、血肌酐水平、血細胞計數(shù)、轉(zhuǎn)氨酶等,同時觀察患兒有無乏力、腹脹等低鉀癥狀?;颊呤褂闷陂g定期檢測腎功能、電解質(zhì)等,未出現(xiàn)相關(guān)不良反應。
該患兒為1例ELBW,因氣管插管、入住NICU時長>7日、胎齡<32周、中心靜脈置管等多重高危因素造成假絲酵母菌血流感染?;純喊纬o脈置管,先后使用氟康唑和ABCD抗真菌感染后,好轉(zhuǎn)后逐漸痊愈出院。ELBW早產(chǎn)兒救治問題是NICU面臨的重大問題,應針對高危人群采取積極預防策略。對感染明確的患兒應該進行經(jīng)驗性治療,及時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調(diào)整治療方案??傊t(yī)生、藥師、護士組成的治療團隊應該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合作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CAILES B, KORTSALIOUDAKI C, BUTTERY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UK neonatal infections:the neonIN infection surveillance network[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18,103(6):F547-F553.
[2]" LAUSCH K R, SCHULTZ DUNGU K H, CALLESEN M T, et al. Pediatric candidemia epidemiology and morbidities:a nationwide cohort[J]. Pediatr Infect Dis J,2019,38(5):464-469.
[3]" KELLY M S, BENJAMIN DK J R, SMITH P B. The epidemiology and diagnosis of invasive candidiasis among premature infants[J]. Clin Perinatol, 2015,42(1):105-117.
[4]" XIA H, WU H, XIA S, et al. Invasive candidiasis in preterm neonates in China:a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11 NICUS during 2009-2011[J]. Pediatr Infect Dis J,2014,33(1):106-109.
[5]" 徐發(fā)林.新生兒侵襲性真菌感染[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21,28(2):86-91.
[6]" RIOS J F D S, CAMARGOS P A M, CORRA L P, et al. Fluconazole prophylaxis in preterm infants: a systematic review[J]. Braz J Infect Dis, 2017, 21(3):333-338.
[7]" 賀雨,史源.2021年新生兒感染:抗菌藥物預防性與治療性使用指南解讀[J].中華兒科雜志,2022,60(2):84-87.
[8]" ROBATI ANARAKI M, NOURI-VASKEH M, ABDOLI OSKOEI S. Fluconazole prophylaxis against invasive candidiasis in very low and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neon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lin Exp Pediatr, 2021, 64(4):172-179.
[9]" KIMBERLIN D W, BARNETT E D, LYNFIELD R, et al. Candidiasis. In: Red Book: 2021–2024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32nd ed[M].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21:246.
[10]" 袁莉莉,李光輝.美國感染病學會2016年更新版念珠菌病處理臨床實踐指南解讀[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6,16(4):521-528.
[11]" 趙東陸,馬軍.注射用兩性霉素B膽固醇硫酸酯復合物用藥指導原則[J].臨床血液學雜志,2022,35(5):303-308.
(編輯:潘明志)
基金項目:江蘇省醫(yī)院協(xié)會-醫(yī)院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JSYGY-3-2023-169)
第一作者簡介:趙迎春,女,副主任藥師,藥學碩士,研究方向:兒科臨床藥學。E-mail:972853489@qq.com
▲通信作者:劉海港。E-mail:275519857@qq.com
[本文引用格式]趙迎春,劉海港.兩性霉素B膽固醇硫酸酯復合物治療早產(chǎn)兒白假絲酵母菌感染的過程和藥學監(jiān)護[J].右江醫(yī)學,2025,53(3):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