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靠著逐漸暗淡的最后的陽光的指引,走過十八年前的故居。這條街、這個建筑物開始在我的眼前隱藏起來,像在躲避一個久別的舊友。但是它們的改變了的面貌于我還是十分親切。我認(rèn)識它們,就像認(rèn)識我自己。還是那樣寬的街,寬的房屋。巍峨的門墻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獅子,那一對常常做我們坐騎的背脊光滑的雄獅也不知逃進(jìn)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門開著,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卻是原樣地嵌在那里,似乎連顏色也不曾被風(fēng)雨剝蝕。我望著那同樣的照壁,我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這里看出過去的十九個年頭,不,我仿佛要在這里尋找十八年以前的遙遠(yuǎn)的舊夢。
守門的衛(wèi)兵用懷疑的眼光看我。他不了解我的心情。他不會認(rèn)識十八年前的年輕人。他卻用眼光驅(qū)逐一個人的許多親密的回憶。
黑暗來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門內(nèi)亮起了燈光。燈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著來時的路回去。已經(jīng)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轉(zhuǎn)頭,再看那個建筑物。依舊是陰暗中的一線微光。我好像看見一個盛滿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來。在這條被夜幕覆蓋著的近代城市的靜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見了哈立希島上的燈光。那應(yīng)該是姐姐愛爾克點(diǎn)的燈吧。她用這燈光來給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燈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個出遠(yuǎn)門的兄弟回來。最后她帶著失望進(jìn)入墳?zāi)埂?/p>
街道仍然是清靜的。忽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耳邊輕輕地唱起了這個歐洲的古傳說。在這里不會有人歌詠這樣的故事。應(yīng)該是書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響。但是這個時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十八年前在一個春天的早晨,我離開這個城市、這條街的時候,我也曾有一個姐姐,也曾答應(yīng)過有一天回來看她,跟她談一些外面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諾言。那時我的姐姐還是一個出閣才只一個多月的新嫁娘,都說她有一個性情溫良的丈夫,因此也會有長久的幸福的歲月。
然而人的安排終于被“偶然”破壞了。這應(yīng)該是一個“意外”。但是這“意外”卻毫無憐憫地打擊了年輕的心。我離家不過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訊。我的哥哥用了顫抖的哭訴的筆敘說一個善良女性的悲慘的結(jié)局,還說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從此那個做過她丈夫的所謂溫良的人改變了,他往一條喪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往上爬,結(jié)果卻不停地向下面落,終于到了用鴉片煙延續(xù)生命的地步。對于姐姐,她生前我沒有好好地愛過她,死后也不曾做過一樣紀(jì)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著,寂寞地死去。死帶走了她的一切,這就是在我們那個地方的舊式女子的命運(yùn)。
我在外面一直跑了十八年。我從沒有向人談過我的姐姐。只有偶爾在夢里我看見了愛爾克的燈光。一年前在上海我常常睜起眼睛做夢。我望著遠(yuǎn)遠(yuǎn)的在窗前發(fā)亮的燈,我面前橫著一片大海,燈光在呼喚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飛到那邊去。沉重的夢壓住我的心靈,我好像在跟許多無形的魔鬼手掙扎。我望著那燈光,路是那么遠(yuǎn),我又沒有翅膀。我只有一個渴望:飛!飛!那些熬煎著心的日子!那些可怕的夢魘!
但是我終于出來了。我越過那堆積著像山一樣的十八年的長歲月,回到了生我養(yǎng)我而且讓我刻印了無數(shù)兒時回憶的地方。我走了很多的路。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變了,又似乎都沒有改變。死了許多人,毀了許多家。許多可愛的生命葬入黃土。接著又有許多新的人繼續(xù)扮演不必要的悲劇。浪費(fèi),浪費(fèi),還是那許多不必要的浪費(fèi)—生命,精力,感情,財富,甚至歡笑和眼淚。我去的時候是這樣,回來時看見的還是一樣的情形。關(guān)在這個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幾次問我自己:難道這十八年全是白費(fèi)的?難道在這許多年中間所改變的就只是裝束和名詞?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給一個回答。
在這個我永不能忘記的城市里,我度過了無數(shù)個傍晚。我花費(fèi)了自己不少的眼淚和歡笑,也消耗了別人不少的眼淚和歡笑。我匆匆地來,也將匆匆地去。用留戀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這應(yīng)該是最后的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尋覓什么。但是我所要的東西絕不會在那里找到。我不會像我的一個姑母或者嫂嫂,設(shè)法進(jìn)到那所已經(jīng)易了幾個主人的公館,對著園中的老樹垂淚,慨嘆著一個家族的盛衰。摘吃自己栽種的樹上的苦果,這是一個人的本分。我沒有跟著那些人走一條路,我當(dāng)然在這里找不到自己的腳跡。幾次走過這個地方,我所看見的還只有那四個字:“長宜子孫”。
“長宜子孫”這四個字的年齡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這也該是我祖父留下的東西吧。最近在家里我還讀到他的遺囑。他用空空兩手造就了一份家業(yè)。到臨死還周到地為兒孫安排了舒適的生活。他叮囑后人保留著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來的書畫。但是兒孫們回答他的還是同樣的字:分和賣。我很奇怪,為什么這樣聰明的老人還不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財富并不“長宜子孫”,倘使不給他們一個生活技能,不向他們指示一條生活道路?“家”這個小圈子只能摧毀年輕心靈的發(fā)育成長,倘使不同時讓他們睜起眼睛去看廣大世界;財富只能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zhì),要是它只消耗在個人的利益上面。
“長宜子孫”,我恨不能削去這四個字!許多可愛的年輕生命被摧殘了,許多有為的年輕心靈被囚禁了。許多人在這個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著日子。這就是“家”!“甜蜜的家”!這不是我應(yīng)該來的地方。愛爾克的燈光不會把我引到這里來的。
于是在一個春天的早晨,依舊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門口,這里面少了幾個,也多了幾個。還是和那次一樣,看不見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沒有等待她,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墳?zāi)?。一個叔父和一個堂兄弟到車站送我,十八年前他們也送過我一段路程。
我高興地來,痛苦地去。汽車離站時我心里的確充滿了留戀。但是清晨的微風(fēng),路上的塵土,馬達(dá)的叫吼,車輪的滾動,和廣大田野里一片盛開的菜子花,這一切驅(qū)散了我的離愁。我不顧同行者的勸告,把頭伸到車窗外面,去呼吸廣大天幕下的新鮮空氣。我很高興,自己又一次離開了狹小的家,走向廣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綠的蠶豆和黃的菜花中間,我仿佛又看見了一線光,一個亮,這還是我常??匆姷臒艄?。這不會是愛爾克的燈里照出來的,我那個可憐的姐姐已經(jīng)死去了。這一定是我的心靈的燈,它永遠(yuǎn)給我指示我應(yīng)該走的路。
【鑒賞】
1941年的中國籠罩在戰(zhàn)火硝煙中,巴金輾轉(zhuǎn)昆明、重慶等地,意外重返成都故居。這座曾走出的深宅,如今故地重游,早已經(jīng)物是人非……當(dāng)故居門楣上“長宜子孫”的匾額映入眼簾,這四個承載著封建訓(xùn)誡的燙金大字,瞬間激活了作家血脈中的精神基因—那個曾在《滅亡》中嘶吼反叛的年輕巴金,與歷經(jīng)滄桑的中年流亡者在此刻重逢。
從“激流三部曲”到《寒夜》,巴金始終將文學(xué)視作解剖封建制度的柳葉刀?!稅蹱柨说臒艄狻芬岳险瑸閳A心,用三重光束編織出立體結(jié)構(gòu)—現(xiàn)實(shí)的故居燈光勾連家族記憶,傳說的愛爾克燈光投射人性悲歌,而心靈之燈則指向未來圖景。
如果說魯迅在《長明燈》中以一盞不滅的燈象征頑固的封建幽靈,巴金則以燈光的三重變奏譜寫出覺醒者的精神史詩。文章開頭故居大廳“陰暗中亮起的光”是極具反諷意味的符號,這簇“微弱得快要熄滅”的燈火,恰似封建家族搖搖欲墜卻仍在茍延殘喘的生存狀態(tài)。巴金以旁觀者般的冷峻筆觸,剝開“長宜子孫”的倫理糖衣:“要是它只消耗在個人的利益上面,財富只能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zhì)。”當(dāng)行文轉(zhuǎn)入愛爾克的傳說,文字的溫度驟然降低。哈姆島上孤獨(dú)的守望者形象與作家早逝的姐姐形成鏡像重疊?!八赖臅r候,燈油燃盡了,燈光也滅了”,巴金賦予了女性生命在封建禮教下無聲湮滅的象征意味,這種將個體悲劇升華為時代祭奠的書寫,成為整個舊式家族女性的命運(yùn)碑文。最具震撼力的當(dāng)屬文末“心靈之燈”的出場。當(dāng)作家決然轉(zhuǎn)身,“走向廣大的世界中去”,“這不會是愛爾克的燈里照出來的,我心上燈火只永遠(yuǎn)為我自己的道路照明”,至此,光明重新定義,這既是對《家》中覺慧出走母題的延續(xù),更是歷經(jīng)二十年生命沉淀后的思想提純。三束燈光在文本中形成遞進(jìn)式交響:從批判之光的冷冽,到悲憫之光的幽微,最終升華為理想之光的熾烈,完成精神涅槃的三重變奏。
再讀這篇散文,其文學(xué)史價值愈顯璀璨。七十年后回望,文本中“長宜子孫”的現(xiàn)代性批判依然振聾發(fā)聵。在物質(zhì)主義泛濫的當(dāng)下,“財富毀滅理想”的警示猶如穿越時空的預(yù)言,而作家在黑暗中選擇前行的身影,則為每個困頓于精神暗夜的人們提供了永恒的勇氣力量。正如那盞永不熄滅的心靈之燈,巴金的文字始終在提醒我們:真正的光明不在他處,而在破繭重生的勇氣之中。(張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