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古樹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那個被它擋。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這首創(chuàng)作于1950年代的《歌唱二郎山》,現在很少人知道了,但我家的兄弟姐妹八人,卻隨時能來個小合唱。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我們,從小常聽父親哼唱這首歌。樂觀歡快的樂曲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形象生動地傳遞出一種不畏艱險、勇敢進取的精神,是父親年輕時喜愛的歌,也是陪伴我們成長的歌。
我還知道:父親喜愛的另一首歌,是馬玉濤的《馬兒啊,你慢些走》。因為是女聲,父親唱得不多,我只記住了常聽的兩句“馬兒啊,你慢些走喂慢些走哎,我要把這大好的河山看個夠……”上網搜歌詞,方知“大好的河山”原詞是“迷人的景色”,想來是父親自己改了詞——到父親晚年我才知道,熱愛生活的父親,是那么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內心最大愿望,就是多出去走走,到他摯愛的自然山川中,看好山好水好風景。這也是父親為什么對這兩首歌情有獨鐘的原因吧。
在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后的今天,人們出門旅游,就像到親戚家串個門,輕松快捷。對于出生在1927年的華北農村、從苦日子里熬過來的父親,卻是多年里只能深藏心底的愿望。京杭大運河在我的家鄉(xiāng)天津武清穿過,我家就在運河大堤西側。父親出生時,爺爺已近40歲。一個不成器的外甥,奶奶娘家需要時時接濟的一家子,陸續(xù)出生的叔叔老姑,出嫁后因姑父孱弱而日子難過的大姑一家……壓在爺爺身上的沉重負累,讓身為長子的父親從十二三歲就開始受苦分擔:立冬后,運河剛結薄冰,父親和伙伴用磚把冰砸開,光身子下去摸魚。冷水里的魚紛紛往熱腿上貼,伸手抓了,放進腰上圍挎的魚簍。摸一陣,出水上岸,把魚倒進大桶。冷風吹在濕淋淋的身上,凍得上下牙齒“嘚嘚”打戰(zhàn),圍著岸上點好的篝火烤一烤,再下去接著摸,摸夠了才上岸穿衣服回家。爺爺去賣魚,父親把里面濕了的棉衣脫下來,在炕上裹緊棉被等衣服烤干,牙齒猶在不停地打戰(zhàn)。每年入冬后,剛是個大孩子的父親都要掙一陣破冰摸魚的錢。十幾歲上,父親就能頂一個壯小伙子出力了:種莊稼種菜,打魚摸蝦,當架子工……父親想盡辦法掙錢,但抵不過出口多,奶奶掌管的大家庭財務,永遠鬧錢荒,像個無底洞。年輕時的父親,精力充沛,身體強壯,多高的山也登得,多深的淵也探得,但每天睜眼就得想辦法掙錢,顧不得想別的,畢竟,一切都得為生存這個硬道理讓路。
父親二十出頭的一年冬天,我的大姑父攬了窖冰的活。家鄉(xiāng)老輩人都知道,三九天窖冰,“吃的是陽間飯,干的是陰間活”,好漢子不愿干,賴漢子干不了,能吃上口飯的,誰也不去掙這要命錢,所以主家在窖冰期之前就提前找人。大姑父攬下活,拿到手的訂錢花了,活干不了,開工后不到半天就跑回家,說什么也不去了。在爺爺軟硬兼施下,父親只得接下這苦差事。干活時兩人一組,厚厚的運河冰,用鋼镩镩下一大塊,再用鉤子鉤了,兩人一起使勁,把無比沉重的大冰塊甩到河邊開好的冰窖口。這是吃大力的活,父親年輕,不知惜力,三九嚴寒里,身上只穿一件單衣,渾身汗出得像水里撈出來的,寒風一吹直打哆嗦。實在凍極了,跑到岸邊的篝火邊烤一會,那真是“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烤后接著去干活,身上濕了干,干了又濕。傍晚吃飯,主家送來牛肉餡的死面蒸餃(家鄉(xiāng)話:死面指加水和好就用的面,而不是做包子常用的發(fā)面)。父親體力透支太大,圍著火堆吃完蒸餃,坐著休息的工夫就睡著了?,F在講養(yǎng)生,都知道“冬藏”,不宜運動出汗。父親那天不停地過力出汗著涼,晚上發(fā)起高燒,怎么捂蓋被子,也捂不出一丁點汗,嗓子也出不來聲了。就著涼風吃的死面牛肉蒸餃也在腸胃里發(fā)作了,肚子絞痛,還拉不出來,后來轉成了血痢。這場大病,把身體精壯的父親折騰得半個多月起不了炕,差點要了命,遷延很長時間。正趕上有招去北京房山良鄉(xiāng)當架子工的,為掙錢養(yǎng)家,父親抱病去了良鄉(xiāng)。
父親后來常懷念在良鄉(xiāng)那段經歷。那時新中國成立不久,良鄉(xiāng)那有建設任務,需要架子工。父親說:當時在那干活,伙食特別好,白面饅頭用大笸籮盛著,有肉有菜還管飽,那時家里過年都吃不了這么好。父親在家鄉(xiāng)就干過架子工,有力氣有技術,干活勤謹利落,在同伴中威信高,也被那里的管理人員認可。一位統(tǒng)計員姑娘看上了英俊能干的父親,說如果父親愿意,她和管事的表哥說,可以讓父親留下做正式工。那時百業(yè)待興,各處都需要能干的人。家里有了妻子和幾個月大女兒的父親謝絕了統(tǒng)計員姑娘。在良鄉(xiāng)這段日子,伙食好,掙得多,心情舒暢,加上給公家干活,看病拿藥也方便,父親的身體慢慢好了。
父親說:那工地附近都是大山,山里人家不多。趕上休息天,他和同伴就順著山溝去游玩。大山巍巍,流水潺潺,看不夠的山川美景。該吃飯了,遇到人家就進去,山里人淳樸,花點錢,就能吃到甜美的大鍋烀山芋和有風味的山里飯。那是父親記憶里最開心的一段時光。良鄉(xiāng)之行,讓在平原和運河懷抱里長大的父親開闊了眼界,見識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愛上了祖國的壯美山水。他用在良鄉(xiāng)務工掙的錢,買了全村第一臺收音機,成為他了解外面世界的最好媒介?!陡璩缮健贰恶R兒啊,你慢些走》等歌曲,都是他從這臺收音機里學會的。到大自然中,看山看水看風景,成了他心底最大的愿望。
誰能想到,父親這并非奢望的愿望,要到幾十年后的老年才得以實現。
結束良鄉(xiāng)務工后,父親回到家鄉(xiāng),八個兒女相繼出生??干娇妇昧?,父親自己也變成了一座山。這山是兒女們的依靠,也是向上攀登的堅固踏腳石。不富裕的農村家庭,六個女兒,兩個兒子,重男輕女的奶奶兩次自作主張,要把一個姐姐和我給別人抱養(yǎng),被父親嚴詞拒絕,說我的孩子我自己養(yǎng),不用誰背著抱著,別再想把我的孩子給人!說得奶奶啞口無言。
父親說到做到,為養(yǎng)活和培養(yǎng)兒女,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辛勞。從小愛書愛筆愛文化,卻只讀四年書就挑擔子養(yǎng)家,是父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孩子們幸運,趕上人人有讀書的機會,父親甘愿像蝜蝂一樣承擔生活所有的重擔。村里有副業(yè)廠后,生產隊勞動日值達到1塊多錢,人們都把上著學的大點的孩子叫回來參加勞動,年底大把分紅。我家勞力少,分口糧的人還多,分紅最少,甚至赤字。但父親不改初心,堅持讓孩子們上學。他說文化是立身基礎,只要孩子們愿意上,上到哪他都供。
有一年入冬后,我姥爺告訴父親:運河八孔閘北口門那有十三個稻草壩子,天冷后鯰魚在那扎窩。父親是治魚能手,去看后心里有了譜。白天在隊里出工,晚上騎車帶著片鉤和魚壺到那,一宿能鉤滿兩魚壺、一百來斤鯰魚。父親提前和鎮(zhèn)上一家大食堂說好了,早晨五點來鐘把魚送去,吃著他們端上的熱乎早點,等過秤算賬結錢,臨走還能給孩子們捎個餑餑。到家瞇上一小覺,白天照樣去隊里出工。那個冬季,父親鉤魚掙了不少錢,那是他在寂闃無人的寒夜冬野里一次次受凍受累換來的呀!
1962年,父親從收音機里敏銳地捕捉到政策氣息,趕緊尋覓商機,到北京郊區(qū)某地買喂鴿子的小玉米粒。用自己焊的鐵管自行車,馱著三四百斤的麻袋,騎行幾百里。父親說其中最難走的三里沙土路,車輪陷在土里沒法騎,只能一手扶把,一手扶后座上綁的麻袋,懷中抱月地艱難前行。天蒙蒙亮時,趕到鎮(zhèn)東面的小市場,正是市里來買鴿子食料的人來上貨的時間,貨物很快出手。
父親身上這樣的故事太多了,多年后回想,拼圖一樣把兄弟姐妹各自記憶中的斷片拼起,還是拼不全。大家都知道的,還有父親夜里拾糞的驚悚故事,那是我們家的保留橋段。
那時我十來歲,大姐在外上大學,二姐參加了縣里的農業(yè)工作隊,三姐在副業(yè)廠上班,其余五個兄弟姐妹,四個在上中學小學,小弟由母親在家邊做家務邊照看。干活人少工分少,吃飯人多分糧多,到年底分紅,扣了口糧錢,所剩不多。當時給生產隊交糞算工分,那就是錢啊。村周邊總有勤快老漢背著糞筐轉悠,近處拾不到多少糞。父親是精細人,以前常騎車過郊區(qū)到市里,知道市里和武清之間這段京津公路幾十里長,路邊沒公廁,中間位置的引河橋附近河灘和莊稼地,就成了走這一路人們的廁所。父親白天出工,晚上騎車去那里拾糞,每次都能有滿意的收獲。
一天夜里,父親又騎車到了那。把后座兩邊各綁著一個糞筐的自行車靠在樹上,背著單肩糞筐,手持糞叉子,循著熟悉路徑低頭尋找,看到糞便,用糞叉子拾起來放背筐里。往地里走著走著,一抬頭,突然看見朦朧的月光下,不遠處半高的莊稼掩映著,蹲著個什么東西,上面兩個圓圓的大紅眼睛。父親頭皮一下子炸起來了,在這夜半無人的寂靜曠野,遇到這驚悚畫面,說不害怕是假的。但父親是膽氣十足的人,很快定下心來,心想不管前面是什么,也要去看看。他握緊糞叉子,一步步靠近,那怪物一動不動。到近處一看,原來是座新墳!周圍有花圈,像兩只大紅眼睛的,是上面兩朵大紅花!父親長出一口氣,想到昨夜來拾糞還沒見到,一定是白天新添的。他揮起糞叉子,把兩朵大紅花打掉,解了這番驚嚇。
我聽父親講起這事時,手心攥出了汗。父親經歷得太多了,我們能知道多少呢?有吃有穿,天黑鉆進溫暖被窩睡覺,早晨起來吃了飯去上學,安享著天經地義般的歲月靜好,哪想得到父親為我們少睡了多少囫圇覺,又為我們承受了多少風霜雨雪!
父親對兒女教育的重視,得到了回報:八個農家兒女,六個靠自己努力,分別成為高校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學高級教師、國家機關干部、國企管理者和高級工程師。普通農家出了五個大學生,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家鄉(xiāng)成為佳話。
兒女們像羽翼漸豐的燕子飛出家門,留下年邁的父母,像一對老燕子守著空巢,為忙碌的我們擔起幫著照顧下一代的任務。直到2001年,年過古稀的父母搬離老家,遷居到兩個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定居的天津濱海新區(qū)塘沽。當時正是濱海新區(qū)城市建設快速發(fā)展時期,塘沽公園、外灘公園、海河邊的文化墻、泰豐公園、紫云公園、航母公園……父母常在兒女們的陪伴下去這些景點游玩,每次我去,都能聽父母津津樂道最近又去了哪里,有什么好看好玩的,我聽了也十分歡喜。
我這個最小的女兒,和父親相差38歲。15歲離家前,和父親沒有太多交流;15歲離家后,求學工作,成家生女,像上了發(fā)條一樣趕著走??赐改竵砣ゴ掖?,無非說些家長里短,覺得父母晚年衣食無憂,花錢不愁,單元房生活便利,風雨無損,還常到公園游玩,可稱幸福晚年,很少想到傾聽父親的心事。女兒高考前,為避免她心氣浮躁,我們沒出去旅游過。2006年她上大學后,我們有時假期和朋友出游,面對美景心曠神怡之際,?;^念頭:要是父親一起來游玩多好啊!但也只是一閃念。母親心臟不好,父親60歲前后,也曾心臟房顫很厲害,雖說現在沒什么癥狀,但畢竟是80歲的老人了,出來旅游,如果健康出問題,怎么跟母親和兄弟姐妹交代呢?
汪曾祺先生說:多年父子成兄弟。歲月消弭了38年的代溝,父親和我聊天越來越投契。說起當年在良鄉(xiāng)搭架子時的山川美景,我猜是著名的十渡景區(qū)附近,和父親討論印證; 1995年,父母曾到當時在石家莊的大姐家,姐姐姐夫陪著游覽了始建于隋朝的古剎正定大佛寺,姐夫還陪著父親去了位于邢臺臨西縣的崆山溶洞,父親很是贊嘆;2006年10月底,我和弟弟陪父母去北京,游覽了頤和園和天壇,父親對天壇的古松柏林念念不忘。父親說:沒有比到大自然看好山好水好景致更好的了。我知道了父親內心愿望,心想:父親80多歲了,身體硬朗,還能跟我們出去。再不抓緊,年紀越來越大,也許只能留遺憾了。
2010年國慶假期,我們和幾家朋友自駕去大連旅游。我問父親去嗎?父親高興地答應了。征求母親和兄弟姐妹意見,大家都同意,大姐自告奮勇去陪母親,并幫父親把衣服藥物準備好。我們從天津市區(qū)出發(fā),十點到塘沽家中接上父親,走沿海高速,第一站到了山海關。午飯后去老龍頭長城起點處游覽,站在老龍頭,眼前是波濤洶涌一望無際的大海。我發(fā)現父親對海里飛一般的快艇感興趣,問您要坐嗎?父親說要坐。說實話,我自己是不敢坐這快艇的,父親想坐,我當然要陪著。穿好救生衣,我和父親拍了張合影后上了快艇。坐上去的感覺,比在岸上看著更驚心動魄!上岸后問父親感覺怎樣?沒想到父親說:不夠快!
在老龍頭游玩一陣后,我們啟程去沈陽,晚上八點多,在沈陽入住酒店。我陪父親住一個標間,防備老人夜里有什么不適。父親起得早,我還可以陪著在周圍遛遛早,這也成為后來陪父親旅游時的習慣安排。
吃過晚飯,父親早早休息,第二天不到七點就起來了。我陪父親出了酒店,不遠處就是壯美的渾河大橋,我們邊聊天邊漫步走向大橋,看到氣勢雄渾的渾河穿城而過,父親若有所思地說:真像咱們家鄉(xiāng)的運河啊。我知道父親對從小賴以生存的運河有很深的感情,這句話該是他對渾河發(fā)自內心的贊美了。
上午十點左右,我們去游覽沈陽故宮。那些年清宮戲多,我陪父親邊走邊看,印證著電視劇的一些內容,又參觀北陵后,下午四點多,出發(fā)去大連。
正所謂十里不同天。上高速不久,下起雨來,而且越下越大,成了暴雨。我坐在父親身邊,心里暗暗祈禱,叮囑先生慢點開,安全第一。到大連已是晚上九點多,還好雨基本停了。我們到酒店辦好住宿,就到旁邊海鮮市場里的飯店吃飯。大連是海濱山城,酒店與海鮮市場之間是一條斜坡小道,路面上的雨水順小道嘩嘩往下流,道中間有兩塊墊腳磚。我正猶豫著怎么扶83歲的父親邁過去,沒想到老人家一下子跳過去了,讓我和女兒驚呼不已。
第二天,開車轉大連市區(qū)。大連是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雨洗過后,更顯得干凈漂亮。山勢時急時緩,山道兩邊,林木青翠欲滴。我們先到老虎灘公園和星海廣場,又來到海邊棧道。走在深紅色的木質棧道上,右面是蔚藍清澈的大海,左面是樹木蔥蘢綠草如茵的山坡,點綴著似錦繁花。我們陪父親在棧道上駐足照相,我問父親大連的大海和塘沽的大海相比怎么樣?父親思索一會說:塘沽漢沽一帶海岸是泥灘,更適合曬鹽,出產的長蘆鹽也特別優(yōu)質。大連因為有山,居高看更深邃優(yōu)美,海岸線也更豐富。父親這回答讓我吃驚,我哥大學畢業(yè)后在塘漢沽的鹽場工作,父親了解家鄉(xiāng)海灘特點不足為奇,沒想到還能用簡練優(yōu)美語言概括大連海灘特點。我想這得益于父親晚年堅持讀書看報,剪報做了好幾本,而且為寫書法,摘抄了很多優(yōu)美詩句吧。兩年后父親聽說我女兒找的對象老家是大連的,連說“好好好”,流露出對大連由衷的喜愛。
在大連吃過午飯休息后,我們開車到旅順??粗斈昵迥┸姼勐庙樀呐谂_設置,和作為歷史見證的白玉山塔,聽導游講解那段浸透血淚與屈辱的歷史。夕陽如血,映在海面上,仿佛在提醒我們:那段歷史并未走遠?;爻搪飞?,父親講起他十幾歲在天津洋酒行學徒跑街時,親眼目睹海河橋頭的日本兵,端著上了刺刀的大槍,對經過的中國人挨個搜身,只要搜到火柴,就以日本人的火柴廠著火嫌犯為名,用刺刀挑了扔海河里,海河水都被染紅了。父親這一輩人,是把那段歷史刻在心里的,他們對祖國的愛,是真正發(fā)自內心不可動搖的。
轉天早餐后,我們啟程向回走。第一站先到錦州,這是因為父親和我們都有一個情結。回程我們特意到錦州看看,在那里吃了午飯,還買了錦州蘋果,父親說有老國光蘋果的味道。
為了讓父親再看看北戴河的海,我們回程準備在北戴河住一晚。迷人的秋色里,汽車在高速上穩(wěn)穩(wěn)飛馳,父親一直看著窗外,道路兩邊,是東北大平原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我忽然想到小時候父親唱的“馬兒啊,你慢些走喂慢些走哎,我要把這大好的河山看個夠”,父親此時是不是也想起了這首歌呢?
北戴河同樣是美麗的海濱城市,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已開發(fā),成為著名的度假勝地。這里氣候宜人,植物也得天獨厚,樹木格外高大,花草更加艷麗,可謂天然養(yǎng)吧和花園。我們入住的酒店,樓宇玲瓏秀美,花草繁盛,而且就在老虎石附近的海邊,父親很喜歡。
轉天清晨,我和父親早早起來,遛達到海邊,坐在礁石上,看海面波浪起伏,聽濤聲陣陣。一個挎著相機的中年人過來兜攬生意,拿出樣片給我們看,說是立等可取。我和父親坐在礁石上看海聊天,本不愿被打擾,看他說得懇切,拿的樣片也不錯,大約七寸大,色彩飽滿,還加了塑封,想著父親來趟北戴河不容易,留個紀念也好。沒想到照完后,立等可取變成了要等半小時,取來一看,照片也不是樣片的樣子,尺寸小得多,顏色淺淡。我跟照相人急了,說錢多少放一邊,你這不是騙人嗎?這照片跟你拿的樣片怎么比?照相人被問得無言以對。還是父親勸我說就這樣吧,照相人終于說出個“老哥對不起”。我和父親沿著海邊往賓館走,我還是忍不住生氣,父親說算了吧,那人一看也是老實人,估計也是不容易。我心目中父親是嫉惡如仇的性格,照片照得不好,也是怕父親心里別扭,沒想到父親這么平和,我好像重新認識了父親。
東北之行,讓父親和我們都有了底氣,知道父親的身體外出旅游沒問題。十月中旬,大哥和幾個朋友去山東,也邀請父親同行。父親和大哥他們先去了濟南,游覽了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等名勝,又上了泰山,據說父親爬山時不讓人攙扶,只用個登山拐棍。我們驚呼:老人家半個多月,經山歷海,太厲害了。
2012年8月,我們自駕去五臺山,知道父親對五臺、普陀等佛教名山很向往,又請父親同行。入住五臺山下的賓館后,我陪父親在院里轉轉。這時立秋后還沒出伏,家鄉(xiāng)還在暑熱天,五臺山這里卻一片清涼,父親在長袖T恤外還穿著夾克。我們爺倆在院里說著話,細心的父親注意到:院里滿是花花草草,卻半天不見一個蚊子?我說五臺山號稱“清涼世界”,您看您的衣著,這在咱們那得過兩個月才能穿,哪有蚊子生存的環(huán)境?有一年我們這時候來,趕上下小雨,還在賓館服務部買秋衣秋褲穿呢。父親上年紀后怕熱,又怕吹空調,喜歡涼爽的地方。聽我這一說,連說五臺山真是好地方!
轉天我們游殊像寺、五爺廟、南臺錦繡峰等景點。周圍有人在講康熙五臺尋父的傳說,我說五臺山的掃地僧也不可小看,據說順治皇帝就是化身掃地僧讓康熙錯過了。已經欣賞了五臺山好風光的父親說:能在五臺山這好地方做個掃地僧,也不錯啊!我說您可不能有這想法,我們還想和您“把大好河山看個夠”呢!父親哈哈大笑。
在討論帶不帶父親登著名的黛螺頂時,我果斷投了否決票。上黛螺頂要坐纜車,在纜車運動中上下,速度要快,下來還得趕快跑向兩側,父親畢竟已85周歲,腿腳沒那么靈便,出來旅游首要是平安,不能讓父親有安全隱患。有上次在山海關坐快艇在前,我剛拉開架勢要做工作,父親說:我不是三歲孩子,知道輕重。快艇人家天天開,安全上不會有問題,我老實坐著就行。纜車晃蕩著上下,我跑慢了撞倒了,還怎么跟你們“把大好河山看個夠”?嘿!父親把這話又還給我了!
我一直有個愿望,想帶沒坐過飛機的父親坐飛機旅行一次,大家都反對,怕飛機起降時的氣壓變化和顛簸讓老人心臟或血壓出問題。父親因為不知道坐飛機是什么體驗,也不敢確定。但我想很多人九十多歲還坐飛機,父親這身體應該也沒問題。2015年4月,我在父母家又一次說起想帶父親去杭州,父親很高興,問怎么去?我說杭州開車太遠,咱們坐飛機。父親同意了。我立刻讓女兒訂票,沒想到過了不到一小時,父親就說不去了,估計還是對坐飛機心里沒底。我只好讓女兒退了機票。
這年7月,母親突發(fā)心梗,住院二十來天后去世。眼看父親情緒低落,我和大姐商量,想帶父親出去紓解心情。我們開車帶父親去了承德避暑山莊,大姐和姐夫同行,加上幾個熟悉承德的同事朋友,一行八人。承德的清涼很對父親脾胃,父親在古色古香的避暑山莊里緩步而行,大姐大姐夫在左,我和先生在右,還有三位在后面跟隨。我說爸您這是出巡的架勢啊。父親說你別忽悠我了,我一個運河里打魚摸蝦土里刨食的農民,從前哪敢想這樣到處旅游看風景?先得感謝這太平盛世國泰民安,讓老百姓都能到處走走,看看大好河山;再要感謝你們兒女孝順,還有這些好朋友,都大忙忙的,陪我這老朽逛景,哄我開心;三是感謝我有個健康的好身體,89歲了,還能跟你們這么走。一陣微風吹來,荷塘里的荷花輕輕搖擺,好像聽懂了父親的話。
照例,我和父親轉天清晨出去遛早,出了住宿的山莊賓館左轉,不遠處就是一個市場。父親手里拄著拐棍,我緊隨身旁,隨時小心攙扶。這里城市古雅,民風淳樸,我們買了點水果,賣水果的大姐斯文和氣,市場里也很安靜,不像有些地方大喊大叫兜攬生意。父親說:市場能看出一個地方素質,承德有山有水有古跡,人情溫厚,是個好地方。
9月中旬,時令已近秋分,南方應該不太熱了。有了去承德的美好體驗,我和大姐商量陪父親去杭州和普陀山。杭州是自古有名的天堂,也是父親一直向往的地方;普陀山是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道場,父母晚年一直供奉觀世音菩薩。父親年近90了,以后不一定還能出來,這次一是讓父親散心,二是了卻心愿。9月17日,我們乘高鐵到了杭州。據我觀察,在西湖蕩舟時,是父親心情最好的時候。置身水光瀲滟的美麗西湖,乘一葉扁舟,靜靜賞湖光山色,天堂也不過如此吧。從電腦上看當時我先生抓拍的照片,果然從父親戴著墨鏡的臉上看出無限滿足的微微笑意——母親走后的一個多月,父親很少笑了。
上普陀山,父親有些累了,大部分時間坐輪椅上,我們推著走。在高大巍峨的南海觀音像前,父親堅持自己走,他和母親心里對觀世音菩薩都是很虔誠的。南海觀音像面朝大海,一如家鄉(xiāng)潮音寺外的觀音像,護佑著虔誠善良的人們。我在心里默默念著:母親,我們陪父親到普陀了,您看到了嗎?
母親走了九年后,97周歲的父親也在春暖花開的去年春天安然辭世。父親去世前的兩年,我沒能在父親那值班陪伴,是我心底最大的遺憾。這兩年于我實在是太焦頭爛額了。女兒添了二寶,兩個孩子都小,大寶很長時間和我睡;我兩次摔傷,臥床三個多月,又因勞累,腰間盤滑脫,頭面部帶狀皰疹,先后兩次住院。每次去父親那,最多待幾個小時。見面時父親很歡喜,坐下說兩句話就問“今天住這嗎?”我窘迫又為難地說“不住了,過幾天我再來”,那一刻,我知道父親是非常失望的,但他總是說“哦,我沒事,別惦記我”, 可我知道,父親真的想讓我住下,也真的有很多話想和我說。我心里被內疚糾結著,無法開口起身,父親卻總催著我早回去。我出門時,父親靠在對著門的墻上看著我出去,父親的眼神讓我永遠忘不了。那是不爭不怨的眼神,斂去了所有的光芒,而父親的眼睛一直是有光的啊。我知道這眼神里,有多少不舍、失落和無奈,就像父親此時兩手背后、腿微微彎曲地倚墻而立的姿態(tài)。倚墻而立,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也是父親從來不屑的姿態(tài)。我心中神一樣無所不能的父親真的老了??!那一刻我不敢再回頭,因為眼里已滿是淚水。父親啊父親,我陪您走過了山山水水,卻沒能好好陪您走完最后兩年的人生旅程,留下今生最大的遺憾……
這山山水水間的照片,如今都成了珍貴的憶念,包括北戴河海邊那曾經讓我不快的照片。再細看這張照片,您的表情是那樣慈祥滿足,那是發(fā)自內心的平和歡喜。我耳邊仿佛又響起您的歌聲:
“馬兒啊,你慢些走喂慢些走哎,我要把這大好的河山看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