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旨在對比不同藥物對副豬嗜血桿菌病的治療效果。通過建立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動物模型,選用阿莫西林、恩諾沙星、氟苯尼考三種常用藥物進行分組治療試驗。結果顯示,恩諾沙星在治愈率、癥狀緩解速度及病理變化改善方面表現(xiàn)較為突出,氟苯尼考次之,阿莫西林相對較弱。本研究為臨床治療副豬嗜血桿菌病提供了藥物選擇的科學依據(jù),有助于提高該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副豬嗜血桿菌??;不同藥物;療效對比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發(fā)豬的一種多發(fā)性漿膜炎和關節(jié)炎疾病,這種病菌主要對2~4月齡的保育豬以及育肥前期豬造成侵害。近年來,隨著養(yǎng)豬業(yè)規(guī)?;?、集約化程度持續(xù)提高,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呈現(xiàn)上升態(tài)勢,給養(yǎng)豬業(y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臨床實踐中,有多種藥物被用來治療副豬嗜血桿菌病,然而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差異比較大。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本實驗從某正規(guī)養(yǎng)殖場挑選了60頭保育豬[1],這些豬體重在15~20 kg,健康狀況良好且未曾免疫過副豬嗜血桿菌疫苗。在實驗開始之前,把這些豬放置在實驗室動物房進行為期1周的適應性飼養(yǎng),飼養(yǎng)期間仔細觀察豬的健康狀況,確保其沒有疾病。動物房的溫度設定并控制在(22±2)℃,相對濕度維持在50%~60%,還需給豬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以及全價飼料,讓它們可自由采食。
1.2 實驗菌株
副豬嗜血桿菌標準菌株是從中國獸醫(yī)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購置,把該菌株接種到巧克力瓊脂平板上,放置在溫度為37 ℃且含有5% CO?條件下的培養(yǎng)箱當中培養(yǎng)24 h,之后挑取單個菌落去做純培養(yǎng),留作備用。
1.3 實驗藥物
從某獸藥廠購買了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其含量為98%;從某獸藥公司購入了恩諾沙星注射液,其含量為5%;還從某獸藥企業(yè)買到了氟苯尼考粉,其含量為10%,然后依據(jù)藥物使用說明書,去配制相應的給藥濃度。
1.4 動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適應性飼養(yǎng)結束以后,針對60頭保育豬開展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工作,把培養(yǎng)好的副豬嗜血桿菌菌液利用生理鹽水稀釋,使其濃度達到1×108 CFU/mL,然后每頭豬通過滴鼻以及腹腔注射的方式接種0.5 mL菌液,接種完成后仔細觀察豬的臨床癥狀,如精神狀態(tài)、采食情況、呼吸頻率、關節(jié)腫脹等方面,并且記錄好發(fā)病時間。
1.5 分組與給藥
等豬出現(xiàn)發(fā)熱、關節(jié)腫脹、呼吸困難這類明顯的副豬嗜血桿菌病臨床癥狀以后,把60頭發(fā)病豬隨機分成5組,每組12頭,這5組分別是阿莫西林治療組、恩諾沙星治療組、氟苯尼考治療組、感染對照組(不給藥物治療)以及健康對照組(豬沒有感染且不給藥物治療)。
對于阿莫西林治療組,具體操作是把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按照10 mg/kg的劑量,溶解在適量的水中,通過灌胃的方式給藥,1次/d,持續(xù)給藥7 d。
對于恩諾沙星治療組,按照2.5 mg/kg的劑量,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給藥,1次/d,持續(xù)注射7 d。
對于氟苯尼考治療組,按照20 mg/kg的劑量,具體操作是把氟苯尼考粉均勻地攪拌到飼料當中,1次/d,持續(xù)給藥7 d。
對于感染對照組,不給予任何藥物治療,僅觀察其自然病程。
對于健康對照組,正常飼養(yǎng)管理,不做任何處理。
1.6 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觀察:每天對各組豬的精神狀態(tài)、采食情況、體溫、呼吸頻率以及關節(jié)腫脹程度等臨床癥狀展開觀察并做好記錄[2],依據(jù)癥狀的嚴重程度來評分。豬精神狀態(tài)良好、采食正常且沒有明顯癥狀時,記為0分;豬精神稍微差些、采食有所減少、有輕微發(fā)熱或者呼吸出現(xiàn)異常癥狀時,記為1分;豬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嚴重下降、高熱、關節(jié)腫脹或者呼吸出現(xiàn)困難癥狀時,記為2分;處于極度衰竭、瀕死的狀態(tài),記為3分。之后計算每組豬的平均臨床癥狀評分。
治愈率統(tǒng)計:在治療結束之后,統(tǒng)計每組豬的治愈情況。治愈的標準是臨床癥狀完全沒有了,體溫也恢復到正常水平,采食恢復正常以及精神狀態(tài)良好,并且連續(xù)觀察
3 d都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治愈率=(治愈豬數(shù)/每組總豬數(shù))×100%。
病理變化觀察:治療結束后,從每組里面隨機挑選3頭豬來進行剖檢操作,以此觀察心臟、肝臟、肺臟、脾臟以及關節(jié)等這些組織器官所呈現(xiàn)出來的病理變化情況,并記錄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關節(jié)炎等病變變化的嚴重程度,病變程度劃分成無病變,記為0分;輕度病變,記為1分;中度病變,記為2分;重度病變,記為3分,然后計算每組豬的平均病理變化評分。
1.7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本文運用SPSS 22.0軟件來對實驗數(shù)據(jù)開展統(tǒng)計分析,根據(jù)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 x±s )”的形式呈現(xiàn),而組間比較可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則是以率(%)來表示,組間比較的時候會采用卡方檢驗法。若P<0.05,說明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分析
2.1 臨床癥狀觀察結果
在豬受到感染之后,感染對照組的豬臨床癥狀慢慢變得越來越嚴重,出現(xiàn)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減少、體溫有所升高、呼吸變得困難以及關節(jié)明顯腫脹等情況,其平均臨床癥狀的評分一直在持續(xù)上升;而阿莫西林治療組、恩諾沙星治療組以及氟苯尼考治療組在進行給藥之后,臨床癥狀漸漸得到緩解,平均臨床癥狀評分也逐漸降低[1]。其中恩諾沙星治療組癥狀緩解的速度相對來說比較快,在給藥后的第3 d,其平均臨床癥狀評分明顯低于阿莫西林治療組和氟苯尼考治療組(P<0.05);氟苯尼考治療組癥狀緩解速度排在第二位,阿莫西林治療組相對更慢[2]。健康對照組的豬一直保持著健康的狀態(tài),沒有出現(xiàn)任何臨床癥狀。
2.2 治愈率統(tǒng)計結果
治療結束之后,恩諾沙星治療組的治愈率是最高的,為83.33%,12頭豬中有10豬頭被治愈;氟苯尼考治療組的治愈率是66.67%,12頭豬中有8頭豬被治愈;阿莫西林治療組的治愈率為50.00%,12頭豬中有6頭豬被治愈;感染對照組的治愈率是16.67%,即12頭豬中只有2頭豬自愈;健康對照組的豬全部都是健康的。恩諾沙星治療組的治愈率比阿莫西林治療組和感染對照組高(P<0.05),氟苯尼考治療組的治愈率比感染對照組高(P<0.05)。
2.3 病理變化觀察結果
對感染對照組的豬進行剖檢時可看到明顯的病理變化,心臟的表面出現(xiàn)了大量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了“絨毛心”;肝臟出現(xiàn)腫大的情況,其表面存在纖維素性假膜;肺臟有出血、實變的狀況,同時還伴有胸膜炎;脾臟也呈現(xiàn)出腫大的現(xiàn)象;關節(jié)腔內有大量炎性滲出物。阿莫西林治療組、恩諾沙星治療組以及氟苯尼考治療組的病理變化程度相對來說比較輕,恩諾沙星治療組的平均病理變化評分最低,是(1.25±0.45)分;氟苯尼考治療組的平均病理變化評分為(1.83±0.52)分;阿莫西林治療組的平均病理變化評分為(2.17±0.62)分;感染對照組的平均病理變化評分最高,為(2.83±0.75)分。恩諾沙星治療組的平均病理變化評分明顯低于阿莫西林治療組和感染對照組(P<0.05),氟苯尼考治療組的平均病理變化評分明顯低于感染對照組(P<0.05)。
3 討論
本文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恩諾沙星、氟苯尼考以及阿莫西林對副豬嗜血桿菌病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不過它們的療效并不相同,其中恩諾沙星在治愈率、癥狀緩解的速度以及病理變化改善等這些方面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這或許和恩諾沙星的抗菌機制有關。恩諾沙星可專門作用于細菌的DNA旋轉酶,抑制細菌DNA的復制、轉錄以及修復過程,快速殺死副豬嗜血桿菌,而且恩諾沙星具備良好的組織穿透性,可以在豬體內被廣泛分布,快速抵達感染部位并發(fā)揮抗菌作用。
氟苯尼考的治療效果次于恩諾沙星,氟苯尼考是借助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來起到抗菌作用,它對副豬嗜血桿菌有一定抑制效果。在本研究中,氟苯尼考治療組的治愈率以及癥狀緩解狀況,雖說比不上恩諾沙星治療組,不過明顯要高于感染對照組,這說明氟苯尼考在治療副豬嗜血桿菌病方面具備一定的應用價值。
阿莫西林是一種常用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在此研究中其治療效果顯得比較弱,這或許是因為副豬嗜血桿菌對阿莫西林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藥性。隨著抗生素在養(yǎng)殖業(yè)中被廣泛使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副豬嗜血桿菌有可能通過產生β-內酰胺酶等方式,破壞阿莫西林的β-內酰胺環(huán),致使其失去抗菌活性[3]。另外,阿莫西林在豬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特點也可能對其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在臨床治療副豬嗜血桿菌病的時候,需要把藥物的療效、耐藥性、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都考慮進去,挑選出合適的藥物。恩諾沙星在這項研究里展現(xiàn)出了不錯的治療作用,但長時間或者不合理地使用恩諾沙星,也可能對細菌產生耐藥性。所以,用恩諾沙星治療副豬嗜血桿菌病時,要嚴格依照藥物使用說明書上的劑量和療程來給藥,防止濫用。與此同時,可以定期給豬場的副豬嗜血桿菌做藥敏試驗,依照藥敏結果挑選敏感藥物來治療,以此提升治療效果。
結語
本文通過構建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動物模型,比較了阿莫西林、恩諾沙星、氟苯尼考這三種藥物對副豬嗜血桿菌病的治療影響。結果說明恩諾沙星在治愈率、癥狀緩解速度以及病理變化的改善上效果最好,氟苯尼考其次,阿莫西林相對較弱。本文為臨床治療副豬嗜血桿菌病給出了藥物選擇的科學依據(jù),可幫助養(yǎng)豬場合理用藥,提升副豬嗜血桿菌病的治療效果,降低養(yǎng)豬業(yè)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桑其晨.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防治[J].吉林畜牧獸醫(yī),2025,46 (01):46-48.
[2]李亞紅.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發(fā)生及其綜合診治淺析[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24,(12):149-151.
[3]韓寶光.副豬嗜血桿菌病臨床癥狀與防控[J].今日畜牧獸醫(yī), 2024,40(10):17-19.
收稿時間:2025-03-03
作者簡介:王暄(1993—),男,本科,獸醫(y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