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依據國家文件要求,需構建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程。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是教師需具備相應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因此,該文在自我決定理論視角下,結合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三要素,對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路徑進行探究。研究方法包括文獻資料法和歸納推理法等,通過歸納總結,最終提出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為:明晰核心素養(yǎng)的相關理念;逐步提升自身成就感;加強體育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優(yōu)化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 高校體育" 體育教師" 核心素養(yǎng)" 自我決定理論
【中圖分類號】 G8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5)05-0119-04
Exploring the Pathway of Developing Core Competenci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ZHOU Quan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11603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documents, a curriculum should be built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The prerequisit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s that teachers should have corresponding core competencies.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re competen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combining the three elements of developing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re competencies. The study use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uctive reasoning to summarize and conclude, and finally proposes an effective path for developing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re competencies: Clarify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core competencies; Gradually enhancing self-esteem; Strengthen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ptimizing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Key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re competencies;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1" 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梳理
1.1" 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
2014年,教育部刊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及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正式印發(fā),彰顯了我國推動發(fā)展高質量、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高校課程的堅定決心[1]。基于此,有學者提煉出了核心素養(yǎng)變革的3個關鍵部分:教師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2]。由此可見,構建教師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我國未來核心素養(yǎng)導向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
在此背景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重點自然聚焦于體育教師能否真正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即教師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教育教學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對于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至關重要。
1.2" 高校體育教師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三要素
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需涵蓋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這3個維度,旨在強調自身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以及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3]。同樣,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也應涵蓋這3個維度。因此,本研究將國內體育教師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三要素確定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
體育教師的必備品格更側重于體育品德,主要體現在體育競賽中的精神激勵、倫理規(guī)范和品行修養(yǎng)等方面[4]。體育教師的價值觀念,則是指體育教師在從事相關教育教學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5]。體育教師關鍵能力的基礎,主要是指個人所擁有的運動專項能力與基礎運動能力,這是體育教師能夠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專項訓練與運動競賽等工作的根基。
2"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視角下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分析
2.1" 自我決定理論的理論基礎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由美國心理學家Deci和Ryan提出,該理論強調個體自身決定行為動機的過程。該理論認為,人們的行為主要源自兩種不同類型的動機:自主性動機和控制性動機,這兩者在行為中綜合發(fā)揮作用[6]。在本研究中,主要關注自主性動機,它源自個體自身選擇,具有較高的可控性,由此產生的主動性行為相較于控制性動機主導的行為更為持久且不易衰退。自主性動機主導的行為表現為個體基于對某項活動或行為價值的充分認可(如發(fā)自內心的熱愛、認為該活動或行為對自己有意義等)而產生的強烈動機傾向。此外,適當的動機理論應考慮人類固有需求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主要包括自主需求、勝任需求和關系需求[7]。
其中,基本需要理論構成自我決定理論的核心內容,該理論著重強調了個體在生存過程中自主、能力、關系3種基本心理需要的不可或缺性[8]。即當外在環(huán)境因素能夠滿足個體這3種基本心理需要中的任一時,個體的獲得感會增強,同時掌握好控制性動機的內化,可確保個體認可所進行的行為并成功展望該行為未來的有效性。
2.2"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理論框架
在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下,個體的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和自主動機這3個要素均可有效促進個體自主學習,激發(fā)內部動機。當個體的3種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可促進其外部動機的內化,進而提升個體體育學習的自主性。彭春政[9]指出,個體的內部動機越高,越傾向于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并在完成任務后獲得較高的滿足感,這將逐步影響個體的目標取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通過逐步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并拓展學生的基礎能力之外的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當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并應用于實踐中時,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認知也會提高,自身的成就感也會促進自我學習。這種良性循環(huán)將有效提升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獲得學生及外界的認可。
3"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視角下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過程
胡小清等人[7]指出,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的核心假設是社會層面的個體具有自我調整、不斷進步的積極傾向。但這種傾向并非自然發(fā)生的,而是依賴于社會環(huán)境因素中個體與個體間形成的有機互動,這也是歸屬滿足需求的主要來源。COX A等人[10]的研究表明,該理論不僅適用于學生作為支持主體時的研究,當體育教師在學習期間從相關指導者那里獲得積極性支持時,其學習相關知識的自主性動機也會增強,并有效提升其自覺性和積極性。
由此研究可知,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中的價值觀念與自主滿足需求具有相似性。兩者都是個體在進行體育學習活動時根據自身意愿所選擇的,且都是個體經過長時間學習后所表現出的穩(wěn)定的心理、技能和行為特征。這也是高校體育教師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
因此,可以看出SDT理論中的3種基礎心理需求與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3個維度之間存在密切聯系。
3.1" 明晰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突破原有價值觀念
依據SDT理論的核心理念,即滿足個體的基本心理需求能夠促進其發(fā)展與成長,以及國家目前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體育教師需從注重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轉向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合這兩點,高校體育教師不僅要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概念與內涵,還應將所掌握的核心素養(yǎng)融入教學實踐中,努力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局限,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
SDT理論指出,自主動機源自教師自身心理需求的滿足。當體育教師能夠將所學的核心素養(yǎng)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時,其價值觀念也會發(fā)生相應轉變。反映到課程教學中,當體育教師感受到學生的學科知識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高后,其自身的基本心理需求就會得到滿足,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興趣和享受)。當體育教師參與能夠滿足其心理需求的活動時,就會體驗到內在動機。而內在動機的內化程度越高,教師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幸福感等積極情緒就會越強烈。
體育教師需要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調整教學策略,并積極聽取意見。應摒棄過時的教學方法,同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手段。這要求體育教師能夠深刻認識到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設計、方法和內容中的重要性,推動學生主動或被動地接受核心素養(yǎng)的熏陶。此外,體育教師還應主動吸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創(chuàng)新觀點,并將這些新理念反饋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上,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理念,在提升學生的道德觀念與轉化教師價值觀念的同時,穩(wěn)步提升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感。
3.2" 逐步提升自身成就感,改善體育教師的體育品德
在SDT的視角下,提升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尤其是成就感,對于改善其體育品德具有重要意義。SDT理論認為,內在動機的培養(yǎng)能夠顯著增強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因此,通過設定適宜的挑戰(zhàn)性目標,可以有效提升體育教師的成就感[11]。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設定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目標,這不僅能激勵學生,也能增強教師的教學滿足感。當教師達成這些目標后,他們將體驗到成就感的提升,進而正向促進其體育品德的發(fā)展。此外,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也是提升成就感的重要途徑。積極參與各類專業(yè)培訓和學術研討,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提升專業(yè)技能,將直接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對提升其職業(yè)道德標準和體育品德具有積極作用。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同樣有助于提升成就感。通過團隊合作,分享教學經驗,互相學習,體育教師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認可,這種社會支持是提升個人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同時,這種交流合作也有助于形成正向的職業(yè)道德風氣和團隊精神,進一步改善體育教師的體育品德。最后,對體育教師進行成就反饋與表揚也是提升成就感的關鍵。校方和社會應給予體育教師更多的表彰機會,肯定他們在教學和育人方面的成就[12]。這種正向反饋不僅能增強教師的成就感,還能激勵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更加積極地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促進其體育品德的持續(xù)提升。
3.3" 加強教師繼續(xù)教育,提升教師硬實力
SDT理論中的整合理論指出,個體行為動機的形成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將經歷從無動機、外部動機到內部動機的逐步轉化[13]。因此,當教師的自主需求產生后,需要外部環(huán)境給予一定的合理性滿足,以促進教師自身內部動機的轉化,即個人興趣的形成。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學習的自主性支持感主要來源于外部環(huán)境對其繼續(xù)教育的理解、支持和肯定,以及在相應學習過程中提供的更多自由選擇機會和積極性鼓勵反饋。學校可以嘗試組織相應的課外再教育活動,如專家講座、社團指導以及課外專項比賽等,以拓寬專業(yè)學習的渠道,加強教師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加速知識的更新,不斷優(yōu)化其專業(yè)能力,助推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體育教師所需的專業(yè)能力不僅包括自身的運動專項能力和基本運動能力,還應涵蓋各項基本運動的運轉原理、運動項目美感的展示和實際比賽的應用能力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綜合的構成體系。然而,部分體育教師僅滿足于日常教學工作的完成,不主動開展教研和學習反思,或僅被動參與各項課外教學活動。雖然身處教學一線,卻始終游離于教學科研的最前沿之外,這對提升體育方面的關鍵能力是不利的。因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體育教師需要具備在解決特定時代問題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并具備自我提升意識?;诖?,推行教師端的課外繼續(xù)教育既能緩解體育教師不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現狀,還能提升與構建核心素養(yǎng)相關的專業(yè)發(fā)展能力,更能協助教師確定自身專業(yè)領域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并逐步強化,進而走上更成熟的體育專業(yè)發(fā)展道路。
3.4" 構建體育教師的評價核心素養(yǎng)相關體系,完善考核機制
高校學生教育評價作為體育課程完結的最后一環(huán),是課程能否有效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因此,針對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考核機制應當既科學又易于操作,且需具有明確的針對性,以確保對體育教師的考核公平、公正、科學和精確。考核機制不應僅依賴于學生主觀對教師個人的喜好,而應將體育核心素養(yǎng)理念融入評價體系之中,以有效區(qū)分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教師,對不同教學方向的教師群體實施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同時,應考慮將量化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以此提升體育教師的職業(yè)使命感,并促進其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
此外,在實踐中,應采用更完善的方法來評價學生在教師培養(yǎng)下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例如,采用診斷性、情境性、過程性等評價手段,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并使學生對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一個客觀的判斷,從而更好地把握未來發(fā)展方向。同時,教師也能通過相應的評價指標,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并在此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14]。值得注意的是,此評價過程中不僅包含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體系,教師也能參與其中,這更能體現出師生之間學習效果評價的整體性和持續(xù)發(fā)展性。然而,也需注意到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的繁瑣性問題。
4" 結語
高校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是對體育教學學科的清晰認識與把握,也是付諸教學實踐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從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出發(fā),探究了培養(yǎng)及促進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基本路徑。通過闡述自我決定理論的核心機制,以滿足個體的3種心理需求為邏輯起點,本研究落實了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可行性路徑,并基于體育教師面臨的關鍵問題提出了一定的教學建議。這些建議旨在幫助教師逐步意識到他們不僅是個體發(fā)展的主體性存在,同時也是學生未來發(fā)展與同行教學的內在價值指向,兼具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雙重身份。
在教師個人發(fā)展的層面,體育教師需要提升對自身身份的主體性和效能感,以協調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雙重身份的良性發(fā)展?,F代教師教育主張以教師為中心,通過調動教師自身的主體積極性,促進教師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最終有效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高校體育教師自我價值的有效達成。
參考文獻
[1] 楊向東.關于核心素養(yǎng)若干概念和命題的辨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10):48-59.
[2] 李承偉.我國中學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8.
[3] 彭小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結構模型的構建及其評價[J].基礎教育研究,2016(3):10-12.
[4] 付凌一,孫銘珠,尹志華.體育教師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構建的緣起與現實意義[J].運動精品,2019,38(4):11-14.
[5] 尹志華,付凌一,孫銘珠.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師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促進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4):385-390,398.
[6] RYAN R M,DECI E I.Self-dete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Am Psychol,2000(55):68-78.
[7] 胡小清,唐炎,黃霞,等.基于自我決定動機理論視角下的體育學習效果研究進展[J].體育科學,2020,40(4):67-77.
[8] 陳朝輝.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中學生體育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研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23.
[9] 彭春政.自我決定理論在海上作業(yè)人員體育鍛煉行為促進領域的應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8,33(5):448-454.
[10]" COX A,WILLAILLIAMS L.The roles of perceived teacher support, motivational climate,and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in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J].January Sport Exe Psychol,2008,30(2):222-239.
[11]" 趙垣可,范蔚.深化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問題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9(5):83-88.
[12]" 薛昭銘,高升,馬德浩.落實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理論審思、邏輯起點與路徑建議[J].體育學刊,2023,30(4):81-89.
[13]" 薛鋒.大學生運動動機與鍛煉行為的關系——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6):43-47.
[14]" 丁維維,毛志雄.自我決定理論在中學生鍛煉行為促進領域的應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5):84-92.