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備賽和參加2024年重慶市中學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的經(jīng)歷,研究認為教學基本功比賽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路徑和平臺,應對教學基本功比賽要從“解讀—準備—打磨—升華”四個環(huán)節(jié)發(fā)力,其中“解讀”要求全面規(guī)劃,細化目標;“準備”要求腳踏實地,逐一突破;“打磨”要求反復錘煉,終有所得;“升華”要求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關鍵詞:基本功比賽;體育教師;大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1-0076-02
2024年重慶市中學體育教師基本功大賽如水般輕柔卻不乏力量,讓筆者在一次次“被沖擊”中歷練,并收獲個人一等獎及團隊一等獎,更切身體會到自身專業(yè)的成長,感受到團隊的力量。
一、解讀——全面規(guī)劃,細化目標
備賽過程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和進度進行自主備賽;二是在區(qū)教研員和資深前輩組成的導師組的指導下,展開“以訓促學”的集體備賽。其中,在個人的備賽前期,筆者先將基本功的比賽內容進行了梳理、解讀,以了解賽制,知曉比賽內容,進而全面規(guī)劃,細化目標。此次的基本功比賽總分220分,集體項目分值100分,以團隊隊列隊形展示形式進行評比;個人項目分值120分,包含理論、片段教學、專項技能以及體能四大類。
1.理論項目的分值占比38%,其中理論測試10分、大單元教學設計25分、課時教學設計10分,從具體得分點看,對單元教學目標、單元結構圖有所側重,課時計劃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習目標等得分占比例大,需重點突破。
2.片段化教學項目的分值占比21%,從球類、田徑類、體操類、新興體育類、中華傳統(tǒng)體育類五大類中的49個主要教學內容中進行抽選,對評分標準的要求要了然于心,精巧設計。
3.專項技能項目的分值占比33%,其分為專項一與專項二,要求在球類、田徑類、體操類、中華傳統(tǒng)體育類四大類中選擇不同類別的兩個項目,且各占20分。筆者結合自身健美操專項的實際,橫向對比球類、田徑類以及中華傳統(tǒng)體育類的項目,最終選擇易學的太極拳和自己的專項健美操,繼而精讀這兩個項目的評分標準,有重點地進行針對性強化訓練。
4.體能項目的分值占比為8%,800m/1000m跑與實心球/引體向上均達標即可得滿分,難度相對較小。
綜上可見,本次基本功比賽側重教師的教學技能與專業(yè)技能。
二、準備——腳踏實地,逐一突破
在研讀過比賽規(guī)程與評分細則后,就要腳踏實地,逐一突破。理論相關的準備從硬件與軟件著手,硬件方面主要是相關教材的準備,主要包括課程標準和各個運動項目的教師用書;軟件方面主要包括自身知識與技能的儲備、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等。
1.對理論測試的準備。備賽前期,我精讀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整理了每個章節(jié)的大標題,對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記憶;備賽中期,對《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大標題下的小標題及小標題下的知識點進行了匯總,形成思維導圖式的知識樹,并在匯總過程中找尋有規(guī)律的點,強化對課程標準的熟悉度;備賽后期,借助導師團隊提供的理論試題與隊友們的習題冊進行查漏補缺、消化鞏固。
2.對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的準備。從拆、建、推、練四點著手。拆分得分點:結合評分細則,在設計大單元教學計劃時需要厘清學習目標、教材、學情、重難點、教學環(huán)境、教學結構圖等,而在設計課時計劃時需要從學習目標、素養(yǎng)培育、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撰寫;建立架構:在詳細了解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的得分點后,基于自身專項健美操項目的熟悉度,選擇了先以健美操作為主題進行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的設計,結合大單元與課時框架文本,以課程標準為指引、教材為本源、學情為導向逐一往框架中填內容,建構健美操完整的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推演模板:依據(jù)健美操的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整理出與其他運動項目有共性的點和該運動項目自身的特點,形成可以套用的話術和可用作填充的內容,推演出具化的模板,方便后期的內容整合;練習強化:對模板的運用需要不斷探究,結合不同項目的契合情況,不斷推敲與試用,整理出各個項目詳細的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再通過練習強化自身對各個項目的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的理解。
3.對體能的準備。在體能方面,800m跑對自己來講是重大挑戰(zhàn),因此,筆者備賽前期在800m跑的訓練上是焦慮、排斥及被動的。恰巧當時學生也正在進行800m/1000m跑的測試,在給學生制訂課堂學練內容的同時也給自己設計了一份跑步計劃,結合自身中長跑較弱的情況,循序漸進,從每天2km逐漸增加到5km,提高自身心肺耐力,以便能跑完800m跑全程,筆者的800m跑訓練之路就這樣開啟。
三、打磨——反復錘煉,終有所得
1.團隊打磨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在為期兩周多的集體備賽過程中,以團隊部署為主,就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設計從匯總、提煉、完善、設計四個方向進行打磨與優(yōu)化。團隊參賽成員分組分項匯總運動項目特點,根據(jù)項目特點優(yōu)化大單元教學計劃及課時計劃;提煉大單元結構圖,團隊結合運動項目特點集中逐一進行大單元結構圖交流,整理歸納出更加準確的項目結構圖,進一步改進大單元教學計劃內容;完善項目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在團隊整合改進完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后,個人自行完善每個項目的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每天手寫一份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甚至有時候會一天寫兩份,以加強理解記憶;設計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書寫模式,在手寫大單元教學計劃與課時計劃時,嘗試不同的書寫格式,有分小點寫內容的,也有自畫表格寫內容的,通過對比找到最佳卷面的格式。
2.團隊加持體能突破
在一個多月針對800m跑的備賽期間,從最初測試的3′54″到比賽時的3′09″,突破對自身來說是一次激勵,更是一場溫暖如春的相伴。有區(qū)教研員“今天要跑哦”的溫柔叮嚀,有導師們“幾點開始跑”的每日一問,有隊友們的并肩作戰(zhàn)與鼓勵;有后勤保障團提供補給與防護品的溫暖,還有團隊加油團的場外助力,都給筆者枯燥、痛苦的800m跑訓練送上了“一抹甜”。在團隊的加持下,才讓我闖過體能這個大關。
四、升華——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回想備賽、參賽歷程,結果固然重要,但超越自我的過程更重要,基本功比賽就是一場修行,填補教師自身教學技能中的不足和漏洞,向下扎根,不斷沉淀自己,靜下心來學習與思考;向上生長,持續(xù)努力、探索、突破,走出舒適圈,擁抱更好的自己。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筆者將持續(xù)練好研讀教材的基本功,練好核心素養(yǎng)培育貫穿課堂始終的基本功,練好學、練、賽、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