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CT影像組學聯合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及異常糖鏈糖蛋白(TAP)預測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免疫治療效果的臨床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瓊海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效果不同分為有效組[52例,療效評估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及疾病穩(wěn)定(SD)]和無效組[28例,療效評估為疾病進展(PD)]。比較有效組與無效組患者CT影像組學參數及TAP、NLR、臨床特征相關指標,分析影響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及各因素預測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價值。結果 無效組患者原發(fā)灶最大標準攝取值(SUVmax)、影像組學評分(Rad-score)、TAP水平、NLR水平、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占比均高于有效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SUVmax、Rad-score、TAP、NLR升高均是影響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T影像組學聯合TAP、NLR預測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28,敏感度為0.821,特異度為0.692(均Plt;0.05)。結論 SUVmax、Rad-score、TAP及NLR升高均是影響晚期NSCLC免疫治療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聯合檢測有利于判斷晚期NSCLC患者短期療效。
【關鍵詞】CT影像組學;異常糖鏈糖蛋白;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效果;預測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099.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33
免疫治療是一種通過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通過藥物干預,改善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其在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應用備受關注。但調查顯示,部分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生存預后有待改善[1]。因此,免疫治療效果的早期預測對指導臨床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臨床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升患者存活率,提高生活質量。既往報道顯示,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異常糖鏈糖蛋白(TAP)與NSCLC療效相關,但單獨采用NLR或TAP進行療效預測的價值有限[2-3]。CT影像組學可提取影像資料和病理特征信息,為臨床療效判斷和干預提供依據[4]。因此,本研究探討CT影像組學、TAP及NLR聯合預測NSCLC免疫治療效果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瓊海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效果[5]不同分為有效組[52例,療效評估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及疾病穩(wěn)定(SD)]和無效組[28例,療效評估為疾病進展(PD)]。有效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齡31~70歲,平均年齡(55.79±10.12)歲;BMI 17.00~26.50 kg/m2,平均BMI(21.08±2.59)kg/m2;腫瘤分期[5]:Ⅲb期 21例,Ⅳ期31例。無效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齡34~70歲,平均年齡(55.02±12.57)歲;BMI 17.50~27.00 kg/m2,平均BMI(21.52±2.40)kg/m2;腫瘤分期:Ⅲb期 16例,Ⅳ期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瓊海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NSCLC的診斷標準,并經病理證實為Ⅲb、Ⅳ期[6];⑵患者年齡gt;18歲,臨床資料完整;⑶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療。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者;⑵合并肝腎綜合征、肝硬化、肺結核、心肌梗死、腦出血等嚴重基礎疾病者;⑶對治療藥物過敏或有凝血功能障礙者;⑷呼吸道解剖結構畸形或有胸腹部手術史者。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廣州百濟神州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90045,規(guī)格:100 mg(10 mL)/瓶],將200 mg替雷利珠單抗與500 mL的0.9%氯化鈉溶液混勻,靜脈滴注,1次/3周。3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治療結束后參照共識評估療效[5],包括CR(腫瘤病灶消失,維持4周以上)、PR(腫瘤病灶最大徑較治療前縮小gt;1/2,維持4周以上)、SD(1/4lt;腫瘤病灶最大徑較治療前縮小≤1/2)及PD(腫瘤病灶最大徑較治療前縮小≤1/4)。以CR、PR、SD為有效組,PD為無效組。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CT影像組學參數及臨床特征相關指標。包括原發(fā)灶最大標準攝取值(SUVmax)、影像組學評分(Rad-score)、TAP、NLR、病理分型[7]、腫瘤最大直徑、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7]、病變部位。采用CT(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203060826,型號:ANATOM S800)自肺底至肺尖進行掃描檢查,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60 mA、層厚1.25 mm。平掃后靜脈注射碘普羅胺注射液(成都倍特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632,規(guī)格:100 mL∶76.89 g)45 mL,注射速率5 mL/s。完成后分別在動脈期和靜脈期掃描,勾畫感興趣區(qū)(ROI),留取影像圖像。采用AK軟件對病灶圖像進行分析,提取影像組學特征,計算內類相關系數(ICCs),將ICCsgt;0.75的CT影像組學特征納入研究,確定SUVmax和Rad-score。在免疫治療開始前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以2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8.5 cm),取上清液,以凝聚法檢測TAP。另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抗凝后以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221019,型號:SK9000)檢測淋巴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并計算NLR。⑵分析影響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⑶分析SUVmax、Rad-score、TAP、NLR單獨及聯合預測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價值。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預測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有效組與無效組患者CT影像組學參數及臨床特征相關指標比較 無效組患者SUVmax水平、Rad-score水平、TAP、NLR、EGFR基因突變占比均高于有效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組間病理分型、腫瘤最大直徑和病變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1。
2.2 影響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可能影響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因素行量化賦值,以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是否無效為因變量(是=1,否=0),以SUVmax(連續(xù)變量)、Rad-score(連續(xù)變量)、TAP(連續(xù)變量)、NLR(連續(xù)變量)及EGFR基因突變(是=1,否=0)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SUVmax、Rad-score、TAP、NLR升高均是影響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2。
2.3 CT影像組學聯合TAP、NLR預測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ROC曲線分析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T影像組學聯合TAP、NLR預測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28,敏感度為0.821,特異度為0.692(均Plt;0.05),見表3、圖1。
3 討論
替雷利珠單抗能抑制腫瘤細胞程序性死亡配體-1與其受體結合,增加抗腫瘤細胞生長能力[8]。近年來,臨床將其作為免疫治療的主要用藥,但仍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治療的敏感性低,療效不佳。CT影像組學融合定量影像分析技術、機器學習及計算機視覺技術,提取NSCLC腫瘤病變區(qū)域的影像信息,進行系統(tǒng)化、量化描述[9],這為臨床診斷和療效判斷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效組患者SUVmax水平、Rad-score水平、TAP、NLR、EGFR基因突變占比均高于有效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SUVmax、Rad-score、TAP、NLR升高均是影響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提示監(jiān)測SUVmax、Rad-score、TAP、NLR水平有利于判斷晚期NSCLC免疫治療效果,分析原因為,SUVmax與Rad-score可反映CT圖像紋理和相鄰間隔,為腫瘤細胞病變范圍和惡性程度的判斷提供量化依據,進而評估NSCLC細胞的異質性,是近期療效和預后判斷的依據[10]。TAP屬NSCLC癌變特異性標志物,其水平升高可削弱自然殺傷細胞對腫瘤的識別清除能力,腫瘤細胞更易發(fā)生免疫逃逸,導致治療無效[11]。NLR能反映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動態(tài)平衡,NLR升高提示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其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全身炎癥反應越嚴重,并抑制T細胞功能,削弱免疫治療效果,影響患者預后[12]。
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T影像組學聯合TAP、NLR預測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AUC為0.828,這提示聯合檢測CT影像組學特征指標與TAP、NLR對免疫治療效果判斷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分析原因為,CT影像組學、TAP及NLR均可反映晚期NSCLC患者免疫抑制狀態(tài)、腫瘤細胞侵襲性等,其水平升高均反映患者病情惡化,因此,聯合預測可進一步提高預測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療無效的價值。
綜上所述,SUVmax、Rad-score、TAP及NLR升高均是影響晚期NSCLC免疫治療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聯合檢測有利于判斷晚期NSCLC患者短期療效。
參考文獻
許子寒,鄭林鵬,楊嶠,等.非小細胞肺癌的轉移特征及預后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9, 41(9): 871-876.
廖敏,高佳,李燕,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腫瘤異常蛋白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江蘇醫(yī)藥, 2017, 43(4): 248-249.
HUANG K, PRASAD S, MA S J, et al. Association of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with survival in peripheral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J]. BMC Cancer, 2023, 23(1): 254.
王旭,段輝宏,聶生東.基于CT影像組學的非小細胞肺癌預后分析方法[J].電子學報, 2020, 48(4): 637-642.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治療療效病理評估專家共識[J].中華病理學雜志, 2021, 50(9): 1002-1007.
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版)[J].中華腫瘤雜志, 2020, 42(4): 257-287.
王曉春,趙春艷,王志剛.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實驗指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5: 75-78.
陳志斌.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吉西他濱和順鉑用于治療晚期肺鱗癌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16): 2306-2310.
郭天慧,王浩銘,任瑞美,等.影像組學與影像基因組學在肺癌中的研究進展[J].國際腫瘤學雜志, 2018, 45(9): 566-569.
俞愈,李繼會,章斌,等. 18F-FDG PET/CT影像組學預測非小細胞肺癌預后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23, 30(1): 51-56, 144.
楊冬,辛勇,陳辰,等.血清TAP、PDCD-5、TNF-α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抗PD-1治療療效的關系分析[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2, 22(14): 2737-2742.
徐小峰,戴宏宇,喬建兵,等.外周血NLR和PLR評估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含鉑雙藥化療療效和預后的價值[J].現代腫瘤醫(yī)學, 2020, 28(15): 2627-2631.
基金項目:海南省衛(wèi)生健康行業(yè)科研項目(編號:22A200336)
作者簡介:周悅喬,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常見惡性腫瘤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