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快車
左讀范文
不如靜對一院秋
梁 衡
我從不喝酒,卻年年為秋色所醉。進入11月,院子里的樹木花草絢爛迷離,早讓人醉得一塌糊涂。
那天在樓下散步,本來是艷艷藍天,靜靜的小區(qū),忽起了一陣秋風,所有的樹木便發(fā)瘋地搖擺,比賽著抖落身上的葉子,于是紅的、黃的、綠的、橙色的、絳色的,楓樹、銀杏、柿樹、梧桐等樹葉瞬間就攪成一場五彩的花雨,從天而降。秋陽艷艷,澄明如水,只是地上多了一塊厚厚的地毯,鑲嵌著數(shù)不清的色塊、線條,還散發(fā)著落葉的清香。秋天就是這樣突然降臨的嗎?如飲美酒,讓人心醉。
紅色是喜慶之色。人有喜事喝了酒,臉色發(fā)紅,會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激動。現(xiàn)在的院子正是這種氣氛。柿子樹的葉片本就厚實,這時紅得像浸過紅顏料的布頭,裹著黃柿子,露出一臉的憨厚。楓樹,正慶幸他們一年中最露臉的時刻,不管是元寶楓還是雞爪楓,都盡力伸展開他們的尖葉,鮮紅欲滴。而平時最不注意的爬山虎,學(xué)名叫地錦的,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墻角、墻頭,用它的墨綠去勾線填縫,這時卻噴出耀眼的紅光,一時墻頭便舞著蜿蜒的紅飄帶,墻角則像是誰剛潑了一桶紅油漆,而高樓整面的山墻,則滿墻鮮艷,火辣辣地呼喊著大地的浪漫。
我們常說秋天是金色的季節(jié)。這院子里雖不像豐收的田野有玉米、南瓜的金黃,卻也給金色留下了足夠的舞臺。陰差陽錯,當初設(shè)計者在院子的中軸大道旁全部栽上了銀杏。它們干直沖天,枝條上互生著一束束嫩葉,五葉一束,葉開如扇。春夏時綠風蕩漾還不覺有奇,而這時清一色地轉(zhuǎn)黃,挺立路旁,就成了兩堵“黃金海岸”。人們走在路上,腳踏軟軟的金絲地毯,遙望兩條黃線射向藍天,不知身在何處。本來工人還是每天照樣清掃落葉,后來居民強烈呼吁停掃一周,好留住這些金黃!現(xiàn)在,連環(huán)衛(wèi)工人也偶爾抱著掃帚坐在路邊的長椅上,享受上天恩賜的這一年一次的黃金假期。
當然還有不變的綠,那是松柏、翠竹、沒來得及落葉的楊柳和地上綠油油的草坪。他們都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許多中間的過渡,馬褂木因為碩大的葉片特別像古人穿的馬褂而得名,這時呈現(xiàn)出深褐色,而白蠟樹則剛剛?cè)旧弦稽c淡黃。更有那玉蘭,白絨絨的花苞,已經(jīng)準備好了來年春天的綻放。地上的落葉,因時間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濕和顏色的濃淡。墻是一色的青灰,偶有一串紅葉單掛在上,就像暗夜里的燈籠;一片鮮紅的新葉正被風吹到枯葉堆上,像是正要去點燃它的火苗。陽光從未落的綠葉上反射著粼粼的光,秋風還是突然地來去,攪動一團色彩,揚起又落下。這時我就癡癡地坐在長椅上,透過漫天的彩葉,享受著勝似春光的秋色。難得,天地換裝一瞬間,五顏六色齊抖擻。看盡南北四時花,不如靜對一院秋。
(選自《梁衡散文》,有刪節(jié))
亮點借鑒
怎樣練就一雙敏銳的觀察之眼呢?作者告訴我們可以這樣做:
1.定點觀察,細致入微。作者對院中的景物進行了詳細刻畫。如對銀杏的描寫,其樹干形態(tài)是“干直沖天”,枝條上葉片生長規(guī)律為“互生”“五葉一束”“葉開如扇”等。從樹干的形態(tài)、枝條的生長、葉片的形狀與數(shù)量,再到春夏與秋季葉片顏色的變化,作者細致地觀察并記錄下銀杏的每一個特征,增添了文章的畫面感,讓讀者仿佛置身于庭院之中,感受秋天的魅力。
2.對比觀察,動靜結(jié)合。在靜態(tài)觀察方面,如對柿子樹的描寫,“紅得像浸過紅顏料的布頭”,裹著黃柿子的姿態(tài)盡顯靜態(tài)之美;而動態(tài)觀察時,作者寫秋風拂過,樹木瘋狂搖擺,各類樹葉紛飛,形成五彩花雨,充滿了靈動與活力。動靜相互映襯,靜態(tài)景物在動態(tài)的烘托下更顯寧靜祥和,動態(tài)畫面因靜態(tài)的沉穩(wěn)而更具生機活力,極大增強了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使讀者從不同角度中感受秋天的韻味。
3.分類觀察,點亮色彩。作者還對秋景的色彩進行了分類觀察。紅色系中柿子樹的紅、楓樹的“鮮紅欲滴”、爬山虎的“耀眼的紅光”;黃色系里銀杏的“黃金海岸”璀璨奪目;過渡色如馬褂木的深褐色、白蠟樹的淡黃,使秋的色彩更富于變化。分類觀察與描寫,完美地呈現(xiàn)了庭院秋日色彩斑斕、絢麗多姿的景象,傳遞出秋天的濃烈與熱情。
右寫作文
姥姥家的柿子樹
薛天悅
在記憶的最深處,姥姥家那棵柿子樹是我童年時光中最難忘的一抹色彩。其中,最令我沉醉的,無疑是那一顆顆如寶石般綴滿枝頭的柿子。
微風拂過,一串串仿佛由能工巧匠精心打造而成的精致燈籠,輕輕搖曳在枝頭。起初,它們身著青綠色的外衣,在燦爛陽光的映照之下,閃爍著靈動的光芒,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著自己的生機與活力。時光流轉(zhuǎn),柿子們?nèi)缤皇┝四Хㄒ话?,開啟了奇妙的變色之旅。從最初的青澀稚嫩逐漸轉(zhuǎn)變?yōu)槿岷投饲f,鮮艷的金黃散發(fā)出迷人的魅力。最終,它們從金黃色逐漸蛻變?yōu)闊霟岬幕鸺t色,宛如一團團被點燃的烈火,在周圍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艷奪目。此時的庭院,香氣沁人心脾,那是秋天的味道,是豐收與喜悅的味道。
當秋天的終曲奏響,最后一片葉子依依不舍地飄落,初雪便如靈動的精靈,如約而至。姥姥家的那棵柿子樹瞬間被這輕柔的初雪環(huán)抱。雪花紛紛揚揚,似是趕赴一場盛大的舞會,輕盈地落在柿子樹的枝丫上,為其編織出一件如夢似幻的潔白銀裝。而那些歷經(jīng)了秋霜卻依舊倔強地掛在枝頭的柿子們,宛如一顆顆被精心鑲嵌于冰雪畫卷中的紅寶石,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之下,光彩奪目。
姥姥見我在樹下眼巴巴地望著柿子,便笑著說:“孩子,這冰天雪地的,咱把柿子烤了吃,熱乎又香甜,柿子還寓意著好事成雙,事事如意,吃了保準你福氣滿滿。”說罷,她摘下幾顆柿子,在屋里的小火爐上架起鐵絲網(wǎng),把柿子擺放在網(wǎng)上,不時地翻動著。不多時,她夾起一個烤好的柿子,輕輕吹了吹,“小饞貓,快嘗嘗,當心燙”。我小心地剝開那略帶焦香的外皮,將溫熱的果肉吸入口中,軟糯而甘甜的汁水立刻在舌尖蔓延開來。這份溫暖與甜蜜,不僅是柿子帶來的,更是姥姥帶來的。姥姥深沉而細膩的愛,讓這個凜冽的冬日充滿了無限溫情。
時光匆匆,一轉(zhuǎn)眼我就長大了,姥姥家的柿子樹也比之前多了幾分歲月的味道。但無論如何,我仍然深愛著它,因為在我的心中,它不是一棵普通的樹,而是姥姥贈予我的最珍貴的禮物。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qū)實驗中學(xué)】
點評
小作者通過對姥姥家柿子樹的定點觀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柿子的外觀進行描寫,接著對柿子色彩變化進行動態(tài)觀察,從青色到金黃再到火紅,盡顯其變化之美。同時,在描寫冬日的柿子樹時,小作者還融入了情感,尤其是借烤柿子之事傳遞出姥姥對“我”的愛與祝福,進一步升華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