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山亭區(qū)地處魯南地區(qū),為泰沂山脈西南部,丘陵山地面積占區(qū)域面積的88.6%,適宜各種落葉果樹生長。山楂栽培歷史悠久,山邊丘地、壩堰邊,房前院后隨處可見,栽培面積1 800 hm2,品種以大小金星、大綿球等為主。2015年,從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引進優(yōu)質鮮食大果山楂品種大五棱,也稱五棱紅,因其萼洼周圍有明顯的五棱突起而得名,果?;坑辛?。平均單果重17.6 g,果皮鮮紅色(圖1,圖2),果肉白色,肉質細嫩,酸甜可口。
大五棱山楂5月下旬開花,10月中旬成熟。采用配套的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表現(xiàn)出早實、豐產、耐貯運、易管理等明顯優(yōu)點。目前,山亭區(qū)大五棱山楂總栽培面積達到500 hm2,年總產量可達1.2萬t。今介紹大五棱山楂的栽培管理技術,供生產參考。
1 "園地選擇
大五棱山楂適應性較強,建園要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pH值小于7.5,排灌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山丘地建園要求低于25°坡,土層要60 cm以上,土層不足60 cm則要深翻或客土加厚土層,增強保肥貯水能力。
2 "規(guī)劃建園
依據(jù)地形地勢及土壤肥力規(guī)劃建園,地勢平整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塊,栽植密度適當小些,株行株距3 m×4 m或3 m×5 m,每666.7 m2栽植53株或45株;山丘坡地肥力相對較差的地塊,密度則大些,株行距2 m×4 m或2 m×3 m,每666.7 m2栽植83株或110株。
起壟栽培,平地建園每666.7 m2施完全腐熟的牛、羊、兔糞等有機肥1 500~2 000 kg或者土雜肥2 000~2 500 kg,另加50~80 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深翻35~40 cm,耙平,然后培土起壟,一般壟底寬1.5~2.0 m,高25~30 cm。山坡地建園,按規(guī)劃確定栽植點后,挖70~80 cm見方,深40 cm的定植坑,回填時每坑混入有機肥35~45 kg、氮磷鉀三元復合1.5 kg,培起長寬均為80 cm,高20 cm的梯形土臺。大水漫灌沉實,以備栽植。
3 "苗木選擇
選擇優(yōu)質的大五棱山楂嫁接苗,砧木選擇抗逆性較強的紅子山楂。苗木高度80 cm以上,芽體飽滿,地徑0.8 cm以上,根系發(fā)達,有3條以上主根,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苗木健壯。
4 "定植
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在土壤解凍后至苗木萌芽前進行,秋栽在落葉后。挖直徑40 cm,深30 cm的栽植穴。栽植前苗木要修去殘根,在200倍的多菌靈溶液中浸泡20 min左右,把苗木放置在穴中間,先埋少量的土,然后輕提苗木,令根系舒展。栽植深度比原土痕深2 cm左右,踏實后澆水,水下滲后整理樹盤,覆蓋黑色地膜,防草保水增溫,提高成活率。
栽后定干,高度60~70 cm,促發(fā)分枝,加強肥水管理,促根系生長。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平地山楂園,早春樹冠下覆蓋黑色地膜或園藝地布。也可以覆草,夏秋季均可進行,用麥秸、玉米秸、雜草等覆蓋在樹冠下,厚度15~20 cm,666.7 m2用量1 500~2 000 kg,覆蓋后壓少量土。切記主干周圍20 cm內不覆草。連續(xù)覆草3~4年后翻壓1次,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丘陵坡地山楂園,采用清耕制,每年中耕鋤草2~3次,深度約5 cm。冬季土壤封凍前淺耕翻園,深度15~20 cm為宜。
5.2 "施肥管理
基肥秋季早施,9月下旬至采果后進行,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施肥量依據(jù)樹齡樹勢和土壤肥力而定。4年樹齡以下幼樹,株施有機肥10~15 kg,氮磷鉀復合肥1 kg左右;結果樹有機肥一般不低于“斤果斤肥”。初果期樹,株施有機肥15~20 kg,氮磷鉀復合肥1.5~2 kg;盛果期樹,株施有機肥25~30 kg,氮磷鉀復合肥2~2.5 kg。采用條狀溝、放射溝或者環(huán)狀溝施,施肥溝約寬25 cm、深30 cm,有機肥、復合肥和表土混勻后施入溝內,施肥后澆水。
追肥分別于萌芽前后、開花后及果實膨大期進行。萌芽前后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花后追肥以速效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果實膨大期以全元素速效肥為主,并增加鉀肥用量,能夠提高山楂質量和產量。采用樹冠下多點穴施,深度約25 cm,施肥后澆水。
5.3 "水分管理
大五棱山楂比較耐干旱,謝花后的果實迅速生長期是需水臨界期,干旱時及時澆水,否則會加重生理落果,影響坐果率。
穴貯肥水,無水澆條件的山坡地,結果樹開花前后在滴水線以內20 cm范圍均勻分布挖6~8個直徑約35 cm,深約40 cm的穴;用作物秸稈或雜草捆扎直徑35 cm,長40 cm的草把,在5%~10%的尿素或氮磷鉀復合肥溶液中浸泡,然后塞入穴內,上蓋黑色塑料膜,雨季揭開黑膜貯水。干旱或缺肥時揭開黑膜澆肥水,每年更換穴位,相當于樹盤深翻。越冬前澆封凍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澇害。
6 "增枝促花
拉枝,初果期幼樹的直立旺盛的枝條發(fā)芽前拉成75°~90°角,削弱枝條頂端優(yōu)勢,促后部芽萌發(fā),可增加枝量和果枝率,是早期豐產的重要措施。
摘心,生長偏旺而枝條較少的幼樹,生長空間較大,直立生長的新梢長至25 cm左右時,留4~6片葉摘心,促發(fā)多級分枝,形成結果枝。
短截,對生長粗壯的營養(yǎng)枝,于6~8月短截,促發(fā)分枝形成混合芽,培養(yǎng)為第二年的結果母枝。
刻芽,幼樹在中心干或主枝光禿部位,萌芽前15 d左右,在芽上方2 cm處刻芽,深達木質部,促發(fā)枝條,填補空缺部位。
7 "整形修剪
7.1 "樹形
山楂喜光,主要結果部位在樹冠外圍厚約1 m的范圍內。適宜的樹形主要有主干疏層形和開心形。主干疏層形,主干高約40~60 cm,樹高2.5~3.0 m,中心干上分布主枝3層,共6~8個,第1層主枝3~4個,第2層主枝2~3個,方位與第1層主枝錯開插空,層間距80~90 cm;第3層留北向主枝1個,第2層間距50~60 cm。各主枝上培養(yǎng)側枝2~3個,左右排列,第1層主枝上的第一側枝距離主干40 cm以上,第2層主枝上側枝距離主干30 cm以上,第3層主枝上不培養(yǎng)側枝,直接著生結果枝組。開心形:干高約50 cm,樹高約3 m,主枝3~4個,在主枝兩側分層配置側枝,各側枝著生位置低于主枝高度。
7.2 "修剪
幼樹修剪,任務是快速培養(yǎng)樹形。首先要培養(yǎng)強壯的中心干,擴大樹冠,增加枝量,培養(yǎng)牢固的骨架結構,同時促進早結果。定干后的幼樹會萌發(fā)出4~5個壯枝。選最上部較直立的枝為中心干,其余選不同方向的3~4個新梢培養(yǎng)成第1層主枝,當新梢長至40 cm以上時,拉枝開角,培養(yǎng)成主枝,促進中心干生長。冬剪時中心干留70~80 cm短截,促發(fā)分枝培養(yǎng)第2層主枝,短截主枝延長枝,促發(fā)分枝培養(yǎng)側枝;依次培養(yǎng)第3層主枝及各主枝上的側枝,培養(yǎng)成緊湊的主干疏層形。初果樹的修剪,任務是繼續(xù)擴大樹冠,增加枝葉量,培養(yǎng)側枝和結果母枝。冬剪時重短截強壯的骨干枝,促發(fā)分枝。緩放輔養(yǎng)枝和臨時枝,促進形成果枝。
盛果樹修剪,任務是調整營養(yǎng)生長和結果的平衡,保持連年豐產。促進枝條健壯生長,注重更新結果枝組,回縮過長的結果枝組。修剪以疏剪過密的結果枝、回縮大枝為主,短截細弱枝為輔。①疏枝。疏除競爭枝、密擠枝、重疊枝、交叉枝、病蟲枝以及外圍較弱的結果母枝。②短截。在主、側枝延長枝壯芽處短截,繼續(xù)擴大樹冠;或利用背后枝換頭,防止樹冠外圍枝密擠。③回縮。連續(xù)結果的結果母枝回縮到壯芽處,以保持結果母枝的健壯。④花量多的大年樹要精細修剪,疏除骨干枝上的梢部結果枝,更新修剪大型枝組后部枝組,防止結果部位外移。
衰老樹的修剪,任務是利用潛伏芽和徒長枝更新復壯。對枝組的更新,也要輪換、分年度進行,更新部位要選在5年生左右的枝段,每年更新量占全樹枝組量的1/3,一般3年內完成一個更新修剪周期。
8 "病蟲害綜合防控
山楂主要害蟲有白小、梨小、桃小等食心蟲類,象甲、蚧殼蟲、紅蜘蛛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銹病、花腐病、干腐病等。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原則。①加強管理,增施有機肥,控制化肥,合理整形修剪,促進通風透光,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抵抗病蟲危害的能力。②落葉后至早春萌芽前,剪除病蟲枝、枯枝,清除園內的落果落葉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越冬病蟲源。③冬季淺耕,消滅地下越冬害蟲和病菌。④春季萌芽前,徹底刮除老翹皮和干腐病病斑,清出園外銷毀,全園噴施5 °Bé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的病蟲源。⑤花前花后,樹盤撒施5%的辛硫磷顆粒,撒后劃鋤,殺滅地下越冬出土的桃小食心蟲幼蟲。⑥6~8月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預測情況,防控害蟲,藥劑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蟲螨腈、啶蟲脒、螺蟲乙酯、噻蟲嗪等殺蟲劑;防治病害藥劑選用70%甲基托布津、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等殺菌劑。殺蟲劑和殺菌劑交替混合施用,減輕病蟲害的耐藥性。
9 "采收貯藏
10月中旬后,大五棱山楂成熟,果面顏色鮮紅明亮,色點明顯,果肉變白色,表明已經成熟,貯藏大五棱山楂可適當提前采收。采收后挑揀出病蟲、畸形、機械損傷等殘次果,在陰涼處放置24 h后貯藏。①量少可溝藏、沙藏、窖藏,一般可貯藏至翌年4月。②量大可冷庫貯藏,用塑料筐內套保鮮膜包裝,存放于恒溫庫,每筐約20~25 kg,保持空氣相對濕度85%~90%,溫度1~4 °C,可貯藏至翌年5月。
作者簡介:陳庚(1980-),男,山東棗莊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E-mail:15063280677@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