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同學在閱讀文章時,尤其是篇幅較長的文章,經?;üΨ蜃x了一遍甚至多遍,卻依然不知道文章在講什么,或想突出什么重點。這種情況多半是由于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沒有建立而造成的。那么我們該如何把握行文重點呢?
一、讀標題
“看書看皮,讀文讀題”,要想快速把握文章重點,首先要仔細閱讀文章標題。像記敘文的標題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人物,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說明文的標題通常是說明內容或說明對象,如茅以昇的《中國石拱橋》;議論文的標題往往是行文的論點,如丁肇中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等。
二、看文體
記敘文的內容主要在刻畫人物和敘述事件上,那么行文重點就應是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閱讀重點就應放在阿長買《山海經》的過程上;寫景散文,重點圍繞景物特點,傳達作者情感,如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閱讀重點應放在表現“雨”的特點上;托物言志類文章,往往會借助具體的事物表情達意,那么閱讀重點就應該是挖掘作者借助了何種事物,抒發(fā)了自己的何種志向,如閱讀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應著眼在紫藤蘿的特點上,思考通過它傳達了作者的何種感悟。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目的在于闡明一類事物的特征,閱讀重點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或原理、規(guī)律。像葉圣陶的《蘇州園林》就重點介紹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征。
議論文則圍繞論點展開論證,故閱讀重點應放在文章的中心論點上,思考作者運用何種論據進行了論證。如梁啟超的《敬業(yè)與樂業(yè)》就圍繞“我確信敬業(yè)與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這一中心論點,論證了“首先要有業(yè),其次要敬業(yè),最后要樂業(yè)”的過程。
三、找方法
首先,要整體閱讀,知曉文章的主要內容,并結合標題和文體建立初步的閱讀印象,鎖定閱讀重點。其次,要思考各段落的重點內容,歸納段落大意,梳理段落間的關系,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最后,結合題目要求,有針對性地精讀相關段落,思考重點詞句的意思。層層遞進,方能精準地把握文章重點,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理主旨
記敘文的主旨句往往通過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來抒發(fā)對人、事、物的情感或觀點。主旨句多出現在一篇文章的標題、開頭、結尾或過渡段中,有時也會出現在文章的議論抒情句中。如茅盾的《白楊禮贊》,“禮贊”一詞就直接明了地體現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的開頭:“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的母親,特別是她勤勞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遍_門見山地贊頌了母親勤勞的品質,表達了自己對母親去世的悲痛之情和對母親的深深懷念。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主旨,往往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情感,閱讀時應一邊梳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一邊把握作者情感。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就塑造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關愛學生、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以敘事為主的文章,則通過記述事件來抒發(fā)作者情感,閱讀時要結合文中的重點事件進行分析。如莫懷戚的《散步》就通過寫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事件,展現了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情感。寫景狀物類文章,多借助對景物的描寫,贊揚品質或抒發(fā)志向,閱讀時應關注作者描繪的景物,捕捉蘊含其中的情感要素。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就通過對昆明雨季的描寫,展現了其對昆明獨特氣候的喜愛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