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二年(1103年),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zhèn)程崗村)。一個薄霧溟濛的清晨,一個哭聲洪亮的男嬰在一間破舊而干凈的農(nóng)家小院里呱呱落地。此時恰有一只大鳥飛來,盤旋院中。正逢北方遼國屢屢犯境之際,男主人岳和有感而發(fā),于是給兒子起名為岳飛,期盼他能重振山河。
一位英雄將從這個清貧的小院走出,在歷史的驚濤駭浪間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時至今日,回顧他精忠報國的事跡時,我們?nèi)员桓袆印?h3>岳母刺字傳佳話
少年岳飛,為人沉默寡言,常負氣節(jié),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他曾拜師,學(xué)習騎射、刀槍之法,武藝過人。岳飛生有神力,未成年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為“時人奇之”。宣和四年(1122年),軍中招募“敢戰(zhàn)士”以御遼。岳飛應(yīng)募,經(jīng)過選拔,被任命為分隊長,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今河南安陽)作亂,岳飛請命前去除害。他表現(xiàn)突出,帶領(lǐng)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岳飛勇猛剛正的性情和其母姚氏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
靖康元年(1126年),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xiāng)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再度投軍抗金,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母親深明大義,不僅沒有阻攔兒子,還在兒子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激勵兒子竭盡全力報效國家,勿憂家事。
岳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
此后的十余年間,岳飛率領(lǐng)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后因宋高宗、秦檜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等人的誣陷,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其子岳云和部將張憲一起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忠武”。
千百年過去了,“岳母刺字”的故事代代流傳。人們說,正因為有岳母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才成就了岳飛這位文武皆能、忠孝兩全的歷史英雄。
在岳飛故里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岳飛紀念館內(nèi)的大殿前有這樣一副楹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第一功名不愛錢”,橫批“乃武乃文”。這是由清朝同治年間的榜眼何金壽題寫的。從字面上來看,這副楹聯(lián)上下聯(lián)并不對仗,但實際上卻用得十分巧妙,借前人的詩句道出了岳飛精神的真諦。
岳飛的“不愛錢”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其中尤以“不藏私錢”“自籌軍資”“生活簡樸”和“不置家產(chǎn)”最為令人贊嘆?!督鹳⒎B編》提到,由于岳家軍在抗金戰(zhàn)場上屢建奇功,所以經(jīng)常得到朝廷的賞賜,有時多達數(shù)十萬貫。但岳飛堅持有賞必勻的原則,“一錢不私藏”,如數(shù)分給將士們,以至于當時人們稱岳飛為“清貧大將軍”。有一次,戰(zhàn)事緊急,物資不足,他便命令將皇帝賞賜給自己的物品變賣,籌款造弓兩千張。有部下說:造軍器應(yīng)破費官錢。岳飛淡淡地回答:這要上好幾個折子才能求得,既然軍隊急需,還是自己支付吧!
岳飛生活簡樸,平日在家只穿麻布衣服,不著綢緞,對家人也如此要求。有一回,岳飛看到妻子李娃穿著繒帛(絲綢統(tǒng)稱)的衣裳,就很不高興地責怪了她。從此之后,全家人不敢再穿用絲綢了。岳飛在飯食上也十分節(jié)儉。一次家里會餐,岳飛發(fā)現(xiàn)飯桌上添了一道紅燒雞,便馬上查問,廚師回答說是部將送來的。岳飛傳命下屬,此后不許為他進送佳肴。
岳飛的“不愛錢”更體現(xiàn)在他的“不置私產(chǎn)”上。由于戰(zhàn)功顯著,高宗要對他進行獎勵,欲在臨安為他建造宅第,岳飛卻拒絕了。他說:“北虜未滅,臣何以家為?”他的話,使?jié)M朝君臣為之感動。另據(jù)記載,岳飛遇害后,全部家產(chǎn)被沒收,清點起來,僅有朝廷配給的鑲玉腰帶數(shù)條,部分作戰(zhàn)鎧甲、兵器,還有少量絲織品、糧食、銀錢以及書數(shù)千卷而已。
岳母刺字“盡忠報國”,岳飛以一腔熱血忠實履行,成為后世楷模,岳姓子孫以此為范。
岳飛之子岳云大有乃父之風,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少年將軍。岳云從小與父母分離,顛沛流離中目睹了金兵的惡行和宋人的困苦,在祖母教育下,立下保家衛(wèi)國的大志。他12歲從軍,被父親岳飛編入其部將張憲的隊伍中,當了一名小卒。21歲那年,在潁昌大戰(zhàn)中他親率背嵬軍投入血戰(zhàn),取得大捷,迅速成長為岳家軍中卓有聲望的一位將領(lǐng)。23歲時,他和父親及張憲一起慘遭陷害而死。
岳飛第三子岳霖之子岳珂是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在岳飛冤案得到昭雪后,他積極收集岳飛的資料進行整理加工、補充修改,完成《金佗稡編》二十八卷和《金佗續(xù)編》三十卷。在當時朝廷編修史書的人多是秦檜黨羽的情況下,他頂住壓力為岳飛著書立傳,為后人留下了真實的歷史資料。
時至今日,岳飛的家訓(xùn)仍穿越歷史時空,激勵著他的后人盡忠報國。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將軍岳喜翠少將是岳飛第二十八世后人,她展翅藍天38年,安全飛行突破6100多小時,航程300多萬公里,100多次出色完成重大飛行任務(wù),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功勛飛行員金質(zhì)獎?wù)隆钡榷囗検鈽s。
更多岳氏后人中的普通人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岳飛的第三十一世后裔岳修奎是湯陰縣伏道鎮(zhèn)北里于村的村民,勤勞本分,樂于助人。他本人家庭并不富裕,但卻常年不計名利,不圖報酬,積極充當義務(wù)調(diào)解員,幫助鄉(xiāng)鄰排憂解難,解決矛盾糾紛。近幾十年間,他義務(wù)幫助過的群眾不下百家,在鄉(xiāng)鄰中留下了極好的口碑。
今天,無論是在河南湯陰還是在杭州,岳飛廟前,來自五湖四海的參拜者絡(luò)繹不絕。人們瞻仰和憑吊這位偉大的英雄,傳頌著岳飛的英雄故事。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激勵著中華兒女在新征程中砥礪前行。
(摘編自《學(xué)習時報》《中國紀檢監(jiān)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