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2-0083-05
研討背景:體能學練主要針對改善身體成分,發(fā)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韌性、反應能力、位移速度、協(xié)調性、靈敏性、爆發(fā)力、平衡能力等,為學生增進體質健康和學練專項運動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期話題研討,針對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能練習設計缺少針對性、學練過程單一、趣味性不強等一系列問題與誤區(qū),開展“體能練習內容”設計與實施策略的研討,旨在為學生高質量專項技能學習,以及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夯實基礎。
話題1:針對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中專項體能練習與體能的補償性練習的內容與實施,您認為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其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1.缺少針對性,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體質、性別、主教材的特點等選取相應的練習內容。2.學練形式單一,趣味性不足,學生對練習產生抵觸情緒,造成練習效果差,影響學生練習的積極性。3.運動負荷不適宜,過大或過小,練習效果不理想,運動負荷一刀切,影響學生的鍛煉效果。4.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
——安徽李厚余
主要存在的問題:1.體能練習流于形式。2.體能練習形式大于練習效果。3.專項體能練習的專業(yè)性不突出,達不到提高專業(yè)技能的目的。4.補償性練習的運動量和強度不足。
——貴州龍海霞
?課堂體能練習,不管是專項的還是補償的,均出現隨意化現象,簡單來說,專項體能練習時,用上肢就練上肢,用下肢就練下肢;補償性則相反,課上練習了上肢,就補償下肢力量,練習了下肢,就補償上肢力量,難以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結構化和整合性。
——山東徐曉東、浙江黃偉婷、山東尹耀
?教師素養(yǎng)?: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教學理念直接影響練習內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學資源?:包括場地、器材等硬件設施的不足,限制了練習的多樣性和強度。?學生因素?:學生的體能基礎、興趣愛好、學習態(tài)度等差異,增加了練習實施的難度。?評價體系?:單一的評價體系可能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進步幅度,影響練習的積極性。
——江蘇趙美娟、黑龍江吳宏志
體能的補償性練習需要考慮到運動負荷、天氣狀況、學情、練習方法的設計、與主教材的結合、練習時間的安排等因素。在體能學練時,抓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很重要,既要新穎又要有實效。簡單枯燥的練習內容,難以引起學生練習興趣。教師需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鉆研適合學生的練習方法。
——浙江楊勇、吉林曲藝、山東任東晉
體育課堂上的場地、器材、人數等影響因素較多,要準確把握現狀,關注練習的針對性,效果也會有所提升。如,徒手類游戲中,簡單的場地線、場地周邊的臺階等都可利用,以達到讓學生鍛煉的實效。
——甘肅瞿學維
專項體能練習方面,缺乏針對性,未充分考慮不同體育項目特點和學生個體差異;練習方法單一,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且缺乏綜合性手段;缺乏系統(tǒng)性規(guī)劃,沒有長期、系統(tǒng)的安排以及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和評價標準。
補償性體能練習方面,教師和學生認識不足,不明白其重要性;內容不明確,缺乏科學選擇與專項體育活動的緊密結合;實施困難,受時間、場地限制以及學生個體差異影響。以上問題的產生主要受教師、學生和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
在教師因素中,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態(tài)度至關重要,專業(yè)素養(yǎng)影響練習質量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教學態(tài)度則決定對教學的重視和投入程度以及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引導。
在學生因素中,興趣和動機以及個體差異影響較大,興趣和動機決定學生參與度和投入程度,個體差異則要求教師制訂個性化練習方案,并考慮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風格。
教學環(huán)境因素包括時間和場地、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評價。時間和場地有限可能導致練習時間不足;教學資源豐富程度影響練習質量;教學評價體系完善程度和評價方式的科學性、合理性影響教師和學生對練習的重視程度以及練習效果的準確反映和教學反饋。
——浙江王志軍、江蘇李大健、江蘇盛雪芳、甘肅葉慈孝
缺乏針對性,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學生積極性不高。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體能練習應以核心力量為主,同時把握好練習密度、運動強度。體能練習內容側重于某一方面,如,側重于下肢力量。練習數量上給予一定彈性,如以前30%的學生的能力為主,設置體能內容練習次數和組數。
——四川鄧君
影響因素:1.形式大于實質,為了補償而補償。缺少對本課專項方面的補充,尤其是教師在體能教學方面能力受限,導致對課程目標聯(lián)系不緊密;2.認知受限,在專項體能課上,不應該刻意追求10分鐘的補償性體能,可強化專項輔助體能練習;3.10分鐘體能練習,不僅只存在于課堂最后時段進行,如果在課堂前期進行,則就不存在補償性目標,更多的是專項體能化基礎練習。
——江蘇姜國樂、江蘇王曉虎、
天津郭晨宇
補償性體能練習的誤解:部分體育教師將補償性體能理解為對本節(jié)課未鍛煉到的部位進行“補償性”鍛煉,而忽略了補償性體能更深層次的意義,即基于項目特征,提升專項能力。
——廣東張斌
話題1小結:針對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中專項體能練習與體能的補償性練習的內容與實施,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把補償性體能理解為對本節(jié)課未鍛煉到的部位進行補償,體能練習場地設施設備不足、不配套,還涉及學生對體能學練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差異性,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未充分考慮不同項目特征和學生個體差異等。此外,體能教學方法單一、目標不清、評價不明也是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主要影響因素有技能因素、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健康因素、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等。
——山東羅兆杰
話題2:結合教學案例談談每節(jié)課10分鐘左右體現多樣性、補償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體能練習的設計與實施?
多樣性存在多個方面,如,活動1:“動物模仿秀”游戲。前2分鐘,讓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奔跑方式,諸如兔子跳、螃蟹橫行、獵豹沖刺等,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腿部力量和協(xié)調性,還增加了運動的多樣性。活動2:“器材大挑戰(zhàn)”游戲。利用小欄架、標志桶、跳繩等器材,設計不同的動作組合。諸如跳過欄架、繞過標志桶、跳繩10次等為1組的循環(huán)練習。通過不同器材的運用,豐富了練習方式。補償性方面:在觀察學生的表現后,發(fā)現部分學生耐力不足。于是在體能練習的3分鐘時安排間歇跑作為補償性練習。學生快速跑一段距離后,慢走休息片刻,再進行下一輪快跑,逐步提高學生的耐力水平。對于上肢力量較弱的學生,增加2分鐘的“俯臥撐挑戰(zhàn)”,可根據學生能力調整難度,諸如膝蓋著地做俯臥撐等。趣味性游戲也較多,如,游戲1:“接力拼圖”,把1幅拼圖分成若干塊,分散放置在一定區(qū)域內,各小組依次派人尋找拼圖塊并跑回交給隊友,最先完成拼圖的小組獲勝。游戲2:“聽口令做動作”,所有學生圍成1個圓圈,教師站在中間發(fā)出各種口令,諸如“蹲下”“跳起”“轉身”等,學生迅速做出相應動作,做錯的學生可以表演一個小節(jié)目,考驗學生的反應速度和注意力。
——甘肅葉慈孝
課堂10分鐘體能練習,更多的是原地俯臥撐、仰臥起坐、背橋等體能練習,創(chuàng)新教學往往需要借助器材、墊子和隊形等,通過豐富器材、布置場地、轉化隊形等形式補充,但可能會出現時間不足的問題。目前體育課在40分鐘內,既要學習技能,又要進行多樣性、補償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體能練習,難度較大。
——安徽朱金金
假如3名學生進行行進間低手投籃,學生A表現為騰空后上身不穩(wěn);學生B表現為起跳明顯腿部發(fā)軟;學生C表現為手指撥球沒有力量。請問,本課該如何設計體能內容呢?
——湖北徐仲書
個人認為:學生A表現為騰空后上身不穩(wěn),多開展腰腹力量練習;學生B表現為起跳明顯腿部發(fā)軟,多開展下肢力量練習;學生C表現為手指撥球沒有力量,多開展手腕與手指力量練習。組合性體能補償練習,一般在4種或以上,按照小組歸類進行補償,雖不能面面俱到,但能最大化滿足學生的需求與發(fā)展。
——江蘇吳愛軍
在體能練習中引入有趣的元素,讓體能不再枯燥。這可以通過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和娛樂性的活動實現,如,將體能練習融入體育游戲中,可設計接力比賽鍛煉速度和團隊協(xié)作,可通過充滿樂趣的障礙跑提升多種體能。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參與者的積極性,讓他們更主動地投入體能練習中,也可以有一定的整合性,組織一個綜合性的體能,組織各種體育游戲和小型競賽。如,在體能課上開展“體能大富翁”游戲,在游戲棋盤的不同格子設置不同的體能挑戰(zhàn)任務,諸如原地高抬腿、十字跳等,學生通過擲骰子前進,完成相應格子的任務。或者進行小組接力競賽,諸如跳繩接力、仰臥起坐接力等,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此外也可進行“尋寶大挑戰(zhàn)”游戲,在操場上設置多個“寶藏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完成不同的體能任務(諸如俯臥撐、短跑、跳繩等)獲得線索,找到寶藏。
——浙江黃偉婷、湖北李哲
高中籃球課可以用傳球發(fā)展上肢力量,長傳球、快傳球、空中傳球等緊扣專項的練習,也可以用搶籃板、蓋帽形式練習下肢力量。高中的模塊教學中,特別是球類教學,不建議無球練體能,高中課時本身有限,球類模塊教學,最好結合有球練習體能,可熟悉球性,也可練習體能。
——江蘇姜國樂
從現行課程標準出發(fā),要圍繞“賽”設計10分鐘的體能。如,水平一,以基本運動技能的組合設計體能比賽,諸如攜物障礙跑等,可多設置一些情境提升比賽趣味性;水平二、水平三可結合專項運動技能的組合設計體能比賽,諸如籃球傳、接、運、投的組合等。這樣的體能比賽兼顧了專項體能和補償性體能。
——江蘇張梁
學生每節(jié)課都可能出現不同的問題,教師沒辦法每節(jié)課都能針對每名學生的問題強化體能,所以可以設計為專項體能+一般體能,盡可能兼顧不同的問題進行體能練習。
——上海王彩云
體能練習想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通過對抗賽、積分賽、挑戰(zhàn)賽、游戲、表演等不同形式開展。
——江蘇沈宇紅
教師不能局限于某一節(jié)課,而是應放在整個大單元中,系統(tǒng)地、科學地設計體能練習,更有利于學生的體能發(fā)展。不應被10分鐘的時間框死,可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變通,10分鐘體能也不是一定要起個名字放在課的最后,也可以融入課的其他環(huán)節(jié)中。
——江蘇蘇波
根據教材的內容,合理區(qū)分上下肢的練習。主教材上肢偏多,體能練習以下肢為主;反之,上肢為主。每次可以換1項內容,使練習不枯燥。
——安徽孫佑明
體能練習要根據項目特征、班級學情、學校特色設計具有多樣性、補償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練習內容。如,單一的操控性運動技能可以安排多樣性、趣味性的體能內容,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增加趣味性。再如,以原地側向投擲為例,多樣性、趣味性體能(4分鐘):凸顯“一物多用”的原則,圍繞器材設計速度、靈敏、協(xié)調的體能內容;補償性體能(4分鐘):可設計簡單易行的跑、跳類接力,也可圍繞器材進行合作運輸等;整合性體能(2分鐘):與專項運動體能相融合。
——江蘇凌浩
1.體能練習多樣性:如,安排組合跳的體能練習:原地弓箭步前后跳10秒→左右并腿分腿跳10秒→開合跳10秒→波比跳10秒,共做5~8組。
2.體能練習補償性:如,在五步拳或前滾翻作為主教材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此類主教材的運動負荷相對較小,可以安排諸如蛙跳或變速跑或勻速跑等運動負荷較大的體能項目,作為對主教材運動負荷較小的相應補充,以期達到較好的鍛煉效果。再如,當蹲踞式跳遠作為主教材時,可以安排俯臥撐等以上肢力量練習,作為對主教材上肢力量練習不足的補充。
3.體能練習趣味性:把體能練習用游戲或比賽的形式進行練習,以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如,把全班按照男女生分別分成2組,各自單獨進行蛙跳接力賽;開展迎面或往返接力賽等。
4.體能練習整合性:可以在體能練習部分把發(fā)展力量、速度、柔韌等項目串聯(lián)起來練習,以達到體能綜合練習的目的。如,組合練習:俯臥撐10個→30米加速跑→仰臥兩頭起10個→仰臥推起成橋10秒,共做5~8組。
——安徽李厚余
設計體能練習要有針對性,專項性和補償性的目標不僅要清楚,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加入音樂、競賽、游戲等元素,讓體能練習者獲得勝利的體驗。此外,在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把握上要根據本課的主教材的運動負荷給予適宜的搭配。
——新疆高峰
話題2總結:通過話題研討,10分鐘的補償性體能練習要依據課的內容進行科學有效設計,其對主題內容學習成效會更顯著,實現涵蓋技術和體能多種項目雙豐收,學練賽的賽,正指向體能練習。不僅激發(fā)了興趣,又能激發(fā)學生們對后續(xù)課堂內容的掌握產生積極興趣,體能有所提升,技術有所鞏固。但也存在個體差異問題,后續(xù)將優(yōu)化內容,因材施教,加強指導,促進全體學生更均衡地發(fā)展體能練習,更符合全員發(fā)展的育人宗旨。
——安徽金文波
話題3:結合實際案例談談專項體能的學練策略,及有哪些注意事項?
專項體能學練策略:1.按照體能的優(yōu)劣開展分層教學,對不同體能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組數或次數的要求,如,在練習立臥撐時,體能好的男生可以每人每組練習15次,體能差的男生和體能好的女生每人每次練習10次,體能弱的女生每人每組練習5次,根據學生的體能狀況練習若干組。2.開展情境教學,如,設置若干障礙,讓學生模仿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情境,既增強學生的體能,又培養(yǎng)學生的革命精神,也能增強練習的趣味性。3.根據主教材的特點確定體能練習的項目和負荷,盡量做到體能練習的內容能對主教材有促進或補充的作用。如,在主教材是蹲踞式跳遠時,可以把俯臥撐作為體能練習的內容。
注意事項:1.把握好體能練習的負荷??梢愿鶕W生練習中的表情判斷負荷的大小,如,學生在練習中表情很自然、出汗適中,說明負荷適宜;若學生出現大汗淋漓、表情呆滯可能負荷較大,應及時停止或減小負荷。若上課的主教材是快速跑或耐力跑等負荷較大的內容時,體能練習可以安排俯臥撐、仰臥起坐、拉伸韌帶等負荷較小的練習內容,也可采用分層教學,分組設定相應的負荷。2.避免安全隱患。如,有些需要器材擺放的項目練習中,要注意器材之間保持安全的距離;檢查場地是否平整或有小石塊等雜物;把控學生的負荷量,防止負荷過大造成受傷等。3.注意練習的趣味性。如,變換練習形式,開展情境教學,用游戲或比賽的形式開展體能練習。總體原則為內容適合、負荷適宜、形式多樣、安全為重、融入比賽、配以音樂、評價及時、鼓勵促進。
——安徽李厚余、江蘇王曉虎
體育課堂體能教學應注重動作的拆解和分層化教學。對于較復雜的體能動作學習,可采用拆解動作,即將一個完整的運動技能或動作按照其結構、順序和關鍵點分解為若干個小部分,每個小部分都是一個相對獨立但又相互關聯(lián)的練習單元。通過逐一學習和掌握這些小部分,學生能夠逐步構建起完整的動作技能。分層教學則是根據性別、年齡、愛好、個性特點等方面的差異,通過設置與學生相匹配的組別,讓不同的學生均能夠獲得更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表現的機會。在教學對象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能水平和興趣愛好,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體育課堂上有所收獲。通過層次化教學,教師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安徽韓彤
如,在進行初中籃球:防守戰(zhàn)術+教學比賽教學中,可以體能為主導,在設計體能練習時,時間以6~8分鐘為宜,內容以一般體能為主;如果本課以傳接球+運球傳接球組合為主要內容,這節(jié)課可以技術為主導,體能練習時間可長一點,體現補償性,內容為專項體能和一般體能結合,體現整合性。也可將技術和體能專項動作一起學練,縮短學習時長,提高效率。
再如,在進行籃球運球+急停跳投教學中,根據技術需要,可安排2種專項體能,諸如力量訓練和速度訓練,加2種輔助性一般體能,諸如協(xié)調性和平衡能力練習。結合大單元整體教學,將籃球項目所需的5種體能全部兼顧,提前將5種體能練習內容設計好,根據課的需要,可以交叉重復或循環(huán)練習,這樣學生第一次練習后,再次練習時,更容易掌握、組織,既省時又能提高效率。
——江蘇曹緒華、貴州聶思好
籃球比賽中,彈跳力對搶籃板至關重要。為提升學生的彈跳力,可通過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腿部爆發(fā)力和彈跳高度。內容可設計諸如深蹲、推舉等力量訓練,增強學生腿部肌肉力量;可設計跳躍練習、跳跳箱等爆發(fā)力訓練,提升學生腿部肌肉快速收縮能力;可設計拉伸性的柔韌性訓練,預防受傷。在練習前,可先評估現狀,測試初始彈跳力,制訂個性化訓練計劃,之后再進行分階段的進階內容練習,從基礎力量訓練到爆發(fā)力提升逐步進階。此外,每個階段結束后應進行測試與評估,并依據學生情況調整訓練方案。
——江蘇趙美娟
在小學生體育課堂中進行專項體能練習時,需要注意針對學生在運動運動技能上的不足,設計補償性體能練習。根據學生的體能進步,逐步提高練習的難度和強度。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恢復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同時,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快速發(fā)育階段,應避免過早進行單一專項訓練,以免影響全面發(fā)展。
——廣東張斌
如,在快速跑教學中,可安排高抬腿、后踢腿跑、小步跑等專門性的熱身練習,為快速跑做準備。包括不同距離的往返跑,諸如10m跑、20m跑、30m往返跑等,增加練習的變化。最后進行障礙跑,設計一些小障礙物,諸如跨欄架、標志桶等,讓學生在快速跑的過程中學會跨越障礙,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山東趙海騰
專項體能策略:如,在籃球專項體能訓練中,應先明確目標是提高學生在籃球比賽中的耐力、爆發(fā)力、敏捷性等,依據此目標制訂詳細的訓練計劃,諸如每周安排3次體能訓練,每次包括一定時間的有氧跑步提升耐力、短跑沖刺訓練爆發(fā)力、變向跑和滑步練習提高敏捷性等。
——甘肅葉慈孝
專項體能的練習設計要針對比賽情境設計,要做到“兩高”,即高于比賽強度、高于比賽難度。為技能提升打下扎實的體能基礎,適應比賽節(jié)奏,從而在比賽中能夠較為輕松地完成專項技能。
——江蘇張梁
話題3小結:通過研討,專項體能的學練策略主要有:1.耐力與爆發(fā)力結合練習:通過反復沖刺和長跑練習,提升學生的綜合體能。2.專項技能與體能結合:在球場上進行實戰(zhàn)練習,結合體能練習強化技術動作的應用。3.游戲化練習:通過小場地對抗賽增強比賽意識,同時提高心肺耐力和靈活性。注意事項:1.確保練習場地的安全性,避免意外傷害。2.加強水分補給和電解質平衡,尤其在高溫環(huán)境下練習時。3.保持與學生的溝通,關注他們的反饋,適時調整學練策略與運動負荷。總之,進行專項體能學練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練習內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時,注意學練過程中的安全與心理健康,合理安排學練與休息的比例,以達到最佳的練習效果。
——浙江孟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