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百年古宅里的家風傳承,于故事與訓誡中,感受優(yōu)良家風的力量與美。
在安徽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辦公園區(qū)內(nèi)的文化長廊,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徽州古宅格外引人注目:黛瓦白墻、雕廊畫棟,通體木質(zhì)、榫卯結(jié)構(gòu),處處彰顯著古代徽州民間高超的建筑技藝和工匠精神。這便是安徽家風展示館。
接下來,我們便一起走進家風館,在一塊塊展板、一封封家書、一則則家訓中感受家風的力量。
良訓傳家,淳風厚德
在展館的入口處,遒勁有力的“家風”二字映入眼簾,讓人對自古至今安徽先賢及后世子孫們的家風文化充滿期待。隨著如織的人流,我們來到第一展示板塊??滴跄觊g,張吳兩家因院墻爭執(zhí)不休,身在京城的張英收到求助家書。彼時,他已官至宰相,卻并未動用權(quán)力為自家謀利,回信道:“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睆垍莾杉蚁嗬^退讓三尺院墻,“六尺巷”的故事自此天下聞名,謙恭禮讓的家風典范成為世人稱道的榜樣。
明清兩代近二十世,張氏家族人才輩出,這與張家歷代注重家風培養(yǎng)分不開?!白x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饑,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边@是張英從4個方面向子孫闡述做人做事的準則?!盀楣俚谝灰?,養(yǎng)廉之道,莫如能忍。人能拼命強忍非分之財,則于為官之道,思過半矣?!睆堄⒌膬鹤訌埻⒂駷楹笕酥赋鰹楣僦赖母尽?/p>
家訓家規(guī)傳承優(yōu)良家風。漫步至第二板塊,安徽4個不同家族的家訓家規(guī)吸引了大家的視線,分別為“清正廉潔包拯家訓”“修身守德章氏家訓”“清白家風裴氏家規(guī)”“忠孝節(jié)義余氏家規(guī)”。
績溪章氏家族的《章氏家訓》共196字,核心內(nèi)容是耕讀和勤儉,核心思想在于教育子孫后代以知書達禮、修身立命、遵守規(guī)矩為家族爭光。此家訓出自福建始祖章仔鈞。1120年,其后裔章運公從浙江昌化覽村來到績溪瀛洲一帶安家。本著治家良訓的教導,章氏家族很快在績溪繁衍成為名門望族。之后,章氏后人不論遷到哪里,始終恪守家訓,弘揚家風。績溪章氏后人也因此在歷朝歷代涌現(xiàn)出儒宦、儒商達百人。
“重教務學,崇文尚武,德業(yè)并舉,廉潔自律?!边@是對《含山式和堂裴式家規(guī)》的概括。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兩千余年來,嚴守祖訓,律己修身,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后人不斷進取。據(jù)《裴氏世譜》等歷史資料記載,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后,余芳猶存”。在上下兩千年間,“豪杰駿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
時至今日,裴氏后裔幾乎遍布全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有影響有建樹的不下千人。2024年7月,裴氏后人裴善明、裴世平、裴建平代表裴氏族人,向家風館捐贈珍貴的家訓文獻與藝術(shù)作品。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四大家族的后代之所以人才濟濟,離不開家風家教的浸潤和熏陶。正是長輩的言傳身教,為子孫后代建立了良好的做人處世原則,讓尊老愛幼、母慈子孝等優(yōu)良家風融入每個人的血脈中。
展館的第三板塊展示了數(shù)十副來自安徽黟縣西遞村的經(jīng)典楹聯(lián)?!翱鞓访繌男量嗟?,便宜多自吃虧來”“萬石家風惟孝悌,百年事業(yè)在詩書”……主題各不相同,內(nèi)容涵蓋人生哲理、持家理念、孝悌廉潔、家國情懷等治家格言,徽州地區(qū)的家風風采可見一斑。
國士家風,源遠流長
穿越歷史,我們來到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一起感受安徽仁人志士們的俠骨柔情。
“親愛的茶馨:余此次奉命固守東瓜,因上面大計未定,其后方聯(lián)絡(luò)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xiàn)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yǎng)育!為國戰(zhàn)死,事極光榮?!边@是著名抗日愛國將領(lǐng)戴安瀾寫給妻子的一封絕命書。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之后,他又悄悄給三位親友寫了托孤信:“余如戰(zhàn)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極痛苦,物質(zhì)生活,更斷來源,望兄等為我善籌善后。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想諸兄必不負我也。”鐵血軍人甘愿以身報國,但對家人的愛和眷戀讓人動容。
1942年,戴安瀾將軍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以身殉國,年僅38歲。
“以后你一定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边@是鄧稼先遠赴昆明求學時父親對他的叮囑,成了他一生的追求。1958年,鄧稼先毅然接受領(lǐng)導核事業(yè)研究的艱巨任務。28年間,他隱姓埋名,全身心投入其中。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他堅守在最危險的地方,用對祖國赤誠的愛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忠與孝的解讀。
事業(yè)上傾盡全力,生活中簡樸低調(diào),鄧稼先的作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子女。女兒鄧志典不到15歲就到內(nèi)蒙古建設(shè)兵團當工人,吃了不少苦。鄧稼先有很多辦法可以把女兒接回來,但他選擇了放棄。他的兒子回憶說:“我在父親那里學到了一種平凡而安靜的生活態(tài)度?!?/p>
呂其明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交響樂作曲家、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就在呂其明入黨那一年,他的父親呂惠生因被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臨刑前,呂惠生在獄中寫下絕命詩:“忍看山河碎,愿將赤血流。煙塵開敵后,擾攘展民猷……”父親對信仰的堅定追求深深感染了呂其明:“我是踏著父親的足跡一直前行的。繼承父親的遺志,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和祖國,就是我的人生信條。”
70年來,呂其明先后為《鐵道游擊隊》等200多部(集)影視劇作曲,創(chuàng)作《紅旗頌》等10余部大中型交響樂作品,榮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叵肫甬斈暝谟蜔粝孪螯h宣誓,呂其明說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創(chuàng)作踐行入黨誓詞。
除此之外,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父子一門三杰,為革命前仆后繼、不怕犧牲的英雄事跡更是耳熟能詳。小家的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guān)。老一輩革命家建設(shè)和倡導的紅色家風激勵著后輩愛黨愛國,忠于理想。
第五板塊則展示了《誡子書》《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中華傳統(tǒng)經(jīng)典家訓和家風傳承典故,句句箴言體現(xiàn)了自古家風家教滋養(yǎng)人心、塑造品格的精神力量。
如今,安徽家風展示館已經(jīng)成為各省直單位廉政教育的網(wǎng)紅打卡點。大家在家風故事中學習前人的智慧與美德,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