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社會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消費的主打色,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為“綠色”買單,成為綠色消費新趨勢的引領者。
當City Ride(城市騎行)成為旅游新風尚,當閑置交易成為開源節(jié)流小妙招,當新能源車成為出行“新寵”,當外賣小份菜成為榜單熱門推薦……在綠色低碳消費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的當下,食品、日用品、出行等消費領域的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綠色消費蔚然成風。
隨著全社會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消費的主打色,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為“綠色”買單,成為綠色消費新趨勢的引領者。以新能源車為例,2024年,新能源車年產銷首次跨越1000萬輛大關,占新車總銷量的比重達到40.9%;在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新車銷量占比已經(jīng)連續(xù)6個月超過50%。網(wǎng)絡調查顯示,80后、90后消費者中新能源車潛在用戶占比更高。在閑置交易市場,年輕人活躍度更高,目前閑魚的注冊用戶數(shù)已突破6億,僅過去一年,就有超過3000萬的“95后”新用戶加入,每天有400多萬件商品在平臺發(fā)布,日均交易額突破10億元。
除了線上二手交易,線下二手商店也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消費新空間。今年年初,閑魚循環(huán)商店江蘇首店在南京熙南里街區(qū)正式開業(yè),該店集閑置交易、藝術文化交流、圈層鏈接、產業(yè)發(fā)展等多種業(yè)態(tài)于一體,是目前面積最大、業(yè)態(tài)最豐富多元的一家閑魚循環(huán)商店。開業(yè)前一天試營業(yè),收到了500多件周邊居民送來寄賣的閑置商品,店里更有南京本地IP(知識產權)商品、潮流藝術策展空間,為年輕人打造消費新場景。
“南京擁有豐富的大學資源,年輕人群基數(shù)大、素質高,接受新事物較為容易,參與閑置交易、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意識強,這些加速了我們在南京的落地。”閑魚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年輕人在出行和飲食選擇上也體現(xiàn)了消費方式的“綠意盎然”。28歲的金文文在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10公里的通勤路,她選擇“共享單車+地鐵”的方案,因為開車上班油耗大,而騎自行車、坐地鐵半個多小時就到,既便宜又環(huán)保。在選擇工作午餐時,金文文喜歡在外賣軟件選購小份菜,因為單價便宜,葷素搭配,適合一個人吃。
可見,綠色消費在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激發(fā)消費潛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年輕人作為綠色消費的主力軍,不僅引領了一場含“綠”量極高的消費潮流,更是對過度消費主義有了深刻的反思與重構。為響應年輕人綠色消費的新追求,不少商家積極推出相關產品及活動,例如咖啡店推出“自帶杯減4元”活動,運動品牌利用工廠邊角料和產品回收料制造新款運動鞋,美團外賣平臺提供“無需餐具”選項……綠色消費的趨勢正滲透到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重塑市場消費邏輯,為眾多行業(yè)開拓一片嶄新的藍海。
綠色消費的興起,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印發(fā)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綠色消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此外,“社群文化”是促進綠色消費的一大重要原因,例如在二手交易平臺,閑置用品交易成為年輕人拓展人脈的有效途徑。
在綠色消費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一些問題和短板也逐漸暴露,比如部分綠色產品價格偏高、市場監(jiān)管體系尚不完善、綠色消費服務供給不足等。面對這些制約綠色消費進一步發(fā)展的問題,供需兩側需聯(lián)合發(fā)力,多措并舉,綜合施策。供給側應加強綠色消費供給,完善綠色消費支持政策和基礎措施,并建立健全監(jiān)管和服務體系,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需求側則應加強自身引導示范作用,影響更多人樹立綠色消費理念,讓綠色消費從潮流變成常態(tài),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