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電影具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我國電影表演的現實主義美學最早可追溯至1913年的短故事片《難夫難妻》,現實主義電影以其獨特的觀察視角和敘事技巧反映了歷史發(fā)展進程、社會現實和普羅大眾的生活,在借鑒西方電影美學的基礎上,中國電影人經過不斷地創(chuàng)作和探索,確立了現實主義傳統(tǒng)。近年來,現實主義電影不斷發(fā)展,其中,魔幻現實主義電影以夸張的表演風格,荒誕、超現實的敘事手法著稱,正在引發(fā)中國電影產業(yè)新一輪的變革與突破,其揭露的深刻社會現實和人性深層次問題更引發(fā)了中國電影人新的思考。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發(fā)展無疑為中國的文藝發(fā)展帶來了深遠影響,電影拍攝快速突破了現實主義的壁壘,將現實與幻想相結合,在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基礎上重新搭建電影敘事的框架,更借助現代數字技術等對電影的視覺表征進行突破。而在表演傳統(tǒng)方面,魔幻現實主義力求通過深刻的表演以塑造豐滿乃至矛盾的人物形象,真切地展現了社會矛盾沖突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電影中的現實主義表演傳統(tǒng)
現實主義電影的起源與發(fā)展
中國電影植根于現實生活土壤,受到西方電影美學和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呈現強烈的現實性傾向。20世紀初,中國電影受到歐洲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的影響,開始嘗試通過創(chuàng)作反映和還原社會生活,更出現了部分關注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電影,初步展現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例如,20世紀30年代的《漁光曲》《神女》等電影,主要是對當下的社會進行反思,其關注社會底層人民與其現實生活。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文化進入繁榮發(fā)展階段,現實主義電影將其描繪視角轉向當時的社會建設,也受到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改革開放后,中國的電影創(chuàng)作發(fā)展迅速,受到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影響,電影界嘗試用魔幻的敘事編排向社會現實發(fā)出挑戰(zhàn),如《紅高粱》《讓子彈飛》等電影的出現,充分展現了我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魅力和深度。中式魔幻現實主義電影運用隱喻、象征等表現手法,在超現實魔幻故事內核的基礎上,保留了中國電影的審美和文化基底,善于將現實隱喻于荒誕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中,最終給予觀眾獨樹一幟的觀影體驗和情感思考。當今,中國現實主義電影持續(xù)在題材、風格和制作方法上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在豐富電影文化和美學技巧的基礎上,新的電影語言和技術手段被應用到電影創(chuàng)作中,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觀影選擇,推動了中國電影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現實主義表演的技巧與表現
電影中的現實主義表演強調對社會現實、普羅大眾進行觀察和體會,再轉換為鏡頭語言,通過演員的動作臺詞和人物形象展現。電影人物多來源于現實人物,或取材于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因此強調演員在表演時要做到寫實、流暢。例如,為展現特定的文化或社會背景而融入大量的方言,為展現特定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演員需要從外貌形象、肢體語言、語言聲音乃至思想上進行模仿和復刻,并進入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生活和體驗。再如,強調個性化的表演,演員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心世界,并嘗試理解角色的動機和行為邏輯,從而將個人細膩的情感與角色獨特的性格魅力相結合,以凸顯角色的個性、生活和命運?,F實主義電影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還整體性地反映了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質樸純真的審美傾向。
魔幻現實主義的興起與特點
魔幻現實主義的定義與起源
魔幻現實主義電影是一種結合現實與奇幻元素的獨特電影風格,旨在通過超現實的表現手法揭示和反思社會,形成獨特的“魔幻現實”效果。魔幻現實主義一詞最早來源于文學,指在現實的基礎上融入更多奇幻元素,以展現一種超越現實的藝術效果。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作品浩瀚如煙,其中不乏《封神》《聊齋志異》等奇絕魔幻的志怪小說,為當今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然而,中國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的發(fā)展無疑受到拉美文學的深刻影響。20世紀80年代,拉美魔幻主義現實文學進入中國,對中國電影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影響。在此基礎上,眾多電影導演進行了創(chuàng)新。例如,電影《紅高粱》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等相融合,并將多個故事進行串聯(lián)和記敘;電影《太陽照常升起》運用大量的隱喻和象征,以四段獨立而又交錯的故事,通過錯亂的時間軸和敘事編排引發(fā)觀眾的深思?;ヂ?lián)網和數字媒體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以《哪吒·魔童降世》等為代表的動畫電影贏得了票房佳績與廣泛好評,《封神·朝歌風云》展現了中國傳統(tǒng)魔幻現實文學題材在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潛力,推動了魔幻現實主義電影題材的新發(fā)展。
電影中魔幻現實主義的表演特征
魔幻現實不是簡單地堆砌奇幻元素,而是展現了一種強烈的對沖破陳舊觀念束縛、呼喚新生的渴望。在具體的表演層面,其強調通過夸張、扭曲、反邏輯的魔幻手法展現人物形象和講述故事。與此同時,魔幻現實主義仍然保留了寫實化的表演特色,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演員并非只是對真實人物的模仿和復制,而是在高度凝練人物形象和生活經歷的基礎上,以藝術性、個性化的方式演繹角色。其注重保留人物形象身上真實的痕跡和生活經歷,同時融入一定的藝術現象和創(chuàng)作,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例如,電影《紅高粱》對特定歷史時期人民集體生活畫面的直接復刻與描繪,再到《無問西東》中對人物命運與痛苦的隱藏式描繪。魔幻現實主義既有現實語言,又蘊含了超現實、突破時空的敘事表達,其擅長通過象征和隱喻引發(fā)觀眾思考。
中國電影表演風格轉變的文化反思
社會變遷與電影風格轉變的關系
電影風格的轉變與社會變遷、大眾的審美渴求密切相關。中國魔幻現實主義電影不斷發(fā)展變遷,體現了政治意識形態(tài)、藝術文化、經濟發(fā)展和大眾情感需求的演變。魔幻現實主義電影之所以“魔幻”,與社會現實密不可分。早期魔幻現實主義電影與特定的社會歷史時期和時代背景關系密切。例如,以電影《讓子彈飛》為代表,以符號式的隱喻將現實問題暴露于電影中,以精心設計的人物形象對應現實生活,通過虛構的故事間接地反映特殊年代人民的生活經歷和社會環(huán)境。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結構發(fā)生深刻變化,電影開始更多地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和人民生活的變化,創(chuàng)作從關注宏大的歷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到關注個體感受,主題表達也更多圍繞大眾關心的現實問題;在創(chuàng)作的文化理念上,朝著開放包容的方向發(fā)展,不斷借鑒和吸納外來文化元素,娛樂性的增強也要求電影從業(yè)者充分考察觀眾需求和市場反應。電影技術的革新和發(fā)展更是為新的敘事結構和視覺造型美學的發(fā)展、應用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支持,電影導演嘗試從創(chuàng)作題材和電影畫面表現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傊?,電影風格轉變可以說是社會現實的投射,其深受社會變遷的影響,同時發(fā)揮了獨特的文化宣傳和教化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fā)了社會變遷。
電影作為社會意識的載體
電影是社會意識的載體,其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反映社會現實,并傳達大眾訴求。其中,部分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展現了前瞻性,對社會進步具有推動作用。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工具,電影通過故事情節(jié)、人物塑造和對話等元素向觀眾展現了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例如,電影《黃土地》以黃土高原等自然景觀為主體,蘊含著強烈的當代意識,充分展現了導演對現代文明與傳統(tǒng)文化相遇后產生激烈矛盾的反思,其以獨特的空間景觀和地緣文化呈現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以具有豐富象征意義的自然景觀展現對社會的反思。通過對現實進行影像化的表達,賦予電影更多深層含義,最終引發(fā)觀眾的深刻思考。近年來,飽受大眾好評的《哪吒》《封神》系列電影在選擇傳統(tǒng)奇幻志怪小說元素的基礎上,依托現代技術對拍攝畫面進行了復雜化的處理,其中蘊含的反叛精神,以及對傳統(tǒng)、權威的突破和反思是引發(fā)大眾喜愛的重要原因。
現實主義到魔幻現實主義的表演風格對比與分析
表演技巧上的轉變
就整體表演風格而言,現實主義電影強調真實、紀實性,而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則以荒誕、夸張、抽離性的表演為主。現實主義電影要求真實性和個性化并重,演員需要以真實自然的方式呈現人物形象,通過深入生活、模仿表演對象、體驗角色等方式融入故事背景和人物經歷。而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將現實和幻想融合,要求演員在表演中適當融入并展現一些想象,其人物臺詞和故事情節(jié)設計也包含更多的象征性片段。在情感表達上,現實主義電影的情感刻畫細膩微妙,演員通過細節(jié)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而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則具有夸張的劇情,情感更加外放,影片整體的奇幻氛圍更加強烈,演員也更擅長通過即興創(chuàng)作等對電影情節(jié)進行突破和創(chuàng)新。
人物形象的塑造
現實主義與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顯著差異。在形象來源方面,現實主義電影的人物往往來自客觀生活,通過大量生活化的臺詞和細節(jié)刻畫,以展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例如,許多現實主義題材取材于歷史人物或真實的社會實踐,其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而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的人物多以虛擬為主,創(chuàng)作者通過賦予人物形象典型的性格特質,以反映某一類人群或社會現象。在人物經歷方面,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將奇幻元素融入現實情境。例如,賦予人物超自然的力量或奇特的經歷實踐,以增強電影的奇幻色彩和視覺沖擊力。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魔幻現實主義電影賦予人物形象更多的象征意義,以夸張的形象和情節(jié)表達復雜的人性或社會問題,或借助人物傳達哲學思考等議題,從而引導觀眾探討更深層次的主題,達到超越現實的情感共鳴。
文化背景對表演的影響
現實主義和魔幻現實主義電影都受到復雜文化背景的影響?,F實主義電影往往直接融入具體的社會文化背景或文化議題,而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則融入多元文化元素以豐富電影故事。魔幻現實主義電影融入了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并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大膽設計,如融入神話、民間傳說、傳統(tǒng)藝術等,在增添電影文化韻味的基礎上,以象征和隱喻的方式表達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反思。例如,部分魔幻現實主義電影作品的角色或情節(jié)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話故事,或在現代背景下重現傳統(tǒng)故事的主題和精神。同時,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將社會現實和文化傳統(tǒng)進行雙重結合,通過變形、夸張的手法描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矛盾,又借助奇幻元素等探討人性、自由、文化等主題,使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呈現顯著的社會批判意義。
表演風格轉變中的關鍵影片與實踐
從“真實感”到“象征性”
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具有典型的象征性,其將魔幻元素與現實生活進行結合,以探討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從營造真實感到運用象征、隱喻手法,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的表演風格轉變巨大。以電影《紅高粱》和《無問西東》為例,《紅高粱》上映于1987年,以東北高密鄉(xiāng)為背景,講述特殊時代背景下的人性掙扎與生命力的張揚,以人物經歷和活動串聯(lián)故事,大幅野性的場景、顛轎儀式和血紅色的紅高粱地,以張揚的鏡頭和視覺語言重構了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化,但又直接講述了特殊時代背景下人民生活和命運的艱辛,對人物的生活經歷進行融合,以歷史變革下小人物的命運浮沉展現大時代環(huán)境下中國百姓的坎坷和堅韌,這種“真實感”來源于真實生活,展現了宏大的歷史敘事和堅韌不屈的小人物生活。而《無問西東》則以四個不同時代年輕人的故事為背景,以象征性的表現手法講述某一時期某個群體的故事,其以立體的人物描繪,跨越了不同歷史階段和時間,向觀眾傳達了“勇敢無畏、無畏東西”的精神。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的敘事風格從聚焦于單個人物的故事敘述轉變?yōu)橄笳餍缘娜后w表達。
跨越現實與幻想的邊界
武俠電影《臥虎藏龍》以江湖恩怨為主題,圍繞主角李慕白、俞秀蓮和玉嬌龍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以中立的敘事視角、突破空間的場景轉換構建了神秘的東方武俠世界。該電影以其精妙的敘事安排、人物形象塑造和電影畫面語言而贏得大眾認可,同時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隱喻,以三種生活境界追溯電影之外的特定文化背景和社會淵源。例如,在敘事安排上,電影的時間線并不嚴格地按照現實邏輯發(fā)展,而是呈現超越現實的時空感,將現實與虛構相結合,主要通過描繪武俠世界,反映現實世界中的道德困境和人性掙扎。主角玉嬌龍在探索傳統(tǒng)俗世生活、江湖生活和大漠生活的過程中追求自己所渴望的自由,正如其名字代表年輕、力量和自由,該人物隱喻對傳統(tǒng)規(guī)則的叛逆和對自由的渴望。而主角俞秀蓮則是循規(guī)蹈矩的人,該人物形象代表遵守世俗和禮教,主角間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恰好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會關系的微妙變化。同時,哲學思考和社會批判也貫穿于整部電影,如主角常面臨有關自由意志和責任的選擇。整體上,電影《臥虎藏龍》以多元豐富、對比鮮明的場景和色彩設計展現了不同的情感和性格,又通過豐富的武術動作設計表達情感和意境,蘊含了儒家、道家等思想,充滿了對傳統(tǒng)和現代、個人和社會、自由與束縛的思考及探究。
神話色彩中的深刻人性:
從《大鬧天宮》看中國電影的魔幻現實主義
電影《大鬧天宮》是中國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之作,其取材于《西游記》,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民心中對自由的渴望,大膽而反叛,通過將現實與幻想相結合,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孫悟空的形象既是現實中的叛逆者,通過塑造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形象以隱喻個體對自由和權力的追求,又向觀眾傳達了對自由、平等和正義的追求,從而引發(fā)觀眾對現實的思考。同時,電影中對孫悟空反叛行為的刻畫展現了其不拘泥于外物、追求自我的自由精神,以“鬧天宮”的形式隱喻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此外,在取材、人物形象塑造之外,對人性的深刻揭示是該影片魔幻現實主義最充分的體現。在展現傳統(tǒng)文化、精神文明的基礎上,魔幻現實主義電影更以其冒險主義、突破精神而受到大眾喜愛,看似魔幻的電影設計中蘊含對現實的深刻反思,毫無疑問,以“孫悟空”等為代表的傳統(tǒng)神話人物形象能夠快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其蘊含的反叛、不受束縛等性格特質蘊含了國人的獨特精神追求,在保留超現實魔幻感的同時,以精神共鳴聯(lián)結人性,贏得支持。
中國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將幻想和現實交織融合,通過象征和隱喻將尖銳的社會議題進行藝術化處理,將現實中個體的需求和情感借助電影進行藝術化表達,以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設計和獨特的敘事表達體現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批判,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內涵。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電影表演美學思潮史”(項目編號:19ZD1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